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悬念”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教材过渡、课堂小结时设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识欲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悬念 设问 历史课教学 注意力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潮或矛盾冲突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就会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吸引你继续听下去。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就教学实践中如何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作简要介绍。
  
  一、导入新课要有“悬念”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45分钟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而且学生学习情绪是否高涨,也取决于能否控制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时设置“悬念”就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有效的诱因。如学习《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时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东征、西征使太平天国进行全盛时期,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资料证明:洪秀全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身亡,八年中从未迈出过宫城一步,只有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轿去看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请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悬念设置,使学生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
  
  二、在教材过渡时设置“悬念”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如何使学生顺畅地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呢?悬念设置起到承上启下、理顺教学结构的作用。如:讲《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时,在讲授“七七事变”后,讲到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可设置这样的悬念:①淞沪会战最终失败了,原因何在?②平型关大捷打败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胜利的原因何在?③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又何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思考,使他们注意力能牢牢集中在教学中,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寻找适当的答案。不仅如此,悬念还可以设置在知识重点、难点之处。45分钟的教学,要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饱满热情,确实不易。研究表明,经过10-20分钟的注意起伏,会导致注意不随意地离开客体。教师讲课时每隔10-15分钟使学生转换一下不同种类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注意的稳定。因此,悬念设置在重点、难点处,既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消除由于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如:学习“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召开”时,讲道: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迫使红军战略大转移,损失惨重,那么途中召开遵义会议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内容,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一堂课结束前设置“悬念”
  
  教材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起因结果存在内在联系的。旧课往往是新课的“钥匙”。因此,在结束旧课时,不能仅满足于本课小结,而要找出与下节课知识的联系点,精心设置悬念,使学生自觉地产生解开这个“谜”的需要。
  如: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而凶残的,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无法战胜敌人的”时,我设置悬念:“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则不能战胜强大而凶残的敌人,那么出路在哪里呢?怎样才能不会单枪匹马、赤手空拳而战胜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呢?请同学们课后预习第六章并找出答案。”这样,可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去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总之,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增强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每节课“悬念”的积累必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持之以恒,对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大有益处。
其他文献
地理老师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上新一轮的课改步伐,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地开拓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地理教育的要求。  反思地理教学、促进专业成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地理教学理论的反思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高效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原有的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我们要研究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把握新的地理教学理论,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师型教师,同
期刊
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化速度加快,人们的职业变动频繁。国际化、信息化和知识化要求社会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能够积极参与世界竞争与合作,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动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变革。  因此,我们在政治教学中要转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以此来适应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期刊
在少年儿童从事各项运动的训练阶段,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耐力素质的训练,主要以发展体内有氧代谢能力、增加身体内氧储备和能量储备、提高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为主。训练手段可采用慢、快的问歇跑,持续慢跑,速度游戏等,借以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发展耐力素质,为发展速度、力量等素质奠定基础。    一、在实际教学与训练中如何合理地安排和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实践证明,在一堂课中,通常把速度和力量安排在
期刊
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理念已经深入课堂教学阵地。体育学科的教学与训练对于积极响应并实践新课改理念责无旁贷。体育教学与训练也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实践的自主学习精神与意识,这样更能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水平与质量。新课改理念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了理论支持,使体育教学与训练更趋向科学化,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实践又是新课改理念的前置操作平台。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总结,本人有些心得与感悟,现就“单杠悬垂屈伸上”教学
期刊
课堂设问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置问,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地理教材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多层次的问题。以下是对地理课堂教学中设问方式的探讨:    一、创设情景    教师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直观性强的特点,利用图片、音像、模型、景观等教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形真、情切、意远、思趣
期刊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那么,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有何具体作用呢    一、多媒体计算机是历史教师得力的助手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历史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是学生获得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传统教学一般利用课本插图、历史挂图或幻灯演示,但这些手段缺乏动感、不够直观和形象,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却可以克服这些局限性。首
期刊
二十世纪产生了一次对人类历史具有变革性意义的互联网信息革命。这次革命将本来已经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网络以其海量的信息、多功能的交互、方便的使用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平台和资源宝库。校园网络及电脑教室的建立,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去获取知识,也使他们有机会在英语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计算机辅助教学融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科学,不仅具有容量
期刊
今天,信息技术正快速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构建起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在中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已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作为教师,首先应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方法、各种教育策略等,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下面,笔者就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讲话中指出:“学校和教师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负
期刊
一、“好课”不必面面俱到     熟悉中小学教学的人都清楚:一堂“好课”,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们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也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因此,许多教师在上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