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说”搭好桥梁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言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中所具有的运用语言顺利与人交际、沟通的能力。“说”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发现,当“说话”流畅而自如地进行时,语言的意义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得以呈现。但很多时候,学生的表达都会出现障碍,或词不达意,或累赘重复,或缺乏逻辑。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学实践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
  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1.多向思考,“说”出深意
  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说”得有质量,教师清晰而有层次的提问与引导非常重要。以《〈指南录〉后序》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为什么敌人兵临城下时,众人都集中到了左丞相府中?(学生自由讨论,选取代表发言)
  生:我觉得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再加上中国古代一般“以左为尊”,大家到左丞相府中商量,而没有到右丞相府中问文天祥,可能跟这种尊卑观念有关。
  师:从封建礼教的观念看,这种分析也无不可。但我们若从文天祥的身世出发,可能会有更深刻的发现。
  生:文天祥是一个抗击外族侵略的义士,属于主战派,南宋处于这样危亡的时局中,肯定跟朝中有太多的软骨头有关。所以我认为“缙绅、大夫、士和左丞相”可能都属于主降派。课下注释也指出左丞相吴坚后降元。
  师:文天祥告诉读者,大家都集中在左丞相府中,难道我们就不能想一想他写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吗?
  生:确实没想到,这些句子暗示了国内统治者的基本面貌,整个南宋的政治面貌是如此虚弱,那些封建统治者贪生怕死,他们知道找文天祥没有商量的余地,平时也可能和文天祥政见不合,忽然来求助未免难以开口。这些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来找文天祥的。文天祥是多么孤独!
  一个小小的问题,却需要结合古代的尊卑观念,结合文天祥的身世特点,并设身处地考虑作者的心情来解答,足见对思维的要求是多向的。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若能随时关注学生思维的盲点,并适时介入,相机引导,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意,更清晰地感知人物形象。如果这样的引导能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那么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2.借助想象,“说”出情韵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非常经典的一篇课文,归有光回忆妻子,也择取了与之相关的几件小事:“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以及手植枇杷树。语言上没有任何修饰,情感上也未做任何渲染。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语短情深呢?如果直接让学生说,学生的体会往往不会很真切。于是,抓住“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一句,我追问了两个问题:(1)你觉得小妹会以怎样的语气问这句话?(2)小妹如何知晓姐姐家有阁子,又为何会有这样的疑问?
  生1:小妹的语气一定是好奇的。因为归宁的大姐,在众位小妹面前,满脸幸福地提起自己在阁子中的生活:问古,学书;日影中,烛光下,红袖添香,融融泄泄。阁子虽小,却满溢温馨;陈设虽简陋,却吸引着自己“时至轩中”。应该是大姐略带炫耀的口吻引发了小妹一探究竟的愿望吧!
  生2:小妹不仅会好奇,应该还带着向往之情。因为姐姐的口吻一定是甜蜜而幸福的。而且,我觉得当妻子向归有光转述小妹的话时,那场景一定很温馨。同时涌上他们心头的,应该是阁子里朝夕相处的一段段时光,一幕幕往事,也许他们会相视而笑,相知于心。
  借助想象,来填补文字背后的空白,学生才能感受到妻子对归有光的一往情深,也才能体会出归有光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所蕴含的深情。《项脊轩志》的最后两段是作者30多岁的时候续写的,与前文比,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而学生因为年龄、阅历、时代等原因,对于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物在人亡、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有着明显的隔膜。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话说,就应该想办法搭建一些桥梁,让他们能走进人物的内心,走向文本的深处。而想象是有效的“桥梁”之一。
  3.融会贯通,“说”出层次
  《季氏将伐颛臾》是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中的课文,高一的学生对孔子缺乏系统的了解,因而对课文的评价是“无趣”“没有逻辑”。教学的时候,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内容之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假设是冉有和子路被孔子批评之后,回去说服了季氏,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充分利用本文的信息;说出层次)
  生1:这个地方,是周天子所封的主祭祀之地,攻打它会被视为对周的不敬,其余诸侯也会在道义上谴责你,这是其一;这个地方原本就是鲁国的附属国,现在您攻打它,其他属国也将自危转而有他心,这是其二;国内发生内战而对外实力空虚,其他诸侯会趁机攻打鲁国,孟孙氏与叔孙氏也有可能趁机坐大,这是其三。如此,鲁国就危险了。
  生2:颛臾与我们并无仇怨,只因为一种潜在的威胁而去攻打,是不仁的;颛臾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我们有足够实力来使它归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却损耗财力物力对其大动干戈,这是不智的;颛臾原本就是鲁国的臣属国,且向来主管祭祀蒙山,您派兵去攻占自己国家的土地,且有可能触犯祭祀神权,是不义的。不仁则失人心,不智则失谋划,不义则失先机。由此看来,战争一旦发动,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不占据,那时的局面将对我们很不利啊。不如推行德政教化来使他们归顺,这样既从天理,又顺人心,到那时,恐怕他们不来归顺也很困难吧!
