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影响并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而行为受到思想意识的支配,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律正是通过对思想意识的影响,进而引导人们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正确认识法律、意识、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法律调整的效果,揭示法律影响思想的实质,探寻法律影响思想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法律;影响;行为;思想
法律不直接对思想进行调整,但它通过影响人对价值的认识、对价值的评价、对价值的选择,从而实现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并制约人们的行为。其最主要的表现是社会所认可的法律体系反应社会主流价值,会对社会主体的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产生影响。鉴于此,我们应该树立全民法律意识,通过法律体系促进社会主体思想意识的转变和完善。
一、法律对思想的影响
(一)法律对思想的影响在非调整性质方面的表现
立法机关根据社会主体对社会秩序的合理化构想和现行社会秩序中的行为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制定法律条文。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体根据法律规范调整个人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个人思想和意识。也就是说,法律虽然对个人的社会行为有调整性影响,但是对个人思想所造成的是非调整性质影响。
法律以自身价值对社会主体的思想、思维产生影响。法律中的告示、评价和教育等作用到社会个体身上,是法律影响思想的具体表现,也使法律发挥其社会功能效应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认为法律对思想的教育作用既有内在的作用,也有外在的改造。人的行为受思想控制,人是思想与行动的统一体,二者具有不可分割性。法律对思想的非调整性影响和对行为的调整性影响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转换、不可分离的。
(二)法律对思想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产生方面的表现
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体思想非调整性影响,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法律调整本质上是社会文化和社会观念的调整,而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价值观取向,在互动的过程中,社会主体将价值取向倾注到法律客体之中,构建起现实法律体系;而社会主体价值构建的法律体系又反对来对社会主体施加影响。
法律对思想的影响在价值取向方面的表现主要是法律系统中制度化的价值是被社会主体的思想意識和生活经验所承认的。因此,社会主体的思想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是法律对人们思想影响的过程。人们将解决矛盾纠纷看成是不同对象之间价值认识、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碰撞,最终达成共识,并将这种共识的力量作用于思想构建,从而影响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
二、法律影响思想的途径
(一)通过亲身体验法律活动影响思想认识
社會主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受到法律的影响和控制。对于个体而言,他们是通过对法律规范的亲身体验来认识法律对行为的约束力和对思想的影响力。也正是在参与法律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学习并运用法律知识,理解并认同法律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
当法律实践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时,人们会在内心认同、信任社会法律体系所构建的社会,并受法律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在亲身经历过具体的法律实践活动后,人们才会真正认识、理解、信任法律,并从思想上接受法律对个人行为的指导,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通过社会化的法律价值观念影响社会主体价值观念
开展法律教育活动,既向人们传授了法律知识,又向人们传达了法律观念的意识。人们熟悉法律的具体规定、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观念意识之中,成为指导个人日常行为规范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在法律实践中,法律价值是基于法律理性沟通基础上认识并逐渐认同的,只有社会各个阶层均将其作为社会交往和管理的工具,自觉运用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去解决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纠纷,才能真正实现法律意识与社会主体思想意识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从外化思维转换为社会主体的自觉意识。
(三)通过社会化的法律思维方式影响社会主体思维模式
法律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带有强烈的法律思维示范效应,会对社会主体的思维和行为决策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我们都能够自觉利用法律维护法治社会的秩序,人们就能够从中感受到社会法律体系的积极意义。反之,如果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违反法律思维和法律观念的行为,则会影响法律思维在人们心中的权威。除此之外,社会化法律思维的示范效应还可以在法律活动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思维指导生活的人越多,社会法治化程度就越强,法律思想和意识也将在法律主体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结语
