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作用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owangz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各个行业和领域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宣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此有所重视。在这其中,博物馆陈列展览是重要的宣传教育形式,通过向参观者展示物品并加以说明,使参观者能够感受到该展览品所处年代的文化背景,对参观者的思想产生冲击,在此基础上表达出所要宣教的内容。实际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展览形式和方法,使其宣教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本文以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作用为主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 博物馆;陈列展览;宣教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4-0106-02
  就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而言,可以将其视作为艺术、审美、思想以及文化的传播载体,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属于一项具备较强学术性和科学性的艺术创作活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陈列展览注重强调内容方面所存在的意义,以此作为基础,将色彩文化、展览空间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并利用对照片、文献、视频以及文物等不同种类的资料进行整理,使之能够完整地展现在参观者的眼前。如此一来,可以使广大参观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进而启迪思想。从实际意义上来讲,陈列展览的主要目的在于起到有效的宣传教育作用,将博物馆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下文将围绕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作用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一、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特点
  (一)主题和展览策划。为了切实保证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能够在人们面前展示和推广传承,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一方面,博物馆能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和价值。在陈列展览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做好展览策划工作,确定战略的主题,博物馆应该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在繁多的历史文化当中找出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线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专题展示和主题的划分,将展览内容加以调整,进而能够更加直观、明了的表达出主题思想[1]。
  (二)博物馆的社会化作用。就博物馆而言,应该注重遵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将文化传承作为主要目的,将特色作为根本,使展厅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保证各类文化的条理性和科学性,保证博物馆的文化理念得到广泛的传播,体现出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发挥宣传作用
  (一)讲解员参与到展览设计工作当中。通常情况下,就内容设计方面而言,完整的陈列展览活动一定要具有鲜明的中心理念,要有主线和支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博物馆大多会要求相关的专家和学者,或者由文物研究院负责展览的设计与规划工作。例如,在刘少奇同志紀念馆中,从开馆至今,针对刘少奇同志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多次在内容上加以新增与调整。在展览的设计方面,由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些专家长时间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对刘少奇同志的伟大事迹十分了解。
  同时,陈列展览设计也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求利用图片、模型以及文物的合理安排,从而鲜明地体现出展览品的内容和意义。例如,山旺古生物化石馆是佛厅内便有针对展览的佛像做出了详细介绍,佛像题材广泛且内容较为丰富,如双观音像、维摩像、日月灯明佛、弥勒菩萨以及各种披挂莲珠状项圈、璎珞串饰等,每件展览品下方均有列出来历与背景。此外,就讲解员而言,虽然并不一定需要具备较强的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是必须要做到从观众的角度进行思考给出设计意见。即对一些重要的展览内容加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采取相应的设计和合理的展览方式,进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参观者[2]。例如,在展厅背光位置应该设置人工灯光作为辅助,并对不同展厅的内容,利用合理的方式加以区分。如此一来,当广大讲解人员站在参观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便能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拉近,进而可以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的宣教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借助高新科技,发挥出宣教作用。就陈列展览设计人员而言,其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博物馆的宣传和教育作用获得最大限度地发挥,一切要以人文性角度出发。在博物馆当中,展览并不是单纯地将文物摆放,并用文字加以解释,其实质上是具有深度的思想文化和内涵,可以极大激发广大观众内心思想的文化融合。正因为如此,设计人员应该在展览陈列内容方面加以斟酌,以相关文献资料作为依据,使之充分发挥出其文化价值。在陈列形式方面,设计人员可以应用先进的高新科技,通过光色、信息技术和声音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将陈设战略的物品意义充分表达。具体来讲,对于人物形象,可以采取播放相关影视材料或者是制作相应的视频的方式进行展览,如此便能使人们直观地了解人物的形象,更加便于参观者游览。例如,在刘少奇纪念馆内,便把刘少奇同志的代表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汇编制作成电子书,让观众能够更为便利地进行浏览。同时,把长征路线图使用触摸屏结合音频解说的方式,让观众能够更为清楚地了解在长征途中具体发生的每一事件以及详细时间、地址节点。
