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青团先锋主导作用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的相关举措,比较优势劣势,提出发挥共青团先锋主导作用,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的发展,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和建设措施。
  【关键词】共青团;先锋主导;民办高校;文化艺术;培养工作
  2005年江泽民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讲话,强调“四个同等重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其实,早在1998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指人文和艺术素质教育,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民族观和历史观教育、文学观和艺术观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1]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艺术培养,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基本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民办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工作日益迫切,在民办高校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1 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的基本情况
  1.1 民办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的一般做法
  1.1.1 开设基础课程
  当前民办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开设相关基础课程。采用学年制的高校,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教学培养方案中安排的课程,课程选择性小;采用学分制的高校,学生虽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艺术课程,但每年可用于选择的学分极少。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一名本科生4年需修完163学分,但文化艺术类课程不超过9学分;专科生需修134学分,文化艺术类课程不超过8学分。普遍的民办高校因为成本的原因,极少开设独立的人文社科类系部,更遑论独立的科研结构了。人文社科文化艺术类课程只是作为一种补充而存在于教学结构当中,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1.1.2 校园文艺活动
  同公办高校一样,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的另一重要手段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广东团省委每年都推出文化艺术节和科技创新节两项专项活动,其中文化艺术节承担着向大学生传播文化艺术知识,提高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任务,是大学生汲取文化艺术营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展示自身文艺才华的重要平台。各民办高校也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丰富和深化文化艺术节的内涵,创新文化艺术节的表现形式和开展模式,为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基本情况
  1.2.1 从教学角度看
  民办高校中,文化艺术课在课程设置上处于一种补充的状态。大量的教学资源投向专业课程,对于文化艺术教育则采取一种形式主义的态度,文化艺术知识教学目标不明确。加上民办高校当前的招生批次为第二批B类、第三批B类甚至是第四批B类,几乎没有重点本科招生。从招生分数看,普遍的招生分數低于A类公办高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动机不明确,兴趣不强烈,求知欲望不强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较差,这类课程也往往成为逃课的重灾区。
  而由于文化艺术类课程在民办高校不是主干课程,又缺乏专业的对口教学部门,或者是专业对口教学部门建制不完善。任课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或是新任年轻教师,或是校外兼职教师,或是校内非专业兼职教师。在课程设置上或将就于任课老师,或将就于各种评估评建,频繁改动,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稳定性。任课老师存在走过场现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简单,敷衍了事,没有以专业水准严格要求学生,教学效果较差。
  1.2.2 从学生活动创作成果和参与效果看
  校园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生增强实践锻炼,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民办高校学生在活动创作上主动性不强,活动作品类型单一化,活动作品的内涵往往缺乏锤炼,深度不够。许多民办高校都有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文化素质讲坛、讲座和演出,从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反应,积极性和感受力看,普遍存在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往往因参与的人数不够而需要“拉壮丁”,活动参与时互动性不强,现场纪律难以自主控制,需要老师带队跟场,学生现场维持秩序。
  1.2.3 从校园文艺宣传阵地看
  高校校报和广播台以及各类官方的、非官方的杂志、刊物等都是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的重要阵地和施展才华的平台,是大学生吸取文化素养的重要土壤。然而,许多民办高校校报文艺版稿源单一、稿件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学生自主编撰或者老师指导编撰的校园杂志数量少、杂志采编内容质量不高,范围狭小,视野不宽。而校园广播的内容相对贫乏,往往成为学校通知的“传声筒”,或者是学生的“点歌台”,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 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的优劣势分析
  2.1 劣势
  2.1.1 学校建制不完善
  90年代以来,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如今已取得重大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成立时间晚,发展速度慢,基础建设弱,制度不完善,文化沉淀浅,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公办院校的相关建设和发展模式都是民办高校学习的榜样和发展的方向,在各方面要求以公办高校为主导的现实情况下,民办高校举步维艰,紧追公办高校。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民办高等教育在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同时,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也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1.2 学生生源相对差
  前文已提及,民办高校当前的招生批次多为第二批B类、第三批B类甚至是第四批B类,没有重点本科招生。从招生分数看,普遍的招生分数低于A类公办高校,生源基础相对较弱。当然,公办高校也有招生分数低于民办高校的情况,如公办高校的第三、第四批次招生分数就普遍低于民办高校第二批的招生分数,但民办高校第三批、第四批次的招生分数则相对更低了,更何况民办高校几乎没有一本重点线的招生生源,这就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存在着难以突破的地方。当然,招生录取分数和学生的素质不一定成绝对的正相关关系,但招生分数毕竟是学生基本素质和努力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总体而言,招生分数相对较低显示出此类学生的整体素质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也增加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的难度。
  2.1.3 学校师资实力弱
