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认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ezhent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是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学科。它突破了以往小学自然以系统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演示操作验证结论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它明确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应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以“探究为核心”,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但为了强调“探究”,目前不少科学课上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即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演变成学生的自由随意,以开放式探究为幌子,使活动成了吵吵闹闹的放羊式。要克服这种错误倾向就必须客观认识科学探究活动,精心设计,丰富探究活动的科学内涵。
  
  一、客观认识“探究式学习”在科学课中的地位
  
  科学探究是在一定的信念和假设指导下进行的,小学科学课上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基于科学课堂所进行的探究,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探究式学习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探究本领,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是科学课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但不是惟一方法。例如,一些以了解科学发展史知识为主的学习环节就不必要使用“探究式学习”。
  
  二、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要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
  
  在小学各年级段,“科学探究”的程度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其“探究”的总体安排也有一定的梯度,它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中年级段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是以系统的观察、对常见物体的摆弄、测量为基础;而高年级段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设计和完成简单的探究活动来探究科学问题。因此,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探究活动的具体内容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如三年级下册《观察鱼》一课。这一课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观察鱼和研究鱼。第一部分观察鱼的特征,第二部分研究关于鱼的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活动还很朦胧,教师在设计时应该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根据观察鱼这部分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来设计活动过程。比如可以安排“画鱼”和“寻找两条鱼的不同”之类的教学环节。前者通过画鱼的活动、通过比一比哪个小组画得像的活动对鱼再一次观察,促使每个人都最仔细地观察鱼,了解鱼的外形特征。后者通过寻找两条鱼的不同进一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更细微处,培养精确观察的能力。研究鱼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式的活动让学生尽情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材料等准备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又能够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辩
  
  科学探究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思辩的过程,惯性思维让我们产生经验,但也常常使我们犯经验主义错误。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我们也应鼓励学生思辩,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带领学生“认识触觉”时,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很容易使学生迷信“手指的灵敏”,这时拿出一杯冷水、一杯温热水,让学生左手食指伸入温水杯中,一分钟后再把左右手食指同时伸进冷水杯中,两个手指一个感觉水冷、一个感觉水热,使学生认识触觉的同时认识错觉,从而激发学生思辩。鼓励学生思辩,鼓励学生质疑,也就是鼓励学生养成“求真”的科学素养。
  
  四、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要做到细节细考量
  
  如果问一个科学教师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都能正确的回答,但在教学实际中又往往会在很多细节上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往往会导致整个探究活动的失败。所以,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教师必须预先亲历探究活动。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自身更需要在研究中教学。因为我们面临的同样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问题,只有发挥自身的潜力,才可能闪现智慧的火花。我们只有亲自经历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设计各种预案,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探究。
  汪中求先生曾著书说“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我们科学教师在亲历、设计探究活动时更应该细节细考量。平面镜是常见的生活用品,教学《平面镜》这一课应该说学生是有生活经验可依托的。有一位教师为了使探究活动有新意,在认识平面镜中虚像与生活中实像方向相反这一特征时,没有选用学生最熟悉的照镜子左右手相反这一活动,而是设计了两个粗细长短不同的箭头图,由于摆放角度不合理使学生看上去镜内外箭头方向一致(错觉),得不出方向相反的结论,从而导致这一探究活动失败。只有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做到每个细节都详加推敲,整个活动才能够成竹在胸,确保引导学生探究时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把主要的时间用于重要的探究环节,也是设计探究活动时必须考虑的细节之一。
  《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我们要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来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提供充分的课堂时空支持,让学生充分亲历,切身体验,学生才会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才会在真正“流汗”的过程中探究思维得到拓展,探究能力得到提升,科学情感得到培养。
其他文献
7月11日,市教育局吴晓茅局长、周文海副局长、夏莹副书记接待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教育局局长Phil Lambert博士一行4人。吴晓茅局长介绍了南京和南京教育的基本情况,在交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工作的核心,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的工作的一个最基本元素,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是建立优良班集体的关键。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应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情况,理解学生,利用空闲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和班级情况。对学生谈话中反映出来的情况,班主任要及时
根据铁路10 kV电力线路分布特点,详细论述了朔黄铁路10 kV电力线路故障自动判断与隔离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同时指出该系统特点及实施的现实意义。 According to t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智能交通技术的飞速提升,新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投入兴建,人、车流量呈现高速增长,交通监控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环节,在交通执法,交通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今,我们的教育教学并不缺乏践行者,而是缺乏向更高境界“加速跨越”的追求者。教学活动永无止境,怎样“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功效”?这
本文在分析串联电容和并联电容补偿调压原理和特性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串联电容和并联电容共同调压时的交互影响,指出串并补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并补使流过串补的无功
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就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个体内在的需求,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利用多种形式.叩开课外阅读兴趣之门  1、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一年来,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密集出台一系列新的资助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确保不让
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有关非线性畸变负荷的谐波允许限值(GB/T14549-93《公用电网谐波》)的国家标准。铁道部门专家对该标准有不同的看法,希望结合电气化铁道特点共同协商制定
自学能力,就是指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自学,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做学习的主人:自己想方法读书、思考、提问、记忆、练习;自己安排时间,处理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自己查资料,找窍门,总结学习经验、教训和方法。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要从培养兴趣开始   常带孩子上书店,选购他感兴趣的故事书、图画书,或给孩子借来有趣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