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习惯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前言不搭后语的话、词不达意的话、啰里啰嗦的话统称为废话。一旦这类的废话听多了确实令人生厌,甚至产生了不愿与之交流的感觉。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讲好话,说让人愿意听并且听得懂的话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人总是水话滔天,尽说些废话是很令人讨厌的,特别是某些人习惯于讲冠冕堂皇的废话更是叫人反感。然而,废话也不可一概而论,在许多被认为是废话的话中其实也是有确切含义甚至至关重要的,何况,许多所谓的废话包含有个人的兴趣和情感,无论是说的还是听的都是用即时的语境去衡量话的废与不废。
  中国人的许多客套话就类似于无用的废话,比如,明明看见你在吃饭,还明知故问:“在吃饭呐?”明明看见你下班回家了,仍然明知故问:“下班啦?”更为司空见惯的是两人一见面总要问:“还好吗?”“吃了吗?”“忙啥呢?”这些话,看似废话,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往往必不可少。还有一种废话叫套近乎,像“又年轻了”“更漂亮了”“看见你真高兴”之类。这些话同样不能用废话注释,因为,它同样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方式。
  许多被你认为是废话的话其实是些肺腑之言,大有裨益,比如,妈妈三番五次的叮咛儿女们的话,要么是注意身体,要么是所谓的逼婚,这些话听多了,儿女们往往不耐烦,总是反冲妈妈:“别老说这些废话好不?”岂知,这些所谓的废话全都是母亲的心意表达,明知儿女不愿听但仍然坚持经常说。
  有些领导在听下属汇报工作时,总习惯要求他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不要说废话”,这当然没毛病,作为下属应该珍惜领导的宝贵时间,说话尽可能说到点子上,不要敲边鼓,不要讲废话。但下属们通过沉淀过滤后的废话不妨耐心听一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让人说话,让人把话说完所必备的素质,也是最基本的礼貌。或许,这些废话里包含着职员的酸甜苦辣,包含着工作过程中的无奈与悲欢,作为领导,全面了解这些就可以为职工开辟一片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一点,在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中也经常遇到,别把自己不想听的话统归于废话的范畴,对方讲这些废话恐怕有他的道理,不妨耐心听听,大不了开启自己大脑的过滤器,把废话过滤掉罢了。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微信群以及自媒体上,废话更是随处可见。不想听可以不听,不想看可以不看,别动不动就训斥人家“废话啰嗦”。再者,许多看似废话的话里,还可以读出关爱与亲近来,别人的废话,说不定就是在向你表达一种问候和祝愿,这些话更不能归于廢话。
  废话与口是心非的话、口蜜腹剑的话、别有用心的话不同,废话其实就是一种可说可不说的话。某些人喜说喜讲,性格开朗,免不了要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这些话在某些语言严谨,性格内向的人看来就是废话。接纳这些“废话”,理解这些“废话”,需要一种胸怀,一种心态,应该允许别人说话,哪怕是废话,只要这些话无伤大雅就不要拒绝,何况许多看似废话的话其实并不废呢!当然,说话的人也要学会语言技巧,尽可能地不要说废话,尽可能地把话说得大家都愿意听,都听得懂。
  (编辑
其他文献
17岁那年的花季,却让我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劫数,我不幸脊髓损伤造成高位截瘫。神智恍惚的我双眼无神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每次从噩梦中惊醒,陪伴在侧的,总是我那“坚强如刚”的父亲。以往,总觉得做警察的父亲威严有加缺少温和,连跟他说话都要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可在我双腿失去知觉,无望而悲苦时,父亲用他“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钢铁意志,撑起了我头顶那片即将倾塌的天。  那年冬天,在手术台上,我历经了一番生死搏斗,当沾满
“你是哪位?”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看号码是老家那边打过来的。“我是于亮。”对方说。“于亮?你是于亮啊!”我脑海里瞬间来了个几千转,一下想起来了,于亮是我中学时最要好的同学。“是啊,我是于亮。”“二十多年了,我们没有联系了,还好吧?”“都好,一切都好。”“你怎么突然想起來给我电话了呢?”“没什么,就是想和你说声对不起。”“对不起?为什么说对不起?”我愣了一下。于亮和我说了一件事,让我曾经封闭已久的
