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例介绍了如何在语文诗词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诗词课堂高效率地发展,以期能够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经验,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主旨;营造;音乐;醉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2-0056-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越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诗词年代久远,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蕴意丰富,而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学起来十分吃力。教师如果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深奥、枯燥的文字转变为乐曲、画面,则一定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走进词境,走进词情,进而使诗词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音乐入境,渲染醉意
音乐是情感的化身,语言是智商的表现。运用优美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是催发学生理解词句、感悟主旨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讲授《清平乐·村居》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实践。
上课伊始,我播放由陈雅森、杨梓演唱的歌曲《幸福的两个人》让学生聆听、细嚼。有的说:“歌曲中的两个人是相亲相爱的,执子之手,白头到老,就像我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有的说:“童心未泯,相敬如宾,幸福家庭的典范。”还有的说:“他们是形影相随的伉俪,信守承诺的夫妇,琴瑟和谐的夫妻。”这样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不仅能够引领学生定格感受歌曲中两个人心心相印的温馨幸福场面,还引导学生寻找了认知词的生发点,并为下文感受“醉里吴音相媚好”埋下了伏笔,烘托了未成曲调先有醉意的课堂氛围。
课中,我播放了一段由关栋天演唱的《破阵子》中有关战场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在恰当的时间抛出了问题:“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残阳如血,刀光剑影的战场上角鼓争鸣,相互厮杀。”有的说:“战场上硝烟弥漫,号角声、马蹄声、喊杀声响遍四野,到处是鲜血和尸体,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叫人听得揪心。”接着,我因势利导,出示辛弃疾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导学生理解此词通过描写作者早年参加抗金战争,军队人马阵容浩大,自己在沙场上冲锋陷阵、旗开得胜的场面,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此时,我抓住契机,追问:“词人辛弃疾为什么会陶醉于田园的安稳、宁静呢?”学生自然而然地答出“愤世嫉俗”“壮志难酬,回天无力”“热衷田园的平静”“祈求国泰民安”。最后,我引领学生聆听歌曲《破阵子》,帮助学生理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蕴意,并解释词人独醉田园的原因,进而形成了曲调已成醉意浓的课堂氛围。
教学即将结束时,我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导学生吟诵词,学生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似醉似痴地感受词人心中的那份期盼,那份渴求,那份醉意。
总之,在紧扣主旨的前提下,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营造浓浓的醉意课堂,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词的距离,又提高了诗詞教学的课堂实效。
● 配画诱导,心醉意象
“画”是一种含蓄而深刻的语言,诱导是催发学生醉意诗文的有效途径。为了加深学生对《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所描绘意象的认识,我采用形象化手段把词设计成了五个动画场景。
第一个动画场景——恬静的田园风光:金色的阳光泼洒在破旧的茅屋上,茂盛的瓜藤铺满了低矮的屋顶,屋前有一条迂回的小溪,溪水涓涓地流淌着,溪里站满娇滴滴的荷花,绿油油的荷叶中间是胀鼓鼓的莲蓬,溪边长满绿茵茵的青草。微风拂过,荷叶、青草随风摇曳,溪面波光粼粼。这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以轻飘摇晃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使学生直观沉醉在乡村的宁静、舒坦、惬意里。
第二个动画场景——翁媪恩爱图:窗前有一对老夫妻,老翁鹤发童颜,手里拿着一只白色的酒杯不时饮酒,老妇白发苍苍,满脸笑容地倚靠着老翁。突然,老翁放下酒杯,微笑着指着老妇的眉毛,似乎说了什么,老妇用手肘蹭了蹭老翁,捂嘴含笑。老妇满脸幸福地指了指窗外,柔声细语,老翁摇头晃脑地附和。这时,“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以高低起伏的字符,不断扩大、缩小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入醉于翁媪交谈的温馨场面。
第三个动画场景——大儿耕种图:和煦的阳光倾洒在翠色欲滴、一望无垠的禾田,一位青年光着胳膊,不停地挥舞锄头在田里除草。累了,他从小溪里舀了一瓢清水,坐在芭蕉树下大口地喝起来,豆大的汗珠不时从额头、身上冒出来。这时,唐朝李绅所写的古诗《悯农》出现在屏幕的左上角,“大儿锄豆溪东”以蹦跳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有感于大儿子耕种的艰辛和勤恳。
第四个动画场景——中儿劳作图:明媚的阳光照耀着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院子里觅食。一位青年穿着背心,光着脚坐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麻利地编织农具。他右手拿着小刀快速地将竹条削成一条条均匀的竹篾,两手麻利飞快地摆动着,左右交叉,上下起落。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竹匾完成了。他又拿起细嫩的竹篾,扭来扭去,相互交织,上下穿插,来来往往。一会儿工夫,一个精美的鸡笼完成了。这时,“中儿正织鸡笼”以逐字互相交错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了解到中儿的心灵手巧、持家有道。
第五个动画场景——小儿俏皮图:阳光普照溪边,头扎两个羊角辫、额留一撮刘海的小孩正趴在溪边玩莲蓬。小孩一会儿,俯卧在地,摇动小脚丫,撕破莲蓬,用心地吃着莲子;一会儿,仰卧在地,翘起小脚丫,抛接莲蓬,自得自乐;一会儿,侧卧在地,单脚弓着,扔掉莲子,逗乐小鱼;一会儿,头戴荷叶,手握莲蓬,嘴里哼着歌儿,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这时,“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以字形蹦跳、摆动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醉悦于小孩的天真活泼、无拘无束。
