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流量思维
很多刚开始做新媒体的朋友问我:“我现在想不明白后期的商业模式怎么办?”
我就说:“那你就先不想,专心做增长。流量没起来,想通了也是个屁;流量起来了,一堆人来抢着给你送钱。”
很多不做新媒体的朋友问我:“你们这些做公众号的咋赚钱啊?”
我说:“新媒体你不懂,旧媒体你懂不?你知道报纸、电视台咋赚钱吧,他们能赚的钱基本我们都能赚,他们不能赚的钱,我们也能赚。手握用户和流量,哪哪都是钱。”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这是摆地摊给我的启蒙。
并不是所有摆地摊的都很赚钱,哪里流量大你就去哪里。所以,在学校摆摊我就去食堂门口,整个北京选,我就去南锣鼓巷嘛。
第二,场景思维
啥叫场景?场就是场所,景就是触景生情。
线上线下都能创造场,用户进了你这个场,就能生你想要用户生的情。
特定的交易必须建立特定的场景。
南锣鼓巷是什么地方?文艺、情调、怀旧……一个人来到南锣鼓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进一家家美好的店,就会买一些自己从来没想到自己会买的一堆废物。
淘宝和公众号卖货有什么不同?
淘宝,你是先有需求,然后去逛淘宝,搜关键词,货比三家,然后购买,你买的是数据和参数。
公众号,你是没啥需求,点进来看了篇文章,然后不知道咋的就买了人家推荐的一支口红或者别的啥玩意。
所以,公众号卖货,软文的最大目的是创造场景,刺激情绪,不是在那堆参数。
第三,数据思维
我在南锣鼓巷摆地摊时,回家不管多晚,睡前都要做一件事:盘点。
盘点啥?我有个本子,每天记录近20种明信片的每一种的销量,然后还有汇总数据。因此,每天、每周、每月,哪一种各卖多少盒,我摸得门儿清。
熟悉这个数据有啥用?
第一,明信片这么重,不能瞎背,品种这么多,每一种背几盒肯定不能平均分配,否则就容易出现供需矛盾:这个背了五盒,一天就卖了一盒,那个也背了五盒,一上午就卖完了。这样肯定不行。
第二,这不是虚拟产品,所以必定有库存,你得想办法把库存成本降到最低,进货的时候哪个多进、哪个少进,你得计算。
第三,人流量不同,销量不同。不能平时跟周末背一样多,你走两个周期的数据,你就知道平时该背多少,周末该背多少。
做公众号,更要有数据思维,选题和数据的关系,标题和数据的关系,阅读量和用户净增的关系等,这些数据每天都得看。数据是冷冰冰的,因此它比人更理性、更客观,多点数据思维,少点意淫,这也是摆地摊教给我的。
第四,追热点思维
摆地摊还要追热点?
你以为啊!
这个追热点简直跟做新媒体追热点一样一样的。新媒体分突发热点和常规热点,比如明星出轨和高考。
我摆地摊卖明信片也是,突发热点比如五月天来北京开演唱会,我就会多带五月天的;常规热点比如4月1日和9月12日,我就得多带哥哥张国荣的;平时我多带各种主题的,因为逛街的都是北京的;周末和假期我就多带北京主题的,因为逛街的更多的是游客。
第五,用户思维
我把自己的明信片产品研究个遍。
你是外地来的游客,买北京主题的明信片,我就打开一盒,12张明信片12个北京景点,我挨个给你讲讲,百度百科我可是都看过的。
你买电影主题的明信片,我就打开一盒,给你讲《天堂电影院》《这个杀手不太冷》《闻香识女人》《楚门的世界》……
你买张国荣的明信片,那更好办了,他的电影几乎每一部我都看过,这张出自《春光乍泄》怎样怎样,那张出自《东邪西毒》怎样怎样……
我卖明信片,就是开开心心地聊完天,顾客开开心心地掏钱,通常还加一句:没想到你这个摆地摊的还挺有才的。
印象很深的一次,我卖的明信片里有一盒是古诗词的,封面上印着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个文艺女青年经过我的地摊,瞥了一眼,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叨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就秒接了一句“何事秋风悲画扇”,她就站住了,又回我一句“等闲变却故人心”,我又秒接了一句“却道故人心易变”……然后她就会这四句,我作为大山东考生可不是盖的,她走过来我直接给他背到最后一句。
最后她买了5本明信片走了。这事我能记一辈子,毕竟是我人生为数不多的巅峰时刻。
第六,营销思维
比如价格本身就是一种营销。
新媒体卖课,大家喜欢用升价策略,比如新世相刷屏的营销课,每满一万人涨价5元,提高消费的紧迫感。
我摆地摊,会针对那些只想买一本的顾客用降价策略,第一本30元,第二本25元,第三本20元,第四本15元……为什么?网上卖课还有复购,但摆地摊幾乎不存在复购,你思考的底层逻辑是:怎么一次成交更多?
我的策略很简单,只要你决定买一本,那第二本我就算只赚你5块我也是多赚了你5块。
再比如,买赠这种营销。
新媒体卖课,大家喜欢买一赠N,你买我一个课,我送你这资料包那资料包,这PDF那PDF,其实本质就是送一堆不值钱但看起来又很值得拥有的东西。
我卖明信片时就发现,再有钱的人也喜欢占便宜……我批发一堆成本较低的非常OK的文艺的信纸、信封、打折邮票等作为赠品,顾客都很开心,我也没增加啥成本。后来又批发了一种更普适的东西,叫简易手机支架,作为赠品很受欢迎。
第七,排版思维
公众号排版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通过对用户注意力和阅读节奏的设计,提高文章的读完率,同时塑造品牌。
这个很重要啊,摆地摊也需要排版吗?当然。
比如,摆地摊的人都会有个一秒收摊的地摊布,淘宝上买的,很多小摊贩都用的是黑色的,为什么?耐脏啊!
我用的什么颜色?非常抢眼的荧光绿。我要让你在南锣鼓巷的人山人海中,多看我一眼。
再比如,新媒体里有个词叫“精华前置”,摆地摊也是。我要把销售数据最好的明信片摆在两侧,最靠左边的朝左,最靠右边的朝右,中间的朝前,顾客不管是从左边过来还是从右边过来,我都能让他第一时间看到我卖得最好的明信片。
再比如,一秒钟不能搞定用户的标题不是好标题,不是因为用户笨,而是用户只给了你一秒钟时间,注意不到你,就滑过去了,所以我们会精心打磨标题里的关键词。
摆地摊同理,一秒钟搞不定顾客的地摊不是好地摊,手机大家叫“移动端阅读”,顾客逛街看地摊叫“移动着阅读”,所以挑战更大,一眼对你没兴趣,就跟你擦肩而过了,所以我找了很多鞋盒子,拆开,用最粗的黑色记号笔在上面写一些关键词,“明信片”这三个字要足够大,否则很多用户都会以为我是卖绘本或光盘的,然后价格信息要写上,然后是好卖的明信片的关键词。
如果你把一条街比作公众号列表,把一个个地摊比作一个个号,我的打开率一定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