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有的人命里注定会大起大落,几起几伏。孙宏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和柳传志的故事,比李一男和任正非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而在房地产行业,这匹昔日的黑马,又冲到了风口浪尖上……
自从孙宏斌进入公众视野,他仿佛就在不停地跳跃:从清华高材生到联想发展部主管,从联想发展部主管到阶下囚,又从阶下囚到顺驰集团总裁,2006年顺驰濒临破产,他卖掉顺驰,筹建融创,再次成为地产领袖人物。
尽管孙宏斌再一次东山再起,可是历尽沧桑的他依然没有平稳发展的意思,2012年6月份,他又开始了新的冒险。
高负债率收购绿城项目
尽管融创已经负债累累,可是孙宏斌仍然只进不退。2012年6月份,融创和绿城以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就绿城旗下9个地产项目展开合作。融创出资33.7亿元收购这些项目50%的股份,并承诺今后按照50%的比例继续投入资金。
在合作之前,融创和绿城的负债率大体持平,均高达100%左右。合作后绿城的负债率降至62%左右,成功摆脱资金危机,而融创的负债率却继续高涨,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官方数据,但是这已经引起一部分人的担忧。与此同时孙宏斌的扩张并没有停下来:融创携手绿城仅一个月后,其组建的合资公司便出资16.44亿元,夺得上海浦东某一地块的开发权。
对于融创的急速扩张,孙宏斌自然有着自己的解释,“仅看负债率并不能说明问题……”,“如果销售额远远高于银行借贷和应支付土地款的总和,那即便短期内负债率高一点儿,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融创至少留有15亿元用于资金周转,这是我们的财政底线……”。
孙宏斌的解释是对是错,只有未来才能给出答案。可是,在房地产业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下,融创的急速扩张难免会让人想起一些往事,想起2006年的“顺驰之死”。
倒在突飞猛进的路上
1994年孙宏斌出狱后,创建顺驰置业进入房地产行业,在老领导柳传志的帮助下,凭着卓越的商业才能和难得的市场机遇渐渐做得风生水起,可是在起初,即便是崛起的顺驰也只是中等企业,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孙宏斌本人。
在2003年的一次论坛会议上,孙宏斌公开发言:“顺驰今年的销售额要达到40亿,顺驰的中长期战略就是要做全国第一。”说到这里他看了王石一眼,继续说道:“也就是要超过在座诸位,包括王总。”
寥寥数语,孙宏斌的野心可见一斑,孙宏斌的疯狂也可见一斑。而孙宏斌的疯狂自从彰显出来就不曾褪去——就是在这一年,顺驰在蟒山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全国化扩张战略,引进大批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启动全部资金在全国购买土地,并尽量缩短土地运作周期,成功地将运作周期从平均的18个月降到6个月,最终形成“现金流—土地—现金流”的快速运营模式。事实表明,该模式在购置土地和销售金额方面均有着不俗表现。据相关数据统计, 在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的8个月时间内,顺驰先后在北京、苏州、石家庄等地购得10余块土地,购地款额高达数十亿。而销售额也在翻倍增长:2002年顺驰的销售额是14亿元,2003年达到40亿,2004年成功超越万科,达到100亿。仅从销售额上看,顺驰仿佛已经取得胜利。可是没有人这么想,甚至连孙宏斌本人都不这么想,因为随着顺驰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
顺驰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三个:一是短时间内购置大量土地,导致资金严重不足;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政支出过高;三是国家政策严重影响销售,导致资金链进一步紧张。其实归根结底,顺驰的难题只有一个:就是缺钱。可是就是这一个难题便将顺驰置于死地。
意识到顺驰危机后,孙宏斌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大批转让土地项目,另一方面迅速调整管理结构……可是顺驰陷得实在太深,仅靠断臂根本难以维存。当清楚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之后,孙宏斌开始陷入痛苦,也开始变的冷静——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特质:每当他陷入痛苦的时候,他就会变的冷静,他越痛苦,往往就会越冷静。通过冷静的思考之后,孙宏斌果断放弃顺驰,将其交给财务总监汪浩,自己抽身开始经营融创。
2006年,路劲基建有限公司收购顺驰55%的股份,4个月后又收购剩下的39.3%,自此掌握顺驰的控制权。路劲控制下的顺驰好像既不“顺”也不“驰”,从此再无任何消息。
当年孙宏斌为公司起名顺驰,顺驰集团自1994年成立到2004年达到巅峰,到2006年低价易主,的确是生也“顺驰”’,死也“顺驰”,荣也“顺驰”,辱也“顺驰”,从生到死,始终都没有辜负这两个字的含义。
孙宏斌曾经说过:“顺驰之死是我人生犯下的第二个错误。”人们听到这句话,难免会想他人生的第一个错误是什么呢?
