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时应关注的几种重要思维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l20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理念下,学生的物理成绩并不能得到显著提高,虽然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学校的教学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笔者近来研读了一些物理学史,发现有几种思维方式,对于教师思考物理教学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大有裨益.
  1 形象思维
  诗人写诗,画家作画,需要形象思维,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但是,物理学家在运用抽象思维的同时,也需要形象思维,却不是人人都明白的.
  形象思维在古代的科学家那里,早已有之.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形象思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砖块”,也是形象思维.
  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形象思维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187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经过科学的抽象,发现电子,了解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但是原子核和电子看不见,摸不着.他们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实验的手段不能直接解决,科学的抽象方法也不能回答.这时候就需要在思维中形成一种似乎回到了直观之中的形象.第二年,汤姆逊借助于形象思维的方法,构思出一种西瓜瓤式(又称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模型:西瓜瓤象征着原子内均匀分布的正电荷,西瓜子便是带负电荷的电子.1944年,日本的长冈半太郎构想出一种圆圈式的原子模型:原子核在中心,电子全部在某一层圆圈上,围绕核旋转.1911年英籍澳大利亚科学家卢瑟福,又构想出一种小太阳系的原子模型:原子核在中心,电子像各个行星绕太阳转一样,各自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转.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物理研究过程中,如果只有抽象思维的规定性,而无形象思维的形象性,认识不会活跃,不会丰满,形象的模型越是逼真,抽象思维的概念就越是趋于准确.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必要补充!
  2 动态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其实,作为物质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思维,也应该是动态的,我们要学会用动态思维看问题,学会从运动中把握各种联系.
  就拿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来说,动态思维简直是功不可没.安培和法拉第都做过磁生电的实验,安培失败,法拉第成功.法拉第开始也跟安培一样,是将磁铁静止地放在线圈中,年复一年地等呀,盼呀,始终看不到电流计的指針有丝毫偏动.尽管电流有磁感应,是电在流动的情况下出现的,但他们都未注意到这一点,都未想到只有在磁棒运动的情况下,线圈上才能产生电流.后来法拉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将磁棒从线圈中抽出来,发现电流计的指针摆动了一下,这才恍然大悟.一个动作,法拉第摸索了六年之久!
  安培和法拉第六年中的失误在哪儿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想在静止中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懂得从事物的运动中去把握联系.所以,我们学习物理时,要注重运用动态思维思考问题.比如,在分析波动图象中某个质点在上一刻或下一刻的运动趋势时,就一定要在头脑中让质点“动”起来,上下坡法、头头尾尾法、微平移法、逆波同向法等方法,都很好地运用了动态思维,为解答这一类难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3 辩证法思维
  辩证法思维在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用途极大,但众所不知的是,它在物理学领域中,也能够自由驰骋,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1905年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根据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提出了光量子论,认为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一理论传到德布罗意的耳朵里,他马上把问题倒过来考虑:既然光量子论把过去认为本质上是波的光加以粒子化了,那么,过去认为本质上是粒子的东西,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呢?他循此前进,于1924年提出了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并且列出了粒子与波互相联系的量的关系式.不久,他的假说就被戴维逊、革末等人的实验所证实,成了一条新的普遍法则.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两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面.可以从那个侧面透视到这个侧面,也可以从这个侧面透视到那个侧面;可以由此转化到彼,也可以由彼转化到此.而每一次透视和转化,都将为世界增添精神的和物质的财富.如何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物理问题,这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物理时的一个自觉行为!
  4 殊途同归思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生同样的病,可以吃中药,可以吃西药,也可以问诊于针灸师,中医侧重从整体求部分,西医则强调从部分求整体,两者沿着不同的方向,结果却都能把病治好,这在医学上称为“同病异治”.
  其实,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物理学领域,也很常见.同样一批经验现象,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理论来概括,出现不同的科学模式及技术体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运载工具,各有各的路径行踪,但都能渡过科学的大海,达到成功的彼岸.这种看问题的方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殊途同归”思维.
