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分析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展开分析,先简单阐述了语境文化的含义,再分析了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最后又提出有效运用语境文化提升英美文学翻译品质的策略,期待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语境文化;英美文学翻译;影响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学审美需求被进一步提升,需要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作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英美文学本身具有较为独特的魅力,是人们了解英美文化的一扇窗户,如何在英美文学翻译的过程中,既保持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又能有效展示英美文化,成了摆在文学翻译工作者眼前的重要问题。而语境文化的存在为英美文学翻译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路径。
  一、语境文化的含义
  顾名思义,语境文化就是说话人本身所处的语言、社会等环境的文化,即包含了社会环境的物质文化,也包含了社会环境的精神文化。语言学家认为语境文化是影响人们表达方式的重要因素,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文化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1]。如英美文化中,人们之间在打招呼时,会比较在意双方之间的地位以及相熟的程度,对于初见或者社会地位有差距的两个人,在打招呼时,通常较为正式,会用到“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语句,而这种表述方式在中国的语境文化中,则显得较为刻意,不亲近,不方便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影响的因素
  (一)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
  1.语言思维不同增加翻译难度
  英美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別主要在于语言思维的差别。中国文学在内容表达时,通常较为含蓄、内敛,温婉且神秘,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尤其是在感情的表达上,会显得更加含蓄、委婉。而英美文学则不同,其在内容的表达上显得更加直观、开放,热情且奔放,在感情的表达上也更加直接。在具体写作时,中国人更喜欢运用寓情于物的手法,要表达某种情感,但却不说透,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去理解。而英美文学则更喜欢直观地表达,顶多也就是借助环境烘托强化或者弱化人物的情感。两种不同的语言思维,会对英美文学翻译工作者造成较大的影响,无论是按照英美文学的语境文化翻译,还是按照中国的应景文化翻译,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这样一来是按照原文的语言结构进行直观的表达,还是进行本土化的调整,也就成了翻译工作者在取舍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2]。
  2.文化基础不同造成翻译偏差
  无论是英美文学还是中国文学,其在生成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则是对读者造成理解障碍的主要因素。从信仰角度分析,英美国家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等影响,在阐述一些问题或者进行人物情感表述时,通常会引入天堂、地狱、天使、恶魔、魔鬼等概念,必要时也会融入不同宗教对天堂、地狱等场景的描述,尝试借助这些内容达到更加简短、有效地进行表达的目的。而中国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受佛教、道教等的影响较深,就算是对同一问题进行阐述时,也只是从神仙、妖魔以及鬼怪等角度进行思考,虽然也会尝试引入天庭、地府等概念和情景,但却不会做主要的描述,如莫言的《生死疲劳》。同时,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下,人们早已经接受了英美文化中天堂、地狱等概念,导致读者理解困难或者文学翻译困难存在的因素常存在于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如在道教文化中,地府的恶鬼通常都是凶神恶煞的,而且都是前世作恶太多,无法转世之人。而在英美文学中,恶魔的产生却有所不同,有的恶魔生而为魔,有的恶魔则是天使堕落之后的产物,如《纳尼亚传奇》和《魔戒》。此外,风俗习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也会深入到创作者的意识中,对创作者造成影响,使其可以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从而对读者和翻译工作者造成困扰。
  (二)英美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
  虽然在英美文学翻译时,翻译工作者会将英美文学归为一类,但不可否认的是,英美国家之间的语境文化亦有很多不同,统一或者模糊地对英美文学进行翻译,不仅会产生一种价值观念混杂、文本结构混乱的效果,还会极大降低原文学作品的品质。如英国人常以严谨著称,在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对语言结构、故事发展以及词汇用法等要求较高,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从严谨的角度进行分析,必要时还需对其中语言、词汇等的用法进行研究,然后再进行翻译,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文学作品的价值。美国人在创作时更加注重自由和独立,所以在创作时,不会受到太多其他因素的限制,在表达上也更显自由[3]。如《瑞普·凡·温克尔》,作者在创作时仅用一杯酒就让主人公跨越20年的时间,完全不顾读者的感受,只是将故事以超乎常理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三)读者阅读需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
  英美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保留原作者的创作目的,还要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只有让二者有效融合,才能实现翻译品质的有效提升。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翻译中,当翻译工作者在保持创作者的初衷时,将“Don't gild the Lily”直接翻译为“不要给百合花镀金”,会让中国读者不知所云。这时,翻译者通过对文学作品内容的解读,联系前后文的内容,确定“Don't gild the Lily”与“画蛇添足”的意义相近。在翻译时综合原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读者需求,将“Don't gild the Lily”直接翻译为“画蛇添足”,让人瞬间明白,是故事中的人物做了多余的事。需要注意的是,读者本身的阅读需求是丰富的、多样的,翻译工作者需要在考虑语境文化的同时,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会极大地提升翻译工作的难度,而这也是英美文学翻译工作的重点。