秋,越来越凉了。  一轮泛着红晕的落日,安静得像一幅油画。我走在那一片即将被机械嗡鸣湮没的湿地上,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失落。  “咿啊、咿啊”,从远处忽然然传来一阵久违的声音。我抬头望去,一群结成“人”字形的大雁,由北飞来。我惊喜地凝视着,那些对我来说可爱而又神秘的精灵。  此时,我不知道它们已经连续飞行了多么遥远的路程,也不知道它们是否感到疲惫,正在准备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然而,当它们从我的头
月亮一直挂在天空,按照自己的规律和节奏自顾自地阴晴圆缺着。寂寞的夜里,因为有了月亮,而平添了许多的诗情和画意。  我爱月亮,爱她的“变”与“不变”。她的“变”在于没有一直圆满,但也没有一直缺失;她的“不变”在于她总是缺了又圆,圆了又缺。变,让她少了单调乏味,多了情调雅趣;不变,让她少了捉摸不定,多了韵律兴致。我最爱她的宁静而不张扬,像一个冷艳的美人,从不浓妆艳抹,从不热情过度,始终温文尔雅,娴静如
道家贵柔。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家对“水”的推崇,就缘于此。道家哲学看似逆来顺受,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反冲力。  与道家“柔中见刚”相反,儒家是“刚中见柔”。  儒家是一种刚毅的哲学,这一点谁也不会否认。孔子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哲学的刚毅,体现在对家国的担当。儒家可以以身殉道,这一点,与“明哲保身”的道家哲学截然
做人要牢记底线。所谓底线,就是我们在做事、做人时的最低限度,一切言行都不能超过这个度。一个人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像一个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随时都会发生伤己伤人的事。当然,人最大的底线,就是人。就是说,一个人做事、做人都必须在人的这个范围内,如果出了这个范围,那么他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我们活在世上,都想拥有种种美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
我曾经问楚依依,怎么在那么好的年华里,一下子去了偏远地区支教。她却笑,仿佛那只是一场旅行,虽然要有三年那么久,在她眼里却只如三个星期般,似乎一眼就能看到尽头。  也会猜想,这个楚依依可能是在校园里受了什么情感上的挫折,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讲,是想找个天涯一般的地方,无牵无绊地疗伤。我这样说的时候,她都会飞起大大的白眼,就像是我亵渎了那种神圣的梦想。后来,被我问得烦了,她就反问我:“你见过西部下的雨吗?
有些人的生活,是由一个个“等”字,串联而成的。  等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亲人,或许是挚友,也或者是另一半。那个人,为什么还不到来?单是这个念头,就足以让自己的脑海里,生出千万种奇奇怪怪的白日梦,可能忧伤,可能暗喜,也可能是惊悚。  对这样一个人的等待,往往伴随着对现状的否定。为什么非要等这个人呢?没有这个人的现状,无疑是欠缺的,令人无法从心底生出满足来。唯有等到这个人进入自己的生命,日子才算圆满
有一次回老家,无意中看到杂物间墙上挂着的那杆秤。自从父亲去世后,这杆秤就很少用了,上面落满了灰尘,秤钩生锈了,秤星也模糊了,秤锤也不知道哪儿去了。要是父亲还活着,它一定不会是这样的……  这杆秤跟着父亲好多年了。那时父母为了养活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人,除了每天辛苦种地,还要把自家种的菜带到集市上去卖,以贴补家用。特别是夏天,菜地里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等都长成了,为了菜更新鲜,父母每天天刚亮就到菜地
信步,是一种笃定、放松的休闲——可以心不在焉,也可以心血来潮,一言不发随兴而走,随便走走,随处看看。  饭后万步走,住所小区遛一遛,江滨平水公园逛一逛,心随脚走,步履轻盈,消了食,健了身。  春光无处不飞花,最是信步好时机。在乡村,在原野,紫云英是春天的主旋律。田畴上,或红或白的花朵轰轰烈烈,浩荡千里。当紫云英有些倦怠,当粉嫩的帽儿还顶在头上来不及摘下,尖锐的犁铧已然在肥沃的原野掀起波浪。  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