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需要教师由以往一味注重知识的单方面传授的教学思维,转向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爱学习”“会学习”,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因此,中学历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还要在“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宗旨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历史感,提高历史学习的技能。同时,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应该逐渐地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向“自助式、合作式、探究式”转变。
想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历史素养。对教师而言,历史素养意味着既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与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要具备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思维;对学生而言,历史素养则意味着掌握历史学科知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而在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石与可靠法宝。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历史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体而言,至少涉及三方面问题。
一、教师广博的历史知识与良好的理论素养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基点
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的广度。历史知识内涵丰富,囊括了人类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将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良好的理论素养,并能站在理论和现实的契合点,结合已有的史学理论和教学理论去体味过去的历史,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并给其以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历史,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做到以史为鉴。
另外,历史教师要将自己广博的历史知识、良好的理论素养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进而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历史思维的基点。基于此,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基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问题通俗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例如,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这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了问题情境。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一首打油诗《皇帝的烦恼》:“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接着,向学生提问:“皇帝有哪些烦恼?怎样解决这些烦恼?”上述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为其提供了历史思维的基点。
2.提出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平台
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思考与思维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凸显。因此,历史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升问题的质量,使问题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性,且提问的时机也要控制在一堂课的关键之处,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讨论时间。例如,在教学《明清的八股取士制度》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范进中举》的视频,并提问:“视频中范进的形象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范进变成这样?”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途径
历史教师要具备的现代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历史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的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懂得因材施教。对待教学,教师要做到教学结构科学而完整、教学方法灵活且得当、教学活动有序并热烈。对待学生,要循序渐进、细致入微,用有趣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二是要求历史教师具有科研素质,遵循科研规范,掌握科研方法,主动积极地与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合作,把历史课堂变为教育科学的“试验田”。
具体而言,历史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四种能力:
1.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为了认清并揭示事物的本质,就需要将复杂的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别地认识,从而发现其构成基础和本质特征。例如,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可通过学生的表演再现历史场景,将诸如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度、设立廷杖制度、设立军机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等一一分解开来,让学生感受到专制制度的压迫性。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历史剧的不合理之处,教会学生明辨历史的真伪,再现真实的历史。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历史;教师是主导,适时地给学生以指引,并教会学生分析历史。
2.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通过综合,学生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统筹地把握问题的情境、条件和任务的关系。例如,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要明确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仅仅是明清时代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教师在展现其专制皇权的同时,应将历史的全貌展现给学生,以明清时期整个社会状况作为大背景,将其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让学生从各个方面综合理解历史。
3.提升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运用比较法,既可以横向地将中国与其他各国作比较,也可以纵向地将不同历史时期作比较,从而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例如,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其中,专制皇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文化上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其实,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内容和隋唐科举考试的内容作比较,更能让学生理解科举制的本质,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八股取士的危害。
4.提升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课本阅读和史料教学必不可少。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提升他们从史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例如,在《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中,有“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出自《稗史汇编》)。这则史料对于学生理解朱元璋杀功臣,闹得满朝文武人心惶惶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学生也可从这则史料中挖掘出朱元璋废除宰相的深层原因。因此,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理解、分析、概括与归纳,让学生准确地概括历史。 只有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综合地培养上述四种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历史智慧。
三、教师科学的教育教学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基础
学生的思维启发是当代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思维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思维,一方面要求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教学,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教学思维需要历史教师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历史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例如,在《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中,朱元璋为了建立封建集权,在用残酷的手段诛杀胡惟庸之后,又以谋反罪诛杀大将蓝玉,两案牵涉的人数达数万之多。然而,朱元璋在巩固朱明王朝政权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手段也确实有其积极的一面。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指导下,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2.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就要鼓励学生积极联想,寻求与众不同的思路,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皇帝、大臣、锦衣卫等。至于皇帝、大臣和锦衣卫分别说什么、做什么,都需要学生自己联想、自己查资料,而不是由教师一字一句地告诉学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思维
历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的现象背后剖析其规律与实质,更要教会学生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中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为现实生活提供指导意义。例如,在《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这一课结束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领导人应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旨在让学生以史为鉴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思维。
实践证明,科学的教育教学思维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能化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转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从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质量。
