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对这句话,我深有感慨。是啊,面對新的课程改革,阅读对于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效果和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大程度上习作水平的高低和阅读书籍的广泛是分不开的。那对刚刚步入写作阶段的三年级的孩子,怎样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学好习作呢?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辅导。
一、注重体验和细节
体验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感知,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体验与观察是小学生认识外界的两种主要感知方式。现在的孩子,一说到习作就头疼、害怕,不知写什么?甚至对有的孩子来说还不明白什么是习作,他为了完成作业而习作,绞尽脑汁,东拼西凑,才只能写出短短的几句话,连中心都还不能突出,有的干脆就胡编,瞎抄。其实,孩子们不是没有写的,只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熟视无睹,不是因为生活中没有可写的材料,而是缺少用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目的、要求要明朗化,是小学生习作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之一,他们写作文往往都不具体,抓不住主要的写,那是作文中缺少细节。不是有这样句话吗?“细节决定成败”,想想,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所以对刚刚开始接触习作的孩子来说,最不易写好的是细节,而作文中最能打动人最让人不容易忘却的就是细节。在每写一篇习作时,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只能用有限的词汇,知识写出习作的大概,细节的地方就忽略了,因此,教师要循序接近,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写好细节的地方。
三年级教材的第三单元分内容,都是安排的跟秋天有关的知识,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听到了秋天美妙的声音,分享了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孩子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发现秋的美丽,感受秋的美好,就得反复阅读,通过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中领悟文章的情境,感受文章的美。这次习作的要求和内容就是写秋天的快乐,那么,在秋天里,你做了些什么?看到了些什么?体验到了些什么?如:跟爸爸妈妈去摘果子、和小伙伴放风筝、捉蛐蛐、看菊花、看红叶。。。。。。。把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一个情节写下来。重点也是在于细节。例如:有学生写到这样句话:“我跟爸爸妈妈到果园,看到了好多的果子”这句话,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展开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将“我跟爸爸妈妈到果园,看到了好多的果子”这句话展开写成了四句话:我跟爸爸妈妈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路旁开满了各种野花。一路上,我又蹦有跳,一会蹦到妈妈的前面,一会有故意落在爸爸的后面。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果园。看到了不同的果树上挂满了不同的果子,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香香的梨像葫芦。。。。。。。”
又如有的孩子写捉蛐蛐这样写到:“我看见路上有只蛐蛐,轻轻走过去,伸手去捉,蛐蛐跑了。”围绕这句话,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补充。怎样的路边?有只什么样的蛐蛐?我又是怎么去捉的?当时的天气怎么样?是阳光灿烂呢还是天空阴暗?结果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等等,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和补充,就又写成了五句话:今天阳光灿烂,太阳暖哄哄的照着大地。在我家房前弯弯曲曲的小路旁,蹲着一只黑褐色的蛐蛐。圆圆的脑袋,细长的胡须,长长的尾须,我的心里一惊:好大的一只蛐蛐啊!然后轻手轻脚的走过去,当快要接近蛐蛐时,我蹲下身子,猛扑过去,没想到蛐蛐比我还快,一下跳到另一个地方,我赶紧起来,不顾身上的泥土,紧追过去,这下我弓着腰,靠近蛐蛐的时候用最快的速度又一次扑上去,终于用我的小手罩住了它。虽然已经是秋天了,但经过几次的折腾,头上还是冒出了汗。。。。。
以上就是一个细节的过程和体验的过程,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的细节产生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注重,感受和体验,长此与往,学生的体验感将得到不断的细化。
二、运用好所积累的好词好句
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好词好句的积累,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更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在以后的习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年级的孩子,不能要求他们用华丽的词语写出象样的习作,但能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词语就很不错了,记得多了,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自己也会把所积累的词汇运用到习作中了,这是一个漫长而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
每教完一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孩子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说出为什么喜欢?它好在哪里?然后把它整理在自己的好词好句积累本上,这当中当然也包括了古诗和名人名言。
比如:在教学了第一课《金色的草地》时,就有:“从山坡上,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又如:在第四课《槐乡的孩子》中,:就有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特别是在《秋天的雨》中学到这样的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小的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等,这么多美好的词句,读起来不禁让学生陶醉,还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有的学生在写习作能用上“翩翩飞舞”“你挤我碰”啊等等,除此外,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一个“日积月累”这样的栏目。那里有好多的诗词和名人名言,这些都是增加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
三、洞察联系、观察发现
