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个多月,静静地熬着漫长的酷暑,默默地与胃部时有的灼热感作耐心的抗争。有几日,气温不依不饶地往上攀升,38度、39度,气象台就差没报出40了。持续不减的高温,使身体隐隐地不适而难耐,我有些恐惧、有些烦燥了。惟一庆幸的是:我的长篇小说《痛》幸好已在去年养病期间改定,今年初夏,由《收获》发表,而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也终于来电话告知,为赶8月IO日开幕的书市,我的这部长篇,无沦如何会在上旬印出样书;并及时寄我.先睹为快。这消息犹如盛夏里的一习凉风,稍稍地安抚了我。
  那天,在信箱里看到一张取印刷品挂号酌通知单、断定是《痛》寄到了,我兴奋之极,追不急待地往邮局跑,结果,弄丢一柄我最喜欢的蓝印花布伞。尽管,学习写作有二三十年,出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每…·部写成的书,毕竟是沤心沥血的结果,就像女人生孩子,每一个都怀胎十月,何况,生下的每…个都不一样啊,都会令人欣喜不已。
  而《痛》的发表与出版,对于我的生活与创作;更有一·层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在完成这部小说的同时,我也在经历着生命中一个严峻的考验——刚写完《痛》的初稿便祸从天降——我是带着长篇打印稿住进医院、等待手术的。在特殊的遭遇中,长篇《痛》的,如同屙一根坚挺的精神支柱。
  《痛》的“修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打印稿上润色;二是把打印稿的修改.逐字逐句地复到电脑上去。前一部分的工作,大约进行了四个月。2002年3月初我出院,回到家;每天上年用精力最好的两小时改稿。由于伤口没长好,一时还无法坐到电脑前直接柞修改,只能依靠沙发;把打印稿放在膝盖上,一行行、中页页地斟酌文句。而这样的“斟酌一遍”、就像农民面对杂草丛生的庄稼地,不得不大面积地锄草,每一垄都不能疏忽;为了收获,只能辛苦一场了。结果,整郭书稿,几乎没有一行字不作更动;没有一页不被涂得眼花缭乱的。写了二十多年东西,好象没有一篇作品对文字的润色像这部小说如此大动干戈。当然,在写初稿时,每天行进的艰涩,已使我预感到文字的润色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我有思想准备。
  可再大的“工程”都架不住持之以恒的工作。蚂蚁啃骨头似地一路改下来,那一本本的打印稿,改一本少一本,而啃完最后一根“骨头”,已是6月初。接下来。要把写在电脑上的初稿,再按已修改的打印稿,原原本本地复合一遍,这不仅费工、费时,还极其费力,要比重新写一遍更麻烦。但这是我的命运,也是这部长《痛》的命运。
   我是一个不肯轻易向命运低头的人。不是说,我有多么坚强,是生活经历一再告诉我,无论遇到怎样的风浪。只有工作,老老实实地工作,才是我的诺双方舟。真的,这不是一句大话。面临我的许多同时。代人不断下岗的现实,我总是庆幸自己还有工作能力、还有,工作岗位,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必须自立的女性来说,只有工作,才是我人生的中流抵柱。自从我开舶了写作生涯,写得还不怎么样,写作却不断她给我机会、给我肯定、还给我名利和地位,确实,写作给予我太多我自己从没料到的好处与好事,远远超出了我的付出。而且,在我不得不走出家庭、深受挫败的时候,是工作给我鼓励、给我支撑,让我成为上海作协的专业作家—能获得这样一份关怀灵魂;受人尊敬的工作,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团顾半生的道路,我时常会怀着一种最朴素的、最感恩的心情,鼓励自己把写作这项工作进行到底,以回报写作给我的一切。
   这一次得病,虽说难免,可我的身体,好象也理解我的心思,让我完成《痛》的初稿,才抱病态充分表现出来以敦促我彻底治病。欣慰的是,治病和修正自己的过程,我同时“医治”发初稿《痛》的种种问题,比较完整地交付出二部长篇小说。
  《痛》定思“痛”,其中的辛苦与喜悦,不言而喻。对我来说,工作必然是治病最有机的一部分,而适当的工作,恰恰是能帮助治病的,无论别人怎么劝说,我,不会因噎废食,我深知,工作,就是一种能保持生命平衡的、不可缺少“食物”。何况,我的工作是写作、写作的意义;就在于调动全部的精神力量来对抗人生的困难与苦难。虽说,每当别人称呼我“作家”的时候,我总有些惶悚不安,因为,“作家”的劳动,不仅仅是工作,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使命”一词源出“召唤”,写作,首先是内心的召唤啊。需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信念的一部分,更是我生活经历中最宝贵的一部分。
  [编辑·程小莹]
其他文献
在不太遥远的过去,妇女一旦到了某个年龄,就会欣慰地接受一个处于性之舞边缘的新身分。她们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她们给孩子们出谋划策。她们在餐桌上教导孩子们如何做到举止端庄,应该用哪一只调羹,如何跳华尔兹舞,如伺撰写吊唁信。她们是社会知识的宝藏。她们不会抢走你的男友,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她们已经告别了所有这些欲望。  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祖母已经快奔60岁了。她年轻的时候据说花容月貌,是俄罗斯和
