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分析了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简述了我国农民受教育的情况,分析了现代农业、“大农业”发展的需求;并从加强宣传、注重实效、走出去和使用新方法、新手段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三农”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有着雄厚的科教力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研究手段、丰富的科研成果,是实现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农业院校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领头羊,能够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普及、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出等多方面做出贡献。
一、高等农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势
高等院校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是知识创新的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农业院校不仅需要“顶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还需要“立地”——直接面向“农村、农业、农民”一线,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农民。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优势
据资料显示,我国有高等农业院校近50所,拥有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专业教师队伍,他们长期从事农业的研究,常年深入生产一线,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成果丰富。在种植、养殖、加工、收货、农业经济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能够承担起培养农村、农业人才的重任。
(二)资源优势
高等农业院校有着较为齐全的实验条件,拥有一大批先进的门类齐全的实验仪器、设备,在科教兴国的今天,相当一部分已具有国际水平。拥有大量的国内外图书、文献资料,有了解国内外经济、科技发展最新信息的人才,能够为领导的决策、科技的发展、行业的走向、国内外的趋势等提供大量可靠、有用的信息。
(三)成果优势
高等农业院校,承担有大量的国家“863”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市研究项目,还有企业、农业大户、农机大户等出资开展的应用型项目。积累了丰硕的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科研成果,有相当一部分已经非常成熟,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朝着又快又好发展,为农民增收节支。
二、“三农”事业发展需要
2004至2017年的14年间,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是指导“三农”事业发展的文件,特别强调“三农”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支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队伍。
(一)农民受教育程度概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关于2015年中国的农民现状与分析中介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大多数,比例达到82.90%,其中未上过学的比例为15.70%;高中和职高职校毕业者比例为9.5%,中专学历者比例为2.40%;专科以上学历者占比略大于5.20%,包括大专3.10%、本科2.00%以及研究生0.10%。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依靠这样素质的群体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是很困难的,成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瓶颈。
(二)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实施。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措施之一。
(三)“大农业”发展需要
“大农业”是一种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方法作为支撑,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武装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从领域上来说,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销售、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第三產业的内容。从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一个与农业发展相关、为农业发展服务的产业群体,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肯奉献的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
三、对策及建议
开展农业职业培训是一项惠民工程,首先应得到被培训主体——农民的认可,让他们了解培训的目的意义,有收获、有实惠,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
(一)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深入的宣传是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主渠道、权威性和影响面广的优势,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如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以公益广告的形式进行播放。加大成功范例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普通农民、身边人成功事迹的宣传,让农民兄弟觉得可亲、可信,真真切切地看到、感受到学习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让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深入人心。营造一种全社会支持、鼓励,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职业培训部门在培训前,需要针对广大农民的需求做出全面调查和了解,根据需求和人员的文化程度,制定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要接地气,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效果、容易上手的方法来教,使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时间需要灵活多变,可以提供脱产、半脱产、农闲时节等多种方式,让农民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劳作时间安排学习。 (三)探索“走出去”模式,将培训现场搬进生产一线
不断探索将培训、考评现场搬进生产一线,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采取在生产现场进行技能培训的方式,使考评更具真实性、可操作性。同时也贴近农民的实际工作,更接地气,让农民能够低付出、高收益,提高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积极性,使职业技能培训更具活力和生机。
(四)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高等农业院校有条件、有能力将远程教育引入培训,农民可以使用音频、视频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参加学习。做到不脱产、自主安排,培训内容能够多次重复观看,提高学习的效果,也能大大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
(五)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中,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接受培训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特别是对于一些植物生长中需要时间变化来表现的现象,如发芽、生长、抽枝、开花、果实成长等整个生长周期;一些实物无法一一搬到现场的情况,如作物的种植、施肥,育种的株型分析等;一些无法用常规手段表达的现象、原理,例如果树栽培管理全过程的技术培训和实践,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都可以做到栩栩如生的表现,简单、明了、直观、易学、易记,学习效果会得到极大提高。
四、结语
“三农”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农业人才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通过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高等农业院校是我国农业行业的排头兵,通过开展农业人才培训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时代赋予高等农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
参考文献
[1]李培林,陈光金,张翼等.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熊伟宏.依托农业高等院校开展农业农村人才继续教育的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3]徐涌,戴国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5).
[4]焦育民.農民技能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陈德,向东梅.高等农业院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1).
