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小说作品的“世界性”因素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的文学作品只有包含了超越种族和地域限制的共同价值,才能获得国际化与世界性意义。莫言的小说作品被认为是人类共通性与本土经验相结合的杰出作品。本文具体分析了莫言小说作品在创作主题与创作技法上世界性因素的具体体现,认为莫言小说在创作主题上具有人类性、生命意识以及宗教意识,在创作技法上具有西方文学现代派狂欢化荒诞叙事、复调多声部叙事、蒙太奇叙事时空结构以及狂欢化语言特点。
  关键词: 莫言小说 世界性因素 创作主题 创作技法
  莫言小说的世界性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世界(西方)文学对莫言创作主题的影响,二是世界(西方)文学对莫言创作手法上的影响。莫言在作品中写的虽然只是他的故乡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也很可能只是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上的人和事,但是因为在他创作动笔之前就意识到自己所写的那块巴掌大的地方是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那块地上发生的事情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片段,因此他的作品便具有了走向世界被全人类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莫言的作品展现了对人类命运、生死、爱情等主题,在创作中广泛地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技巧,包括福克纳和马尔克斯、海明威、卡夫卡、结构主义、新感觉主义、意识流小说、弗洛伊德,等等。这一点可以从西方人对莫言作品的类比认同可以看出:莫言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常被西方人认为具有狄更斯或拉伯雷的气质。葛浩文曾表示:“我一直喜欢粗俗、大胆、幽默的语言大师,比如狄更斯或拉伯雷。”a葛浩文也曾提道:“当我阅读莫言的作品时,我时常会想到狄更斯:他们的作品都是围绕着一个鲜明的道义核心的鸿篇巨制,大胆、浓烈、意象化而又强有力……我被作品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深度和作品呈现出的生命感所吸引。”b这种与西方文学相似的特性即构成了莫言作品中普适性或者世界性因素,莫言小说作品走向世界主要在于作品中普适性与世界性表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
  一、 莫言小说创作主题的世界性因素
  诺贝尔颁奖词称:“他(莫言)很好地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c这个评价体现出莫言作品所刻画和描述的人的共通性、普遍性与人类性。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独特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的方式开阔了莫言的视野,这可以在他认同马尔克斯认识高度中看出,“他(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他站在一个非常的高峰,充满同情地鸟瞰着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d。莫言在其小说作品的描写主题上体现了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人类性、生命哲学以及宗教意识。
  1. 人类性
  莫言在其作品中体现了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进行写作的广阔视角与高度,他的作品表现出一个有良知有抱负的作家为人类前途和命运的焦虑或担忧。 莫言作品中体现了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人类性”主题,主要是指其表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具有人道、人文、人性等多重内涵。作品所描绘的是人类心灵复杂历程的真实状况和有关生命存在的本质,这样的作品能够让读者体验人性的痛苦和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去共同面对人类性的难题。e莫言在作品中描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风情,同时莫言小说作品也刻画了广泛意义上的人。《红高粱家族》中人类学倾向尤为突出,张清华认为:“如果说《红高粱家族》之前的长篇小说在主题范畴上还从未超出过社会学领域的话,那么莫言是将我们真正带入了一个陌生的人类学领域;将人类学的视角引入小说写作或许不是莫言的首创,但真正能够使之焕发出诗意与磅礴激情的,却无疑是始自《红高粱家族》。”f《红高粱家族》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表现了中国乡村带有普遍性的人性以及特定环境下的人类生存状况。他以人类学的观点思考中国乡土社会,发现了农民文化的本质意义以及与农民文化和强悍生命力的内在关系。从人类学角度看,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表现了对于“种的退化”人类前途的担忧。《红高粱家族》中,“我爷爷”和“我奶奶”就像那“纯种的红高粱”,是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和家族光荣的图腾象征,而“我”身上却表现出“种的退化”。《红高粱家族》中人类性主题还表现在作者对于小说中共产党、国民党以及日本兵不同政治身份的人超越国界、超越政治、超越阶级的一视同仁的同情,描写了人性中共存的善与恶。作者在作品中写被雷劈开的万人坑里无法分清“谁是共产党、谁是国民党、谁是日本兵、谁是伪军、谁是老百姓”,大家都是平等的人。而《丰乳肥臀》尽管书写的是高密东北乡的百年变迁史,却也凸显出了人类性的孤独与终极困境。
