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永恒的生命之树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棵百年的大榕树下,在盘根错节的根系上,站着一些可爱的洋溢着青春笑容的孩子们,他们的手上举着自己的画作,画作的主题是“生命树”。
  乍一看,这一切多么生机与美好,可是,你可曾知道,这幅画画的就是在中缅边境德宏州瑞丽市的一个曾经长期受毒品和艾滋病伤害的村庄——班养村。
  定格这张美好瞬间的是“松扎艺术工作室”的两位老师——傅果生和雨仁。
  傅果生是当地景颇族人,出生在村子里的一座木头房里。她曾经在村里度过了自己的14年青春。6岁时随父母搬到芒市,在芒市长大、上学,之后又去北京上大学、读研。可是,因为她清楚地记得,幼年时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预防艾滋病和禁毒的宣传画,以及被判死刑的毒贩名单,甚至毒品直接伤害着身边的亲人!于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始在她内心滋长,正是因为这种对家族和民族的思考,使她对这片土地越来越近。早在五六年前,她便经常出现在村里的学校,孩子们都熟悉地叫她“果果老师”。
  雨仁则是一位蓝眼睛、高鼻子的法国老师。从小喜欢画画,每当画画时,他就发现,他找到了发现和修复自己,和自己安静相处的方式。2009年,雨仁第一次到班养村,因为童年的伤痛,使他更加爱关注这里的孩子,也关注孩子们的内心。虽然他说着听不懂的语言,但孩子们见到他时,都喜欢用一句英语“Hello”向他打招呼。
  画画——是傅果生、雨仁和孩子们沟通的一种特殊方式。在他们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毫无压力,这对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福利”。他们可以不用端坐在课桌前,可以随意席地而坐,可以用黄和蓝调出自己独特的绿色,可以像雨仁这个魔术师一样,快速地在纸上搽出斑斓的色彩。
  画画面前,一切都是平等的。不用在乎哪个孩子的家庭受毒品影响,哪个孩子的父母离异,哪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也不用在乎哪个孩子最调皮,哪个孩子成绩最好,哪个孩子成绩不好……画画,就是一种创造,一种沉静,一种思考,一种力量。傅果生、雨仁被这种力量深深打动,也深深震撼。于是,孩子低头画画的时候,傅果生边观察,边不断地发出惊叹:“你的颜色太漂亮了,你真的是第一次使用颜色吗?”有时,她还不忘提醒着孩子们:“不着急,慢慢画。”而在雨仁的字典里:“孩子是很神奇的,他们总会带来无限的可能性。看起来是我们在教他们,实际上与他们在一起时,我们也从孩子身上获得很多,甚至通过他们来认识更深的自己。”他期待有一天,能够在没有翻译帮助的情况下,与孩子们顺利地互动。因为他相信: “画画是一种万能的语言,和音乐一样。”
  这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现实也是残酷的。傅果生也很疲惫,很焦虑,甚至也深深地迷茫,因为绝大多数在国内开展儿童项目的NGO,都为孩子们提供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例如吃、穿、教育条件,而她从先前工作的机构辞了职。雨仁也是,在中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法国政府提供给他的救济金明年就会停发。现实的经济压力,让他们思考这件事情该如何继续下去。他们曾经分别在大理、昆明和北京办过小型的画展,希望有机会给孩子们办更大的专场画展,为孩子们出版画册,筹集资金支持活动的日常开支、改善办学条件。
  可是这一切,只能慢慢来,就像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的一句话:“孩子,你慢慢来。我愿用一辈子的时间等你系好这个蝴蝶结。”无论现实多么困难,傅果生想做的事情就是陪孩子们多待一会儿,就像她所说的:“很多时候,他们只需要你陪在他们身边,陪他们待一会儿,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存在,就那么一瞬,也许,最困难的时候便挺过去了。”
  如今,没有人知道,孩子们的明天怎样,也没有人知道孩子们的未来如何,因为雨仁和傅果生的力量依然非常薄弱,但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过,正像雨仁说的,“一旦你已经介入了他们的内心,便无法再离开。”如果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孩子们,像他们一样不放弃,不抛弃,相信孩子们的明天也会像他们画的那棵生命树一样,最美。
  正如傅果生所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树,无论你们以后做什么,都不要忘记养护自己的生命树,要定期浇水,让阳光照射得到,让树叶、树枝健康生长。”原来,傅果生和雨仁就是灵动在中缅边境的生命之树,更在孩子们的内心栽植了一棵四季常青的生命树。
  是啊,就让我们也在内心栽植一棵永恒的生命之树,然后定期给它浇水,施肥,相信在适宜的沃土上,它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甚至结果。我们也更相信,只要内心足够强大,这棵生命之树一定会健康茁壮的成长,一定会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其他文献
