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学科特色,找准突破口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必须结合学科的特色,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来进行。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紧扣教学环节,全面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想法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在教学中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既不能喧宾夺主,影响语文教学,但也不能走形式,一笔带过。因为语文教学毕竟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产品。德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不能把德育看作归纳文章的主题的程式,轻描淡写地带过,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样,深入细致,而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将德育贯穿教学的始终。
  (一)通过揭示课题环节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例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呢?”学生经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他们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揭示题眼“难忘”的内涵,使学生认识了台湾从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通过教学内容涉及的人、物、事件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紧扣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解文章内容、体栽等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要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如《丰碑》一课,赞扬了红军队伍中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我们从小就要向老红军学习,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胜利而努力奋斗。又如《古诗三首》含义深刻,分别写了梅、竹、石灰,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一种精神,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花——洁身自好、默默奉献;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顽强执着、不怕任何打击;石灰——不畏艰险、不怕磨练、勇于献身。“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告诉学生在这些诗歌语言生动精练、意境清新深远,自古到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我们要奋发有为,志向高远,人贵有志,志贵不移,“任尔东西南北风”,“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渗透德育
  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这又往往通过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月光曲》一课,在揭示课题之后,我以贝多芬“听到、走近、弹奏、飞奔”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扣住核心,层层诱导。在同学们理解贝多芬触发创作灵感和酝酿过程之后,抓住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两个因素:情与景,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四)通过体验生活中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渗透德育的过程。作为学生,他們的生活范围不大,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让他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壮美,由此萌发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们对生活体验的结果,是可以通过写的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的。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五)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有选择性地观看电视、浏览网络知识,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在接受新知识中受到教育。
  三、针对个性特点,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到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化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 摘 要]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英语无用,我又不出国,只要学好母语就够了,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英语是多么重要,许多外商的投资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没有正确的语言又怎么能沟通呢?因此学英语势在必行,作为一个英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键词]激发 差生 英语  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如何激发差生,提高差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作为一个英语教
数学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中,处处事事离不开数学的运用。数学智能是人有效地运用数学、计算、推理、假设和思考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农村学校现状教学设备、教具、学具不足,教学信息封闭,教师流动量大,师资与班级失配,课程科目繁重,加上年龄结构老化,培训机会少,相当多的教师对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意义缺乏足够的理解,只是把它当成纯粹的数学课,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整体布局得不到优化,长期以来,農村儿童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一直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应是多层次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高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有何途径?在此,我浅谈一下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途径,起抛砖引玉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教学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而且更要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习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状况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它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有着广阔的育人阵地。从西周时代孔子办教育的“六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新的数学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教给学生与其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一、实施生活化教
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  谈真话,抒真情。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写作兴趣  “趣浓劳轻,乐此不
背景: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疾病,通常于面部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Fitzpatrick分型为Ⅲ~Ⅳ的育龄期女性。黄褐斑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己知的诱发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紫外线照射、激素水平(如女性性激素水平异常)、甲状腺疾病、妊娠,以及药物因素(如避孕药及苯妥英钠)等。一线治疗主要包括广谱防晒霜、外用酪氨酸酶抑制剂,如氢醌;二线治疗主要是化学剥脱治疗,如维甲酸、三氯乙酸;三线治疗主要是各种模式
纵观中外古今,凡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学生作文,虽非文学创作,也强调真情实感。可是面对初中生的作文,却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不少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二是不少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我经过一段教学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素材的平时观察积累,因而感悟生活的能力不高。为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把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写作源于生活。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目标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独特的课程目标,即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课程的生成性和实效性。本文讨论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三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去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
目的:观察球囊损伤大耳白兔腹主动脉后,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表达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动脉增殖的机制。   方法:将72只健康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