  2. 生命意识
  莫言在作品中呈现了生命的原初状态,张扬了一种生命意识,体现了尼采的生命哲学。刘再复认为莫言和他的《红高粱》的出现是一次“生命的爆炸”g。莫言的作品,从《透明的红萝卜》到《红高粱家族》再到《丰乳肥臀》,都体现着生命和野性的呼唤。张清华认为“《红高粱家族》是第一次高扬起了生命哲学”h。《红高粱家族》最首要的一个观念变化是“生命哲学”作为审美基础所带来的美观升华,这使得它成了歌吟生命的诗篇。在《红高粱家族》中,“原始生命力”的主题首先以野生的“红高粱”意象而确立。“红高粱”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北方中国农民的生命力象征,包含了深刻的关于生命力的寓意。另外,在《红高粱家族》中,“生命哲学”赋予了莫言以高扬的“酒神精神”,而这和他对“高粱酒”以及大碗喝酒的人物的描写正好巧妙地契合起来。这种生命哲学和酒神精神与尼采的哲学相联系,莫言试图从民间文化、生命意志和酒神精神所构成的另一个一度被湮没的传统来重新发现和解释中国的历史与传统,而不是以道德和儒教作为历史的评判标准。
  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中也体现了强大的性与生命力,单从书名便可以看出其性殖所表现的人类生命力的勃发象征。肥臀,象征着生产的繁衍不息;丰乳,象征着哺育的绵延不断。i《丰乳肥臀》描写了家族苦难,表达了生命对于苦难的记忆以及人类面对灾难、困境的不屈生命力。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创造了一个代表人类不息的生命力和繁衍力的母亲。这部以母亲为主的上官家三代女性的家族苦難史诗,在历史的硝烟中讴歌了生命的本体意义。母亲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和反抗者,她为了顺应封建传统(生育男丁)而被迫反抗了封建“妇道”。在经历一系列乱伦、被强暴、通奸、野合、杀公婆等不义之举之后,母亲仍然以她坚韧的生命韧性养育着上官家的一群儿孙。通过缔造这个民间底层中生气勃发的母亲形象,莫言抒写了母亲的苦难,表明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与崇拜。而小说中母亲的女儿们,则代表了另一种生命力。她们大胆狂野、个性奔放,追求肉体和精神上的解放,她们对性爱有着热烈的原始的向往,毫不隐晦自己对性爱的欲望。她们的行为不能以正统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意识来评判,只能为民间所接纳,成为文学艺术中新的审美对象。在此,西方思想中的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以及生命哲学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3. 西方现代派蒙太奇叙事时空结构
  莫言小说故事结构具有电影蒙太奇特点,这样的叙事结构使得莫言小说中的人物能够自由地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穿梭,并调整小说叙事节奏,给读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传统小说结构重在情节和故事时空的一维性、逻辑性,在时间、空间上有一定的顺序,这样一维的时空对情节的发展必然会有所限制。莫言的小说在创作中突破了现实与虚幻、过去与现在的时空界限,通过不断变换的时间切入、打乱顺时性的叙述,使过去的故事与现实发生联系。叙述人的讲述也往往交叉重叠,从对过去的追忆延伸到对现在的描述。过去、现在、未来同时交织在叙述语境中。这种在传统小说写法上融入现代小说技法,莫言自己毫不避讳,并坦言福克纳等西方现代派作家对他的时空颠倒叙事有极大影响和启示,他说,“它们(小说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它最初使我震惊的是那些颠倒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极度浸染夸张的艺术手法”! 5。《红高粱家族》中叙述时空的多维化是其最鲜明特点,在叙事者“父亲”时空关系中,直接插入更早时空的“奶奶”“爷爷”的见闻和心理,并辅以“我”的议论和抒情,形成了“现在”与“过去”的对话。事件的前后顺序被打乱,人物的心理回顾采用跳跃式闪回方式,使得外界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的心理活动交叉错落,犹如电影中蒙太奇手法。
  4. 西方文学现代派狂歡化语言特点
