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弥勒佛”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wj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说当代学人中长相最像笑口常开的“弥勒佛”,首推张志忠——研究现当代文学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忠。
  初识张志忠,是在1992 年。那时,我还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一枚“青椒”。正赶上“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桂子山上召开,一时群贤毕至。时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团职讲师”(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个职称)的张志忠也与会。此前,我就读过他的很多文章,知道他毕业于北大,是谢冕先生的弟子,黄子平、季红真的师兄弟,好生了得。见了面,看到他满面春风,我才发现他长得怎么那么像弥勒佛呀!笑口常开,频频点头。轮到他说话了,常常说不了两句,就会习惯性地“嗯”一声,好像在确认着什么,也好像在期待着回应。在大会的第一场发言中,他的发言题目记得是“俄苏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选题独到,视野开阔,很有启发性。在20 世纪90 年代文学世俗化浪潮迅猛高涨的年代里谈论俄苏文学的影响,显示了他的学术个性和功底。而我当时也正好在读过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以后,产生了中、俄作家对历史反思的比较研究的一些想法,所以印象很深。晚饭以后,意犹未尽的朋友们聚在一张圆桌上,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聊天,笑语连连,海阔天空,云淡风轻,恍然就如同昨天。
  会议很快结束了。没过多久,我收到了他从北京托人带转的《迷茫的跋涉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态录》一书。知识分子问题一直是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思想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拜读此书的过程中,我才发现,书中几处提到了我发表在《文艺评论》上的一篇文章《叩问宗教——试论当代中国作家的宗教观》。可见我们在这一点上也有心心相印之处。于是,我产生了一种我们有缘的美好的感觉。这种缘分感很是神奇。人海茫茫,熟人多多,但产生缘分感的,显然不多,得性情相投,兴趣也相通。
  后来,听说他当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主任(上校军衔),那一段,正是军旅文学风起云涌之时。莫言、朱苏进、周大新、周涛(军旅诗人)、乔良、苗长水、阎连科、毕淑敏都纷纷写出了为人称道的佳作,也都知道军艺那里是藏龙卧虎之地。有时遇到开会,和张志忠坐在一起,想聊一下军旅作家的“八卦”,却发现他守口如瓶。这一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坛是非多,作家之间也常常会有微妙的个人恩怨、隐秘的私人趣事。这些不都是研究当代文学很鲜活的“八卦”吗?研究当代文学,仅仅研究文本显然是不够的。文本研究只有与人本研究交织在一起,才能还原文学与人生、社会、历史的密切关系、丰富联系。今天的人们研究现代作家的日记、书信、回忆录,不正有超越狭隘的“文本研究”之意吗?不少同行也喜欢谈论文坛“八卦”,其中不乏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笑谈,也常常有耐人寻味的“干货”,听后是可以参悟“人学”的玄妙的呀。而张志忠却对此守口如瓶。有一次我对他说,你在部队机关待过,也在军艺待过,肯定有许多“秘闻”,得赶紧写下来,不要风流云散了;那样太可惜。而他想了想,说:“我是最没有是是非非的人。”这一说也的确有道理。当代文坛多少是是非非,不都起于一些低声传播的闲言碎语中吗?还有一次我开玩笑问他,当上文学系主任后,有没有什么“特权”?他也只是笑了笑说:“没什么‘特权’。每天到办公室,勤务兵就是泡好了一杯茶,这是真的。”一切都如一杯清茶。即使谈到他的恩师谢老师,他也只是谈到每年都会约谢老师出来吃几次饭为止。有一次在北京开会期间,我去顺义郊区看望一個亲戚,到回来时却发现叫不到出租车了。这时很不好意思地向他求助,他二话没说就驱车赶到了。一问为什么他对比较偏僻的这一带也这么熟,他答道:“谢老师就住在离这不远的附近。我们经常会请老师在一起聚聚。”他的热情、仗义,令人难忘。
  又过了几年,知道他去了首都师范大学。有时去那里开会,他还会要我给研究生们做个讲座。而武汉这边,有会也常常请他过来。有一次我请他给研究生们做讲座。没想到时间紧,他一下飞机就赶来武大,给研究生们讲莫言。那种雷厉风行的劲头,使我想到了“急公好义”这个成语。
  我们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这种平时淡如水、用到时就全力以赴的友谊。
  他是莫言研究的专家。早在1990 年,他就出版了《莫言论》的专著,而那时,距莫言声名鹊起,才五年时光。2013 年,他拿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122),其中一个子项目“莫言和新时期文学的新视野:世界性与本土性因素的交汇与建构”,他让我做课题负责人。我立马组织了一个团队,分工合作,迅速进入了状态。那几年,我们每年都会围绕课题的进展开会,在北京,在青岛,在潍坊,在金华,在武汉。研究成果也陆陆续续发表了。有的团队成员因为各种原因拖延,没出成果,这时,他会问一句“某某是什么情况?”依然是和风细雨。也有的下了功夫,出了成果,但显得比较杂乱。能不能出书?他也会在认真阅读以后提出中肯的意见,让作者修改。也有实在是东拼西凑的成果,他会在小范围里征求意见,该否定的也决不马虎。那时,他弥勒佛的性格会藏上片刻。有的博士生的研究成果相当出色,我立马推荐给他过目,他也很欣赏,就推荐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那位博士生在收到丛刊寄来到样刊和稿酬后,激动地对我说:“您和张老师都真好!”几年过去了,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圆满完成了项目,得到了结项评审组专家的一致肯定,获得了九部书的出版许可。而那些年轻的课题组成员感触最深的,是在一段时间里能够沉下心来,用功研究,扎扎实实出了成果。