  三、语境文化下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品质的策略
  (一)精读英美文学,明确作者的意图   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并不只是单纯地将英语语句转化成为汉语或者其他形式的语言,其不仅要考量翻译后的表达效果,更是要考虑是否与原作者的创作意图相一致。但受到语境文化的影响,部分翻译工作者并不能有效地对英美文学进行翻译,无法充分地体现出英美文学作品的魅力。这也是部分英美文学作品在英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上都被赞扬,而其汉译本却反应平平的原因所在。所以,翻译者在英美文学翻译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地考虑到作者、译者、读者等的语境文化,更是要重视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精读,先充分掌握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情感、表达内容以及价值取向等,再进行英美文学的翻译。如在翻译《小妇人》时,译者就需要将自己带入到故事的情景中,感受这一家人彼此之间的牵绊,然后再进行翻译,从而让译本也能表现出较大的魅力。
  (二)研究英美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要依赖的重要意识。借助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习者不仅可以更快地掌握另外一种语言的语言逻辑,更能够对其背后的国家、民族等有较深的理解。在英美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让译者将自己带入作者的语境文化中,在不断感受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并掌握作者的语言特点,然后再进行翻译时,便可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程度。因此,翻译工作者需要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如翻译工作者可以从对英美影视作品的鉴赏角度入手,借助影视作品拓展文化视野,把握英美国家文化的精神内涵,再更加科学、合理、灵活地对英美文学进行翻译,提升英美文学翻译工作的质量。
  (三)掌握翻译技巧,提升翻译效果
  掌握更多翻译技巧,是英美文学翻译工作者降低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工作造成影响的重要方式。从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工作的影响角度分析,常用的降低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方式主要为归化与异化统一法和伸缩法。
  1.归化与异化的统一
  归化是遵从作者的表达意愿,实现英美文学翻译归一的翻译方法,要求翻译工作者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确保英美文学翻译工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文学作品的原意,以更加贴近原句意义的方式进行翻译。而异化则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作为翻译的驱动力,让英美文学在翻译的过程中表现出差异化,以满足不同阅读群体的需求。比如在不同版本的《海的女儿》译本中,在目标读者是儿童的前提下,翻译工作者则需要从阅读的趣味性角度出发,尽量用一些简单且具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文本的翻译,从而让儿童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而在目标群众为大学生的前提下,作者则需要从尊重原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尽量用更加专业和贴近语境的词汇进行翻译。在这种异化翻譯下,虽然文本的内容和语言结构会有所不同,但毫无疑问这两种方式都呈现出了该文学作品的魅力。另外,无论是选取何种翻译的方式,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等基础的要素都不会发生改变,从而让文学作品翻译表现出归化的特征。两种翻译策略的结合,也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水平的提升。
  2.拓展和减缩的统一
  拓展和缩减的统一主要是指伸缩翻译法在英美文学翻译中运用的方式,其通过对部分特殊词汇、习语等进行简化和拓展,实现翻译效果的提升。如将“Don't gild the Lily”译为“画蛇添足”就是一种简化的翻译。当然,翻译人员也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用比较复杂的方式进行翻译,如“就像是有人非得在百合花上面镀上金片,既不能让百合花显得更加高贵,还让百合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在这种拓展式的翻译下,可以较大程度上提升英美文学译本的表达效果。在实际翻译工作中,翻译人员必须要从实际翻译的需求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运用伸缩翻译法,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翻译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基于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英美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到作者、译者以及读者等的语境文化,并基于尊重作者的表达意愿和读者的需求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从而实现英美文学翻译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作者简介:白亚鸽(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一级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马莉.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3):124-126.
  〔2〕李海静.英美文学翻译中的语境文化因素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1):148-150.