  一般教学《季氏》一文,习惯于去分析孔子反对讨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些,孔子为什么批评冉有、子路,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什么等问题,内容显得较为零碎。而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要“说”好并不容易。首先要整合、内化课文信息;其次,要用心揣摩季氏的心理;第三,既是“说服”,理由必须充分,表达必须有条理、有气势;第四,还得考虑冉有、子路与季氏的身份,“说话”要得体。每个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接受了这些条件的限制,“说”也就变得井井有条。
  归根结底,教师只有为学生搭建好通向文本、通向作者的桥梁,学生才会有“说话”的积极性,而只有通过不断实践,“说”才会有内容,“说”才会有逻辑。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中学)
其他文献
据2015年6月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有28467万人在阅读网络文学,占网络使用率的42.6%,他们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绝大多数是学生。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深刻地冲击和改变着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世界观及文化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形成。网络文学的“经典化”成为学界与政府的共同期待。  文学批评界对于网络文学“经典化”的批评和期待,是基于精英文学的知识体系和
期刊
编者按:语文教学需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如何通过情感的路径发展学生的心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无锡市梅里中学语文组的老师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我们选取几位老师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阅读要达到“有感情”的要求,对学生而言,必须进行情感体验;对教师而言,必须呈现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断积累感情,逐步做到言为心声,以声传情。因为情是“根”,言是“苗”
期刊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和学生共读《雷雨》。  2005年,在使用苏教版选修教材《中外戏剧选读》教学时,我和学生仅仅读了第二幕周朴园和梅侍萍相认那一场,当时,学生和我的主要观点都是:周朴园的那一句“谁指使你来的”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他对梅侍萍的感情是虚假的。  2014年,我和高二IB班的学生共同阅读和探讨了完整的《雷雨》,因为在此之前阅读了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所以,我们在讨论相关问题时,会时时将两
期刊
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以独特的个人风格营造了一种优美和谐的民俗情境。后来有人评价汪曾祺是一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的确,其隽永、冲淡的风格,给时代和社会“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甚至他半现实半理想的表现内容,也让人百读不厌。然而,少有人强调的是,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作为他主要的写作形式,也都隐含着他内心的真正情感。  一说到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是绕不过
期刊
语文课堂活动的组织和推进,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语文课堂活动做得饱满、做得充分,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  一、力求“螺旋上升”的课堂结构  好的课堂活动,呈现着分层推进的程序之美,也体现着螺旋上升的思维之美。  比如,一位教师上作文课《学会写景》,整堂课组织了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图片“雨中雏菊”,说说景物特征;2.提炼出“运用修辞、调动感官细描摹”的写景技法
期刊
第九届茅奖榜单中,有两位曾被冠以“先锋”名号的作家—— 苏童与格非。“现实主义”历来是茅奖的一个重要评奖尺度,两位作家的获奖当然也和他们在现实主义创作方面的尝试和努力有关。先锋作家关心的是“怎么写”的问题,由先锋作家转变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不仅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处理的问题。苏童与格非在这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让我们看到了作家突破原有范式、开拓文学疆域的诚意和勇气,也看到了他们
期刊
吴周文,1941年生,男,汉族,江苏如东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杨朔散文的艺术》《散文十二家》《散文艺术美》等著作9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冰心散文奖、国家图书奖等。曾兼任扬州市作协主席、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等职。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下简称《一扇门》),是著名
期刊
编者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是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自身的语文素养的。浙江省羊刚名师工作室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题,通过研讨课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下面编发浙江省羊刚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撰写的一组文章,以期引发大家的探讨。
期刊
语文教师的神圣在于诗意的引领、理性的导航,这一切都要遵循科学规律,因此,我们需要将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为一种生存状态、行走方式,不断提升语文教育的效益。一般来说,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因人而异的,但是比较常用的、有效的路径大体有四条。  一、消除畏难心理实现科研起步  对于教学科研,不少语文教师觉得“高不可攀”,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误区。我们要努力克服自卑心理、畏难心理,树立“中学语文教学
期刊
人不会生而知之,吸取知识是人成长、前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授知识,是教育极其重要的任务。  在教育中,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主要包括符号、概念、命题,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如教授“人”这一汉字,“人”的字形是符号,“人”的含义是概念,“人”的要求是命题。另一类是处理事务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即程序性知识,偏重于“技艺”,回答“怎么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