古代文人爱哭穷,这大概与孔子“君子固穷”之类的价值准则有关。既然穷能衬托出风雅, 最好的做法就是,明明日子过得还不错,也要时时哭穷喊困。  中唐文坛领袖韩愈喊穷,曾寫过一篇《送穷文》,说自己之所以穷,是被五个穷鬼缠着,没法脱身,想把“穷”送走。  韩愈真穷吗?韩愈在世时已是“声名塞天”,除了自己有不菲的俸禄外,还有很多人找他写墓志铭,他的“谀墓”收入很丰厚。仅撰《平淮西碑》,所得的润笔费是绢五百匹
期刊
这几年最流行的词莫过于房奴。不仅人类为了房子而奋斗,连动物界也PK出了郁闷的“星级房奴”。它们满肚子的怨言,不吐不快呀!  河蚌:你以为我想当“深宅男”呀?别逗了,兄弟。要不是为了房子、为了生活,谁不想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呀!  刺猬:谁要动我的房子,我就跟他拼命,別不把刺猬当狠角。  牡蛎:这房子就是咱们的命根子!谁要是把我们同房子剥离开来,那我们只能满世界“裸奔”了。那处境,一个字,惨!  乌龟:
期刊
这之前,我没有寻找和实地观察过一个分水岭。原先以为,分水岭应该有一个清楚的标志,明晰的界痕,岭两侧的植物很明显是异样的。其实不是。我们攀上岳峰峰顶,带路的人说,这儿就是了。我们前后左右地看,找,结果什么都没有。  山顶上和下边一样,种着花生或者地瓜,一块挨着一块,大块的石头在地头上卧着,正好做了地界,石头旁边的草长得异常旺盛,一棵葛巴秧子有草帽那么大,我把它四散的秧子拢在一起,小心地把它提起来,发
期刊
有句話,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写东西也有个毛病,非偷不能写也。  往往炒菜的时候、或走在大街上文思如泉涌,直接下载下来即可。可是油烟机轰轰响着,菜还在锅里炒着,关火写文总不是那么回事。大街上,尤其是和家人一起出去,也不可能忽然停下来写文。之后常常遗憾那夭折在脑海里的文章。也许有一天它还会再次光临。也许要等待很久。也许再不是彼时模样。错过就是错过了。但等到有时间可以从从容容写一会的时候,文思往往又呆滞了
期刊
每当我在世界各地一个个伟大的废墟间看到文明殒灭的证据时,总是感到非常震撼。只要看到一次就能震撼一次,看到十次就能震撼十次,震撼的力度一点儿也不会减弱。看得多了,也就慢慢形成一个结论,那就是:每一种文明都有可能突然面临灭亡,而这种灭亡是正常的,不灭亡才是偶然的。  灭亡有多种等级。土地的失去、庙宇的毁坏,还不是最高等级的灭亡。最高等级的灭亡是记忆的消失,而记忆消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文字的灭亡。  可以
期刊
对于国人来说,周有光最为人所知的头衔当属“汉语拼音之父”,由他主持编制的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泽被亿万人。如今,这位109岁的老人还始终关心着时下最热门的事情,说得最多的也是他对这些新鲜事的看法。  汉语拼音让手机更易用  周有光说:“在中国,汉语拼音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或者小孩进入文化领域的一把钥匙;在国际上,它又是个文化桥梁,许多外国人都在讲,没有拼音他们到中国来很不方便。”  近些年,周有
期刊
父亲汪锋的一生充满传奇和精彩,而我的跌宕人生,却是从父亲去甘肃工作开始,那一年我十二岁。  记得一个秋天的傍晚,爸打电话给妈说:总理让你带孩子们都来吃饭。1960年举国都在灾荒中,周总理请吃饭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儿,吃饭的地点在长安街上的民族文化宫。父亲那时正是国家民委的常务副主任,而母亲陈方是民族宫筹备组的党总支书记。  周恩来总理平易近人,爱开玩笑,称我母亲是民族宫的“宫主”。那顿饭吃什么,怎么吃
期刊
最近看新闻,几个故事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认识了生命的一种深情和大美,体味了人生的幸福和温暖。  一  日前,隆化县个体客运车主谢广库驾驶着载有23名乘客的大客车,从县城返回郭家屯镇老西营。当客车行驶到韩郭公路榆树林子大桥路段时,突发心脏病,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却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连串刹车动作:踩刹车、踩离合、摘挡、拉手刹,稳稳地将车停在公路上,挽救了全车23位乘客的生命,自己却趴在方向
期刊
孙姐来电话时美国还是白天,可我觉得天一下就黑了。  我匆匆忙忙往回赶,可还是晚了,爸爸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爸的遗体停在太平间,而我身边只有几个叫不上名字的远房亲戚。还有一个人就是孙姐,她是我们家的老邻居。我爸的遗容十分安详,仿佛知道我回来,静静地等着。这份安详加重了我心中的凄凉:他是我爸爸,我却没能为他送终,难道就连葬礼也注定要凄凄凉凉地办吗?  “对了,”孙姐悄悄取出一部新手机,“你爸临
期刊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禹城工作。从住地到工作单位,要走过一个大大的十字路口,然后是一条长长的巷道。  那个十字路口可以说是禹城的中心地带,却居然没有红绿灯,也很少有交警执勤,因此交通显得有些混乱,南来北往的人常常在十字路口碰头,开车的、骑车的、拉架子车的、横穿马路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话不投机争执起来,入爹骂娘,拳脚相加。  十字路口四周有商场和宾馆、招待所,还有禹城唯一的一座电影院以及许多火柴合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