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报告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在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它先进教育理论指引下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探索,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生活化语文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可行之路。
  我们的研究已过中期,在以往两年的研究中,我们做到人人参与,扎实开展了各项研究工作,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1.营造生活化教学的氛围
  1.1 建设研究校园——努力创设生活化环境。
  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室等的环境布置。我们努力让校园的每块墙壁、每个角落、一草一木都会说话,成为育人阵地。校门口,有花香四溢的苗圃;走廊里,有富有激励性的墙壁标语、名人名言、警示牌;校园和教室的各个角落,分布着阅览角、知识角等等……整个校园呈现了浓浓的育人氛围。
  在人性化、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充满着个性和灵气。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因此有了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充满了不竭的生命活力。
  1.2 营造书香校园——理论学习,更新教师观念;大量阅读,丰厚学生底蕴。
  1.2.1 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接受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不断总结,勤于反思。
  1.2.2 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育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为我所用。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是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教学实践的营养。
  1.2.3 让学生与好书为友,读好书,好读书。学校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有中华经典赏读,名著赏读等。校园里,同学们捧着《上下五千年》、《窗边的小豆豆》专心地读着;教室里,萦绕着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声,学生们静静地“听书”;家里,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背诵着《三字经》……阅读课外书籍,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2.实现生活化的课堂
  2.1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因此,我们教师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因子,开展了生活化的教学。我们站在课程的层面,从四个方面来实践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训练。
  2.1.1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生活化,从三方面来实施:①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提供的生活经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识字;②在课外生活中开辟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于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生活中,多留心路牌、广告牌、生活用品或食品包装上的文字等,通过家人的指认,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③鼓励多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拼音版的图书),学生通过向他人询问或查字典,进一步扩大了识字范围。
  2.1.2 阅读教学生活化。立足文本,在建构生活中还原生活场景,在还原生活中体验生活意蕴。各位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努力让阅读教学生活化。从字词的理解,到对文本语句的把握,以及作业的设计,都联系生活。比如,在教完《秋姑娘的信》课文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秋姑娘手中还有很多枫叶,她还会写给谁,说些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话。孩子们兴致盎然,说得精彩。这样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不但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而且在情感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1.3 习作教学生活化。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向生活要素材,让学生留心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注意收集观察的第一手资料。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四季交替带来的景物天气变化等引进作文课堂。因此,“我的新教室”、“当老师做操的时候”、“大自然的声音”、“游钵池山公园”、“捣毁鸟窝之后”、“秋天的香樟树叶”等等生活题材在我们的引导下,都成了学生习作、说话的题材。再如,执教六年级作文课《“笑”出你的精彩》时,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活动情景,将生活中的“笑”引入课堂。通过老师逗学生笑,学生互相逗笑,小品演员逗大家笑,学生用内心情感去体验,为学生用真情实感写作奠定基础。笑的同时,让学生挖掘、组织词句,用以描述笑中的人物的情态,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作概括和具体描写。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主动快乐地作文。
  2.1.4 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题材。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中培养出侧耳倾听、清楚表达、自然应对的交际能力。我们结合每个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以及班主任工作,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邀请他人做客”、“指路”、“学会拒绝”、“‘五一’见闻”等,都成了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题材。如五年级上学期“练习四”中的“口语交际”是“小小新闻发布会”。在教学前,我们先布置学生搜集身边的新闻并作记录,准备在班上交流。课堂上,许多学生争着上台说生活中的新闻,“听众”现场提问。在此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较好地锻炼了听、说等的能力。
  2.2 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我们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尽可能做到了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了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这样做:
  2.2.1 表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们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许多课文,我们教师借助分角色朗读、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等途径,将语言文字还原成活灵活现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九色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再现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学生做到了情到、心到,更好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实践证明,孩子们担当角色,在新奇、好奇中,学习成为一种智力活动、创造活动。
  2.2.2 访问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我们老师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金蝉之壳”、“蜻蜓飞行”、“雾起雾散”等等,都成了我校学生再次观察的对象。
  如六年级有《夹竹桃》一文:夹竹桃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学生却不多,特别是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无人细看。我们老师在课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2.2.3 学习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为此,我组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机会,结合文本,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课堂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今天我当家”、“植一棵树”、“我为妈妈洗脚”等生活体验,以及春游、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成了学生体验的机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例如,《海伦•凯勒》一文以感人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我们布置学生在家里当一回“盲聋哑”人,在与家人的相处中,体会盲聋哑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有此真切的体验,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形成学语文的生活
