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标准,培养“四有”人才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1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件大事。新课程标准继承和发掘了旧教学大纲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创新和突破,闪出许多新的亮点。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之间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认真阅读,我认为新课程标准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增强了人文性,使课程更加重视“人文性”和“渗透性”教育。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性”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发展性
  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内容根据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
  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
  第三,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
  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
  三、生活性
  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初中生的逐步扩展生活情况,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四、生命性
  新课程标准九年级(全册)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综合上述的情况,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读懂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正确切入点,将教育教学活动溶入到生活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态度,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常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仍然害怕上作文课,害怕写作。究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不正确,过于陈旧;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兴趣,思维受到束缚;语言素材积累不够等。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因此,必须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结合自身长期的教
期刊
深圳市教育局秉承“儿童优先”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于2014年7月提出了覆盖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方面的八大素养理论,并将八大素养的提升列为主要任务。它给地理教学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此为缘由之一;其二,深圳市于2012年秋季起,实行分科教学课程改革,地理科目从原来的综合课程《科学》和《历史与社会》科目中独立出来,并且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仅用作优先录取的参
期刊
教育的目的就是修正人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言行,不断充实人对大千世界的认知,达到丰富和改变自然。德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实践教育一起,担负着引领学生思想灵魂的重任!德育工作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形成特色,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是空前的。如何适应教育新常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一、当前农村中
期刊
曾经,多媒体离我们是那么遥远,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个熟悉的“陌生人”。不用说在农村学校了,就是在城里的学校,也只有一套设备。平时,想到多媒体上课,得看好年日,预约签单。所以,大部分老师,也只知道有那么一种可应用于教学的设备,至于实践操作,少之又少。而现在,这已不再是奢望了,每个班都配备了一套这样的教学设备,在教室就可以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和视频节目的播放,多媒体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生动了课堂,丰富
期刊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政治课堂“火——活”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导入新颖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视频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等。如设计“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导入
期刊
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多维辅导,培养良好的写作个性呢?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说写结合”“师生、生生互动”的“指导、评改、交流鉴赏”一体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课  第一,提前一周左右告诉学生习作内容,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去实践或搜集准备素材,如第六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做绿色环保小卫士”,我提前一周把习作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兴趣非常浓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有的给
期刊
语文诗意美好,语文学习却步履维艰。根源在于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大力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还语文学习之诗意美好,当自改进阅读教学、优化阅读教学始。  笔者依据多年在不同岗位进行的大量、深入的课堂观察与实践,就小语阅读教学“三大支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作问题剖析,求改进策略。  一、问题剖析——莫让浮云遮望眼,盘点梳理找症结  (一)教学目标方面  第一,目标缺失。教学漫无目的,按大概
期刊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获取共享资源、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凭
期刊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如果不重视个性培养,单纯强调发展创造性是没有用的。因为为个性是创造性发展的沃土,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是提升幼儿创造能力的有力保障。可以说,解放个性就是在解放创造性。  研究和提倡学前个性教育,培养和保护儿童的个性意识和独特个性,其真正意义就在于释放创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  一、个性与个性教育的界定  研究和开展学前个性教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使学生思维受到启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就像磁石一样能够把学生牢牢吸住。”那么,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怎样导入才能更加有效,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