  〔3〕赵璐.跨文化语境下英美文学翻译文化差异解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8,9(5):151-152.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人们也愈加追求精神文化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传统工艺美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出发,进而提出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创新途径,旨在为传统工艺美术的繁荣发展与进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艺美术;民俗性原则;传统美术  现阶段,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传统工艺美术品不仅是简单的工艺品,更包含着独特的魅力和文化素养。因而,需要重视传统工艺美术在
期刊
摘要:《影视剧本创作》课程是影视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出于当今影视行业形势的需要,只有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才能培养出更专业的创造型影视行业人才。  关键词:影视剧本;剧本创作;教学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影视行业逐渐成为一大热门行业,同时学习影视剧本创作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影视行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影视剧本创作专业的学生面
期刊
摘要:聂家庄泥塑作为高密三绝之一,有着鲜明的民间艺术特征,其中最具特色、样式流传最广的非泥叫虎莫属。本文从聂家庄泥塑的发展历史、泥叫虎的制作工艺、泥叫虎的象征意义三个方面入手,研究聂家庄泥叫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民间艺术;聂家庄泥塑;造型;色彩  一、聂家庄泥塑的发展历史  研究聂家庄泥塑的艺术特色,应从高密本地的文化氛围入手。民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本地的风土人情,被称为高密三绝的剪纸、扑灰年画
期刊
我与聋人对话  谁能和聋人对话呢?我能。这是因为她聋而不哑,眼睛明亮。她看着我说话的嘴唇,可以知道我在说什么,即和我对话。  那年初夏,我在南昌郊外果园采访,被那满园翠绿滋润了心园,被枝头新绿透红的京华大白桃迷醉了双眸,挑起了诱念。秋后我便开垦了一个小型果园,就地请了几个农民,打树洞,施底肥,接着趁果树苗冬眠的十一月,栽下了桃、橘、沙田柚,还有桂花树等。这几个农民,其中一个就是我说的聋人,我称她聋
期刊
摘要:由于中西方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很容易给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带来困难,因此很多文学作品的翻译往往都不够准确,而如何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协调中西方文化差异,将作品内容的深层含义准确翻译出来,成了很多翻译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视角出发,对中西方各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以协调中西方文化差异、保证文学作品翻译准确性为目标,为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提出了一
期刊
攝影作品
期刊
向17年的青春致敬  春的微风轻拂素面  越过天堂又是人间  假如有人问我的爱恋  青山也变了铁貌的容颜  夏的蝴蝶飞舞翩翩  浓意又掺缕缕缠绵  假如有人问我的爱恋  神马也将从此启程挥鞭  秋的稻香浸入心田  寂寥难抗萧瑟思念  假如有人问我的爱恋  珠穆朗玛也降低了山巅  冬的雪花遍布漫天  洁白夙愿浅显虔诚  假如有人问我的爱恋  只愿三生蹁跹永伴江艳  没有回报的付出是不值得的  飞蛾火
期刊
摘要:次仁卓玛,西藏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出了一系列表现个人经历、对生命的思考等绘画作品。她先后参加了各种画展,作品获得各种奖项,同时她的许多优秀作品也被世界各地多家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家收藏。次仁卓玛作为一位西藏当代女性艺术家,以她个人的视角、独特的绘画风格对西藏当代美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在西藏美术史上为以男性为主导的画坛上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关键词:女画家;油画;生命  被命运眷顾的我
期刊
摘要:《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传奇神魔小说之中的不朽名篇已流传了400年有余,它极具浪漫色彩与恢宏气势,天马行空,奇幻绝伦的想象力,又以细腻绵长的笔触勾勒细部,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此同时,作者在成书时巧妙地将佛学知识恰如其分地融入小说之中,大到故事框架,情节设置,小到人物形象,甚至是取名方式等等,都在不经意间体现了浓厚的佛学思想;其中,取经队伍的法号便有着佛学修行精神含义。  关键词
期刊
天天站讲台,站出了情感,也站出了故事。尽管没有动人的情景、离奇的悬念,我还是把这些故事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有人说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脚印,那么一串脚印意味着什么呢?从稚嫩到成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教20年来,我一直以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鲜活有趣的教学风格为孩子们带去自己全部的教育力量,用不断思索、多元百变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享受学习,提升数学素养和能力。下面以三个小片段分享我的教育小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