  (三)听取观众建议,推动陈列展览的长远发展。陈列展览对于广大参观者而言,类似于商品与顾客的关系,展览的效果应该由游客来评价。正因为如此,工作人员应该对广大参观者的想法和意见有所重视[3]。为此,工作人员可以针对观众意见展开调查研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在展览内容设计和形式没有确定之前,可以通过各类不同的渠道和媒体加以大力宣传,并制定意见征集表,收集广大社会群众的意见和想法。管理单位和部门在收到各方意见之后加以整理、分析与总结,以社会大众的想法作为一部分依据,对陈列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加以适当的优化和调整,进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参观者的满意度。其次,在举办陈列展览之后,依然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展览效果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在博物馆统一收集和整理调查问卷之后,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对策,对于需要改变调整的展览品要加以及时的更换。一切以服务社会群众作为出发点,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而扩大博物馆陈列展览受众数量,加强对社会所起到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也可以切实保证陈列展览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受到更多群众的欢迎。   (四)利用陈列展览衍生物进行宣传教育。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博物馆都会发行一系列的展览衍生品,如果以这些衍生品作为宣教桥梁,便能取得更加突出的宣教效果。具体来讲,可以将博物馆陈列和展览的物品图片进行整理和装订成册,并免费发放给来往观众;或者是将一些大型的画册以及文献资料印刷出版,制作成书籍的形式来宣传博物馆的陈列物品与主题文化;不仅如此,还可召开相应的文化活动或者是学术会议,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實现珍贵展览品的虚拟化与数字化,使得广大社会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浏览,如此能够进一步扩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影响范围,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多种不同的渠道,使社会群众能够与陈列展览品有近距离的接触,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丰富广大社会群众对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五)多维传递展览信息,吸引观众注意。所谓多维,主要指的是从多个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将展览品进行展示。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应该更加重视陈列展览时广大参观者的情感与视觉上的变化,为之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例如曲阜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主要是以古代状元文化为展览主题,在馆中并未按照传统的年代经纬线来进行展厅设置,而是将状元文化作为核心主题,自科技考试、状元日常生活、文化传承、民间风俗影响等多维角度出发,立体式地向人们展示状元文化,从而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宣教作用。此外,也可凭借视频讲解、灯光布置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吸引观众深入了解展览物品。例如,借助宽屏投影、地幕互动投影等动态科技,可以使观众获得更加真实的视听感受,进一步拉近观众和展览品之间的距离,使整个陈列版面从二维效果逐渐转变为三维立体效果。在灯光布置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灯光效果,给广大参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烘托出展览的重点[4]。
  (六)紧扣时代主题,丰富临时展览。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可以分为固定展览和临时展览两种方式,就固定展览而言,主要指的是设置固定的展厅来展览文化,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临时展览则是出于某一个特定的目的举办展览,分为以下几种:1.以博物馆文物为中心,博物馆应用自身资源优势,与多方机构进行合作,举办巡回展览;2.以博物馆作为中心,集合博物馆馆藏资源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展览[5]。通过深入了解时代的发展背景,了解广大社会群众所关注的话题,有针对性的展开主题性陈列展览,能够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效果。譬如,在2011年,该年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为表示纪念意义,西藏博物馆便借助其馆藏资源创办了“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成就展”,从而向藏区民众、全国乃至全球展示西藏自和平解放之后数十年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既能够达成社会宣教的目标,同时更是贴合时代主题,正可谓一举多得。为此,博物馆除了定期举行正式的展览活动以外,也需要多对临时展览加以重视,丰富临时展览的布展数量,提高临时展览的质量。
  三、结束语
  本文以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作用为论述核心,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描述。博物馆陈列展览对于社会可以起到极大的宣传教育工作,有利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内涵,加强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使人们深入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胡雪莹.探讨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作用[J].文存阅刊,2020,(29):8.