  通常而言,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一般又三部分组成:专职教师、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按《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应该不少于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专职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学历以研究生为主,多数人能获得中级职称,而获得高级职称的人数则较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退休的老教授由于年龄、身体以及观念等各方面的原因,科研能力普遍已处于下滑期。兼职教师的科研成果则不计入兼课学校,兼课只不过是其增加收入的一种途径而已。而且,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民办高校往往成为老师过度的地方,没有办法真正培养一支稳定的忠诚于学校的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职称学历的教师队伍。整体而言,民办高校的师资实力相对较弱,有待提高的空间很大,而从事共青团工作的专职老师数量则更少,情况更不容乐观。老师们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这些老师无暇认真从事科学研究,影响教学和工作效果。
  2.1.4 教师社会认同低
  从社会地位而言,在身份称呼上,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一样都具有教师身份,然而由于民办高校没有享受同公办高校一样的制度上的保障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各种福利,包括政治福利和经济福利等,导致民办教师在身份认同上远低于公办教师。民办教师队伍不稳定,许多老师在学历、职称取得相应提高后希望进入公办高校工作或另谋高就的最根本原因也在于此。因此,民办高校往往成为年轻教师的“培养基地”和“过渡跳板”,成为退休老教师的“养老乐园”和“休养中心”,“两头大,中间小”的畸形教师队伍形态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状况。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对于教学而言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更遑论对本来民办高校就不是那么重视的共青团工作了。
  2.2 优势
  2.2.1 后发优势,借鉴公办高校优势资源
  民办高校也不一定毫无优势,作为后发的教育力量,民办高校可以借鉴公办高校的优势资源,结合自身的特点,摸索并创造出自己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在共青团工作方面,可以借鉴公办高校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结合民办高校相对灵活的的办学体制,在还没有形成的过于坚固的发展障碍之前可以更好地制定上层建筑目标,理顺工作思路,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管理评估体系,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经得起考验的、稳定的、科学的、系统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模式。
  2.2.2 内压优势,学生和老师的发展要求
  由于民办高校的先天性不足,在许多方面都无法与公办高校相比拟。然而,人总是要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许多困难与问题,民办高校的这种存在性质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一种压力,促使教师和学生需要多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提高社会竞争力,而不甘于满足当前的状况。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办高校的师生普遍具有较强忧患意识,因此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和压力下,这种忧患意识会转换成为一种内在提升的源动力,从而促使民办高校师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竞争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和竞争压力。即使这种源动力有时并不那么明显以及被多数人所认知,那么民办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应当有责任和义务开展此类工作,尤其是共青团工作者,更应当以先锋队的姿态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认清形势,认知优势,从而朝着更加理性、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3 民办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中的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构建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框架,是推进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2]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先进性的组织必须认清目前的形势与当前的任务,找准发展方向,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不断前进。为此,民办高校共青团可以团员青年为中心,发挥共青团先锋主导作用,以党的有关理论为行动指南,以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以服务团员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综合素质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校、院系、班级三级团组织为纽带,充分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努力构建以共青团为主导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框架,开拓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平台和阵地,构建院、系、班三级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评估体系,不断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3.1 努力构建以共青团为主导的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框架
  3.1.1 以团员青年为中心,建立校、院系、班级三级团组织联动工作机制
  团员青年是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抓住共青团员这一群体就抓对了培养对象。这一群体的基层组织是班级团支部,强化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是培养团员青年的基础工作。2005年,团中央发布了《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团的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广东省印发了《2007年度全省“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认真贯彻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共青團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基层团工作的全面活跃,旨在夯实团的基层建设,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班级团组织的上级组织是各院系团总支以及校团委,校、院系、班级团组织应该三级联动,共同推进共青团主导下大学生的文化艺术培养。   3.1.2 以共青团为基础,完善团员青年培养的运行、管理和激励机制
  在高校中,共青团是一个觉悟较高、组织严密、人数众多、纪律性强、充满活力的学生组织,但各高校之间在共青团组织的各项管理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尤其是民办高校,其发展劣势如前所述,共青团组织还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如稳定的教师队伍,较强的师资力量,成熟的运行机制等等。要完成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的培养工作,就需要完善共青团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组织结构,优化内部配置,不断改进和完善团员青年培养的运行、管理和激励机制。
  3.1.3 以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为重点,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师资配置,加强物力财力保障