[6]尹莹莹.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方法创新中的应用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1).
关键词:高等院校;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三农”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有着雄厚的科教力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研究手段、丰富的科研成果,是实现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农业院校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领头羊,能够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普及、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出等多方面做出贡献。
一、高等农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势
高等院校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是知识创新的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农业院校不仅需要“顶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还需要“立地”——直接面向“农村、农业、农民”一线,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农民。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优势
据资料显示,我国有高等农业院校近50所,拥有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专业教师队伍,他们长期从事农业的研究,常年深入生产一线,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成果丰富。在种植、养殖、加工、收货、农业经济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能够承担起培养农村、农业人才的重任。
(二)资源优势
高等农业院校有着较为齐全的实验条件,拥有一大批先进的门类齐全的实验仪器、设备,在科教兴国的今天,相当一部分已具有国际水平。拥有大量的国内外图书、文献资料,有了解国内外经济、科技发展最新信息的人才,能够为领导的决策、科技的发展、行业的走向、国内外的趋势等提供大量可靠、有用的信息。
(三)成果优势
高等农业院校,承担有大量的国家“863”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市研究项目,还有企业、农业大户、农机大户等出资开展的应用型项目。积累了丰硕的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科研成果,有相当一部分已经非常成熟,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朝着又快又好发展,为农民增收节支。
二、“三农”事业发展需要
2004至2017年的14年间,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是指导“三农”事业发展的文件,特别强调“三农”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支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队伍。
(一)农民受教育程度概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关于2015年中国的农民现状与分析中介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大多数,比例达到82.90%,其中未上过学的比例为15.70%;高中和职高职校毕业者比例为9.5%,中专学历者比例为2.40%;专科以上学历者占比略大于5.20%,包括大专3.10%、本科2.00%以及研究生0.10%。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依靠这样素质的群体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是很困难的,成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瓶颈。
(二)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实施。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措施之一。
(三)“大农业”发展需要
“大农业”是一种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方法作为支撑,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武装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从领域上来说,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销售、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第三產业的内容。从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一个与农业发展相关、为农业发展服务的产业群体,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肯奉献的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
三、对策及建议
开展农业职业培训是一项惠民工程,首先应得到被培训主体——农民的认可,让他们了解培训的目的意义,有收获、有实惠,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
(一)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深入的宣传是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主渠道、权威性和影响面广的优势,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如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以公益广告的形式进行播放。加大成功范例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普通农民、身边人成功事迹的宣传,让农民兄弟觉得可亲、可信,真真切切地看到、感受到学习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让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深入人心。营造一种全社会支持、鼓励,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职业培训部门在培训前,需要针对广大农民的需求做出全面调查和了解,根据需求和人员的文化程度,制定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要接地气,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效果、容易上手的方法来教,使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时间需要灵活多变,可以提供脱产、半脱产、农闲时节等多种方式,让农民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劳作时间安排学习。 (三)探索“走出去”模式,将培训现场搬进生产一线
不断探索将培训、考评现场搬进生产一线,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采取在生产现场进行技能培训的方式,使考评更具真实性、可操作性。同时也贴近农民的实际工作,更接地气,让农民能够低付出、高收益,提高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积极性,使职业技能培训更具活力和生机。
(四)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高等农业院校有条件、有能力将远程教育引入培训,农民可以使用音频、视频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参加学习。做到不脱产、自主安排,培训内容能够多次重复观看,提高学习的效果,也能大大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
(五)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中,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接受培训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特别是对于一些植物生长中需要时间变化来表现的现象,如发芽、生长、抽枝、开花、果实成长等整个生长周期;一些实物无法一一搬到现场的情况,如作物的种植、施肥,育种的株型分析等;一些无法用常规手段表达的现象、原理,例如果树栽培管理全过程的技术培训和实践,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都可以做到栩栩如生的表现,简单、明了、直观、易学、易记,学习效果会得到极大提高。
四、结语
“三农”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农业人才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通过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高等农业院校是我国农业行业的排头兵,通过开展农业人才培训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时代赋予高等农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
参考文献
[1]李培林,陈光金,张翼等.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熊伟宏.依托农业高等院校开展农业农村人才继续教育的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3]徐涌,戴国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5).
[4]焦育民.農民技能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陈德,向东梅.高等农业院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1).
[6]尹莹莹.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方法创新中的应用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