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就业:大学教育的根本命脉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W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质量就业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命脉。宁波诺丁汉大学2008、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学与就业率达到100%,2010届毕业生考上研究生与成功就业的目前已占917%。这源于其成功的就业策略:制定生涯规划,就业从“入学教育”做起;提供质量保证,就业在“教学全程”奠基;高度负责,就业要“一个不少”落实。大学不仅应该成为青年学习深造的理想场所,更应该成为他们高质量就业的预演基地。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大学使命;教育命脉;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10)05002504
  
  当代大学是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观测站”,是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集散地”,不仅应该成为当代青年学习深造的理想场所,而且更应该成为他们高质量就业的预演基地。因为,高质量就业本来就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命脉。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宁波诺丁汉大学2008年首届本科毕业生100%就学与就业[1],高于我国2008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就业率87%的平均水平[2]。2009届毕业生同样实现了100%就学与就业,2010毕业生成功申请研究生与成功就业的学生占91.7%,高于我国大学同期水平。
  这缘于该校始终牢记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突显教育质量这一根本命脉,秉承与众不同的就业策略。
  一、制定生涯规划:就业从“入学教育”做起
  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是各级各类高校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宁波诺丁汉大学教给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前景计划测试,制订生涯发展规划。据了解,英美大学新生入学时均要进行名目繁多的“智力测验”、“个性测量”、“兴趣测评”或者“心理测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以期确立对于大学生活与择业谋职的清醒认识,预定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哈佛大学关于规划影响人生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在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相差不多的年轻人中,87%的人规划模糊,或者没有人生目标;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规划;3%的人有明确的长期规划。25年以后,3%的人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10%的人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87%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而那些没有人生目标和规划的人经常处于失业状态。研究表明,“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3]
  该校在入学教育中引进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前景计划测试。这种非同寻常的入学教育在学生中引发不小波澜,给刚刚跨入国内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的年轻人带来了清新感受与无限活力。他们破天荒地将今日与未来、学习与人生联接起来,认真地憧憬未来、描画愿景,制定出千姿百态的生涯规划。由此也点燃了学生心灵深处蕴藏着的理想火种,滋生了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与奋力拼搏的坚定信念。据了解,该校首届学生2008年7月毕业时的实际选择与2004年9月入学时制定的生涯规划,在就学、就业与自主创业方面惊人一致。当年立志到海外读研、留学深造的,大多如愿以偿,分别收到两三所国外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实现了“高品质升学”;当年选择就业的大多心想事成,分别收到四五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签约协议,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即使少数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也并不是在无业可就的穷途末路情况下所作的选择,而的确是为实现当年的目标。例如国际商务与管理专业的一位同学,入学时的生涯规划是自主创业,毕业后创办了一所书法学校,自任校长,立誓打造一个驰名海内的书法教育品牌。这说明生涯规划与未来选择具有严密的逻辑一致性。如果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能够从入学教育做起,就可以减少他们大学生活的盲目性,这个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黄金四年”,就会成为年轻人撬起辉煌人生的一个重要杠杆。
