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9:40, 我和王老师坐在泊静斋的沙发上,我刚刚上完《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节课,还沉浸在小村庄不复存在的感伤中。我们谈起了这节课的设计,谈起了有关教学风格的话题。
何:这节课,目标是通过深入学习课文,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同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中,我三次呈现词语,分别出现在课始的复习、课中讲述村庄遭毁和最后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三个地方,以此不断深化孩子们对环境破坏的感触。这几次的对比冲突,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环保的重要。
王:其实课上得还是比较舒服的。课堂上教师的亲和力很强,师生之间不是两张纸,看不到隔膜,这节中低段的课挺有些味道。课上得有些随性,有和学生随意的交谈,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教师的气质和性格很大程度上感染了学生,课堂上表现了随性,背后有底气和大气。我以为,随性并不是一种随便,而是一种气质、风格和状态,随性能够体现一种张力。你的课特征明显:课充满了张力。结构上,一开课的复习回顾,中间的词语填充,课尾的引申,这是前中后相互的一种响应,一正一反又一和,整个课形成了一种张力,有了对比,形成了意象的落差,情感的落差也产生了。课文正式切入了,先出现开头,后出现结尾,冲击了学生,学生的情感态度就会有张力。如树木变成了什么,连续三个变成带给你什么感觉,给学生一个冲击,有了语文的意识。对张力的深化,抓住了斧头,学生不易产生疑问,教师促疑,在无疑处促疑。斧头出现了5次,教师点了点很有必要,到底是谁?是人们的无知、贪婪,不是说树木不能砍伐,而是要科学合理地用,砍种相结合,而小村庄的人们只知毁却不知种,关键词“裸露”证明了这一点。这样看课文充满了流动的张力。对于“谁家”一词,这一句处理很好,教师成功地将“谁家”这个概念具体化为一个个形象了,可以触摸。
何:刚刚上完课,还沉浸其中。不知怎么的,王老师,我觉得学生并不像我那样伤感于小村庄的毁灭。
王:这里就有建议了。文章整个情感的基调没有形成太大的变化,第一段“早先有过”这个字眼透露:原来有而现在没有了,情感上是凄美的,可课堂上处理为欢快的基调了。可以先去掉“早先有过”,让学生了解这个结果。对于“裸露”一词的理解,不妨适当有一些补充和拓展,补充树木的生态功能,这样学生理解可以更到位。作为一个旁观者和一个局内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小村庄人们说些什么可以改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小村庄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面对咆哮的洪水,面对被洪水卷走的一切,面对曾经幸福的家园,小村庄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随性是一种底气和大气,是将学生和老师的隔阂去掉,距离拉近,配合着冲突、对比的设计,教学中风格上、结构上、板书上都显示这种对比,它就显现课堂中教师教学的一种张力。课堂,需要这种张力。
(本栏责编 肖 飞)
何:这节课,目标是通过深入学习课文,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同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中,我三次呈现词语,分别出现在课始的复习、课中讲述村庄遭毁和最后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三个地方,以此不断深化孩子们对环境破坏的感触。这几次的对比冲突,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环保的重要。
王:其实课上得还是比较舒服的。课堂上教师的亲和力很强,师生之间不是两张纸,看不到隔膜,这节中低段的课挺有些味道。课上得有些随性,有和学生随意的交谈,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教师的气质和性格很大程度上感染了学生,课堂上表现了随性,背后有底气和大气。我以为,随性并不是一种随便,而是一种气质、风格和状态,随性能够体现一种张力。你的课特征明显:课充满了张力。结构上,一开课的复习回顾,中间的词语填充,课尾的引申,这是前中后相互的一种响应,一正一反又一和,整个课形成了一种张力,有了对比,形成了意象的落差,情感的落差也产生了。课文正式切入了,先出现开头,后出现结尾,冲击了学生,学生的情感态度就会有张力。如树木变成了什么,连续三个变成带给你什么感觉,给学生一个冲击,有了语文的意识。对张力的深化,抓住了斧头,学生不易产生疑问,教师促疑,在无疑处促疑。斧头出现了5次,教师点了点很有必要,到底是谁?是人们的无知、贪婪,不是说树木不能砍伐,而是要科学合理地用,砍种相结合,而小村庄的人们只知毁却不知种,关键词“裸露”证明了这一点。这样看课文充满了流动的张力。对于“谁家”一词,这一句处理很好,教师成功地将“谁家”这个概念具体化为一个个形象了,可以触摸。
何:刚刚上完课,还沉浸其中。不知怎么的,王老师,我觉得学生并不像我那样伤感于小村庄的毁灭。
王:这里就有建议了。文章整个情感的基调没有形成太大的变化,第一段“早先有过”这个字眼透露:原来有而现在没有了,情感上是凄美的,可课堂上处理为欢快的基调了。可以先去掉“早先有过”,让学生了解这个结果。对于“裸露”一词的理解,不妨适当有一些补充和拓展,补充树木的生态功能,这样学生理解可以更到位。作为一个旁观者和一个局内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小村庄人们说些什么可以改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小村庄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面对咆哮的洪水,面对被洪水卷走的一切,面对曾经幸福的家园,小村庄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随性是一种底气和大气,是将学生和老师的隔阂去掉,距离拉近,配合着冲突、对比的设计,教学中风格上、结构上、板书上都显示这种对比,它就显现课堂中教师教学的一种张力。课堂,需要这种张力。
(本栏责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