  王德威认为莫言的作品中有一种“Carnival”。由于这种“Carnival”,一方面,莫言激发了民间活力,描述最理想的乌托邦和创造力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莫言以自己的嘲讽、欢笑的幽默对未实现的、理想中的乌托邦加以质疑。! 6王德威所说的“Carnival”实际是指文学创作中的“狂欢化”,“狂欢化”的文本形式包括戏谑的风格、粗野的语言、多重文本的混杂、多重主题的变奏、支离破碎的布局、怪诞离奇的情节,等等。拉伯雷的《巨人传》曾被贬为粗俗之作而被高雅的文学排斥在外,然而,巴赫金在西方狂欢节的意义中找到了拉伯雷民间书写的意义,从而颠覆了等级的对立性,还原为丰富的、多义的、原生态的文学世界! 7,这种民间书写的意义是与官方话语相对立的“非官方性”。狂欢化写作将感觉夸张、变形,以杂糅多语体的语言方式呈现出来。莫言小说的语言显示出了惊人的夸张、变形、戏仿能力,人物语言有的文言典雅,有的歪门邪道,有的恶俗不堪。如小说《檀香刑》中,村妇眉娘用的是纯粹的民间俚语和口语,知府大人钱丁则更多采用官方庙堂话语,猫腔班主孙丙则倾向于舞台化的戏剧对白,袁世凯则用了文白夹杂的语言,时而文雅时而粗俗,将骂人话、粗话嵌入到典雅、华美的标准语中。由于对各种方言语体、土语的使用,莫言形成了他原生态的、狂欢化的语言风格。除了杂糅的语体,莫言小说狂欢化语言的另一特征是“戏谑”,戏谑挑战了制度化生活的权威逻辑。莫言小说作品中粗俗的骂人话、色情的比喻以及对秽物的描写构建了制度化生活的反面,如《丰乳肥臀》中对云彩的色情化描写,《高粱酒》中往酒缸里撒尿,等等,这类物质主义的描写正是产生戏谑效果的基本手段。戏谑话语(如骂人话)将意义降落到肉体生命的最底部,而这个基底部,则恰恰是生命的起点和始源! 8,如莫言在《丰乳肥臀》中描写“母亲”在“那头大姑姑家陪嫁过来的老骡子”的启示下走进教堂,而当时马洛亚牧师正诵读着《马太福音》中圣母玛利亚孕育耶稣的故事,因此“母亲”心灵受到极大触动,为自己的借种生子找到了灵魂的慰藉,如此亦庄亦谐的语言联系体现了莫言小说中戏谑与杂糅狂欢特点。
  ab美国译者将莫言比肩狄更斯:《最恐怖的场景也有很强的美感》, http://news.hsw.cn/system/2012/10/13/051498683.
  c 2012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https://www.douban.com/ note/506215358/.
  d 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见杨守森、贺立华编:《莫言研究资料》,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0页。
  e 白杨,刘红英:《民族性·世界性·人类性:莫言小说的核心质素与诗学启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4期。
  fh张清华:《〈红高粱家族〉与长篇小说的当代变革》,杨扬编:《莫言小说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g 刘再复:《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作家的缺席》,《北京文学》1999年第8期。
  ij郭小东:《为什么是莫言》,花城出版社2013年版,第123页。
  k 转引自黄幸平:《莫言作品中的基督教意识》,《天风》2012年第11期,第56—57页。
  l 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第 74 页。
  m 〔苏联〕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顾亚铃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76页。
  n 刘广远:《论莫言小说的复调叙事模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o 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世界文学》1986年第3期,第35页。
  p 王德威:《莫言在美国知名度很高魔幻写实激发西方想象》,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0月12日, 来源《东方早报》,作者:杜方舒。
  q! 8何媛媛:《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世界文学语境下的莫言研究》,苏州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第38页。
  基金项目: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中国文化外译与中国形象”(WS1822004)阶段成果
  作 者: 华静,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翻译。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安文学已走过七十余年的历史,公安文学的最大意义在于对公安行业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规范化的影响,对公安文学的读者进行正面引导。建设公安文学等于为公安使命的实现构筑一条通道,接受公安文学等于为受众塑造了核心价值观和信念。因此,公安文学的创作者必须具有正确价值观。本文将从题材、价值传递、接受与赏析等方面探讨公安文学《法医秦明》系列小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江南十里红妆万工轿百子图像,通过对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万工轿的考察,根据原始档案、口述历史、论著等相关资料,运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从万工轿百子图像的题材、技法与社会发展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百子图像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十里红妆 万工轿 百子图像 多子多福  十里红妆是汉族传统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浙地区一种独特的婚俗形式,其规模声势之大,数量门类之多,制作工艺