年少轻狂荒唐事
1988年,25岁的孙宏斌从清华毕业后,直接进入联想公司,凭借天生的热情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很快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一年之后,孙宏斌在全国迅速建立起13家分公司,营销额达到2400万元。也是在这一年,由孙宏斌直接领导的联想企业部宣布成立。
孙宏斌的才能深得柳传志的赏识,柳传志对孙宏斌的未来充满期待。
可是,随着“孙宏斌势力”的壮大,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突显出来:他领导的企业部及分公司抱团现象日趋严重,并且开始表现出脱离体制的倾向,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倾向变得愈加明显。更严重的是,这种脱离还带有财务失控的危险,而财务则是一家公司的主要命脉。当时柳传志身在香港,当他一再听到属下反应孙宏斌的情况时,终于按耐不住疑虑返回京城,结果发现事态比想象的还要严重。这样,在柳传志与孙宏斌之间,一场不见硝烟的战火渐渐燃烧起来。
1990年3月19日,柳传志在西山宾馆召开会议,点名孙宏斌是可造之才,可也是危险人物,希望其予以警觉。孙宏斌不予理睬。
1990年4月4日,为抑制孙宏斌的小集团势力,柳传志二次召开会议,宣布将孙宏斌调离企业部,却遭到孙宏斌手下的公开顶撞,会议不欢而散。会后,柳传志私下里找到孙宏斌,要求他开除那几个公开顶撞自己的员工。孙宏斌予以拒绝。随后孙宏斌和几个分公司经理在北大芍园餐厅吃饭,其中有人放言卷走1700万银行贷款。柳传志则再次找到孙宏斌,希望其离开联想,可以任意带走一家分公司单独去干,孙宏斌再次拒绝。
1990年5月28日,柳传志寻求司法机关介入。当晚,孙宏斌以挪用公款为由被北京海淀警方拘留。2年3个月后,孙宏斌以挪用公款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9日,在出狱前的第18天,孙宏斌托朋友请来柳传志一起吃饭,在饭桌上向他表达深切的歉意。
后来,柳传志谈起这段往事时有一次说,“当时因为这件事入狱的一共有四个年轻人,其中三个出狱后向我表达歉意,很有意思。”
孙宏斌与柳传志的故事
对孙宏斌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一生里,柳传志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当孙宏斌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柳传志提拔过他;当孙宏斌年少轻狂的时候,又是柳传志把他送进了监狱;当孙宏斌打算东山再起的时候,柳传志又伸出了援手。柳传志之于孙宏斌来说,即可谓长者,也可谓仇人,也可谓朋友,而且每一种身份都那么决绝和彻底,不留有一丝余地。可是,谁知道这些各不相同,甚至自相矛盾的身份,在孙宏斌的心里,最终糅合成一种怎样的色彩呢?
对于将自己送进监狱的柳传志,孙宏斌难道从来没有起过复仇的念头吗?如果有的话,那这个念头是怎样被压制的呢?这种对仇恨的压抑是否为他带来心灵的损毁呢?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损毁能得到恢复吗?
今年下半年,融创收购绿城后仅一个月又再次拿地。人们不禁猜测,难道现在的融创骨子里还是顺驰?难道蹦蹦跳跳的孙宏斌,现在还没有学会走路?还是现在的融创与当年的顺驰,确实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而也将有不同的未来?
几年前,柳传志在联想一次高层会议上指出:要严密关注孙宏斌和顺驰的动向。柳传志的这句话,是出于何种考虑呢?柳传志和孙宏斌的故事,难道还没有结束?
