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刍论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施暴以及大学生自杀事件彰显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问题。文章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既有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文章特别指出,应当重视红色教育在正确塑造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价值现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价值观 生命教育 红岩联线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生命价值观,即个体对待生命及其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它包括对生命的认知、情感,它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理想价值实现的可能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一切智慧、力量和美好感情的唯一载体,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因而,本文尝试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做一些思考,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及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措施,以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异化的原因
  
  有报道与研究表明,当代中国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存在缺失、异化等问题。为何当代中国大学生命价值观之缺失、异化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笔者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淡化生命的表达、言说及行为误导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这种对待生死的回避策略使得青少年很难深刻地理解生与死。不当的教育策略还可能传递出有关生死的不正确信息,进而妨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无庸置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各种生命意识的信息都有可能对他们的观念造成影响。淡化生命的教育策略乃至错误的生命观念教育对大学生生命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社会文化对生命的不当宣扬。如现在很多影视作品对死亡的理解脱离实际,其对生命的漠视使得青少年很容易看轻死亡,且无法意识到死亡本应具有的含义。其二,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宣扬。当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时,学生容易失去生活和奋斗的目标,对自身生命的价值认识出现盲区,造成自身定位不准,从而引起失望和无助,丧失安全感,不排除产生自杀、他杀等极端现象的可能。
  2.“重视才智,轻视情商”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影响甚大。生命情感是人们从生命认识出发,遵照内心的生命观念和价值标准,在对现实的生命行为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生命行为的支持力量。从对那些轻生的学生调查资料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生命情感大多处于缺失状态。教育是因生命而存在的,生命的成长需要是教育的基本内容。高校无疑是丰富个体生命的最佳课堂,当有人选择自杀这种毫不负责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时,这说明高校教育在生命教育和个体归属感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倾吐衷肠”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生活轨迹,这就是一个佐证。这真实地折射出大学生在生命观上的迷茫。在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的知识增长是以忽略了情商教育为代价的,这也最终导致个别学生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感到迷惘、质疑。
  总体而言,淡化生命的表达、言说及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同时“重视才智,轻视情商”的教育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塑造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两大方面对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大学生而言,构成了影响、制约其行为方式的结构,而作为行动者的大学生所采取的各种失范行为(自杀、施暴等)正是受制于该行为结构。因而,“行动者/结构”的分析框架既利于深入分析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失范之深层的社会原因,同时也给正确塑造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方略:两个宏观视角
  
  淡化生命的表达、言说、行为以及“重视才智、轻视情商”的教育模式构成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行为方式的结构性要素。形塑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就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即通过教育来承担拯救和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之责。无庸置疑,可选方案很多,本部分将从两个宏观视角探讨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生命教育促使大学生正确认知生命、理解生命价值。诚如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言:“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人类活动的本质在于维系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而作为生命传承的教育实质上是个体生命依赖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在于生命的充盈、完满。有观点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帮助教育对象塑造健全的人格与完美的生命,现代教育的一项迫切要求就是开展生命教育。因此,有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将生命教育与人生观教育、人生理想较好地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科学、正确地对待生与死,热爱生命,体现生命价值。让大学生了解生命知识、生命现象和规律,用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死亡;让大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培养其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认识生命哲学,认识人性,在理解生命的必然性、偶然性和不可逆性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通过人性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积极生命情怀。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言:“人用以与死相对抗的东西就是他对生命的坚固性、生命的不可征服性,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坚定的信念。”积极的生命情感能使人振奋、乐观、向上、豁达、宽容、奉献;相反,则会变得沉闷、孤僻、极端、自私、冷漠。开展人性化教育,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改变重才智、轻情商的教育模式。除了要对大学生进行强化生命情怀教育之外,我们还需要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与生命情感。通过课堂教育与实践体验两个方面的努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生命。
  
  参考文献:
  [1]恩斯特·卡西尔[德],《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朱虹,《浅谈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之生命价值观教育》,《知识经济》,2009年第15期
  [3]郭静林,《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与道德教育》,2006年
  [4]朱虹,《浅谈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之生命价值观教育》,《知识经济》,2009年第15期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心驰神往,积极关注,主动探索。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教师可从采用以下方法:精导妙引,激发兴趣;设疑问难,保持兴趣;创新板书,巩固兴趣;精彩结尾,延续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心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一次县级“同课异构”课堂展示观摩活动为基础,通过分析和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同课异构” 反思 课堂反馈    一、问题的提出    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激励教师钻研教材、加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能力,这一学年来我县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各个学校具体教学工作实际,实施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或同一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上好美术欣赏课,并对什么叫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方式途径及其作用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情境教学 美术欣赏 师生互动 文学音乐    本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而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并建立一套新型的教育策略,在课堂上构建—个平等、祥和、有创造性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并且有效
期刊
科学发明与创造,是靠人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教育有良好的传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上积累了比较完善的经验,但相比较之下,我们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还相距甚远。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意味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个真正学会了思维的受教育者,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其意义都是重大而深远的。作为一个一线的教育者,我能够做到的或者
期刊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今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打好语文基础的功底,是每一位执教者的神圣使命。能艺术地将识字方法运用到课堂,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者不能懈怠的根本职责。  关键词:课改 识字 趣味 引导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期刊
生物学的知识正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地贴近了生活,这就更进一步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上好生物课,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如何辅导好学生,使其所学能为其所用等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    在生物课的初始,由于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且很多的内容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极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随着由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认识,理论性越来越强,直观性被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学习数学的魅力亦在于此,充满发现、充满研究、充满探索。    一、海阔凭鱼跃——给孩子广阔的探究空间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时,我先进行了简单的复习,之后,我问孩子们:“我们已经研究了分数的由来、组成、大小比较,我们还可以研究分数的哪些方面呢?”  “老师,我们可以研究分数与小数有什么关系?”—
期刊
that一词从初中第一册用于最基本的句型开始,到高中作为各种从句的引导词,是最为中学生熟悉的单词之一。  that的作用很多:作为指示代词,that可以指离说话人较远的事物,也可指不能面对面看到的事物,甚至可以代替上文谈到的事物。如: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Is that Mrs Black speaking?—Yes.Who'sthat?作为形容词,that可以修
期刊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潜力生的教育和转化一直是个难题。如何“春风化雨、点石成金”,构建和谐校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理想。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体会,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什么是潜力生?我认为应理解为:在知能品格的培养和获得方面遇到困难,造成障碍,使其未能达到基本要求,成为合乎标准的学生。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学生是在前进中的,之所以后进,是进步受阻而非学生本身的弊病或其本性如
期刊
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过:“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育和培养人的目的而进行的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也就是说,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有其相对性、针对性、综合性。由此可见,教与学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孤立的。以往沿用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教与学两者孤立,已不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教育者们为了寻求新的、符合科学原理的教学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