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呵护留守儿童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59-02
  
  案例背景:
  林青青,女孩,8岁,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从小到大一直由外婆抚养。外婆对其百般爱护,帮办一切事物,包括梳头、穿衣,整理书包……,她爱耍脾气,依赖性很强,对外婆唤来喝去,外婆不知道如何与她沟通,更不知道如何去正面引导、教育她,只好向老师求助。
  案例描述:
  对于林青青的辅导,我分聆听、干预、随访三步进行。
  第一步:聆听
  建立良好的、信任的人际关系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这种关系就谈不是辅导。在初次会谈时,我耐心地聆听林青青的诉说,并用一种理解的态度鼓励她尽情倾诉。
  在三八节期间,我发动全班同学向女教师及妈妈、奶奶等献礼。第二天,我特意找来林青青问她:“昨天,你向哪些人献礼了?”她回答:“陈老师(班主任)、周老师(数学老师)、……”
  “那么,回家以后有没有为外婆做些什么事呢?”
  “恩……忘了。”见我这么一问,她吐吐舌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微笑着看着她,随后转了个话题:“外婆对你怎么样?”
  “她对我可好啦,我要什么,外婆就给我买什么,……还有,所有的事外婆都会帮我做。记得有一次,我生了场小病。病已经好了,可是我不想走路去学校。就对外婆说,自己走不动想让她背我。于是外婆就把我和书包一起背到学校……”她说得很起劲。
  我羡慕地说:“你的外婆可真好!什么都肯为你做。那你为外婆做些什么呢?”
  “奶奶从来不让我做事情。她说只要我用功读书,一切都依我。什么都不让我做。”通过那次谈话,我找到了林青青在家耍“小公主”的原因——“奶奶从来不让我做事情……一切都依我的。”从而确诊:是奶奶的宠爱,造成了林青青的心理偏差。我认为,她是完全可以转变的。
  第二步:干预。
  确诊以后,开始进入干预阶段。
  1、 暗示
  暗示就是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人心理上产生影响的过程。
  (1)正面暗示,认真疏导
  在三八节那一周的班队课上,我们班搞了个“我爱妈妈”的主题队会,在队
  会结束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了个《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故事里说,一家人吃饭,妈妈把鱼肚上的肉全给“我”吃,自己却有滋有味地咬着鱼头。“我”以为鱼头肯定特别好吃,便吵着要吃,结果发现实在没有鱼肚上的肉鲜美。但是,“我”又发现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我”感到纳闷。
  课后,我单独和林青青作了交流——
  林青青说:“故事中的‘我’真笨。……”
  我打断:“笨什么?”
  “鱼头肯定没鱼肚肉鲜美,这明明是妈妈、外婆在骗她嘛……”
  “为什么要骗?”
  “唔……”语塞。
  我追问:“你的外婆是不是也这样呢?”
  “是的,也是这样。”
  “为什么长辈对子女都是这样呀(这让她淡淡意识到,这是爱的力量)?”
  “这可能是大人对小孩子好吧。”
  (2)反面暗示,正确引导
  通过上面的交谈,我们共同体验到长辈的爱。那么子女的爱在哪里呢?在三八节
  后的周一,我特意在晨会课上安排了一个心理小品(情形俨如林青青和她的外婆),并请大家辩一辩。辩论结果为:不尊敬长辈,这是不对的。原因有二:其一,长辈辛苦一辈子,为啥?就盼我们茁壮成长。其二,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尊老爱老是传统美德,是我们现在乃至将来应尽的义务。
  那一天,我特意留下了林青青,发现平时活跃的她,突然变得很少说话了。放学后,我们在教室里又交谈了一次,在这次谈话中,林青青明白了道理,明确表示以后要改变自己。
  2、 形成契约
  林青青已能内省自己的心理状况,她很愿意接受改变。经过商议,我们草拟了一
  份合作契约:(1)不对长辈大呼小叫,不任性,不执拗;(2)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3)家里的事情帮着做;(4)每天做一件令外婆开心的事,尽一份孝心,做一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3、 榜样示范
  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说》中说,务必接受一个无庸质疑的真理,无论给儿童什
  么样的教训,无论每日给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他们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她看护人的行动的榜样。因此,我采取了榜样师范法:(1)联系林青青的父母,叫他们定期给母亲——林青青的外婆电话,条件允许的话能做到定期回家探望,并能有目的地带林青青去看望亲朋好友,唤起尊老意识。(2)班级中每星期表扬一名“孝敬”积极分子,成为班级礼仪小明星,佩带明星牌,张贴明星照,让林青青学有目标,赶有方向。(3)一旦发现林青青有尊老动态,及时表扬,激励前进。(4)搜集反面例子,以心理小品形式表现出来,帮林青青分清是非,认识危害性。
  4、 行为矫正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合理的可以执行的规矩,无疑对孩子增强自
  控能力非常有利。在一次电话访问中,我从林青青外婆那里了解到“每天晚上该睡觉了,林青青硬是要看电视,缠个没完。当天我当即和她交谈,并反复强调她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并对她说:“今天晚上,你可以穿你爱穿的裙子睡,可以選一个故事听,但你不能看电视,因为睡觉时间到了,就该睡觉。希望我们制订的协议第一条:不任性、不执拗能继续有效。”林青青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现在,她基本上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5、 情感共鸣
  有一次,我们集体给敬老院老人,刘爷爷过生日。趁此机会,我问林青青知不知道爸爸、妈妈、外婆的生日,她摇摇头,我又问她:“那他们是否知道你的生日呢?”她说:“每年二月初九,外婆都会给我红包、红鸡蛋,爸妈会给我买新衣服、新玩具,还有水果、鲜奶、蛋糕……”我聚精会神地听着,没做声。放学后,我让林青青和我一起到药店去买补品,她问我买给谁,我说给我外婆,因为她身体不太好。我没有跟她多说什么,只是让林青青默默地把这一切看在眼中。果然,第二天,林青青拿着一张自制的贺卡给我看,说是要送给最疼爱她的外婆,我欣慰地赞扬了她。
  这一次,我用了心理学上的共鸣法,与她产生情感共鸣,使其明白了怎样去关心亲人。
  有了关心,有了爱,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从此,她的脾气变得温和了许多。平时,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孝敬日(双
  休日)里还能主动帮组外婆干点活;外婆生日的那天,还煮了碗面条给外婆祝寿……
  第三步:随访
  到此为止,林青青的“小公主”形象已基本改变,个别辅导即告段落。通过经常性的信访、电访、家访、直到今年5月,情况已经很好。用熟悉林青青的人们的话来说:小青青的确变了,变得懂事了、孝顺了。