自从孙宏斌进入公众视野,他仿佛就在不停地跳跃:从清华高材生到联想发展部主管,从联想发展部主管到阶下囚,又从阶下囚到顺驰集团总裁,2006年顺驰濒临破产,他卖掉顺驰,筹建融创,再次成为地产领袖人物。
尽管孙宏斌再一次东山再起,可是历尽沧桑的他依然没有平稳发展的意思,2012年6月份,他又开始了新的冒险。
高负债率收购绿城项目
尽管融创已经负债累累,可是孙宏斌仍然只进不退。2012年6月份,融创和绿城以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就绿城旗下9个地产项目展开合作。融创出资33.7亿元收购这些项目50%的股份,并承诺今后按照50%的比例继续投入资金。
在合作之前,融创和绿城的负债率大体持平,均高达100%左右。合作后绿城的负债率降至62%左右,成功摆脱资金危机,而融创的负债率却继续高涨,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官方数据,但是这已经引起一部分人的担忧。与此同时孙宏斌的扩张并没有停下来:融创携手绿城仅一个月后,其组建的合资公司便出资16.44亿元,夺得上海浦东某一地块的开发权。
对于融创的急速扩张,孙宏斌自然有着自己的解释,“仅看负债率并不能说明问题……”,“如果销售额远远高于银行借贷和应支付土地款的总和,那即便短期内负债率高一点儿,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融创至少留有15亿元用于资金周转,这是我们的财政底线……”。
孙宏斌的解释是对是错,只有未来才能给出答案。可是,在房地产业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下,融创的急速扩张难免会让人想起一些往事,想起2006年的“顺驰之死”。
倒在突飞猛进的路上
1994年孙宏斌出狱后,创建顺驰置业进入房地产行业,在老领导柳传志的帮助下,凭着卓越的商业才能和难得的市场机遇渐渐做得风生水起,可是在起初,即便是崛起的顺驰也只是中等企业,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孙宏斌本人。
在2003年的一次论坛会议上,孙宏斌公开发言:“顺驰今年的销售额要达到40亿,顺驰的中长期战略就是要做全国第一。”说到这里他看了王石一眼,继续说道:“也就是要超过在座诸位,包括王总。”
寥寥数语,孙宏斌的野心可见一斑,孙宏斌的疯狂也可见一斑。而孙宏斌的疯狂自从彰显出来就不曾褪去——就是在这一年,顺驰在蟒山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全国化扩张战略,引进大批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启动全部资金在全国购买土地,并尽量缩短土地运作周期,成功地将运作周期从平均的18个月降到6个月,最终形成“现金流—土地—现金流”的快速运营模式。事实表明,该模式在购置土地和销售金额方面均有着不俗表现。据相关数据统计, 在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的8个月时间内,顺驰先后在北京、苏州、石家庄等地购得10余块土地,购地款额高达数十亿。而销售额也在翻倍增长:2002年顺驰的销售额是14亿元,2003年达到40亿,2004年成功超越万科,达到100亿。仅从销售额上看,顺驰仿佛已经取得胜利。可是没有人这么想,甚至连孙宏斌本人都不这么想,因为随着顺驰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
顺驰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三个:一是短时间内购置大量土地,导致资金严重不足;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政支出过高;三是国家政策严重影响销售,导致资金链进一步紧张。其实归根结底,顺驰的难题只有一个:就是缺钱。可是就是这一个难题便将顺驰置于死地。
意识到顺驰危机后,孙宏斌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大批转让土地项目,另一方面迅速调整管理结构……可是顺驰陷得实在太深,仅靠断臂根本难以维存。当清楚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之后,孙宏斌开始陷入痛苦,也开始变的冷静——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特质:每当他陷入痛苦的时候,他就会变的冷静,他越痛苦,往往就会越冷静。通过冷静的思考之后,孙宏斌果断放弃顺驰,将其交给财务总监汪浩,自己抽身开始经营融创。
2006年,路劲基建有限公司收购顺驰55%的股份,4个月后又收购剩下的39.3%,自此掌握顺驰的控制权。路劲控制下的顺驰好像既不“顺”也不“驰”,从此再无任何消息。
当年孙宏斌为公司起名顺驰,顺驰集团自1994年成立到2004年达到巅峰,到2006年低价易主,的确是生也“顺驰”’,死也“顺驰”,荣也“顺驰”,辱也“顺驰”,从生到死,始终都没有辜负这两个字的含义。
孙宏斌曾经说过:“顺驰之死是我人生犯下的第二个错误。”人们听到这句话,难免会想他人生的第一个错误是什么呢?