历史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走出重结论、轻过程,一味死记硬背的死胡同,实现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根本性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思维基点的培养,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的质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真正境界。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湾学校)
(责任编辑:吴婵)
想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历史素养。对教师而言,历史素养意味着既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与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要具备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思维;对学生而言,历史素养则意味着掌握历史学科知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而在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石与可靠法宝。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历史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体而言,至少涉及三方面问题。
一、教师广博的历史知识与良好的理论素养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基点
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的广度。历史知识内涵丰富,囊括了人类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将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良好的理论素养,并能站在理论和现实的契合点,结合已有的史学理论和教学理论去体味过去的历史,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并给其以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历史,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做到以史为鉴。
另外,历史教师要将自己广博的历史知识、良好的理论素养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进而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历史思维的基点。基于此,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基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问题通俗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例如,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这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了问题情境。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一首打油诗《皇帝的烦恼》:“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接着,向学生提问:“皇帝有哪些烦恼?怎样解决这些烦恼?”上述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为其提供了历史思维的基点。
2.提出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平台
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思考与思维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凸显。因此,历史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升问题的质量,使问题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性,且提问的时机也要控制在一堂课的关键之处,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讨论时间。例如,在教学《明清的八股取士制度》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范进中举》的视频,并提问:“视频中范进的形象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范进变成这样?”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途径
历史教师要具备的现代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历史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的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懂得因材施教。对待教学,教师要做到教学结构科学而完整、教学方法灵活且得当、教学活动有序并热烈。对待学生,要循序渐进、细致入微,用有趣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二是要求历史教师具有科研素质,遵循科研规范,掌握科研方法,主动积极地与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合作,把历史课堂变为教育科学的“试验田”。
具体而言,历史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四种能力:
1.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为了认清并揭示事物的本质,就需要将复杂的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别地认识,从而发现其构成基础和本质特征。例如,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可通过学生的表演再现历史场景,将诸如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度、设立廷杖制度、设立军机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等一一分解开来,让学生感受到专制制度的压迫性。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历史剧的不合理之处,教会学生明辨历史的真伪,再现真实的历史。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历史;教师是主导,适时地给学生以指引,并教会学生分析历史。
2.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通过综合,学生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统筹地把握问题的情境、条件和任务的关系。例如,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要明确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仅仅是明清时代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教师在展现其专制皇权的同时,应将历史的全貌展现给学生,以明清时期整个社会状况作为大背景,将其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让学生从各个方面综合理解历史。
3.提升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运用比较法,既可以横向地将中国与其他各国作比较,也可以纵向地将不同历史时期作比较,从而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例如,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其中,专制皇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文化上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其实,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内容和隋唐科举考试的内容作比较,更能让学生理解科举制的本质,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八股取士的危害。
4.提升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课本阅读和史料教学必不可少。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提升他们从史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例如,在《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中,有“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出自《稗史汇编》)。这则史料对于学生理解朱元璋杀功臣,闹得满朝文武人心惶惶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学生也可从这则史料中挖掘出朱元璋废除宰相的深层原因。因此,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理解、分析、概括与归纳,让学生准确地概括历史。 只有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综合地培养上述四种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历史智慧。
三、教师科学的教育教学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基础
学生的思维启发是当代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思维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思维,一方面要求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教学,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教学思维需要历史教师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历史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例如,在《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中,朱元璋为了建立封建集权,在用残酷的手段诛杀胡惟庸之后,又以谋反罪诛杀大将蓝玉,两案牵涉的人数达数万之多。然而,朱元璋在巩固朱明王朝政权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手段也确实有其积极的一面。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指导下,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2.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就要鼓励学生积极联想,寻求与众不同的思路,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皇帝、大臣、锦衣卫等。至于皇帝、大臣和锦衣卫分别说什么、做什么,都需要学生自己联想、自己查资料,而不是由教师一字一句地告诉学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思维
历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的现象背后剖析其规律与实质,更要教会学生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中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为现实生活提供指导意义。例如,在《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这一课结束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领导人应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旨在让学生以史为鉴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思维。
实践证明,科学的教育教学思维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能化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转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从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质量。
历史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走出重结论、轻过程,一味死记硬背的死胡同,实现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根本性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思维基点的培养,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的质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真正境界。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湾学校)
(责任编辑:吴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