法律通过教育、体验、示范的全过程影响并引导着社会主体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思想的转变。社会化法律体系是基于社会主体对社会秩序的合理构想和现行社会秩序建立起来的,因此它既是顺应社会发展机制的,也是被社会主体所接受和认可的。在此背景下所形成的法律观念、法律价值、法律思维作用于社会主体身上,影响着社会主体的思想、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鉴于此,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一关系,接纳法律对社会主体思想的刺激和改造。
关键词:法律;影响;行为;思想
法律不直接对思想进行调整,但它通过影响人对价值的认识、对价值的评价、对价值的选择,从而实现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并制约人们的行为。其最主要的表现是社会所认可的法律体系反应社会主流价值,会对社会主体的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产生影响。鉴于此,我们应该树立全民法律意识,通过法律体系促进社会主体思想意识的转变和完善。
一、法律对思想的影响
(一)法律对思想的影响在非调整性质方面的表现
立法机关根据社会主体对社会秩序的合理化构想和现行社会秩序中的行为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制定法律条文。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体根据法律规范调整个人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个人思想和意识。也就是说,法律虽然对个人的社会行为有调整性影响,但是对个人思想所造成的是非调整性质影响。
法律以自身价值对社会主体的思想、思维产生影响。法律中的告示、评价和教育等作用到社会个体身上,是法律影响思想的具体表现,也使法律发挥其社会功能效应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认为法律对思想的教育作用既有内在的作用,也有外在的改造。人的行为受思想控制,人是思想与行动的统一体,二者具有不可分割性。法律对思想的非调整性影响和对行为的调整性影响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转换、不可分离的。
(二)法律对思想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产生方面的表现
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体思想非调整性影响,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法律调整本质上是社会文化和社会观念的调整,而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价值观取向,在互动的过程中,社会主体将价值取向倾注到法律客体之中,构建起现实法律体系;而社会主体价值构建的法律体系又反对来对社会主体施加影响。
法律对思想的影响在价值取向方面的表现主要是法律系统中制度化的价值是被社会主体的思想意識和生活经验所承认的。因此,社会主体的思想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是法律对人们思想影响的过程。人们将解决矛盾纠纷看成是不同对象之间价值认识、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碰撞,最终达成共识,并将这种共识的力量作用于思想构建,从而影响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
二、法律影响思想的途径
(一)通过亲身体验法律活动影响思想认识
社會主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受到法律的影响和控制。对于个体而言,他们是通过对法律规范的亲身体验来认识法律对行为的约束力和对思想的影响力。也正是在参与法律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学习并运用法律知识,理解并认同法律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
当法律实践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时,人们会在内心认同、信任社会法律体系所构建的社会,并受法律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在亲身经历过具体的法律实践活动后,人们才会真正认识、理解、信任法律,并从思想上接受法律对个人行为的指导,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通过社会化的法律价值观念影响社会主体价值观念
开展法律教育活动,既向人们传授了法律知识,又向人们传达了法律观念的意识。人们熟悉法律的具体规定、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观念意识之中,成为指导个人日常行为规范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在法律实践中,法律价值是基于法律理性沟通基础上认识并逐渐认同的,只有社会各个阶层均将其作为社会交往和管理的工具,自觉运用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去解决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纠纷,才能真正实现法律意识与社会主体思想意识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从外化思维转换为社会主体的自觉意识。
(三)通过社会化的法律思维方式影响社会主体思维模式
法律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带有强烈的法律思维示范效应,会对社会主体的思维和行为决策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我们都能够自觉利用法律维护法治社会的秩序,人们就能够从中感受到社会法律体系的积极意义。反之,如果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违反法律思维和法律观念的行为,则会影响法律思维在人们心中的权威。除此之外,社会化法律思维的示范效应还可以在法律活动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思维指导生活的人越多,社会法治化程度就越强,法律思想和意识也将在法律主体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结语
法律通过教育、体验、示范的全过程影响并引导着社会主体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思想的转变。社会化法律体系是基于社会主体对社会秩序的合理构想和现行社会秩序建立起来的,因此它既是顺应社会发展机制的,也是被社会主体所接受和认可的。在此背景下所形成的法律观念、法律价值、法律思维作用于社会主体身上,影响着社会主体的思想、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鉴于此,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一关系,接纳法律对社会主体思想的刺激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