  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我们这些“50 后”已经进入了两鬓染霜的晚年。2019 年,山东大学成立“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特聘张志忠挂帅。他又有忙的了,真不容易。他经常外出开会,夫人身体欠安,上肢乏力,以至于每次外出开会前,张志忠都得把矿泉水瓶的盖子拧开,以便夫人饮用。他的细心、周到,由此也可见一斑。我常常用“悠着点”提醒自己,不要被压力山大的各种竞争弄得浮躁、焦虑。我也希望志忠兄继续保持笑口常开的光荣传统,笑傲学术江湖!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被列入幼儿园教育,成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之一,和幼儿园其他领域的课程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幼儿园英语教育要着眼于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寓教于乐,寓学于嬉。  【关键词】发展关键期 英语儿歌 富于动感 丰富的游戏 英语语感 学习兴趣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成为现
期刊
1.《莫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3 月版;《莫言论》(增订版),北京联合出版集团2012 年12 月版;繁体字版更名为《论莫言——红高粱上飞翔的自由精灵》,台北秀威传媒有限公司2017 年版]  八十年代中期,莫言小说创作的“爆炸”景观,曾引起过文坛的强烈反应,发言者大有争先恐后之势,说长道短,见仁见智,热闹固然热闹,但也无须讳言,热闹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理论阐释的空白。批评需要热情,但
期刊
巴浦洛夫说过:“猜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让“?”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不仅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趋势,也是为学生将来“自我发展和创造发明”奠基,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性人才的需要。那么,如何让“?”点燃学生
期刊
【摘 要】笔者一直以来就很困惑一个问题:为什么初中生一说英语就小嘴呱呱,而一落笔写就错误哗哗呢?看似学了7、8年英语,怎么到最后连个简单的人物描述都写不出来呢?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思考的。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写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讨论了英语课堂中如何提高和改进初中生写作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列大纲,坚持造句训练,仿写等。  【关键词】写作训练 存在问题 解决问题方法  从事初中英语教育的老师我想
期刊
自工作之日起,从初中到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还从没有卸任过呢,但担任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于我来说,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呢。但是任务分给我了,虽内心忐忑,却还是硬着着头皮接了下来。说真的,当时真有一种我不上断头台谁上的悲壮呢。  开过新生家长会的当天下午,孩子们来学校,当我站在他们面前,看着那一双双明亮如闪烁在天际的星星的眼睛,我的嘴角不由的向上弯,向上扬,但当我把自己在网上搜到的那些应该强调的
期刊
1982 年春,我入读北大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受业于谢冕先生研修当代文学,遂与黄子平和张志忠成为同学。两位师兄都深爱文学,从文学少年成长为文学青年,又都接受了基本完备的中学教育,从早年的知青生涯就开始创作,对中国当代文学有着几乎是同根相连的命运与共,而且一开始就进入了当代文学的学科体制。比起来,我则是野路子,远离城市圈的文化生态,基本靠自学,而且喜读杂书,没有以文学安身立命的少年壮志,唯独当代作
期刊
【摘 要】备战高考,是辛苦忙碌的,但要做到忙而不乱,顺利又出色的完成备考,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制定完整的计。特别是数学这一学科,大都是通过讲题来复习,那么讲好每一个题就是我们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细致 全覆盖 深入浅出 最准确 最精练  “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又送别了一届学生。回首高三,辛苦而充实。经验谈不上,说一说自己的做法吧!  一、一轮复习的准备  首先,我们找了宁夏等新课标考区近
期刊
关键词:写作取向 向后看 长时段 现代经验  被称作“铁西三剑客”的青年作家双雪涛、班宇和郑执,成为文坛的一个热点,引人瞩目。和新文学史上许多青年作家[从20世纪20年代的郁达夫(《沉沦》)、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直到“80后”作家韩寒(《三重门》)、张悦然(《誓鸟》)等]青春叙事的创作起点相异的是,他们讲述的是父辈下岗、失业的悲凉记忆,大工业基地的沈阳往事,而不是青春的迸发与怅惘,爱情与叛
期刊
鲁达送走金老父女,救人完成。接下来,就要干第二件事:打人。  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鲁达起身了。回家吗?不!“迳到状元桥来!”  你有没有感觉到一团煞气,陡然升起?  状元桥,是镇关西肉案铺所在地。场景转换到这里,施耐庵这样描述镇关西的肉铺:  且说郑屠开著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著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
期刊
20 世纪“双百时代”绽放的鲜花中,有一篇貌不惊人的作品,名叫《假日》(《人民文学》1957 年第1 期,作者陈布文)。也许题材太细小,加上写法较平淡,发表后波澜不惊,没有引起批评家的关注。  然而,貌不惊人的《假日》却是一篇真正的杰作。它绵里藏针,不动声色地演绎了新时代“几乎无事的悲剧”;艺术上,它白描清逸,虚实相间,疏密有致,惜墨如金,丰富的“象征”意蕴,令人回味无穷。六十年后读此文,给人“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