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根治,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也有称结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肿瘤死亡病因中的第4位。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以4.71%的速度逐年递增,远超2%的国际水平。早期大肠癌根治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大肠癌5年存活率不足10%。因此,怎样及时发现大肠癌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呢?大肠癌早期症状隐蔽,起初患者往往没什么痛苦,容易被忽略,或与其他疾病混淆。如出现大便次数突然增加、习惯改变、带有黏液、形状变细、大便带血或便后滴血、流血,大便有拉不干净的感觉,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不明原因的贫血,发热及腹部肿块等,这些表现就有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患者应及时前往医疗条件好的医院外科就诊,切勿因误认为痔疮、肛裂、慢性结肠炎等而延误诊治时间。
筛查方案需要针对选择
早期发现大肠癌依赖于合理的筛查,而不是等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后再进行检查。所谓“合理的筛查”,就是看自己是否有家族遗传史,是否属于有消化道症状的高危人群,或者是与上述两者都不沾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一般人群 可于45岁以后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5~10年进行1次检查。
高危人群 有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有便血、黏液便、排便次数频繁及腹痛者),应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1次检查。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建议尽早前往大的综合性医院就诊,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会通过对家族史进行仔细收集,结合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来判断该人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如果有遗传倾向,则由临床医生按照特定的遗传性肿瘤的随访方案密切随访。如果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则按照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案进行随访。
大肠癌的筛查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肛门指检 下段直肠癌我国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77.5%。而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大便隐血试验 可以用来发现大便中的少量隐(潜)血。这种检查很便宜,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什么不适。如果试验结果为阳性,就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找到出血的确切原因。
纤维结肠镜 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李登辉能较早确诊为升结肠癌就得益于此项检查。
钡灌肠X线检查 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须进行钡灌肠X线检查。普通钡灌肠X线检查对较小的大肠癌容易漏诊,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显示癌肿的部位与范围。
血清癌胚抗原测定 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CEA常出现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肠癌的特异相关抗原,故血清CEA测定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
直肠内超声扫描 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
年龄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
手术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退化,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症多,手术风险大,能否接受手术治疗存在一定争议。
但是,高龄老人患大肠癌,也别轻易放弃手术。一方面,老年期大肠癌恶性程度及浸润转移程度均较青年人低,这为手术治疗大肠癌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现代外科手术治疗大肠癌的实践证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已明显提高,而且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也为以后的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提高生存率。随着当代医学在麻醉管理、手术技巧和术后护理方面的进展,年龄已不再是手术的一大禁忌。
编辑/杨丽伟 jtyy6729@163.com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也有称结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肿瘤死亡病因中的第4位。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以4.71%的速度逐年递增,远超2%的国际水平。早期大肠癌根治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大肠癌5年存活率不足10%。因此,怎样及时发现大肠癌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呢?大肠癌早期症状隐蔽,起初患者往往没什么痛苦,容易被忽略,或与其他疾病混淆。如出现大便次数突然增加、习惯改变、带有黏液、形状变细、大便带血或便后滴血、流血,大便有拉不干净的感觉,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不明原因的贫血,发热及腹部肿块等,这些表现就有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患者应及时前往医疗条件好的医院外科就诊,切勿因误认为痔疮、肛裂、慢性结肠炎等而延误诊治时间。
筛查方案需要针对选择
早期发现大肠癌依赖于合理的筛查,而不是等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后再进行检查。所谓“合理的筛查”,就是看自己是否有家族遗传史,是否属于有消化道症状的高危人群,或者是与上述两者都不沾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一般人群 可于45岁以后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5~10年进行1次检查。
高危人群 有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有便血、黏液便、排便次数频繁及腹痛者),应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1次检查。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建议尽早前往大的综合性医院就诊,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会通过对家族史进行仔细收集,结合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来判断该人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如果有遗传倾向,则由临床医生按照特定的遗传性肿瘤的随访方案密切随访。如果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则按照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案进行随访。
大肠癌的筛查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肛门指检 下段直肠癌我国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77.5%。而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大便隐血试验 可以用来发现大便中的少量隐(潜)血。这种检查很便宜,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什么不适。如果试验结果为阳性,就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找到出血的确切原因。
纤维结肠镜 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李登辉能较早确诊为升结肠癌就得益于此项检查。
钡灌肠X线检查 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须进行钡灌肠X线检查。普通钡灌肠X线检查对较小的大肠癌容易漏诊,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显示癌肿的部位与范围。
血清癌胚抗原测定 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CEA常出现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肠癌的特异相关抗原,故血清CEA测定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
直肠内超声扫描 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
年龄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
手术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退化,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症多,手术风险大,能否接受手术治疗存在一定争议。
但是,高龄老人患大肠癌,也别轻易放弃手术。一方面,老年期大肠癌恶性程度及浸润转移程度均较青年人低,这为手术治疗大肠癌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现代外科手术治疗大肠癌的实践证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已明显提高,而且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也为以后的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提高生存率。随着当代医学在麻醉管理、手术技巧和术后护理方面的进展,年龄已不再是手术的一大禁忌。
编辑/杨丽伟 jtyy67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