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1岁的林立人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土气,伊然看不出是位公司老板,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却有着传奇色彩的经商历程,经历过常人难以承受的三起三落。
尽管其貌不扬,但一说起做生意,林立人就会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凡是与他交谈过的人,都说他是天生的商人,而他自己也认为经商这根神经从小就在他的意识里牢牢扎根,只不过从来没有想象生意场上是如此的艰险。
与王均瑶同村的林立人从小就与经商打起了交道。为了生计,他的父亲经常用渔船从福建运龙眼和砂糖到温州卖,赚取差价,由于当时政策很严,他的父亲自然经常会成为批斗的对象,但每一次看到批斗之后的父亲依然会重操旧业。这也让林立人对经商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在他的眼中那是一种充满风险充满艰辛却又非常诱人的事。14岁那年,他就踏上了经商之路,学会了收集螃蟹壳倒卖赚取学费。
21岁时,他与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涌进了正在开发的深圳,卖起了文化用品,小赚了一笔。偶然,他发现全国乡镇化肥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对编织袋的需求量很大,“嗅觉”敏感的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商机,于是带着挣来的第一桶金,他回到家乡做起了编织袋的生意。这次他又成功了,还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青年”。
首度破产 一贫如洗
前期创业的成功让林立人有些沾沾自喜,觉得别人经常提及的“商界艰险”有些危言耸听,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思想即将会给带来致命的打击。 意气风发的他果断地接下了一个河南的化肥总公司提供的1.2亿元大单,以为要大挣一笔。但谁知在提供了1000万只编织袋之后,货款却迟迟不能收回,只身前去讨债得到答复竟然是“合同不是同化肥公司签订的,而是各个生产厂家签的”。于是,他不得不一家一家工厂的去讨债,但各个厂家以种种理由拖欠货款,在经历了种种努力之后,仍有300多万收不回来。随后,他又等待了整整一年,始终没有等来早该到来的货款。无奈之下,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底,还清了拖欠乡亲们的成本费,处理完债务之后,林立人所剩的只有几件衣报和几十块钱,不得不再次离开家乡,远走深圳。
东山再起又遭不测
身無分文的林立人寄居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没有学历、没有专业技术,他始终没有找到工作,生计都成为了大问题,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尽管处境困难,但他始终想着要东山再起。没事就在大街上瞎逛的他再次嗅到商机,他发现满街都是求租房子的启事,于是觉得做租房中介,收取佣金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开始没有资金无法成立公司,他就自己每天上街寻找求租和征租的消息,然后汇合在一起,做起了中间人。生意比想象的还要火暴,半年下来,他就赚了近8万元,于是就注册了公司做起了深圳第一家民营的租房中介。到1992年春天,林立人积累了30多万元,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
生意越做越大,人就越不满足。当时正值开发大亚湾,不少房地产企业纷纷涌向那里,准备在那里大干一番,林立人自然也动了心。通过各层关系,他最终在惠阳市政府的斜对面买到了一块地皮,准备修建一座26层的“温州大厦”。没想到,刚打了地基,6月份,中央开始宏观调控,到9月份,银根紧缩,贷款成了大问题,几经努力,最终也是毫无收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已经垫付了他所有资产的“温州大厦”成了烂尾楼,第二次沉重打击就这样不期而至。
寻呼救命 股市遭殃
第二次打击让林立人足足沉寂了一年,那一年让他尝尽了各种生活的辛酸和心理的折磨。
一天,看着自己仅剩200多元的积蓄,林立人突然意识到不能这样沉沦下去,必须坚强起来,谋求生路。于是,他去逛遍了深圳所有的电子市场,发现当时流行的寻呼机在不同市场存在不小的差价。于是,他拿着200元钱在最便宜的柜台上买了个当时很流行的寻呼机,然后试着在街头贴一个小广告:寻呼机转让。没想到,不到1小时,就有人来买,他赚到了几十块钱。这次成功让他重新找到一条发财的机会,一个、两个、三个……做起了寻呼机小买卖。
不久,他又发现:越是便宜的寻呼机,需求量越大,而这种寻呼机一般是二手机改频的。于是他琢磨,要想发财,必须找到二手机的货源,同时,必须找到技术人员,懂得改频。很幸运的是,他认识了一位专门在日本收购二手寻呼机的朋友,接着又找到了几个懂得改频技术的工程师。有了这两大资源,他改做批发生意,将购买二手机进行改频,然后,将改装好的寻呼机批发给零售商。
当时,一个没有改频的二手寻呼机,只要20元就能买到,改频之后,可以在中国使用,每台价格上涨十几倍。利润可观,需求又大,到1997年,林立人的事业达到一个顶峰,资产接近千万。
顶峰之后就是惨败,林立人的商路就是如此的戏剧性。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在多个无量涨停板之后,他在朋友的怂恿下,重金杀人B股。谁知,数月后B股跳水,股票全部被套,资产缩水了2/3。
愈挫愈勇 痴心不改
好在这次打击并不是致命的。林立人也逐渐意识到做生意必须沉下心来,不能试图依赖一两次机会迅速暴富,必须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一点一点积累。
经过认真考察之后,他将剩下的资金投资入股了位于一家叫伟伯的数码相机生产厂。由于数码产品处于上升时期,这一次投资很成功,不仅收回了本金,股权也增值了。如今,他又依托这家数码相机厂,开始经营九九加一牌的数码相机,并重点开展了电子商务,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