  [2]张欣.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0,(16):211-212.
  [3]齐向波.浅谈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作用[J].科技风,2018,(5):201.
  [4]李秋为.谈如何发挥陈列宣教优势、打造博物馆文化品牌[J].才智,2019,(33):239.
  [5]薛玉彤.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意义[J].人文之友,2020,(19):145.
其他文献
【摘要】 “后亚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在“后现代社会”的一种发展,虽然目前存在很多争议、学界也尚未讨论出明确定论,但为大家理解文化现象带来新的分析工具与概念方法,特别是在媒介革新的现在。《吐槽大会》凭借幽默戏谑的话语方式吸纳多群体观看,围绕多元化的某一或多位嘉宾自身的“槽点”进行语言上的攻击,以“吐槽”的方式、犀利的语言、彼此对立的场景吸引受众。本文以《吐槽大会》为研究对象,试图以后亚文化理论对《吐
期刊
【摘要】 “傩戏”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存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余绪的“瑰宝”,是延续几千年的文化、图腾崇拜的遗址,其独具特色的戏剧文化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当追溯“傩戏”的起源时,可从面具谈起。面具是中国傩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自新石器时期便被赋予神秘、狞厉的艺术色彩和图腾崇拜等象征的艺术形式。上古时期人们在求生存、求发展的社会思潮及意识形态中创造出面具,自此来纵观“傩”之源到“
期刊
【摘要】 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的肯定与认可,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能体现一个民族个性鲜明的“文化身份”。在国内,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对民族自身建立文化自信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本文试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体系的视角来说明民
期刊
【摘要】 甬剧“七十二小戏”作为甬剧传统剧目的早期代表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以草根性、现实性和娱乐性的特质,真实地反映当时当地民众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从甬剧“七十二小戏”发展的历史渊源、民间品格和在当下的传承、发展与思考三个方面入手,指出恢复和保护甬剧传统小戏对于当下繁荣和发展甬剧艺术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甬剧;七十二小戏;民间品格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主题性美术能充分发挥艺术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社会功能,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创作应当积极探究美术作品中宏大叙事与微观表现之间的矛盾关系,同时深度挖掘崇高题材的情感内容,并积极探索形式的多样可能性。  【关键词】 主题性美术;艺术创作;崇高感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4-0088-02  基金项目:江
期刊
【摘要】 赣南采茶剧是江西赣南地区艺术特色鲜明的一种地方剧种,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加强继承、改革和创新。本文分析了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认为建设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并开展相关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多模态语料库的技术优势和赣南采茶剧的特色优势,应用前景广阔,能够为赣南采茶剧的舞台表演、人才培养和剧目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關键词】 赣南采茶剧;多模态语料库;建设与应用  
期刊
【摘要】 新时期,东莞粤剧文化再次发扬崛起。东莞粤剧文化得以发扬传承,其先决条件是东莞市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东莞粤剧文化得以创新发展,则是东莞市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粤剧工作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研采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就新时期东莞粤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东莞;粤剧;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西方现代绘画呈现出了简约化的面貌和风格,并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实际上在简约绘画方面,中国的传统主流绘画,尤其是以写意为代表的中国绘画,才是简约绘画的鼻祖。弄清楚了这点,也就弄清楚了中国绘画在简约绘画领域的地位和价值,也就清楚了它对西方简约绘画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简约化;形的简约;形简意繁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德语中的外来词伴随着德国的历史及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语言方式。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观察德语外来词,分析其存在形式、产生原因及发展规律,能够帮助语言使用者更深入地理解德语中的词汇以及德国社会发展,对于语言学习有所助益。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德语;外来词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4-0104-02
期刊
【摘要】 城市文化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与连云港同为江苏省港口城市,城市文化策略却不尽相同。扬州形成了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文化,连云港则大力推动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形成原因除受到地理位置影响,也与各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较大关联。  【关键词】 城市文化;扬州;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