  二、提供质量保证:就业在“教学全程”奠基
  质量是试金石,是生命线。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就大学生就业而言,人才质量又是严峻就业形势下的个人实力,是激烈岗位角逐中的根本竞争力。现代社会实行公开竞聘、透明录用原则,以往的裙带关系或者世袭优势逐渐失效,唯靠实力说话,凭人才质量取胜。
  然而,教育质量不是凭借最后一道工序“总成”的,而是要依靠一道又一道工序“累积”。假如没有对于“教学全程”的严格把关和奠定根基,或者某道工序甚至出现“次品”,那么,教育质量就很难保证,就业实力也会大打折扣。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毕业生能够在当今激烈的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与该校质量在“教学全程”把关、就业靠“教学全程”奠基的教学体系密不可分。这个教学体系的优势在于:
  (1)入学报到时知道“结果会怎样”。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学生手册》中向学生清楚说明:学校执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课程计划,贯彻统一的评价制度,颁发同样的学位证书。这种证书中英通用,全球认可,分为“含金量”各不相同的4个档次。其中,一等证书课程平均分70分以上,获得者可以直接上全球顶尖大学读研;二等证书要求平均分60分~69分,获得者可以直上国外研究型大学读研;三等证书要求平均分50分~59分,获得者可以报考国外大学研究生;四等发通过证书的要求平均分40分~49分,获得者不能报考研究生。平均分39分以下拿不到学位证书,就业时会遇到较多困难。让学生入学报到时知道毕业结果会“怎样”,有利于他们调整心态,找准坐标,不至于滋生“厌学”情绪,力求达到自己设计的那个理想目标。
  (2)课程开始时知道“成绩如何来”。该校每门课程有专门的《课程指南》,揭示知识要点,阐释学科概念,开列参考文献,提示学习要求。多次测验考试的成绩综合为课程学分,学生想要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必须刻苦学习,认真对待每次考试。所有涉及规定学分的试卷和论文,由任课教师打分以后,寄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由同行抽样重新打分,再由社会“考试监督员”严格审查,最后确定分数等次,作为核定学位证书档次的唯一凭据。而学生知道了课程成绩来之不易,势必要做好学习心理准备,形成正确的课程意识,从而打消“走捷径”、“混文凭”的种种念头,坚定刻苦求学、踏实致知的学习信心。
  (3)导师指导时知道“知识怎样学”。该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以“学生为本位”,实行“导师制”管理。即将学生按照学科专业分成若干个小班,由1~2名教师担任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授课与指导。导师经常与学生见面,询问疑难困惑,指导方法思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掌握和领会知识。学生掌握了方法,学会了学习,就能自我驾驭学习主动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进度,有效地攻克疑难障碍,追寻知识真谛。
  (4)教学进行时知道“项目怎么做”。在各个院系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将学生分成不同项目小组。这种教学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应用与创新能力。久而久之,他们学会了分工,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关心,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善待他人,学会了协同攻关,团队精神得到了良好训练。而学生一旦学会了做事,学会了解决问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学风得以养成,应用动手能力也就得到迅速提高。
  (5)讨论写作时知道“研究咋回事”。该校学生的“讨论课”与“写作课”特别多。讨论课中教师致力于引发学生“动脑筋”,“追疑惑”,“探真知”,“说创见”。写作课上,教师极力反对“总结归纳”,“人云亦云”,尤为注重让学生掌握做学问的研究过程,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什么叫“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家弗莱克斯纳说:“收集信息……即使是精确的信息……不是研究。收集大量的描述性材料……在家政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学领域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不是研究。未经分析的和无法分析的材料,不管收集得多么巧妙,都构不成研究;报告不是研究,检查不是研究;女售货员、速记员、女招待、院长、破产者和诉讼当事人富有同情心的叙述,学校制度、教育系学生的喜怒哀乐,招生中怀疑学生是更爱父亲还是更爱母亲,有没有图表、曲线和百分比,这些也都不是研究,在美国以外的任何其他地方也都不会被称之为研究”[4],研究是在未知领域指向真理的团队“大脑风暴”或者个人静悄悄的智力思维活动。
