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和声的动力性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ng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舒伯特的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的少女》是他弦乐四重奏作品里极具创造力的一首作品,它改编自舒伯特同名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神秘气氛和哲理性。本文主要通过调性布局、和弦材料、和声进行几个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一个和声动力性的研究。
  【关键词】舒伯特;四重奏;和声研究;《死神与少女》
  弗朗兹·舒伯特,奥地利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在西方音乐历史长河中,只要提到德国艺术歌曲,那首先想到的第一任便是舒伯特。他既传承了古典主义时期和声的特色,也大胆地为后人开拓了一条积极探索和声色彩的道路。
  《死神与少女》采用舒伯特1817年创作的同名歌曲的主题和一组和声变奏而成,是舒伯特弦乐四重奏作品里的代表作,具有独特的神秘气氛和哲理性。
  一、调性布局
  调性的确立以及发展能看出音乐作品的基本框架,调性的布局也能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在调性之间,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意义。
  作为一首音乐作品整体设计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程序和发展形态与乐思发展音乐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在这首弦乐四重奏中,调性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乐章:d小调-F大调-a小调-D大调-d小调
  第二乐章:g小调-G大调-g小调-G大调-g小调-G大调-?B大调-g小调
  第三乐章:d小调-a小调-g小调-D大调-d小调
  第四乐章:d小调-g小调-G大调-g小调-A大调-d小调-D大调-d小调
  在这首作品的调性布局中,有些地方可以看出对称的特点,有的又具有不断发展的性质,有近关系调性的互转,有远关系调性的转换等。虽然这频繁的转换很多,但是结构整齐工整,终止式基本上都是完全终止的进行,说明舒伯特的这首作品结构的确立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这离不开舒伯特所处的时代,他既继承了古典时期传统和声的精髓,同时又展现了他在创作上的独特艺术个性。他的作品体现了從古典到浪漫时期的延续性。
  二、和弦材料
  舒伯特对于三和弦的应用依然是占主导位置的,对于七和弦的使用率提高,有些地方大胆的运用了九和弦。因为作品有很多调性游移的地方,中间的不协和性增加,紧张度提升,七和弦里很多导和弦。七和弦具有不协和性,其音响上突出的紧张感在音乐中尤为突出,还给音乐带来了一些丰富的并且与三和弦不同的新的色彩感。各种种类的七和弦由于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在音响色彩上当然也就各具特色。
  而九和弦,因为九和弦中有七度和九度这两个不协和音程,所以在九和弦中不协和性有所变化,所以九和弦在音响上也具有自己的紧张度与色彩感。
  作品的动力性主要在于和弦材料,九和弦本身,它叠加了下属的功能,而属七和弦已经是副属和弦了,它同时兼备属和下属的特性。属九的功能并不比属七的强,相当于下属的根音和三音都存在,下属的特性就更强。
  在同一首作品中,功能性与色彩性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功能性减弱那色彩性就强,反过来功能性强那色彩性就减弱了。舒伯特对这种和弦材料的个性化运用不同于典型的和声进行,他更偏向了色彩性的应用,当然了里面的强动力性也开始慢慢减弱。
  三、和声进行
  浪漫主义音乐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传统形式,音乐的风格、体裁自由多变,新奇奔放。作曲家们喜欢使用色彩性丰富的和声语言来描写和进行抒情,使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和声风格与审美概念也发生变化。舒伯特的这个作品,笔者对于和声进行的分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下面将会选取一些值得研究的内容来进行论述。
  (一)同主音大小调交替
  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是音乐作品里和声发展的常见手段,在此作品四个乐章里,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是运用得最多的。
  虽然同主音大小调很有特点,也算是一种动力,但从动力性角度来说,比起属主的运动还是弱的,即使它可以达到调式的瞬间变化,也能提供一些动力,而相对于强功能进行就弱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存在于结构段落交接处,而是在结构内部不断的去大小调交替。这样的目的虽说还是去做一种动力,但是动力性弱,色彩性比动力性更强。这不属于强动力的运动,更多的是提供了色彩的变化。
  (二)转调模进
  如上述谱例所示,上下两行旋律里存在着转调模进,但这不仅仅是旋律之后马上接着模进,可以看出,第一行旋律进行后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有一节是自由的模进,然后才出来了转调模进,第一小提琴是旋律的严格模进,第一行的旋律是在?c小调上进行的,而转调后在其下属方向调?f小调上进行的。
  (三)意外进行
  在这首作品里开始出现反功能进行,DS的出现就是意味着弱化DT的直接运动,所谓的意外进行。意外进行可以说就是和弦不按照预定的方向形成了一种期待感落空的效果。浪漫主义时期里作曲家们大量的使用意外进行,因此产生了很多新的手法。
  如图所示,第一行的第四小节的进行为a小调的导二和弦到属二和弦,然后转到降a小调的主和弦,再到属和弦,接下来的调性更加不稳定,在?C大调上徘徊,接着出现一个导和弦之后慢慢的进入a小调,经过一系列的导和弦之后终于站稳脚步,出现终止式的进行从而确定调性。
  这样的进行对不同性格的音乐形象的刻画,产生融合或者对比的效果。在描写音乐中,不表示明确的调性,加强协和与不协和的对比,赋予音乐新的表现力,推动音乐的发展,使得作品的和声色彩更加的丰富。
  (四)半音化
  浪漫乐派的和声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出现色彩性和弦半音化和声,造成了调式和弦与调外和弦关系的不平衡。
  在这部作品里,舒伯特也对和弦性半音和声进行了探索,例如下面这个例子,旋律从a小调的六级音开始半音下行,和声上经过了一级六和弦、属和弦、四级导五六和弦解决到g小调主和弦在经过d小调的三级导七和弦到F大调的导七和弦到主和弦构成了半音和声进行。
  浪漫派音乐引入大量的变化音,所产生的半音化和声部进行不仅是为了调性的巩固,还为了听觉上的,例如增加作品的抒情性、更好地营造作品的神秘意境等。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些功能性的弱化,因为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增强色彩性上的变化,动力性上就理所当然的削弱。离调性变音和声大大丰富了和声语言,还强调了功能进行的规律,在浪漫主义时期,这种手法也开始普遍应用。
  四、结语
  浪漫派以后,动力性就不是靠这种属主进行的强功能运动来支撑了。这个时期属和弦的地位开始削弱,更多的走向了下属方向的一些变化,下属功能组的和弦地位慢慢提高。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从舒伯特的作品里可以看出,强功能的运动已经开始被弱化了。
