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寻找语文素养的“灵魂”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ewgolv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语文课堂存在诸多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贯彻《新课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出“语文味儿”。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素养 语感 “语文味儿”
  
  一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的制定、推行,语文课堂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改革风潮。《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一时间,改革传统学习方式成为新型的课堂主旋律。于是为了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文本被架空:不论字句文本,都走马观花,很快带过,直奔主题,探究、合作、热闹讨论和发言,似成政治课。为了赶时髦,以开展综合性学习为幌,“语文不语”,一会儿听歌,一会儿看录像、辩论、课本剧,为表演而表演,花里胡哨。为了蹦出亮点,提升品位,公开课上走马观花后,就赶紧课外读写,拓展迁移。文本成为空中阁楼,一节课下来,只见热闹,不见对文本该有的引领、挖掘,多媒体滥用侵占了学生发挥想象空间,限制对文本语言艺术的鉴赏,教学流于表面热闹,学生心智活动肤浅,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其实语文课注意其人文素养,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全人格,这绝不是说不去解读文章本身。新课标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往每篇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教学程式,这与对文章的语言的揣摩和积累是不矛盾的。如果只顾着强调其中的人文内涵而忽视了其学科本身的工具性,让语文成为了政治课,这必然是从传统僵化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美国E.希尔斯曾指出:“……抛弃传统应该看成是新事业的一种代价,保留传统则应算作是新事业的一种收益……传统应该被当作是有价值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创新教学不是摒弃一切传统,传统的不是都是僵化的。语文应该是有灵气,一篇名家名作从整体上把握它就会有美感。语文教学不能支离破碎分析作品和传授文学知识,在教学中抽出一段话,甚至几个词,翻来覆去地分析、嚼烂,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将课文分成若干知识点,一点一点地训练,看得见,摸得着,一课一得,这实际上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降低了语文水平。但语文教学强调整体把握,也绝不是不搞一点分析,整体把握离不开科学的局部分析,尤其是对于精典词句的品味。
  二
  《新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第一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灵魂便是“语感”。叶圣陶说:“语言文字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新课标》反复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李海林指出:“语文教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语感是语文教学的轴心。”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领悟能力。不需要多加思索,更无需作语言分析,就能领会到说话合不合语言习惯、意思、情感是什么。
  语感教学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语感实践
  直接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即在多听、多读、多写、多思中积累。在学生对经典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开讲”。《新课标》也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二)语感分析
  老师引导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哪个字妙,哪句话好,哪段文字精彩,同时注重自悟、自己吟咏,形成语感。吸收、积累语言(词汇、锦言佳句、精美诗文,文化常识、花边知识、文化常识等)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三
  由此可见,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品味、诵读过程中形成的,是品味、诵读、把味的过程。所以语文课程在新型的课程标准下,还需要在创新的同时返朴归真,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一读
  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就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朗读。教材选取了很多名家名篇,尤其是古代的、现代的好诗,需要学生们精读,甚至反复背诵,烂熟于胸,最终真正变成学生自己运用自如、呼之欲出、鲜活的语言文字材料。
  朱熹这样评价诵读:“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熟,精熟了自理会得。”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应该是学生读出来的或者说是在教师指点下读书读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不要作絮烦的讲解、分析,不要去搞题海战术,尽量少做题,让学生反复读,读得琅琅上口,优美诗文要成诵。学习语文要在读中积累,绝不满足于每学期一本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多读课文,并且涉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章,反复读,诵读是生成语感的温床。
  例如:王伟《听嘲》(王伟《听嘲》曾在2002年第三届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省优质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王老师在教学中自己4次朗读文章段落,使学生较好地领悟了朗读要纲。具体如下:师:以平实的语气朗读“睡熟了的海”。生:指出不足,自己朗读感悟。师:舒缓地轻慢地范读。女生:朗读感悟。以此师再读“愤怒的海”,师生互动,通过反复朗读,较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培养了语感。
  (二)议一议(悟一悟)
  在读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品味,生生互议,师生互议,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以质疑,反以析疑”的过程。陶行知说:“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自知。”多重思维、多重感觉的实践,是全方位感悟自得的过程,也是冶炼语感最有效的方式方法。“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脱离文本的讨论根本无法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迟军华《吾家有女初长成》(迟军华《吾家有女初长成》获得了2002年“语报杯”第一名)。迟老师师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根据上下文揣摩“稚拙、淑女、包涵、有条不紊、七窍生烟”等词语的含义,积累了优秀语言,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俞玉萍《紫藤萝瀑布》(俞玉萍《紫藤萝瀑布》曾在2002年第三届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省优质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俞老师品读了“流动、迸溅、挑逗、挤一挤、推一推”等词语,较好地品析了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性作用,让学生能达到语言生动、丰富、有文采。
