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是连云港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年,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市教研室、开发区教育教研办公室和学校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参加和参与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并在工作中认真落实,课堂教学效益有一点提高。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几点粗浅的认识,愿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 研究教材,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连云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马敏老师,在个人成长经历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生活中要有热情,工作中要有激情,但光有热情和激情是不够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有一颗钻研的心。上好一节课,首先要看教材,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材只是源头、起点,老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要学会在网络上漫游、收集和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要有一个思考的习惯,这节课我大致要怎么上,确定的教学目标能否让学生经历和感受。创设的情境能否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课堂教学方式能否更好地引导学生怎么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教学中能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只有这样更多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 何谓好课?如何上好每节课
何谓好课?如何上好一节课?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这里借用市教研室孙朝仁老师的“好课之好”供大家借鉴。
好课之好,好在教学目标有机融合。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是多元化的。对一节好课,其教学应努力体现教学内容中所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其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能够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好课之好,好在情境创设指向合理。“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杨裕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情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是要简明的、真实的、合理的,三是能尽快将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知识本质。一节好课的情境创设应该有合理的指向,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好课之好,好在教师引导作用明显。经过了近三年的新课程,我们大部分教师已经在实践当中深深地感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责任以及任务比过去重了,因为你自己要想讲什么东西给学生听是一回事,应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对很多教师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但你要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懂这些事情,你就要去不断地引导他,组织他开展活动,不断地给予点拨、给予启发,这比教师自己讲清楚一件事情可能更难。因为,此时教师的作用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状态。
好课之好,好在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个本质的认识,就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学生积极地参与,自己探索并且不断获得发展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更简捷地说,就是学生上了这节课与没上这节课有多大的区别。
好课之好,好在双基训练扎实有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同样要关注“双基”,对“双基”还应赋予新的含义,重新进行审视。其一,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不能简单地依赖“熟能生巧”,要注重训练的针对性、科学性,不注重“质”的过量的训练,往往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其二,技能的形成和熟练,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其三,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不能远离本原性知识而进行“按部就班”的操练。
好课之好,好在情感交流渠道畅通。从课程的理念来说,情感与态度是我们各个学科教学共有的一个目标,这也是走进新课程后与我们过去教学之间的一种比较明显的差异所在。如果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渠道十分畅通的话,其教学效果一定非常理想,反之,则会大打折扣。认识至此,作为一节好课的执教者,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要以教者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和感染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看后确实令人怦然心动,但心动不如行动。如何在工作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键要看“好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如何。
三、 做好教学反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分析自己做出的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能力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方法。课堂教学反思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提高与发展教学效益的前提,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连云港开发区职教中心)
一、 研究教材,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连云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马敏老师,在个人成长经历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生活中要有热情,工作中要有激情,但光有热情和激情是不够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有一颗钻研的心。上好一节课,首先要看教材,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材只是源头、起点,老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要学会在网络上漫游、收集和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要有一个思考的习惯,这节课我大致要怎么上,确定的教学目标能否让学生经历和感受。创设的情境能否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课堂教学方式能否更好地引导学生怎么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教学中能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只有这样更多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 何谓好课?如何上好每节课
何谓好课?如何上好一节课?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这里借用市教研室孙朝仁老师的“好课之好”供大家借鉴。
好课之好,好在教学目标有机融合。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是多元化的。对一节好课,其教学应努力体现教学内容中所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其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能够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好课之好,好在情境创设指向合理。“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杨裕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情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是要简明的、真实的、合理的,三是能尽快将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知识本质。一节好课的情境创设应该有合理的指向,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好课之好,好在教师引导作用明显。经过了近三年的新课程,我们大部分教师已经在实践当中深深地感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责任以及任务比过去重了,因为你自己要想讲什么东西给学生听是一回事,应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对很多教师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但你要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懂这些事情,你就要去不断地引导他,组织他开展活动,不断地给予点拨、给予启发,这比教师自己讲清楚一件事情可能更难。因为,此时教师的作用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状态。
好课之好,好在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个本质的认识,就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学生积极地参与,自己探索并且不断获得发展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更简捷地说,就是学生上了这节课与没上这节课有多大的区别。
好课之好,好在双基训练扎实有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同样要关注“双基”,对“双基”还应赋予新的含义,重新进行审视。其一,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不能简单地依赖“熟能生巧”,要注重训练的针对性、科学性,不注重“质”的过量的训练,往往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其二,技能的形成和熟练,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其三,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不能远离本原性知识而进行“按部就班”的操练。
好课之好,好在情感交流渠道畅通。从课程的理念来说,情感与态度是我们各个学科教学共有的一个目标,这也是走进新课程后与我们过去教学之间的一种比较明显的差异所在。如果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渠道十分畅通的话,其教学效果一定非常理想,反之,则会大打折扣。认识至此,作为一节好课的执教者,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要以教者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和感染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看后确实令人怦然心动,但心动不如行动。如何在工作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键要看“好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如何。
三、 做好教学反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分析自己做出的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能力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方法。课堂教学反思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提高与发展教学效益的前提,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连云港开发区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