  同学老师、父母兄妹、操场教室、媒体舆论、街巷田野、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语文知识的学习,达到积累理解还不是最终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我们努力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教材和场所。
  3.1 在学校生活中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学校师生之间的交往,班干部竞选演讲,观看演出等活动,通过我们老师的积极引导,都成了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途径。
  3.2 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蚊香广告——默默无蚊”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我们让学生扮演“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南马厂的西瓜、席桥的花木、盱眙的龙虾等,利用好了都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成果。将文化、生活、语文融为一体,学生的文化人格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3.3 在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抓住了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我们老师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进一步讲,在家庭生活中,从打电话到招待客人,从听广播到看电视,从亲子间的沟通到家庭讨论,无一不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4.师生共成长
  “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如春风拂面,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局面。通过实践,我们教师与学生均有了切实提高。教师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转变,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均有了提升,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案例反思、心得体会、经验总结等。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思考与实践》、《借鉴行知思想推进语文改革》、《如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与生活共舞》等近二十篇理论文章在《辅导员》、《学校周刊》、《科学大众》、《中国小学教育》、《小学教学研究》、《今日教育》、《长三角周刊》等各类报刊上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我们还通过编印《同学少年报》,举办“班级优秀作文集”、“个人作文集”的展出评比活动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了写作氛围。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而且增强了语言的实践性、创造性、拓展性。学生的成绩普遍得到了提高,部分学生的知识丰富,作文优秀。有较多学生的作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在《辅导员》、《淮安日报•教育周刊》等上发表。
  5.实验中的思考
  5.1 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要学习整本的陶行知理论书籍。
  5.2 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深入进行实验。鼓励全体教师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总结研究的经验教训并整理成文。
  5.3 要多组织开展诸如“科研沙龙活动”、“优秀科研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为教师的教科研成长搭建平台。
  5.4 在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推广上,有待于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辅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广泛引领全组语文教师继续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努力多出成果。
其他文献
音乐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世界音乐宝库中有无数令我们为之倾倒的音乐作品。音乐以它巨大的威力令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它迷醉,为它激动,为它疯狂。但是作为小学音乐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不大,总是心不在焉,小动作不断。教学效果总是达不到。做一个聪明的音乐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够爱上音乐课。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确,我们的专业技能技巧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期刊
学习本身是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更是提高和深化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才能。这个艰巨而又漫长的过程,无不渗透于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师生互动、每一次鼓励、每一次对学生的肯定评价之中。如何让这个艰巨的过程变得更具吸引力,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获得分析、归纳问题及综合而又灵活运用知识的
期刊
【摘要】如何在新课改下改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本文从明确目标,找准重难点,保证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把不属语文课堂的东西清除掉;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将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经验    教师如何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名新课改合格的语文教师?本人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尤其语文教师更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  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  1.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激发情趣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
期刊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课前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随机设计的。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通过对课文作者的介绍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意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感真挚的美文,也是作者本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格魅力及其独有的人生感悟都会灌注到他的作品里面。因此,学习一篇课文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
期刊
学生在高中时代,大量时间是在集中学习,因此失去了很多在玩耍中实践、体会的机会。致使学生极度缺乏各种生活经验和常识,缺少正常、立体的情感体验。就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而言,为了应付各类考试,尤其是高考,总是进行大量机械的讲述,大量的习题演算,缺少情感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情感因素成为目前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我国新一轮课改正大力推进。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育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突破传统教法,树立全新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1.新课改下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1.1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新课改下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期刊
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普及,网络与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手段、方式、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订后的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网络给教学注入了活力,使教学活动具有一对一的功效,并可随机重复、形式多样、充满生机。网上丰富的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中师生可
期刊
美术是艺术学科,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它既是美育的主要手段,又是德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其德育作用是在学生对美的心理需求中实现的,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美术的表现技巧,从中感受美、欣赏美、得到美的熏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下面,根据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的几点体会。  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