期刊
本刊2003年第7期刊发专题策划《男女凝视裴勇俊:关于男人形象与精神的话语》后,有持不同见解的读者热不住,发来文章,他的意思是——裴勇俊不是榜样;我们的意思是,是不是榜样,是个人的事儿,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从小到大所学习的榜样,一直是男人要比女人多。但要推出裴勇俊做男人的榜样,我是要发言的。用现在时行的话语,我是要拍上几砖的。  一个完美的榜
期刊
我是—把挑花心木做的吉他是我的名字。  我们吉他是有生命的,而且有男女之分。但在我们术被买主买去之前,并没有性别,只有关于木质生涯的记忆,就如尚未投胎的婴孩一样。一把琴只有当它被买去了,才算得到新生,从而有了性别——与琴:拦相反的那个。  未被买去的崭新的琴有着幽香的,令人欣喜的体味——我自己并不能感知—这是那个你诗一样流畅清朗的男孩子说的,他每次到店里来学琴总小心翼翼地把我从琴架上拿下来,并且说
期刊
1933年,茅盾笔下的吴老太爷,第一回从乡下来上海,便是在晚上。坐在汽车里,“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灯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扑到吴老太爷眼前”。高高的NEON电管,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吴老太爷被这繁华的夜上海吓傻了,当然这是值得原谅的,因为茅盾告诉我们,这位老太爷虽然曾经是个维新派,却很早就摔坏了腿,25年来从未跨出他的书斋一步
期刊
逝去口子,经过多少,  逝去日子,打算是多么远  ——Beyond《逝去日子》    闲暇的时候,和朋友碰面,大家的生活轨迹都在改变,有人结婚,有人出国,有人牌技毫无长进,有人依然热爱着芒里……  在无端地搜刮记忆,与过去做如斯比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老了。   青春终于不再是一件握在手中,搅尽脑汁去挥霍的东西。它慢慢流失;沿着掌心纹路,若不尽心,—也许某天摊开手掌,会惊讶于双手空空。  就是那么
期刊
眼下在日本,一种适过上网电脑和移动电话能够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联系起来的“交友网站”正在蔓延。怀着各种心思的人相会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诉说着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向人直言的苦恼和“生活压力”,寻求心灵的慰籍和暂时的解脱。这些主要以青少年为主的“网民”为何要在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奇怪,有时甚至还伴随着危险的虚拟世界里徜徉,他们最终能获得什么呢?    “我渴望被援助交际的对方拥抱,渴望抚爱,而交友网站则可以满
期刊
[策划人语]  旧的一年就要过去,崭新的2004年就要到来,站在2003和2004的新旧夹缝里,我们无论是作出告别的姿态,还是向未来招摇,都逃不开喜新恋旧的情结。  2003年我们历经了什么样的时代,我们成为过什么样的人,我们说过些什么样的话,作为年终和盘点和回顾,我们把记忆里的生活再度重提,是因为留恋,还是为了告别,或许都有一些。  2004年还在时间的刻度上没有到来,但在想象的空间里早已存在,
期刊
我是不大会看画的,一些世界名画诸如《蒙娜丽莎》之类,所谓“永恒的微笑”,在我眼里其实跟别的微笑没什么特别的两样;女人也不好看,看不出什么好处。  我只感到,水彩画的景色与色彩可以带来好感。毛树卫对我说:“水彩画有轻快、飘逸、水色淋漓的特点,但同时有小品雅画之陈念,所以作品的深刻性厚重感、张力等有其局限性。我在探索水彩画的创作中,打破水彩画技法的程式,在保持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外,融进油画的浑厚、边线的
期刊
太阳照在松花江上,有些晃眼;江的另一边是一条大马路,行人非常少,有几个扫马路的工人在艰难地清扫着马路上的积雪。公交车和出租车缓慢地行驶在积雪的大街上,就像即将临产的孕妇……  199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和2000年的第一天清晨,那是一个千年之交的时刻,所以哈尔滨这座北国城市有理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几天前我的一个男同事从哈尔滨回来,我有点得意地对他说,哈尔滨还是冬天去好。因为哈尔滨所有的艳丽都在冬天
期刊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题作《爱》的小品。此文发表于1944年4月,也就是说,它写在她与胡兰成刚开始恋爱的那段时间里。胡兰成是上海沦陷时期汪伪政府宣传部分管政务的副部长,《中华日报》总主笔。  “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