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pojiemim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各行业与领域都逐渐提升了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必须要拥有开放思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因此,为了能够使初中学生更好的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其自身的实际学习需求,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优化,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多方位、全方面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九年级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鼓励参与,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心理学表明在任何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与需求,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或者是探索人员,特别是对于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初中生来说,这一想法更为强烈。如果教师想要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够使其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教学活动当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严格贯彻新课改教学要求,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的有效途径。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巧设,以此来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创造机会。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在刚上课时就让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观察,然后再进行证明得出定理。虽然这也是一种引导学生的好方法。但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解方程会严重打消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因此,在这一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揭示,正常情况下学生已经知道需要根据所给出的方程求根,那么教师就可以以“已知根求作方程”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方程的求解,这样一来就将问题转换为“已知根求方程的系数”;然后再在得出方程各项系数的基础上来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既实现了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诱导质疑,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曾经说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很少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再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所以使得学生都不太敢积极发展,更加不要谈问题的提出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质疑与提出问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教师将自身在证明相关定理或者是解决相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在以往数学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在以“它就是这样的”一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将相关定理知识灌输给学生,此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曝光自身的思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刚刚所学的知识来进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索与思考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适当的“遗留”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发现,以此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敢于发问,从而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基于新课改视域下,教师应注重多元化、多样性教学方式的运用,这样才能够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有效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此采用开放式教学,譬如将一些结论或者是条件完成的题目改成只给条件,然后让学生进行结论的猜测与论证。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打破常规化教学模式的束缚,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或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微课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来开展教学,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将一些教学重难点知识以一种生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当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这样一来则能够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发展其创新思维,使其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去看到数学问题。
  总而言之,在初中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经济、环境和家庭等原因,一部分农村的学生相较于城市的学生在世界认知、创新创造等方面有着缺憾。尤其在父母一代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学校教育更应当肩负起为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三观和培养基础全面能力的职责。“新二十三常能”体系从二十三个方面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培养做出了立体具体的指导要求,“新二十三常能”是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具体化和丰富化成果,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上因地适宜本地发展。立足于乡村一线教学,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亦能够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及问题意识,对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平台。教师在进行这一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则可依据不同的数学知识进行情境构建,以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促使其进行有效提问,以使得学生的数学知识得以有效汲取,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外语越发成为现代社会必备能力之一,而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则是一线教师共同的教育课题。为此,本文将基于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自己的教学观点,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外语基础,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和国际交流频率在逐步增加。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基础语言,熟练运用英语交流已经日渐成为未来国家所需人才必备的基础技能。初中生已经度过了小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并且小学英语教师在之前的教育阶段也已经做到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铺垫,然而初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生命活力,难免对于英语这一语言类学科的兴致不高。本
期刊
摘要:在中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中职学生要学好知识,同时还要培养中职学生的家国情怀。到目前为止,培养中职学生家国情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培养中职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可以把传统节日教学融入语文教学当中,与语文平时的教学相结合,来培养中职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中职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知识,使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己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关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背景描述  疫情當下,岁寒情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无法冲风陷阵,但我们各尽其力做好线上教学,引导孩子做一个有大爱有担当的人。  网络教学是一个虚拟的教学情景,老师和学生再不是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个过程相对比较枯燥、缺乏互动、更难难以激活孩子的探究思维。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的语文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当今的初中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了。所以如何在课堂中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越来越成为初中老师的一个重点讨论问题。本文首先对于现在初中语文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一定的具体事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论述。在本篇文章中,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然后,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提出具有针对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在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而且还可以转变初中英语教师固有的应试化教育观念,促使他们能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举措,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英语课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美术都是提高人们审美情趣与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因为,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所以,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本文将分析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意义,从讲述法、讨论法等多个方面出发,制定有效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期刊
摘要:新时期下的初中德育工作中,班主任的教育对学生们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引导,不仅仅帮助学生们实现学习知识的目标,班主任还应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通过不断创新德育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受教体验,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心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将德育管理进行有效地实施,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成长。从而帮助学生养成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继而为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学习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