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师历史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t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师教育由过去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传统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灵活和多元化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转型。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对高素质高技能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为此,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以上要求,近几年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应用能力和教师教育技能为目标,对“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方式等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一定效果。
  
  一、与专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相结合确定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定位是专业基础课,也就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该课程具有对专业教育的依附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他们学习中国古代史的目的主要是为专业服务,为将来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奠定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再者,本课程开设于第一学期,作为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新生,他们历史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对将来所从事职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一无所知。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达到为职业服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应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作适当增减。
  (一)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讲清重点、讲透难点
  “中国古代史”课程讲授内容从时间上看跨度大,从原始人群开始一直到清鸦片战争前夕;从内容上看丰富多样,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外交等诸多层面;从教学目标上看多元化,一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掌握一定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形成一种历史感。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三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为将来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面对如此繁杂的教学要求,要在每学期的54学时里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首先,针对学生在高中时接受专题教学,缺乏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的现状,教学中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其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不仅能节省教学时数,还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其自学技能,为将来的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基奠。
  (二)注重知识补充,增加学生知识积累
  针对大一新生知识储备相对匮乏的现状,教学中注重补充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注重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补充。这些知识的补充不仅能摆脱照本宣科的旧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而考古材料是历史上人们活动的遗物和遗迹。它给文字材料反映的史实提供物证。在历史研究中,考古材料的新发现,往往可以推翻千百年来确信不疑的文字记录,也能为众说纷纭的历史争论弄清真相。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补充有关的考古资料(包括模型、照片),为学生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帮助很大。
  (三)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分析,注重乡土知识的传授
  针对学生学习目的是为将来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教学中一方面注重补充历史人物经历,加大对历史人物评析和历史事件经验总结的力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同时对于他们将来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做好了知识积累,也会对其今后从事教学时以史评今,以史鉴今起到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培养对象主要来自云南各地,培养目标是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因而增加地方历史知识的积累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学中我又根据这一需求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补充地方历史知识,如介绍云南人民和临沧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的贡献,加强地方历史文化的教育。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爱家乡情怀,还能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乡土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或地方历史文化宣传教育等积累知识。
  
  二、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中国古代史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让他们通过学习来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通过学习初步具备“会写、会讲、会教”的教师职业技能,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准备。为达到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打破了历史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以教师的“满堂灌,一言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教学做”一体化来进行,
  “教”:教知识、教理论、教方法。即以历史发展线索为主教给学生系统的中国古代史知识,教给学生学习历史和分析历史的基本方法与理论,让学生在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和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
  “学”:学记、学查、学写、学讲。即让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学会查找有关文献资料,学会凭借历史事实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学会通过课堂讨论、交流发言或辩论等将个人观点进行讲述。在学的环节里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知识性内容中进行理论分析。总之,就是不单纯让学生学会“为什么”,而是引导学生从分析中学会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以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
  “做”:是针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而进行的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能力训练环节。即针对当前新课改对教师职业能力的新要求——较系统、综合的专业知识;较强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体态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教学和管理调控教学的能力;较强的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等,将综合性的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若干个“做”的项目中,让学生通过对“做”的项目分析、讨论和整理,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会读、会听、会写、会讲等能力的提升。如:针对楚汉战争的历史,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片《西楚霸王》,然后让学生撰写观后感,同时让学生根据影片内容和历史书籍相关记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楚汉之争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分析,找出其胜败的原因。最后撰写发言稿,并在专题讨论课上进行发言。这样通过这一学习项目和各个分学习任务的学习、准备和完成,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人物、评述历史以及撰写观后感、讨论稿和讨论发言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即看(看历史影片)、读(读历史著作、研究论文)、写(写观后感、讨论稿)、讲(讨论发言)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和提升。
  “教学做”一体化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过 程,也是一个能力不断提升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与专题讨论、辩论、知识交流有机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能力训练无缝对接。形成了基于“教学做”一体化基础上的“听、读、写、讲”的实践教学模式。“听”即听讲课、听讲座、听报告、听知识交流;“读”,即读人物传记、历史著作、伟人回忆录、学术论文等;“写”,即写观后感、读后感、历史小论文、交流发言稿、辩论稿、讨论稿等;“讲”,即课堂交流发言、辩论会辩论发言、各种形式的演讲发言。通过全方位立体型的训练,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增强了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针对职业能力培养来选择教学方法和确定考核方式
  