关键词:主旨;营造;音乐;醉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2-0056-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越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诗词年代久远,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蕴意丰富,而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学起来十分吃力。教师如果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深奥、枯燥的文字转变为乐曲、画面,则一定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走进词境,走进词情,进而使诗词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音乐入境,渲染醉意
音乐是情感的化身,语言是智商的表现。运用优美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是催发学生理解词句、感悟主旨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讲授《清平乐·村居》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实践。
上课伊始,我播放由陈雅森、杨梓演唱的歌曲《幸福的两个人》让学生聆听、细嚼。有的说:“歌曲中的两个人是相亲相爱的,执子之手,白头到老,就像我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有的说:“童心未泯,相敬如宾,幸福家庭的典范。”还有的说:“他们是形影相随的伉俪,信守承诺的夫妇,琴瑟和谐的夫妻。”这样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不仅能够引领学生定格感受歌曲中两个人心心相印的温馨幸福场面,还引导学生寻找了认知词的生发点,并为下文感受“醉里吴音相媚好”埋下了伏笔,烘托了未成曲调先有醉意的课堂氛围。
课中,我播放了一段由关栋天演唱的《破阵子》中有关战场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在恰当的时间抛出了问题:“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残阳如血,刀光剑影的战场上角鼓争鸣,相互厮杀。”有的说:“战场上硝烟弥漫,号角声、马蹄声、喊杀声响遍四野,到处是鲜血和尸体,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叫人听得揪心。”接着,我因势利导,出示辛弃疾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导学生理解此词通过描写作者早年参加抗金战争,军队人马阵容浩大,自己在沙场上冲锋陷阵、旗开得胜的场面,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此时,我抓住契机,追问:“词人辛弃疾为什么会陶醉于田园的安稳、宁静呢?”学生自然而然地答出“愤世嫉俗”“壮志难酬,回天无力”“热衷田园的平静”“祈求国泰民安”。最后,我引领学生聆听歌曲《破阵子》,帮助学生理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蕴意,并解释词人独醉田园的原因,进而形成了曲调已成醉意浓的课堂氛围。
教学即将结束时,我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导学生吟诵词,学生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似醉似痴地感受词人心中的那份期盼,那份渴求,那份醉意。
总之,在紧扣主旨的前提下,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营造浓浓的醉意课堂,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词的距离,又提高了诗詞教学的课堂实效。
● 配画诱导,心醉意象
“画”是一种含蓄而深刻的语言,诱导是催发学生醉意诗文的有效途径。为了加深学生对《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所描绘意象的认识,我采用形象化手段把词设计成了五个动画场景。
第一个动画场景——恬静的田园风光:金色的阳光泼洒在破旧的茅屋上,茂盛的瓜藤铺满了低矮的屋顶,屋前有一条迂回的小溪,溪水涓涓地流淌着,溪里站满娇滴滴的荷花,绿油油的荷叶中间是胀鼓鼓的莲蓬,溪边长满绿茵茵的青草。微风拂过,荷叶、青草随风摇曳,溪面波光粼粼。这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以轻飘摇晃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使学生直观沉醉在乡村的宁静、舒坦、惬意里。
第二个动画场景——翁媪恩爱图:窗前有一对老夫妻,老翁鹤发童颜,手里拿着一只白色的酒杯不时饮酒,老妇白发苍苍,满脸笑容地倚靠着老翁。突然,老翁放下酒杯,微笑着指着老妇的眉毛,似乎说了什么,老妇用手肘蹭了蹭老翁,捂嘴含笑。老妇满脸幸福地指了指窗外,柔声细语,老翁摇头晃脑地附和。这时,“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以高低起伏的字符,不断扩大、缩小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入醉于翁媪交谈的温馨场面。
第三个动画场景——大儿耕种图:和煦的阳光倾洒在翠色欲滴、一望无垠的禾田,一位青年光着胳膊,不停地挥舞锄头在田里除草。累了,他从小溪里舀了一瓢清水,坐在芭蕉树下大口地喝起来,豆大的汗珠不时从额头、身上冒出来。这时,唐朝李绅所写的古诗《悯农》出现在屏幕的左上角,“大儿锄豆溪东”以蹦跳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有感于大儿子耕种的艰辛和勤恳。
第四个动画场景——中儿劳作图:明媚的阳光照耀着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院子里觅食。一位青年穿着背心,光着脚坐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麻利地编织农具。他右手拿着小刀快速地将竹条削成一条条均匀的竹篾,两手麻利飞快地摆动着,左右交叉,上下起落。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竹匾完成了。他又拿起细嫩的竹篾,扭来扭去,相互交织,上下穿插,来来往往。一会儿工夫,一个精美的鸡笼完成了。这时,“中儿正织鸡笼”以逐字互相交错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了解到中儿的心灵手巧、持家有道。
第五个动画场景——小儿俏皮图:阳光普照溪边,头扎两个羊角辫、额留一撮刘海的小孩正趴在溪边玩莲蓬。小孩一会儿,俯卧在地,摇动小脚丫,撕破莲蓬,用心地吃着莲子;一会儿,仰卧在地,翘起小脚丫,抛接莲蓬,自得自乐;一会儿,侧卧在地,单脚弓着,扔掉莲子,逗乐小鱼;一会儿,头戴荷叶,手握莲蓬,嘴里哼着歌儿,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这时,“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以字形蹦跳、摆动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醉悦于小孩的天真活泼、无拘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