  共青团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这个框架中,要以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为重点,创新培养模式。如在培养的理念中更多地注入文化艺术因子;在培养的方式上突破以讲座为主,突破以被动吸收为主的模式;在培养的内容上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党团理论及相关业务的学习,增加文化艺术内容的学习,将其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优化师资的配置,建立专门的讲师团,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有人文背景,对教师培训的内容进行相关规定。同时,学校应加强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共青团本身的经费预算也应提高这一方面的预算。
  3.1.4 以校内外资源为土壤,整合校内外各方优势资源
  大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大学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注重建设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民办高校的校园建设有其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公办高校甚至是国外名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建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书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在图书馆建设方面,除了纸质图书的藏量增加以外,还应注重电子图书的建设。目前许多民办高校的藏书量偏低,书籍藏量注重专业类书籍,相对忽视人文社科历史哲学艺术类书籍。共青团可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爱书、藏书、买书、看书,可组织学生毕业时将一些书籍捐赠给学校,丰富图书馆的藏书量,形成一个优良的买书、读书、捐书的传统。另外,民办高校还应借助校外的资源,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校内,应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交流,加强与一些社區小区的合作,加强与一些文化艺术机构的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 充分发挥共青团干部在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中的先锋主导作用
  3.2.1 发挥共青团工作教师的先锋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千方百计稳定民办高校团线工作教师队伍。共青团工作是一项相当专业化的工作,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锻炼和积累,难以取得优秀成果。所以务必将稳定团线工作教师队伍作为民办高校共青团主导下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第一,要明确共青团工作教师的身份。目前许多民办高校的团线工作教师身兼数职,基层团线工作教师普遍为兼职工作教师,身份的不确定导致工作开展不顺利,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明确共青团工作教师身份尤为重要;第二,明确工作职责范围,或者是主要工作职责应该是在共青团工作范围之内。强化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技能,专业过硬才能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第三、成立科研工作队伍和共青团学生干部培养讲师团。将共青团工作教师组织起来成立科研团队,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座或者到校外参观学习,加强理论素养。成立一支专门的共青团学生干部培养讲师队伍,把共青团学生干部的培训课程化。
  3.2.2 发挥共青团学生干部先锋主导作用
  共青团学生干部的培训形式大致有团校讲座、实践拓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这类培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共青团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积极分子,基本素质和政治觉悟比较高,是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力量,发挥着重要的堡垒和纽带作用,将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形成一支立场坚定、有较高素质和较强组织纪律性的队伍,发挥其先锋主导作用,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的培养工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训课程化,以往的团校培训只是简单的讲座,而忽略了干部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包括理论、实践、管理、考核、奖励等一整套完整的内容,其中理论的培训是干部培养的核心工作,其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干部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的提高。要突破以往团校培训单一的讲座形式,将团校培训课程化,不仅增加了培训内容,也创新了培训形式,使培训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3.3 整合资源,开拓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平台和阵地
  文化艺术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培养和关注,这就要求要整合优势资源,开拓更多的、更坚固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平台和阵地。目前,文化艺术培养在第一课堂中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在第二课堂中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这些活动包括校园文化艺术节、讲座、读书活动、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比赛等等。如前所述,这些活动在民办院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共青团的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强,所以,可以以共青团为主导,将这些活动建设为共青团团员文化艺术培养的主要平台和阵地。在文化、体育、社会实践中注入文化艺术因素,定期组织团员青年到文化馆、艺术馆、文艺协会等参观学习。通过相关管理规定以及激励机制,激发共青团的积极性,让共青团员首先成熟起来,再带动其他同学。
  3.4 积极构建院、系、班三级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评估体系
  科学的评估体系能对工作成效做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对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评估体系是检验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依据和理论保障。民办高校以共青团为基础,发挥共青团的先锋主导作用,在评估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成效的时候首先对共青团各级组织的文化艺术培养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的指导思想应包括对院、系、班三级团组织的文化艺术培养工作的引导,评估的客体是共青团员及其所在组织,评估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不同而设计,校、院系、班三级团组织也应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团员青年文化艺术培养评估内容和标准,评估应该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常态与动态相结合,评估结果应对被评估对象反馈,评估过后有总结分析、表彰报告等,充分发挥评估的评价作用和指导作用。
  4 结语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任重道远,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民办高校共青团应当发挥重要的先锋主导作用,继续做更多的扎实的实践性调研和理论性研究,创新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开创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冯双.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M].高教探索,1997(4):47-49.