  案例分析:
  一、以“爱”为本,关爱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爱’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林青青这样留守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学互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
  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林青青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杜晓龙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他的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林青青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开店,缺少母爱,从而导致他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里。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民生.新世纪与学生培养——素质教育探索[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8
  [2] www.ChinaFamilyEducation.com
  [3] 《小学德育》华南师范大学 2003年11月号(总第233期)
  [4] 关鸿驹主编《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39-01    对于中学生来说物理史并非是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物理史教学常被轻视和忽略。实质上,物理学史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它描述了物理概念、定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脉络,提示了物理学观念、方法和内容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性。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渗透物理学史内容,让学生与先知们一同探索自然的历史,发现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48-0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详细分析,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生存在的厌学数学现象,以新的教学观念和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课题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五四”教学模式,并在理论上探讨了其精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合理性,在课堂实践中验证其运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证明,“一五四”教学模式所指的“一个核心、五种课型、四步学法”,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趣味性的有效方式,也达成了让每一个学生喜欢数学、掌握数学
期刊
【摘要】 我认为“定量”学习法,就是学习者在内容或技能方面有计划有目的确定适宜的数量或次数,实现识记,掌握和应用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把“定量”引入教学过程是可行的,建立“定量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也是细化教书育人过程的新形式,更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 探讨;定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49-01    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51-01    如何减少流失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俗话说:“留人要留心”。如何留住学生的心呢?近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哪一学科成绩好,首先是对这一门学科感兴趣,越有兴趣越爱学。反之,学生对某学科毫无兴趣,他就产生厌学的情绪,结果成绩就越差,越差就
期刊
【摘要】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教学过程是教师授课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相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以教学内容为媒介所开展的探求真理的认识活动。本文阐述了教学过程的内涵、设计等方式方法,供一线教师参考。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理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54-01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41-0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旗已高高飘扬,这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一个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的传统教学思想极大冲击,如何上好新课程,大家都在探索寻找新的摸索,在教学实践中我诊断要摆正以下几个关系,这样,新课程理念才能体现,语文的个性才更加明显。  1 要摆正人文精神和语言品味的关系  语文学科既要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58-01    身为教育工作者、学生进步成长的引路人,如果能抛开传统观念的羁绊与束缚,以一种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你会惊奇地发现,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座座等待着开发的“金矿”。每一个学生,无论年龄上的落差多大,个性的区别多大,他们的内心里边都有无限的珍宝,我们要善待每一个孩子,要用爱和智慧引领每
期刊
【摘要】 素質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关键词】 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