  分析能量守恒的发现过程,我们就能对殊途同归思维感知一二.在1842年到1847年间,欧洲有四位彼此相隔的科学家——德国医生出身的青年物理学家迈尔、英国青年业余物理学家焦耳、丹麦科学家柯尔丁、德国军医出身的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赫尔姆霍兹,先后公开发表了关于能量守恒的论文.四人当中,除了赫尔姆霍兹以外,都是在完全不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情况下进行的.在他们之前,欧洲已经有卡诺、摩尔、法拉第等八、九位科学家在各自不同的范围内了解到能量守恒的个别情况.大自然的能量变化方式为什么在同时代被十几个人分别窥见?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S·库恩分析了他们的著作,发现自从1800年伏打发明电池以后,能量转化的不同过程相继涌现:电可生热,可生光,可电解化学溶液,可生磁,磁又可生电,运动通过摩擦也可以生电,蒸汽机的热转化为功,而且都有当量关系……这些新发现,使原来那些彼此分离的知识结成一个联系网络.这些知识先是被人们分别单独地掌握,而后被人们从整体上掌握.不同的研究者各自从不同的能量转化过程出发,相继追溯其他能量转化过程,最后便导致了大体相同的结论.
  总之,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则是好的开头必不可少的.对于今天刚刚接触物理学的中学生,要想在物理学的科学天地中自由翱翔,掌握一些好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较低,那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他们就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当
一份试题质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命题的过程是教师进一步分析、研究和深层次把握教材的过程,是排疑解难、拓宽知识面的过程,是一个教学能力大锻炼、大提高的过程.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谈谈命题素材积累的三种常用方式方法,以供参考.  1 改编教材习题,积累题材  教材是试题命制的素材库,教材中所配的习题往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这些精选习题的解答能反映学生对本节知识理
摘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用正确而巧妙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指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来。本文讨论的是关于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时应注意的一些基本要求,导入的一些具体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旨在培养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导入 方法    前言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
复习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也是物理教学中较难上的一种课型,这也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它不像新授课那样“有趣、新鲜”,而是担负着系统整理、查漏补缺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特别是在初三一轮总复习过程中,学生对初二的知识掌握是模糊的,如果此刻仅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好例题后在例题的基础上,教师将问题进行变式,再让学生反复练习,评讲、再练习、再评讲的教学方式,虽然经过大量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某
1 问题的提出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当前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认为发明没有的东西,才算创新.二、认为逆向思维、形象性思维、批判思维、比较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才是创新思维,错误将创新思维等同于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趋突显,然而,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的学校物理教学却稍显滞后.这源于应试教育所形成的“考试成绩至上”,使许多教师形成了“考什么就讲什么”的定势.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做得很不到位,对身边的科技元素关注得很不够,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进行语法教学是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语法教学何去何从,如何进行令许多人困惑。正确认识传统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观念,以新的思想和方法赋予语法教学新的生命和活力。本文从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入手,着重分析了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语法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语法教学 高中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中学也正在进行英
1案例背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必然有一个精彩的导入.所谓导入,是指教师在讲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而应试教育在教学中依然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的今天,很多时候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重要的知识点讲解、练习题训练中,而忽视了引入环节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新课的引入,可以说决定了整节课学生思维的走向,指引着这节课的发展方向.  2案例描述  案例取自一节八年级新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是一个策划者、帮助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关键词:英语 教师 课堂 角色    一、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想象是激发知识的一种源泉,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酵素.想象思维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有科学家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萌发了他非凡的想象力.在分析解答物理题时,如能展开想象,从奔放的思潮中捕捉到某些智慧的火花,通过推想、假想、联想等想象思维方式,形成各种物理图,对于准确解答物理题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学者段金梅、武建时先生在《物理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睹图凝思实际上就是视觉化思维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