  (三)背一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就能在头脑中存储不同的语言模型,诵读得越多,存储的语言模型也就越多,存储的类型多了,表达能力也就自然强了。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每一种情感类型、每一种文化类型,总是同语言分不开的。记住了某一种“语言模型”,学生的情感会更加丰富,文化品味会更高。
  (四)写一写
  以“读”为其做知识储备,再加上一些“阅历”,然后反复练。这里主张在加大作文写作量的基础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基础上的“写”,如阅读课文的眉批旁批层批,对佳句的品评,对含义深刻语句的解说。
  四
  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不能忽视自己应是一个活脱脱的文化载体,是文本与学生的纽带。避免把“自主”误解为“自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纯粹的小组讨论,把探究性学习当成不着边际的求新求怪……语文老师要注意引导、点拨,在课上尤其要注意教出“语文味儿”,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
  (一)“语文味儿”的具体体现
  1.教出情感。
  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有魅力地流泪。(备课备情感,找出教材情感点,教师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课文情感,摸清学生的情感点。)教学艺术:在学生情感点与教师、教材情感点不一致情况下引导和促成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语文教师的激情最好是一种内在的充满张力的激情,即保持一种储蓄的有节制的奔放,绝不滥情,温和一点,清淡一点,轻松一点,古典一点。
  2.教出独特美感。
  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文化美。课堂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感性学科需要感应,以及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教出自己个性美,绝不跪着教,对课文有独特的理解,教出幽默美。有魅力的哭,也要有美丽的笑。
  3.教出语感。
  教出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字面/字典意义到深层象征意义都要靠读。
  (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1.语文教师必须先有“语文味儿”。教师要通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来获得自己的学识,以增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只有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在备课中要注重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所必要的关于课堂教育过程的细节的简短的纪事。要有真正丰富的情感,能够情感分明。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与心灵。
  3.教师要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其他文献
摘 要: 军队院校是瞄准部队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和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地。本文在分析了新形势下实验室发展的需求,讨论了实验室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科研化、开放化、虚拟化及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促进军队院校实验室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军队院校实验室 发展 需求分析 关键环节    军队院校实验室是瞄准部队需求,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后物质时代,大学生更注重个性和精神的满足,原有的唯利化和唯智化教育理念已不再适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更加重要,研究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新途径意义重大。
面对21世纪的来临及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全面发展高级人才.要实现此目标,必须改革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观念,加
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因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而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本文结合上海高校易班建设的成果,吸取上海海洋大学在易班建设中所获得的经验。探索建立基于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十分重要的财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品格、情感意志、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这个阶段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教
摘 要: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全面文化素质的重点。阅读教学的意义不局限于对篇章的文字解读,也不是简单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善于在阅读过程中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和取舍,在文字表层下挖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寓意。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我们不仅要注重中国传统的阅读经验及创新模式对阅读教学所带来的显著影响,更要着重于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及导引能力。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具有重要意义,现行考核体系存在一些问题,科学制定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十分必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二维彩超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CHD)将患者分为CHD组560例和非CHD组245例。
目的:比较流浪和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由警察、救助站送入院的396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家属送入院住院治疗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