  学生知道了“研究咋回事”,很快会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养成刨根究底的治学风格。他们的思维方式迅速从“求同”转变为“求异”,注重挖掘论题的不足,捕捉知识的生长点。在讨论发言或撰写论文中,能够做到“不是其他作者观点的总结”,“不是没有中心论点的议论”,而要注重于还原事物本真、阐发独到见解的确凿论证。
  (6)课程结束时知道“能力怎么样”。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一门课程要安排好多次讲座、讨论与作业、考试,教师还要剖析诸多案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将会得到一个与课程能力和水平密切相关的成绩分数,由于分数是“个人隐私”,他们根本不知道其他同学的成绩,也就不存在攀比心理,省却了分数排名带来的诸多烦恼。
  这种教学体系确保了学生能够知道“结果会怎样”、“成绩如何来”、“知识怎样学”、“项目怎么做”、“研究咋回事”、“能力怎么样”等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一门课程的教学是这样,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是如此。朝如斯,夕如斯,月如斯,年如斯,质量都在“教学全程”把关,教育质量自然就提高了。2008年12月全国参加英语四级考试的高校1 777所,平均通过率为24.59%,其中居第二名的大学通过率为93.39%,而宁波诺丁汉大学是98.62%;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全国高校1 673所,平均通过率为19.79%,位居第二名大学的通过率为67.36%,而该校是76.14%[5]
  三、高度负责精神:就业要“一个不少”落实
  宁波诺丁汉大学实行理事会领导、校务委员会负责、党委会监督的管理体制,以高度负责精神,明确提出大学生就业要“一个不少”地落实。该校以《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根本依据,争取到国家教育、人事、劳动部门“一视同仁”的就业政策,争取到时任英国首相的托尼•布莱尔作出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学生的就业完全具有同等机会”的郑重承诺。同时,成立学生就业发展委员会,专门负责和筹划学生就业事宜。
  学生就业发展委员会由各个教学院系资深教授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其职能是分析市场需求,制定战略规划,对就业工作遇到的困难进行剖析,对教学与就业的关系予以解构;经常同各个教学院系和各个管理部门保持沟通,将就业理念融入教学;经常到相关企业调查研究,邀请企业高层为学生开办讲座,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生就业发展委员会下设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具体职责是收集信息,建立平台,牵线搭桥,促进学生就业。
  一是建立庞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广泛搜集全球500强企业与国内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资讯,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即时就业信息,对他们的生涯规划、职业选择与竞聘过程实行跟踪指导。
  二是进行内外沟通和上下联络,经常组织学生进企业参加“人才战略研讨会”、“岗位培训”和“短期见习课程班”等,让他们了解真实的工作情景,体验实践活动应当具备的应用能力。同时,并邀请企业高层来校作“人才发展讲演”,召开“人才需求宣讲会”,举行“用人招聘会”等,建立起企业与学生“双向直通”的交往平台。
  三是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尤其关注学生就业群体中的“两头尖”人群。在就业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由于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好,手头拿到了四五家企事业单位的“订单”,一时间眼花缭乱,很难做出抉择;也有少数学生比较内向,拿不到“订单”。该校专门对这两种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他们找到最为适合的工作岗位。
  高质量就业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衡量教育质量标准的根本命脉。大学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与人类的未来,大学教育是全面发展和谐新人的培养基地与明天优秀科学技术人才茁壮成长的广阔天地。只有彻底解除了大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才能够完整地显示出大学教育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1] 原春琳宁波诺丁汉大学:文凭不是随便拿的[J]中国青年报,2009-05-26(14)
  [2]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
  [3] 冯刚大学:梦起飞的地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85-286
  [4]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8.
