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学科历史专题模块的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x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百度百科中,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以“让我们来寻根”一课为例,探究了品德学科历史专题模块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品德 历史专题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68
  梳理品德与社会的教材,我们发现历史题材的教学对品德教师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往往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支离破碎的历史课或空洞的思想品德说教课,导致教学实效性不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决定突破难点,力求构建一定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手中有法,期望教师在规范的教学模式的示范引导下,提高教学实效。
  一、内容体系以及目标研究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我们将“历史内容”分解为这样三类:历史事件类;历史人物类;历史知识类。对《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专题模块进行恰当的定位,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们选定了研究内容”让我们来寻根”一课,进行了课堂教学研究,期待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历程
  尝试按“学情调查,需要分析——搜集资料,指引吸纳——巧设情境,入境激趣——创设活动,角色扮演——精选资料,理性上升”的步骤,在“史”“实”对接中积淀道德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跟进。
  1.学情调查,需要分析。在充分解读了教材内容后,我们展开了学生的学情调查和需要分析,试图通过分析来判断学生的目前水平与我们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通过对一个班级35名学生的初步调查,发现学生对长江、黄河这两条河流的认识仅停留在名称上,对长江、黄河的地理概貌、流经城市以及对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产生的作用并不了解,学生自身的积淀较少,起点较低。我们担心课堂上教师拼命地教授太多东西,学生无法及时地消化大量的新知识,使得课堂显得沉闷、冗长。
  2.搜集资料,指引吸纳。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教师指导下主动吸纳、学习。教师在上课前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和学生进行前置性对话,抓住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寻找话题,让学生处于“愤”“悱”之际,带着探究的兴趣了解史实,主动走进历史的画卷,追寻历史踪迹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搜集、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原始起点。
  3.巧设情境,入境激趣。在教学中,我们力求选取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或事物进行评述,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历史才能驻扎在学生的心灵之中。于是,我们想到了用“探索与发现”的讲述方式,确定了从“黄河印象——黄河探秘——古都之行”的教学感性流程。当播放”探索与发现”的片头时,学生的 “学习之门”瞬间被打开了,课堂缩短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之间的距离,使黄河孕育中华文明这样理性而学生难以触摸的知识变得感性。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交流与合作,心灵互动。
  4.创设活动,角色扮演。在“古都之行”的教学环节中,在学生感知了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河流走向后,教师立即带领学生走进情境“探索与发现——黄河探秘之小小考古学家”。“这是一些考古学家陆续在黄河流域发现的出土文物,这些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看,大胆地猜一猜,看看哪一位同学最有考古学家的潜质?”在极富渲染性的语言下,学生饶有兴趣地就大屏幕出示的几件文物图片展开了讨论。这些感性的内容引发了学生的理性思考。在猜测与释疑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
  5.精选资料,理性上升。在整节课中,教学中四次出现了”黄河母亲”的雕塑,随着教学的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雕塑前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黄河的源头设立这样的一座雕像,站在这一雕像前,你想说什么?”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感受。学生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后,较为全面地整理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分析、归纳出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
  三、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结果辐射
  通过实践,我们寻找到了一条历史专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而我们所探究的模块教学,还需经历一个从粗坯形——修改形——稳定形”的过程。这样的模式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教学范式,旨在给教师一些“基本套路”,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或情境灵活调整,形成适合教学实际的“变式”。
  (责编 钟伟芳)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师可通过诵读积累、唤醒激趣、感悟运用、学习创造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潜能。  [关键词]古诗词 运用 教材空间 潜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0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情景一:体育课上玩“追逐跑”,在后面追的学生小邦总是用手指狠狠地戳在前面跑的小兵,遭到小兵的多次埋怨。这是一种没有冲突但是却偶然发生攻击性的行为。  情景二:技巧课上,小德和小健同时跑向垫子,都想自己先开始。他们为了谁能优先而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不久,他们开始又推又拽,攻击性由此产生。学生们行为的目的是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起对物件的控制。遗憾的是,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是伤害性的。  情景三:听到
[摘 要]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依据学生实际有效设计预习卡并正确实施,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关键词]预习卡 实施 讨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39  “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它旨在通过教
[摘 要]英语情境化教学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境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4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
[摘 要]水墨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历代文人墨客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不求形似,只重神韵,是我国古典绘画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儿童学习水墨画有助于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导向,力求将现行小幅水墨课程与可利用资源有机结合,探索符合学生学习小幅水墨画的优化模式,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儿童 小幅水墨画 误区 问题 探索  [中图分类号]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改革教育与教学工作,他从现实出发,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句话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教育领域内它仍历久弥新,具有先进性。在语文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实用性非常强,充满无限魅力。  生活教育理论的魅力首先应体现在语文教材中。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
有效生成,即课堂上临时产生的、经教师合理利用后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有促进作用的生成信息.教师应该善于及时捕捉课堂的有效生成,并巧妙利用,使之为学生学习服务.现列举几类常见的教学课堂有效生成及其应对策略,与同仁们探讨。  一、提前生成——顺水推舟  提前生成,即教师在教学第一环节时,学生就生成了下一环节、下一课时,甚至下一学段的知识。而这种提前的生成经常是在少部分学生中产生的,且它们对自己提出的这个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培养未来社会栋梁之才的重任,展开教学创新研究符合社会发展大势。创新设计,不仅是一种教学改革措施,还是一种教学意识。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设计优化活动,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度,为学生的品德和行为成长带来更强劲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果光用口头语言实施教学,则未免显得单调、枯燥、呆板,难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及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就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学效果。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歌曲范唱、钢琴伴奏等,而易被忽略的体态语言也是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体态语言即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配合口语,
课堂离不开有效沟通,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一、师生平等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以来,师生平等一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对话、理解等活动,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相互交流和认识的对象。因此,教学中的有效沟通应建立在师生平等、民主的前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