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说边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武器,人类的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数学语言正是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载体。国际数学教育界甚至把数学语言列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素之一。由此可见,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数学学科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让学生会说、会想,以语言巩固思维训练的结果,以思维丰富语言的内容。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说,教学生会说。以“换句话说”、“反过来说”、“还可以怎么说”这三种说的训练促进知识点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三种做法: 一、换句话说。换句话说是训练学生将原句中的某个词或某些词换成含义相同、相近的其他词句说一说,领会新旧两个句子的含义,从而更进一步地掌握知识。
  
  1.“换句话说”,利于突破难点,降低难度。
  有一些数学题,思维难度并不深,但是由于语言叙述不符合学生的理解习惯,使得该题变成一道难题。对于这样的“难题”,教会学生“换句话说”,往往能使学生迅速正确地解题。例如应用题“红花有8朵,黄花的朵数添上3朵就和红花的朵数同样多。黄花有几朵?”题中最难理解的就是“黄花的朵数添上3朵就和红花的朵数同样多”这句话。我就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将这句话换成另一句话说说?”学生们说出了许多意思相同的其他句子,如“黄花比红花少3朵”、“红花比黄花多 3朵”等等,这两种说法都可以将原题转化为易于理解的题,从而降低了题目的难度。这种解题方法在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都非常有用,掌握这种解题方法必然会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大大提高。这种说的训练其实就是巧妙地进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换句话说”,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数学语言非常严密,往往会因为一两个词的改变而使整个句子的含义发生变化。数学概念的表述更是异常严密。将概念中的关键词换成意思相近的其他词,说一说,想一想,对比原句与新句的含义,以进一步正确理解概念。例如四边形的定义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我问学生:“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不叫四边形?”比较这两种说法,不难得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才是四边形。再如:质数是指“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没有其他约数的数,质数只有两个约数”。将句子中的“只有”换成“有”,有两个约数的数不一定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这样一换,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本质,理解“有”和“只有”、“围成”和“组成”的字面含义。将原概念咬文嚼字“换句话说”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同时也更进一步认识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更深深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语文与数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3.“换句话说”,促进学生形成“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化归”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其本质是将原问题尽可能转化为能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以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它的特点就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一般为特殊,化特殊为一般,化复合为单一,化隐蔽为外显,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换句话说”能培养学生自觉地“化”,养成凡事“换句话说”的习惯,就能渐渐形成“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反过来说。“反过来说”是训练学生将算式、公式、语句的不同组成部分的顺序相应地颠倒过来重新表述,再对原句与新句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1.“反过来说”,激发学生用“分析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分析法”是指从问题人手,寻找使得问题解决或结论成立的条件的解题方法。它目标明确,条理清楚,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但属于逆向思维,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说话、做事时总习惯随着事物发展的顺序,先谈条件 (起因),再讲结果,读句子时总习惯按教材书写的顺序来读。例如我们习惯说“长方形面积长×宽”,我要求学生将“=”两边的部分颠倒过来,得到“长×宽:长方形面积”,看见这样的公式就自觉地颠倒并记忆。再如“乘积是1的两个数 (叫做)互为倒数”这样的语句,我要求学生将“叫做”、“是”一类的判断词左右两边的部分颠倒,再组织后说成“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上述两例的第一句由条件叙述到结论,实际上表现为“综合”;两例的第二句先说结论,再说形成这个结论的条件,表现为“分析”。训练学生由“综合”说成“分析”,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逆向思维,使学生自由地进行顺、逆思维的转化,发展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养成这样“反过来说”的说话、思考习惯,对学生用“分析法”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2.“反过来说”,优化记忆方法。
  根据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逆运算关系,训练学生反过来说数量关系式。看到“加数+加数=和”,反过来做减法,说成“和—一个加数二另一个加数”,并形象地用图表示为“加数+加数=和”(从左往右读),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和(从右往左读)。这样“反过来说”一方面形象地揭示了加减法之间的逆运算关系,另一方面学生只需记忆一个关系式,便可逆推出一组关系式。用此方法记忆四个常用的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时间=工作总量,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3.“反过来说”,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将揭示概念性质的判断语句中的主语和宾语反过来说。例如“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句话,将主语、宾语调换说成“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比较这两句话,不难得出前一句话是正确的,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所有的长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平行四边形中除了长方形外,还含有正方形、菱形。这样“反过来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了解概念的外延、内涵,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原概念。
  “反过来说”利用箭头标示,直观有趣;“反过来说”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溯本求源,非常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由前人的“因”到“果”,主动地将“果”回溯到“因”并改进“因”,再得出新的“果”,这一过程不正是创新吗?
  三、还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是训练学生对某一概念或性质的描述不限于一种说法,可以将原句添加或更换个别词得出新的说法,也可以说出原句的言外之意或引申含义。
  “还可以怎么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后,我问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的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说“被除数、除数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就会改变”;有的说“被除数、除数不同时乘以或除以不相同的数(O除外),商就会改变”;还有的说“被除数扩大、除数缩小,商会变大”;“被除数缩小,除数扩大,商会变小”……学生在相互启发下,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多种不同的结论。
  这样引导学生说,使得学生对数学原理的应用不断熟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也增大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换句话说”、“反过来说”、“还可以怎么说”三种说的训练方法简便易行,训练学生从有序地说,发展为有序地想。
其他文献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在平等、自由、开放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就要讲究“用兵之道”。闲暇阅读《三十六计》,在感慨古人非凡智慧的同时,深受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用我国古代兵法的精华“三十六计”,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期刊
[题目]小明放学后,沿着18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的速度步行回家,该路公共汽车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次车,并以不变的速度不停地运行。每隔10分钟就有一辆18路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过他,每隔6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18路公共汽车。问:该路公共汽车每隔多少分钟发一次车?
期刊
年近不惑,回首16年的教育生涯,“感谢差生”四个字涌上了心头。  作为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我的职责,但我深知那些被称为“差生”的学生更值得我钦佩。他们有的基础差成绩跟不上,有的自觉性较差管不住自己,但在课堂上都咬紧牙关坚持听课,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要知道,很多中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的时间超过10小时,这样的“枯坐”,有多少成年人能够坚持下来?  尤为重要的是,“差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鲜活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0~21页。
期刊
1.学生能熟练数出6以内的数,能比较数的大小,区分基数和序数。  2.在合作中感受6的组成,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3.渗透“可能性”等概率知识和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6页。
期刊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期刊
这个点子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学生问我一道数学趣题:将3,8,3,8这4个数字用“+,—,x,÷”连接起来使它等于24。我让他把题抄给同学们做,没想到同学们劲头很足,连上课铃声响都没听见。我分析学生这么热情参与的原因:一是这道题的趣味性吊起学生的胃口;二是来自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更有兴趣探究。那何不让学生搜集自己看过的数学难题或趣题抄在黑板上,每节课挤出5分钟让学生做趣味题呢?我的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7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对人民币知识的认识;  2.提高10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  3.加深对加减法数量关系的理解;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类整理等数学意识。  教学步骤:    1.模拟“百货店”一角,巧设购物环境。  教师把毛巾、肥皂、牙膏、巧克力、奶糖、钢笔、铅笔、书包、练习本等商品放置在桌面上,每件商品的旁边
期刊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伸出你的双手,大声地对自己说:“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