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问题设计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nery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也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有人把教师称为“职业提问家”。教师的出色提问,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知识获得的情况,及时调节课堂教学的方案,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心智,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思想、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优缺点,不断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课堂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物理课堂上如何设计问题,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一、问题生活化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学中很多理论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又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课堂上设计的物理问题,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他们平时所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物理课堂的活力。
  比如在惯性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跳远运动员都是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的,这是为什么?
  在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夏天,白天为什么沙子热海水凉,而到了晚上却是海水热沙子凉?
  在大气压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把塑料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壁面上,就能用它来挂衣服或书包。这是什么道理?
  在焦耳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电炉丝热得发红,但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却不怎么热,为什么?
  把物理问题生活化,不仅体现“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同时还能让学生加深理解问题提出的意义,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他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强烈愿望。
  二、问题层递化
  问题层递化是指将一个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分解,逐步分层次地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地设计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关系是一环紧扣一环、一层递进一层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引入滑动变阻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人们使用的小台灯,亮度可以调节,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生答:与电流强度有关。)
  (2)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生答:改变电压或电阻。)
  (3)要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又有哪些方法?(生答:改变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组成材料及导体的温度。)
  (4)在这些方法中,简单且容易操作的是哪种?(生答:改变导体的长度)
  利用这一系列问题引入滑动变阻器,让学生觉得简单自然。
  再如,在压强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已知物体A受到的压力为1000N,受力面积为2m2;物体B受到的压力为1000N,受力面积为4m2;物体C受到的压力为800N,受力面积为4m2。(1)如何比较物体A、B所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相同、比较受力面积大小)(2)如何比较物体B、C所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受力面积相同、比较压力大小)(3)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物体A、C所受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设计这一系列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明白压强为什么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当然设计这一系列问题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在进行提问时也可以请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以兼顾全班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问题的难易度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分析、总结而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问题矛盾化
  问题矛盾化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认识水平,设计出“矛盾”的问题,物理来自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一直和物理现象打交道,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有的是正确的,它有助于学生正确而牢固地掌握相关物理知识;也有的是粗浅的、片面性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掘学生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因素,把学生置于矛盾氛围,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需要,从而激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给水加热时,水才会沸腾。因此利用演示实验,给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水又会沸腾。以此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再如,我们知道,纸的着火点远远低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教师可用演示实验“纸盒烧开水”,来说明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的道理,同时又让学生对这一难以置信的情境充满了好奇,再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处设置矛盾,当学生发现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衡。认知失衡会导致紧张感,为了消除这种紧张感,他们就会产生认知需要,从而转化为努力求知的内驱压力。
  例如,在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重为10N的物体被50N的压力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静止不动,当压力增加到100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如何变化?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变大,摩擦力当然变大。当教师告诉他们摩擦力不变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大大提高,大脑也会被激活,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对新旧知识进行加工分析,努力将“失衡”变为“平衡”,从而加深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区别的认识。
  教师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到新旧知识的矛盾点设计问题,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机动化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一个好的问题,有时不是在教师备课时准备的,而是在动态的课堂中生成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捕捉灵感,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提出问题。
  例如,在做研究“水沸腾时的特点”的实验时,为了缩短加热的时间,我们可在烧杯上加一个盖子,然而根据此装置学生所测温度往往高于水的沸点,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几种液体的沸点表时,提出质疑:水的沸点是100℃,但我们做实验时测出的水沸腾的温度是102℃,是书上出错了吗?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问题机动化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理解他们的想法,筛选有价值的和有代表性的思维,假如发现学生“信马由缰”,要及时终止,拨正航向;假如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要着意诱发,促进生成;假如发现学生的问题刁钻,要从容应对,妥善处理。
  另外,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满足中等以上学生的需求,也要兼顾到学困生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听到问题后都有事可做,有内容可学,在点滴小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其他文献
新课标高考语言运用题更突出与生活贴近的特点,让考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新题型,新亮点不断吸引着广大师生。其中就有公益广告词的拟写。我们知道好的公益广告应力求真,巧,美。可是
李肇《唐国史补》中语及“杜司徒年七十,无意请老。裴晋公为舍人,以此讥之”,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也在证说白居易《司天台》、《不致仕》是批评杜佑的诗篇。因此,后人对杜
LOTOS是ISO制定的描述并发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形式语言。并发组合操作符行为特征复杂,虽然给出了语义,但在编写及分析LOTOS规格说明文件时,仍然容易混淆。本人对并发操作符的可结
一元谓词逻辑和类逻辑都不能完全反映传统词项逻辑的特征.亚氏逻辑与命题逻辑一样,都是二值逻辑.三段论蕴涵式比命题蕴涵式复杂,它表示一种特殊的蕴涵关系.希尔柏脱和阿克曼
目前,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以服务为主的旅行社、外贸公司、星级宾馆等单位和以技术要求为主的公司,工作的性质或中外技术交流需要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可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却是:职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不能满足其工作或交流的需要,有人连基本英语的使用都存在问题。用人单位甚至不得不花费一笔开销,对职员进行专门的外语培训,他们对职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太满意。这种现象显示了当下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一定存在
政治发展是一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正向政治变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定位于政治民主化、政治高效化和政治秩序化.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而表现出的
江泽民坚持党的先进性理论中蕴含着鲜明而丰富的辩证思想,具体表现在:一是坚持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统一,二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三是坚持巩固与丰富、发展的统一,四是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论述了新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也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我市提出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指出,课堂教学的进行应按照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以及学生的具体差异而灵活运用。基于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
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怎样使思想政治课堂更有效?我们又怎样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呢?下面谈谈我的个人教学体会。  一、 端正教学心态,树起学科威信,增强教师魅力  研究发现,当学生喜欢某个教师时,就会认真学习这个教师所任教的学科。可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使学生喜欢我们上的课呢?  首先,端正教学心态,对工作有责任感。一个学生对于教师来说也许并不代表着什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