年少轻狂荒唐事
1988年,25岁的孙宏斌从清华毕业后,直接进入联想公司,凭借天生的热情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很快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一年之后,孙宏斌在全国迅速建立起13家分公司,营销额达到2400万元。也是在这一年,由孙宏斌直接领导的联想企业部宣布成立。
孙宏斌的才能深得柳传志的赏识,柳传志对孙宏斌的未来充满期待。
可是,随着“孙宏斌势力”的壮大,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突显出来:他领导的企业部及分公司抱团现象日趋严重,并且开始表现出脱离体制的倾向,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倾向变得愈加明显。更严重的是,这种脱离还带有财务失控的危险,而财务则是一家公司的主要命脉。当时柳传志身在香港,当他一再听到属下反应孙宏斌的情况时,终于按耐不住疑虑返回京城,结果发现事态比想象的还要严重。这样,在柳传志与孙宏斌之间,一场不见硝烟的战火渐渐燃烧起来。
1990年3月19日,柳传志在西山宾馆召开会议,点名孙宏斌是可造之才,可也是危险人物,希望其予以警觉。孙宏斌不予理睬。
1990年4月4日,为抑制孙宏斌的小集团势力,柳传志二次召开会议,宣布将孙宏斌调离企业部,却遭到孙宏斌手下的公开顶撞,会议不欢而散。会后,柳传志私下里找到孙宏斌,要求他开除那几个公开顶撞自己的员工。孙宏斌予以拒绝。随后孙宏斌和几个分公司经理在北大芍园餐厅吃饭,其中有人放言卷走1700万银行贷款。柳传志则再次找到孙宏斌,希望其离开联想,可以任意带走一家分公司单独去干,孙宏斌再次拒绝。
1990年5月28日,柳传志寻求司法机关介入。当晚,孙宏斌以挪用公款为由被北京海淀警方拘留。2年3个月后,孙宏斌以挪用公款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9日,在出狱前的第18天,孙宏斌托朋友请来柳传志一起吃饭,在饭桌上向他表达深切的歉意。
后来,柳传志谈起这段往事时有一次说,“当时因为这件事入狱的一共有四个年轻人,其中三个出狱后向我表达歉意,很有意思。”
孙宏斌与柳传志的故事
对孙宏斌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一生里,柳传志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当孙宏斌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柳传志提拔过他;当孙宏斌年少轻狂的时候,又是柳传志把他送进了监狱;当孙宏斌打算东山再起的时候,柳传志又伸出了援手。柳传志之于孙宏斌来说,即可谓长者,也可谓仇人,也可谓朋友,而且每一种身份都那么决绝和彻底,不留有一丝余地。可是,谁知道这些各不相同,甚至自相矛盾的身份,在孙宏斌的心里,最终糅合成一种怎样的色彩呢?
对于将自己送进监狱的柳传志,孙宏斌难道从来没有起过复仇的念头吗?如果有的话,那这个念头是怎样被压制的呢?这种对仇恨的压抑是否为他带来心灵的损毁呢?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损毁能得到恢复吗?
今年下半年,融创收购绿城后仅一个月又再次拿地。人们不禁猜测,难道现在的融创骨子里还是顺驰?难道蹦蹦跳跳的孙宏斌,现在还没有学会走路?还是现在的融创与当年的顺驰,确实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而也将有不同的未来?
几年前,柳传志在联想一次高层会议上指出:要严密关注孙宏斌和顺驰的动向。柳传志的这句话,是出于何种考虑呢?柳传志和孙宏斌的故事,难道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