  [5] http://www.everpg.com/html/y2009/78_national-college-english-4-0812-analysis-report.html
  (责任编辑 黄建新)
  
  High-quality Employment: The Fundamental Lifeblood of the Uiversity
  YU Lisen,SHEN Weiqi,QIU Lin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Ningbo, Zhejiang 315010, China)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is the sacred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 it is a fundamental lifeline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employment rate of the 2008 and 2009 graduates of UNNC achieved 100%, and currently, more than 91.7% of 2010 graduates have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employment and further study. The employment strategies in UNNC are launching th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from Year 1; achieving the high employment quality from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with high responsibility to care about every gradate. It proves that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hould not only be the place for young people to learn knowledge, but also be a place to achiev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Key words:high-quality employment; the miss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lifeline; career planning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将掀起新的教育改革浪潮。这必然涤荡落后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开辟教育的百花争艳的新天地。为欢呼新的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本刊随机介绍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这里刊发“自然分材教学的品格”系列文章,是为先声。自然分材教学由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创立,已历经六年的实践检验,正在走向全国。她坚持均衡师生主体性,采取“问题导向”、
期刊
简单地说,“教师零作业批改”不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撒手不管,而是指导学生“互阅”或“自阅”,并跟踪作业错误和自行纠正。这与传统教学管理中要求教师“全批全改”学生作业相对而立。全批全改强调要标记对或错且要将错误改正,究其实是要求教师代替学生干活(改错)。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自我识误纠错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发展。   众所周知,主体性是一个关系范畴,只有在对象性关系中才能获得自身的
期刊
1.澳大利亚  1981年,弗雷泽保守党政府仅仅通过宣布30所高级教育学院或者合并,或者不再接受联邦资金,取消了咨询过程,这一命令主要是一种节省费用的举措。到1983年,除了四所指定的院校外所有的学院均已合并。[p21]  1988年7月,白皮书《高等教育:政策陈述》出版,……主要集中讨论了来自更大组织单位的行政效率。……紧接着的大量机构合并,使1987年前的19所大学和44所高级教育学院下降至3
期刊
[摘要]格物致知,是2000多年前儒家为人生理想提炼的一句箴言;而知识栖息地,则是2010年英国学者哈珀为大学伟大描绘的一个隐喻。山高水长,时空穿越,不灭的光亮正是格物致知这个永恒的教育理想。也许就是这个点燃智慧的光亮,引领每一个人、所有学校和整个人类,孜孜不倦地投身到格物致知那绵延不绝的追求行动之中。一种理想的格物致知教育生活便一直伴随着我们:人类在创造知识中进步,学校在传播知识中发展,个人在识
期刊
[摘要]伯克利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道格拉斯教授从历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了构成伯克利的质量保障体系的院校认证、专业认证、项目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术评议会的机制与功能,提出:院校质量保障的关键是建立推进质量改进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伯克利的卓越之道就在于,伯克利有比其他院校更悠久的项目评价历史和更有活力的学术人事过程,而且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了追求全面卓越的质量文化。同时,完美的质量保障不仅与自治、
期刊
[摘要]一所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大学,正是一所不断忧虑和看到自己危险的大学,没有这种忧虑可能就成不了优秀的大学。大学忧虑包括外部环境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大学不是商业机构,不是政府机构。不是军事机构,大学就是大学自己。大学忧虑社会环境的同时,要始终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大学决不能做的”。那些大学所忧虑的事项或者对象,正是大学忧虑的原由。当忧虑的大学不再忧虑时,大学已不再是大学;当忧虑的民族不
期刊
摘要:拔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使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数据,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作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案例,将该计划作为一项院校教育改革实践,基于学生视角分析学习过程中的四大要素——课程、教师、学生、学习环境,考察现行培养模式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学堂的课程严格要求程度较高,课程认知目标需进行更科學、更合理的建构;学堂学生在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能力是今日大学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推进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基于对中国南京大学与韩国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和比较,可以发现,两校本科生在全球化理解能力上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全球化交往能力上,南京大学低年级本科生要显著强于首尔大学,但在高年级阶段,这种差异并不存在。而就全球化经历的比较来看,首尔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全球化学术经历和交往经历,要更加丰富和充裕。聚类分析和
期刊
[摘 要]我国高校内部教育评价活动既有助于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也产生了一些冲突。从组织管理的视角来看,这些冲突可以部分地运用官僚行为理论来进行归因及治理对策分析。高校内部教育评价中的冲突缘于控制与反控制、监控与执行以及惰性力量与变革力量之间的互动,而最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利益之争。评价的管理者与被评者之间、实施者与被评者之间以及被评者相互之间均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利益博弈。冲突的解决可从寻求共识和协调利益两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教育观。首先,通过分析大学与经济的关系,认为大学不是经济的产物,大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依托经济,并不依赖经济;相反,经济越来越依赖大学。其次,分析了文化和大学的关系,认为文化并不是在决定性的意义上影响大学。再次,通过事实和说理证明了大学的产生是带有偶然性的,不是必然的,真正最根本地决定大学的,是人的精神的提升。最后,提出“大学跟国家、跟政府在性质上根本是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