我们都知道,“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是,孩子们却对生活熟视无睹,总是难以从生活之源中舀取一瓢为己所用,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事物的洞察,对人情的练达,缺少敏锐的体验感,敏锐的体验感可以让学生创造出自己的作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要使作文写得更生动、形象、具体,就在培养学生深刻的体验感。
一、注重体验和细节
体验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感知,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体验与观察是小学生认识外界的两种主要感知方式。现在的孩子,一说到习作就头疼、害怕,不知写什么?甚至对有的孩子来说还不明白什么是习作,他为了完成作业而习作,绞尽脑汁,东拼西凑,才只能写出短短的几句话,连中心都还不能突出,有的干脆就胡编,瞎抄。其实,孩子们不是没有写的,只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熟视无睹,不是因为生活中没有可写的材料,而是缺少用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目的、要求要明朗化,是小学生习作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之一,他们写作文往往都不具体,抓不住主要的写,那是作文中缺少细节。不是有这样句话吗?“细节决定成败”,想想,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所以对刚刚开始接触习作的孩子来说,最不易写好的是细节,而作文中最能打动人最让人不容易忘却的就是细节。在每写一篇习作时,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只能用有限的词汇,知识写出习作的大概,细节的地方就忽略了,因此,教师要循序接近,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写好细节的地方。
三年级教材的第三单元分内容,都是安排的跟秋天有关的知识,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听到了秋天美妙的声音,分享了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孩子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发现秋的美丽,感受秋的美好,就得反复阅读,通过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中领悟文章的情境,感受文章的美。这次习作的要求和内容就是写秋天的快乐,那么,在秋天里,你做了些什么?看到了些什么?体验到了些什么?如:跟爸爸妈妈去摘果子、和小伙伴放风筝、捉蛐蛐、看菊花、看红叶。。。。。。。把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一个情节写下来。重点也是在于细节。例如:有学生写到这样句话:“我跟爸爸妈妈到果园,看到了好多的果子”这句话,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展开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将“我跟爸爸妈妈到果园,看到了好多的果子”这句话展开写成了四句话:我跟爸爸妈妈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路旁开满了各种野花。一路上,我又蹦有跳,一会蹦到妈妈的前面,一会有故意落在爸爸的后面。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果园。看到了不同的果树上挂满了不同的果子,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香香的梨像葫芦。。。。。。。”
又如有的孩子写捉蛐蛐这样写到:“我看见路上有只蛐蛐,轻轻走过去,伸手去捉,蛐蛐跑了。”围绕这句话,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补充。怎样的路边?有只什么样的蛐蛐?我又是怎么去捉的?当时的天气怎么样?是阳光灿烂呢还是天空阴暗?结果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等等,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和补充,就又写成了五句话:今天阳光灿烂,太阳暖哄哄的照着大地。在我家房前弯弯曲曲的小路旁,蹲着一只黑褐色的蛐蛐。圆圆的脑袋,细长的胡须,长长的尾须,我的心里一惊:好大的一只蛐蛐啊!然后轻手轻脚的走过去,当快要接近蛐蛐时,我蹲下身子,猛扑过去,没想到蛐蛐比我还快,一下跳到另一个地方,我赶紧起来,不顾身上的泥土,紧追过去,这下我弓着腰,靠近蛐蛐的时候用最快的速度又一次扑上去,终于用我的小手罩住了它。虽然已经是秋天了,但经过几次的折腾,头上还是冒出了汗。。。。。
以上就是一个细节的过程和体验的过程,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的细节产生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注重,感受和体验,长此与往,学生的体验感将得到不断的细化。
二、运用好所积累的好词好句
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好词好句的积累,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更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在以后的习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年级的孩子,不能要求他们用华丽的词语写出象样的习作,但能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词语就很不错了,记得多了,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自己也会把所积累的词汇运用到习作中了,这是一个漫长而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
每教完一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孩子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说出为什么喜欢?它好在哪里?然后把它整理在自己的好词好句积累本上,这当中当然也包括了古诗和名人名言。
比如:在教学了第一课《金色的草地》时,就有:“从山坡上,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又如:在第四课《槐乡的孩子》中,:就有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特别是在《秋天的雨》中学到这样的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小的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等,这么多美好的词句,读起来不禁让学生陶醉,还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有的学生在写习作能用上“翩翩飞舞”“你挤我碰”啊等等,除此外,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一个“日积月累”这样的栏目。那里有好多的诗词和名人名言,这些都是增加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
三、洞察联系、观察发现
我们都知道,“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是,孩子们却对生活熟视无睹,总是难以从生活之源中舀取一瓢为己所用,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事物的洞察,对人情的练达,缺少敏锐的体验感,敏锐的体验感可以让学生创造出自己的作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要使作文写得更生动、形象、具体,就在培养学生深刻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