  [2]李万斌.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方略初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61-68.
  基金项目
  本课题为2012—2013年度年广东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工作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2C055
其他文献
【摘 要】听说读写中的“听”在人类交流的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外语学习者的听力能力却一直不尽人意。而外语的学习是贯穿外语学习者一生的工作,单凭上课的几十分钟是无法满足精通一门语言的要求的。所以,自主学习模式的导入成为必然。  但自主学习模式在应用上仍存在着它自身的不足:1)学生的自律性依旧较低;2)教师的身份转变艰难;3)还未开发出适合自主学习的教材;3)学习环境设备配套还不完善。所以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再结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几代领导人带领下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论述二者的关系。作为目前中国发展理论依据的几大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而这些思想体系中处处包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内在统一的。  【
期刊
【摘 要】法庭调查是法庭审判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刑事被告人由于受到趋利避害这个总体目标的影响,在语言上采取各种策略,以求逃避罪责或减轻刑罚。本文结合法律语篇树状信息结构,以法律语言心理学为理论支撑,分析被告人在庭审调查阶段由话语体现出的罪责感和忏悔心理、矛盾心理、侥幸心理以及抗拒心理,最终达到从被告人的话语层面探析其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  【关键词】信息结构;法庭调查;被告人;话语动机;法律语言
期刊
【摘 要】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初中化學“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一内容,进行了探究教学设计。  【关键词】探究教学;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探究教学的出发点或重心在学生方面,就是要让学生以能动的方式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种学习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而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在努力改变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大学生自尊与节能环保理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应用自尊量表(SES)、自编大学生节能环保理念调查问卷对西北民族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07,P<0.05);大一与大二的学生在自尊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14,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节能环保理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46,P<0.05)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具体要求,针对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提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为增强高校综合英语教学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综合英语;互动教学  1 高校综合英语课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概述  1.1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互动式教学的目标是单个任务或课题,它是一项运用语言达成交流的教学、课堂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即为学生在教师的指
期刊
【摘 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贫困女大学生则是就业队伍中更为复杂的弱势群体。面临着家庭贫困和身为女性的双重压力,她们的就业处境更显艰难,如何更好的帮助贫困女大学生顺利求职、就业,也成为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字】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性别歧视;就业心理障碍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3年我國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
期刊
【摘 要】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大众化的产物,多校区办学已成为当代大学的一个突出空间特征。运用在哲学、社会学等学科广泛运用的“社会空间”理论分析多校区办学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探讨高校多校区办学中的空间配置现象,以及高校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实现这一社会空间效益的最大化,将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社会空间;多校区办学;研究生教育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大众
期刊
【摘 要】短文改错是对考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检测,旨在考察考生限时发现、判断、改错的校验能力,是对他们英语基本功的严峻考验,要求较高。本文从四大方面阐述了成功解答该类型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步骤;集中专项改错训练,重视评讲。  【关键词】技校生;对口高考;英语短文改错;解题技巧  高考英语短文改错是对英语知识和能力综合测试的题型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英语作为主要国际语言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对人才的英语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英语教学亟待改革。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要求以及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作用,最后从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学;丰富教学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