摘 要: 《城邦暴力团》与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相比,在情节主题、侠客形象、叙述方式等方面既因袭了经典武侠小说的叙事模式,又有诸多反叛之处,有着鲜明的后现代因素,是立足中国传统文学根基上的一次后现代写作试验,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可能。  关键词:张大春 《城邦暴力团》 武侠 后设  张大春是当代台湾文坛最多变的作家之一。他曾说:“我以为文学的类型如果不杂交的话,就产生不出创造性的东西,类型只有通
摘 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赤壁赋》等都是宋代文坛上的扛鼎之作。这篇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时间打造出的一粒宝石,历久弥新,永放光彩,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岳阳楼记》既文辞华美、音韵和谐、声情并茂,又胸怀博大、哲理精深、境界高远。有凝眸历史的厚重之感,有沧桑人生的悲喜之叹,有家国天下的忧乐之情,有知音何在的悠悠之思,是一篇常学常新的美文。  关键词:
摘 要:人在观察事物时,总会或多或少融情于景,不仅是用眼睛看,更是用心去“看”,从而传达出个人的情感、看法等,这便是“看”的主观化不断加强的过程。而在现代汉语“X看 NP VP”的结构中,补充了施事者和施事者对受事者的印象、评价陈述,形成了“X认为NP怎么样”的完整逻辑关系,从而为“X看”增添了一层语法色彩。  关键词:“X看” 主观化 语法化  一、“看”字语义的主观化  《说文解字》载:“
摘 要: 周作人在1951年七八月间,于《亦报》上开设“百草园”专栏,刊登的作品后结集为《鲁迅的故家》。在书中,周作人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不仅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青年时代,实现了对故乡的回望与缅怀,形成了对鲁迅研究的重要史料补充;同时,也能看到周作人的坚守与思考,在景物山水、人物风俗描绘中体会出饱经沧桑的周作人一以贯之的傲然与妥协。  关键词:周作人 《鲁迅的故家》 故乡 回顾  周作人在中华人民
摘 要:集边疆重臣与文人于一身的奎林,不仅在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祖国统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其西域诗歌在描摹边疆瑰丽景象的同时又多歌颂国家统一,在清代西域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与影响。但由于传世文献的缺失,目前先哲相关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掘,本文拟对学界前贤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以期对进一步推进奎林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奎林 宦绩 西域诗  奎林(1738?—1792),字直方,一字瑶圃,富察
摘要:蒙古族民间舞蹈是蒙古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肢体语言展示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念。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原型是牧民的日常生活,是蒙古族生产生活中审美观念的反映。蒙古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丰富且各具特色。本文把蒙古族民间舞蹈分为原始崇拜的舞蹈、宗教祭祀的舞蹈、民俗文化的舞蹈三类,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其中体现的审美观念——“悲”。  关键词:蒙古族 民间舞蹈 悲 审美观念  一、蒙古族
摘 要: 《金线池》是关汉卿的剧作,诸多学者对于结尾石好问“威逼”促成韩、杜团圆提出批评。结合元代现实,可以发现该剧结尾是剧作家刻意为之,符合杜、韩的人物性格,符合情节的自然发展,有助于展现元代书生卑贱的社会地位和官妓艰难的生存现实。  关键词:《金线池》 团圆 结尾  《金线池》是关汉卿的喜剧作品,诸多学者针对石府尹以“威逼”的方式实现团圆提出质疑。有人认为结尾是人物的妥协,王季思说:“《金线池
摘要:印度导演拉凯什-奥姆帕拉卡什-梅哈拉拍摄的《德里六号》(DELHI 6,2008)影片叙事涉及很多方面:关于人性、宗教、社会、跨文化冲突等,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影片在观众理解时受文化隔膜的影响,并没有在海外传播中获得较大反响。本文试图透过印度文化从多方面解读影片中暗含的多元意象。  关键词:印度电影 《德里六号》 印度文化 现实主义风格  导演拉凯什·奥姆帕拉卡什·梅哈拉(1963-)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