  舒伯特的这首弦乐四重奏和声与旋律的构思上极大地凸显了浪漫主义的特征,从每一乐章里面,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作品所流露出的连贯统一性。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很好的继承了古典乐派的精华,同时在浪漫主义时期开辟了属于他独特艺术个性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徐平力.欧洲浪漫主义和声的技法特征与风格模拟写作[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1).
  [3]郑英烈.序列音乐写作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段雯心(1991—),女,羌族,四川绵阳人,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和声学。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在于发声训练,是为孩子以后能更好的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的重要场所。但针对小学学生的音乐教育,由于其发声器官尚处于成长阶段,思维方式也以形象思维为主,若采用常规的发声训练方式根本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在音乐发声训练时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为学生学好音乐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小学低段音乐课趣味味发声训练技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流行音乐的引入不仅能够调动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本文对流行音乐的引入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现状;对策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流行音乐的引入已经不是一个新理念,而是已经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学生的整体音乐学习需求,因此,流行音乐的引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
期刊
【摘要】伴随近年来“原生态”歌曲的大量涌现,如何让小学音乐与原生态音乐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对原汁原味的传统的民族音乐多一份了解,让他们通过“吸纳”民族音乐精髓,对音乐素养和音乐创造能力起到一个质的提升,是音乐教育者更应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原生态;音乐美;融合  通过音乐来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新课标小学音乐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开展音乐游戏教学,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开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应用  小学音乐属于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也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音乐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
期刊
【摘要】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特点及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教育  中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让他们成为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可是调查显示,
期刊
【摘要】古筝是中国古典乐器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古筝等传统民族乐器逐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在其乐曲创作中融入流行因素,这使得汇聚了千年文明的中华古音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日益加强。  【关键词】古筝;古典乐器;流行音乐;创新  近代以来,由于西洋乐器的大量传入,学习中国古典乐器的人一度明显减少。不过,随着近年来音乐发展的多元化,古典乐器逐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一些由古典乐器演奏或配乐的流行音乐受到越来越多
期刊
【摘要】绘本剧表演是目前在幼儿教育中较为重要的教学之一,主要是将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提高幼儿的运动、表演兴趣,树立正确地心理朝向,为幼儿今后全面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对幼儿绘本剧的选材、构思等方面应予以相当高的重视,因而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绘本剧;表演;思考  前言  绘本剧指的是将故事进行改变,通过短暂地舞台形式进行呈现,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还有灯光、服
期刊
【摘要】诞生于六十年代的钢琴伴唱《红灯记》,是钢琴演奏和独唱合唱结合讲述的中国故事。原作品中“伴”+“唱”两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既保留了京剧韵律,又以西方作曲技法为载体,展示了钢琴织体、节拍组合等,在模拟京剧主奏乐器的“弓法”、“指法”演奏的技巧,实现了中西文化合壁的创新。  【关键词】钢琴伴唱;京剧《红灯记》;技巧分析;教学运用  本文拟以《红灯记》唱段的“唱”与“伴”奏相结合,在钢琴与声乐教学中
期刊
【摘要】绘本既是儿童阅读学习的载体,同时也是创意戏劇表演的重要脚本,绘本内容的再现和表演,有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文字信息,获取素材价值,并在创意性的发挥中丰富想象力,提高创造能力。  【关键词】绘本;创意戏剧表演;价值  绘本在幼儿的创意戏剧表演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其中的内容贴近实际,情节曲折有趣,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蕴含的丰富表演素材更能为儿童提供个性表现的舞台,自我创意的联想发挥更有助于幼儿
期刊
【摘要】作为独特的文字形式之一,绘本对儿童文学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帮助幼儿认识世界,满足其心理成长的需要。然而绘本阅读属于一种静态阅读,幼儿年龄较小,难以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绘本阅读之中,阅读兴趣不持久。因此教师应尝试将表演游戏与绘本阅读相融合,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基于《幼儿绘本剧创编与表演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绘本阅读与幼儿表演游戏有效融合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