  新课改不仅强调了教师传统的“三字一话”的教学基本功,还提出了新的职业能力要求,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与改革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摒弃满堂灌、形势单调,程序呆板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够将历史图片、历史记录片、考古最新发现材料及影视资料完美结合,使教学内容由静而动,使死去的历史活起来,使抽象的历史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既避免了传统历史课枯燥的说教,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又能使学生加深对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完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需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适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探究法、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法等。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语言,将一种理论、观点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中间加入了教师对此知识或理论的理解和理论成果的积累,这是学生通过自学和一些简单的接触所不能学到的,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即包括课件图片的演示和剪辑视频的播放,也包括历史影片的播放。通过演示,使历史直观、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对其理解历史问题帮助很大。针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问题,则采用比较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激活学生的理性思维。探究法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分析获取结论的过程,通过这种探究法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和分析历史的基本方法。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法主要包括练习法、专题讨论、专题辩论、演讲、历史知识交流、情境教学、学生授课等,这些方法的采用都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为目的,在一定的学习任务导向下展开的,目的都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除此之外,还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增加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如针对重大历史问题或地方历史知识,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增加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请进来”的同时,还实行“走出去”,带领学生到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历史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或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周边的历史环境、历史古迹等,加深对历史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全方位评定学生成绩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学评价机制也随之改革。为此,本课程采用多方位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方法,把考试和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和分析当前热点问题的能力,即课程考核将平时学习和考试结合起来,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做法。课程的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由于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加大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所以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也由传统的20分增加到30分,由期中检测和实践环节构成。期中检测要求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占10分,主要考查学生初步的历史科研能力。实践环节占20分,主要由上课、作业、实训(即各项“做”的任务)构成,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学习以及各项技能训练中的学习情况。期末检测主要是闭卷考试,占70%。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情况,以及应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历史专业学生平时不听课,考前背笔记,成绩顶呱呱,课本一丢知识全忘记的不良学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考前的负担,促进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为提高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奠定基础。
  
  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在《中国古代史》课程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后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是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明确指出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通过轻松的学习学到了许多不知道却又想知道的许多知识;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是记住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指导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以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与训练,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因而实行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到课率达到100%,各项学习任务完成很好。
  二是学习效果好。这种全方位的立体型的教学,既增加了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学完本课程后,期末考试及格率均为100%。通过教学与训练,学生“听、读、写、讲”的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根本职责,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既是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的需要,也是办有特色的高职教育的需要。作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以适应新课改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让培养出来的新教师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促进者、推动者和引导者,是高师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试讲小组”这种教学方式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目的,又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动力去主动探索从而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我校积极运用“试讲小组”来培训和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还想提醒大家在运用“试讲小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 将“有理分组”当成“合理分组”    在实施“试讲小组
期刊
通过实验组织与指导、科研型课题、计算机软件模拟及考核方法的改革,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及创新性,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尽早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进入科研状态,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多孔介质中土壤溶质迁移课程研究的是溶于水体或多孔介质中的溶液的过程、规律和机理。多孔介质中的液相部分并非纯水,而是含有根中无机与有机溶质的溶液。
期刊
一广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笔者将广州市学前教育划分为两种类型的幼儿园,即政府机关幼儿园(包括政府和各类事业单位所属幼儿园)和区别于机关幼儿园的普通幼儿园。在实地访谈和查阅资料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两种类型的幼儿园在基础设施、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科研和教研等方面存在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以下是两类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  1广州市机关幼儿园  机关幼儿园,区别于非机关幼儿园,隶属于政府
期刊
一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困惑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以来,促进了学生人文知识的获得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学生选课盲目  目前一些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随意性较为明显。如,某高校的公共选修课2007至2008
期刊
大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教育机构,是因为大学具有高度独立性,而学术自由是大学独立精神最重要的表现,是大学理念的核心内容。综观国内大学现状,尚有一些大学为了克服经费、待遇等许多所谓的实际问题而受到不同利益集团需要的限制,真正的学术自由空间狭窄,在这种氛围下更有甚者迷失了大学本身的精神,使学术仅仅成为功利心驱使的产物。理解学术自由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学术自由主体及其特征,可以使我们从学术自由的基本单元开始
期刊
我国现有学术期刊约4800家,占期刊总数的49%。学术期刊中高校主管主办的有2000多家,占全国期刊总数的四分之一,占学术期刊总数的一半,可见高校学术期刊在我国科学研究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所大学是否是一流大学,主要看它的师资力量、图书馆藏书量、主办刊物质量。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术期刊,一流的学术期刊是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办好高校学术期刊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院校歧视的现象及其危害分析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选拔录用人才时基于与岗位要求不相关的因素而作出的区别、排除或限制。随着高校十来年的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11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在选拔高校毕业生时设置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如学历、性别
期刊
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之下,院校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希望培养出大量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课,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授课思路,引导学生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把握,使之成为具备高素质的优秀城市轨道交通运
期刊
一 布鲁纳简介    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中上阶层家庭,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  布鲁纳1937年毕业于杜克大学,即行进入杜克的心理学研究生院,翌年转学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动物知觉和社会心理学,在著名实验心理学家拉什利(K·s·Lashl
期刊
一、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重要意义    高校党建带团建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高校党建带团建核心是“建”,关键是“带”。认真做好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既是加强新时期党的思想、组织、队伍、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坚持党建带团建,能够使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更充分地体现,使青年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充分地发挥,更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