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数学书中的许多知识便来源于生活经验,同时,学习数学的目的便是将之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先进,“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也广为人知。将生活知识融入数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容易地吸纳课本内容,以数学的目光体验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6-01
所谓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实践中的数学现象,将生活经验融入课堂,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发展的过程。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社会中的全面发展。
1.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原因
1.1 构建合理课堂教学模式的需要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提高学生实际生活能力,应当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从生活经验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堂生活化正体现了这一标准,跳脱了传统的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1.2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数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将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本,从内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2.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它能够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运算时,可以创设一个市场买菜的情境:一斤猪肉13元,一斤牛肉40元,一斤虾38元,妈妈要买两斤猪肉,半斤牛肉,一斤虾,总共需要花多少钱?诸如此类。当然,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却可以让他们定下心来,转移对外界生活的注意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学习应用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现实性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吸纳数学知识。
2.2鼓励学生于生活实践中寻找数学信息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生活中有许多常识都可以用数学内容来解释、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负数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在冬天用温度计测量天气,记录测量数据,如零下一度可记为-1℃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便能够知道负数与自然数是一一对应的,并且数字越大其负数代表的值便越小。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我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2.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有着其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使用价值,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概念或方法来解决。教学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整合,寓教于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讲解长度、面积和体积时,老师可以选择学生都向往的泳池作模板:已知XX游泳池最多能够蓄水50升,它的高度为1.5米,求游泳池的底面积。若泳池分为两部分,其宽度分别为5米和3米,求游泳池的长度。以一些例子切入学习内容,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易理解所学知识,更可以激起他们将知识用于生活实践的热情,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体会数学这门学科的使用价值。
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意义
3.1提供知识外延的空间
数学概念分为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是学者们早就证明、定义好的,而知识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仅仅记住了概念的内涵是远远不够的,不仅知识掌握不全面更不容易深入理解,更遑论实际应用能力。生活化教学跳脱了教材限定的框架,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进而为知识的外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教导学生通过初步的预习,到生活中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比如硬币的划分:一元硬币是1,是整数,五毛钱是0.5元,是小数,而一元钱是两张五毛钱的总和,也就是说0.5是1的1/2倍,1/2就是分数。通过这样的发掘信息、收集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牢牢记住除内涵之外的实际含义,从而更灵活地运用。
3.2丰富学习乐趣
兴趣是启迪人发展的关键,只有对一样东西有了兴趣,才会有了解它的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信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使之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例如,角的内涵可以解释为三角裤的“角”,可以描述为教室墙壁两两之间的相交点,可以由平面的角扩展到立体的角等等。这些与生活相关的常见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热情。
3.3简化数学知识
数学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其却是经过归纳总结的普适性概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及问题。而将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遇到这些问题会见猎心喜,而老师也不用再感到力不从心。很多学生都对“除”这个概念拎不清,分不清到底是谁在前谁在后,这时,便可以列举最为通俗易懂的例子:我妈妈生下了我,将我从肚子里除出来;我是被妈妈生下的,被妈妈从肚子里除出来。显而易见,“我”可以引申为被除数,“妈妈”是除数,而不可能反过来。所以,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简化概念,使学生更易理解。
3.4创造深度参与的条件
参与度可以说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质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灵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度,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4.总结
数学知识内涵深刻,内容复杂,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寓教于乐,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生活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数学教学更加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任文虎.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的相互渗透[J].学周刊,2015,(29):171-171.
[2]冯威.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5,(9):146-146.
[3]王丽丹.贴近生活,融入课堂——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教学[J].海峡科学,2014,(2):93-94.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6-01
所谓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实践中的数学现象,将生活经验融入课堂,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发展的过程。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社会中的全面发展。
1.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原因
1.1 构建合理课堂教学模式的需要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提高学生实际生活能力,应当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从生活经验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堂生活化正体现了这一标准,跳脱了传统的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1.2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数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将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本,从内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2.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它能够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运算时,可以创设一个市场买菜的情境:一斤猪肉13元,一斤牛肉40元,一斤虾38元,妈妈要买两斤猪肉,半斤牛肉,一斤虾,总共需要花多少钱?诸如此类。当然,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却可以让他们定下心来,转移对外界生活的注意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学习应用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现实性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吸纳数学知识。
2.2鼓励学生于生活实践中寻找数学信息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生活中有许多常识都可以用数学内容来解释、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负数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在冬天用温度计测量天气,记录测量数据,如零下一度可记为-1℃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便能够知道负数与自然数是一一对应的,并且数字越大其负数代表的值便越小。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我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2.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有着其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使用价值,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概念或方法来解决。教学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整合,寓教于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讲解长度、面积和体积时,老师可以选择学生都向往的泳池作模板:已知XX游泳池最多能够蓄水50升,它的高度为1.5米,求游泳池的底面积。若泳池分为两部分,其宽度分别为5米和3米,求游泳池的长度。以一些例子切入学习内容,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易理解所学知识,更可以激起他们将知识用于生活实践的热情,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体会数学这门学科的使用价值。
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意义
3.1提供知识外延的空间
数学概念分为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是学者们早就证明、定义好的,而知识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仅仅记住了概念的内涵是远远不够的,不仅知识掌握不全面更不容易深入理解,更遑论实际应用能力。生活化教学跳脱了教材限定的框架,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进而为知识的外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教导学生通过初步的预习,到生活中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比如硬币的划分:一元硬币是1,是整数,五毛钱是0.5元,是小数,而一元钱是两张五毛钱的总和,也就是说0.5是1的1/2倍,1/2就是分数。通过这样的发掘信息、收集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牢牢记住除内涵之外的实际含义,从而更灵活地运用。
3.2丰富学习乐趣
兴趣是启迪人发展的关键,只有对一样东西有了兴趣,才会有了解它的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信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使之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例如,角的内涵可以解释为三角裤的“角”,可以描述为教室墙壁两两之间的相交点,可以由平面的角扩展到立体的角等等。这些与生活相关的常见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热情。
3.3简化数学知识
数学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其却是经过归纳总结的普适性概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及问题。而将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遇到这些问题会见猎心喜,而老师也不用再感到力不从心。很多学生都对“除”这个概念拎不清,分不清到底是谁在前谁在后,这时,便可以列举最为通俗易懂的例子:我妈妈生下了我,将我从肚子里除出来;我是被妈妈生下的,被妈妈从肚子里除出来。显而易见,“我”可以引申为被除数,“妈妈”是除数,而不可能反过来。所以,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简化概念,使学生更易理解。
3.4创造深度参与的条件
参与度可以说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质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灵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度,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4.总结
数学知识内涵深刻,内容复杂,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寓教于乐,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生活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数学教学更加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任文虎.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的相互渗透[J].学周刊,2015,(29):171-171.
[2]冯威.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5,(9):146-146.
[3]王丽丹.贴近生活,融入课堂——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教学[J].海峡科学,2014,(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