与人提及自己的经商历程,林立人自己都觉得好像是梦幻一般,三起三落的传奇过程中又惊喜,也有教训,更让他成熟起来。
尽管其貌不扬,但一说起做生意,林立人就会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凡是与他交谈过的人,都说他是天生的商人,而他自己也认为经商这根神经从小就在他的意识里牢牢扎根,只不过从来没有想象生意场上是如此的艰险。
与王均瑶同村的林立人从小就与经商打起了交道。为了生计,他的父亲经常用渔船从福建运龙眼和砂糖到温州卖,赚取差价,由于当时政策很严,他的父亲自然经常会成为批斗的对象,但每一次看到批斗之后的父亲依然会重操旧业。这也让林立人对经商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在他的眼中那是一种充满风险充满艰辛却又非常诱人的事。14岁那年,他就踏上了经商之路,学会了收集螃蟹壳倒卖赚取学费。
21岁时,他与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涌进了正在开发的深圳,卖起了文化用品,小赚了一笔。偶然,他发现全国乡镇化肥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对编织袋的需求量很大,“嗅觉”敏感的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商机,于是带着挣来的第一桶金,他回到家乡做起了编织袋的生意。这次他又成功了,还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青年”。
首度破产 一贫如洗
前期创业的成功让林立人有些沾沾自喜,觉得别人经常提及的“商界艰险”有些危言耸听,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思想即将会给带来致命的打击。 意气风发的他果断地接下了一个河南的化肥总公司提供的1.2亿元大单,以为要大挣一笔。但谁知在提供了1000万只编织袋之后,货款却迟迟不能收回,只身前去讨债得到答复竟然是“合同不是同化肥公司签订的,而是各个生产厂家签的”。于是,他不得不一家一家工厂的去讨债,但各个厂家以种种理由拖欠货款,在经历了种种努力之后,仍有300多万收不回来。随后,他又等待了整整一年,始终没有等来早该到来的货款。无奈之下,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底,还清了拖欠乡亲们的成本费,处理完债务之后,林立人所剩的只有几件衣报和几十块钱,不得不再次离开家乡,远走深圳。
东山再起又遭不测
身無分文的林立人寄居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没有学历、没有专业技术,他始终没有找到工作,生计都成为了大问题,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尽管处境困难,但他始终想着要东山再起。没事就在大街上瞎逛的他再次嗅到商机,他发现满街都是求租房子的启事,于是觉得做租房中介,收取佣金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开始没有资金无法成立公司,他就自己每天上街寻找求租和征租的消息,然后汇合在一起,做起了中间人。生意比想象的还要火暴,半年下来,他就赚了近8万元,于是就注册了公司做起了深圳第一家民营的租房中介。到1992年春天,林立人积累了30多万元,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
生意越做越大,人就越不满足。当时正值开发大亚湾,不少房地产企业纷纷涌向那里,准备在那里大干一番,林立人自然也动了心。通过各层关系,他最终在惠阳市政府的斜对面买到了一块地皮,准备修建一座26层的“温州大厦”。没想到,刚打了地基,6月份,中央开始宏观调控,到9月份,银根紧缩,贷款成了大问题,几经努力,最终也是毫无收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已经垫付了他所有资产的“温州大厦”成了烂尾楼,第二次沉重打击就这样不期而至。
寻呼救命 股市遭殃
第二次打击让林立人足足沉寂了一年,那一年让他尝尽了各种生活的辛酸和心理的折磨。
一天,看着自己仅剩200多元的积蓄,林立人突然意识到不能这样沉沦下去,必须坚强起来,谋求生路。于是,他去逛遍了深圳所有的电子市场,发现当时流行的寻呼机在不同市场存在不小的差价。于是,他拿着200元钱在最便宜的柜台上买了个当时很流行的寻呼机,然后试着在街头贴一个小广告:寻呼机转让。没想到,不到1小时,就有人来买,他赚到了几十块钱。这次成功让他重新找到一条发财的机会,一个、两个、三个……做起了寻呼机小买卖。
不久,他又发现:越是便宜的寻呼机,需求量越大,而这种寻呼机一般是二手机改频的。于是他琢磨,要想发财,必须找到二手机的货源,同时,必须找到技术人员,懂得改频。很幸运的是,他认识了一位专门在日本收购二手寻呼机的朋友,接着又找到了几个懂得改频技术的工程师。有了这两大资源,他改做批发生意,将购买二手机进行改频,然后,将改装好的寻呼机批发给零售商。
当时,一个没有改频的二手寻呼机,只要20元就能买到,改频之后,可以在中国使用,每台价格上涨十几倍。利润可观,需求又大,到1997年,林立人的事业达到一个顶峰,资产接近千万。
顶峰之后就是惨败,林立人的商路就是如此的戏剧性。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在多个无量涨停板之后,他在朋友的怂恿下,重金杀人B股。谁知,数月后B股跳水,股票全部被套,资产缩水了2/3。
愈挫愈勇 痴心不改
好在这次打击并不是致命的。林立人也逐渐意识到做生意必须沉下心来,不能试图依赖一两次机会迅速暴富,必须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一点一点积累。
经过认真考察之后,他将剩下的资金投资入股了位于一家叫伟伯的数码相机生产厂。由于数码产品处于上升时期,这一次投资很成功,不仅收回了本金,股权也增值了。如今,他又依托这家数码相机厂,开始经营九九加一牌的数码相机,并重点开展了电子商务,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
与人提及自己的经商历程,林立人自己都觉得好像是梦幻一般,三起三落的传奇过程中又惊喜,也有教训,更让他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