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师素养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ELF理论给高校依托式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从而优化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效果。希望本文能够对ELF理论研究有所帮助,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在国际交流中英语口语表达的有效性。
关键词: 英语通用语 大学英语 听说教学
一、引言
21世纪,英语的国际化成为全世界不容否认与忽视的事实。英语不再是本民族语言者的专利,而是人类共同的国际交流工具。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ELF理论研究背景综述
(一)ELF的概念界定
英语通用语(ELF)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英语在国际与国内范围内使用的差异,但直到21世纪才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术语描述非本族语者之间国际交流时所使用的英语,如英语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简称ELF)、全球英语(Global Englishes)、通用语英语(Lingua Franca English),等等。这些术语在适用背景和侧重点上虽有不同,但都揭示了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本质。ELF的概念首次由Firth(1996:240)提出,他认为其是“不同母语和文化的人们之间所使用的一种接触语言”。
(二)ELF的理论应用
近些年,学者们(如:Matsuda 2011; Sifakis 2006等)纷纷提出以英语通用语(ELF)为框架重塑英语教学,以适应英语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的需要。Sifakis (2006: 156) 提出以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语的教学框架,倡导英语学习以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为出发点,探索促进各种交际场合交流表达的语言特征。学习者应尽可能地参与各种交流,练习不同交际场合下成功被理解的各种表达技能。随后,Kirkpatrick (2010)提出英语通用语教学法的教学大纲需关注三个方面:影响可理解性的语言特征、文化差异及交际策略。针对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文秋芳(2012)提出以促进国际交流为目标的语言、文化、语用三维一体的英语国际语教学框架。在语言方面,教学内容需要涵盖本族语变体、非本族语变体及本土化变体的语言特征,提高学习者对这些规则的意识,以培养国际交际策略的能力。
三、ELF理论对依托式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我国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使其增强专业学术对外交流能力,提升与语言相关的人文素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力求使本科生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不间断,并加强英语学习与专业内容学习相结合。其次,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以专业内容为依托的英语听说能力,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国际交流提供支撑。同时,课程设置注重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语言产出(即口语)能力的培养。最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以英美标准英语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重视介绍英语不同的变异形式,让学生能熟悉并识别不同英语的变体及其差异,具备恰当选择使用不同语言变体的能力。
(二)教师素养
语言学习与文化渗透是语言习得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若想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教师应具备相应的语言理论素养;同时也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并与学生交流探讨关于提高ELF听说能力等问题,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尤其侧重讲解东南亚各国语言文化和英语变体。其次,教师应该了解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差异。最后,教师应该重点指出ELF背景下语境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学习者需要了解口语表达规则特征,具备对不同英语语言变体的灵活表达能力。
(三)测试评估
目前,我国的英语等级考试并没有测试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的倾向。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外语考试中应加入适量的检测口语表达和听写能力的项目。在听力测试中,可采用口语话语填空和常用专业词汇多项选择,在口语测试中对不同交际场合下话语角色扮演能力进行评估。其次,将学生和课程分类进行测试,大多数理工科专业学生需要增加评估沟通能力的部分;在评估内容上则增加与东南亚英语变体相关的内容。最后,评估标准要灵活。评估标准不应只依据英美国家英语的表达规范,评估内容还应包含东南亚语言表达的特点和方式、文化差异而形成和运用的表达策略的能力等方面,最终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英语语言变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本文在英语作为通用语(ELF)的理论背景及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英语听说教学目标、教师素养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全球化英语教学观念的思想指导下,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水平,增强学习者国际通用英语的意识,培养跨文化能力强的英语人才。此外,ELF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国本土英语的发展,有助于依托中国本土英语为媒介,促进中国本土文化的发扬和壮大。
参考文献:
[1]Kirkpatrick, A.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SEAN: A Multilingual Model[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文秋芳.英语通用语是什么:“实体论”与“非实体论”之争[J].中国外语,2014b(3).
[4]何元建.现代汉语生成语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一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立项课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依托式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PJHYYB15220)的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英语通用语 大学英语 听说教学
一、引言
21世纪,英语的国际化成为全世界不容否认与忽视的事实。英语不再是本民族语言者的专利,而是人类共同的国际交流工具。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ELF理论研究背景综述
(一)ELF的概念界定
英语通用语(ELF)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英语在国际与国内范围内使用的差异,但直到21世纪才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术语描述非本族语者之间国际交流时所使用的英语,如英语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简称ELF)、全球英语(Global Englishes)、通用语英语(Lingua Franca English),等等。这些术语在适用背景和侧重点上虽有不同,但都揭示了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本质。ELF的概念首次由Firth(1996:240)提出,他认为其是“不同母语和文化的人们之间所使用的一种接触语言”。
(二)ELF的理论应用
近些年,学者们(如:Matsuda 2011; Sifakis 2006等)纷纷提出以英语通用语(ELF)为框架重塑英语教学,以适应英语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的需要。Sifakis (2006: 156) 提出以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语的教学框架,倡导英语学习以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为出发点,探索促进各种交际场合交流表达的语言特征。学习者应尽可能地参与各种交流,练习不同交际场合下成功被理解的各种表达技能。随后,Kirkpatrick (2010)提出英语通用语教学法的教学大纲需关注三个方面:影响可理解性的语言特征、文化差异及交际策略。针对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文秋芳(2012)提出以促进国际交流为目标的语言、文化、语用三维一体的英语国际语教学框架。在语言方面,教学内容需要涵盖本族语变体、非本族语变体及本土化变体的语言特征,提高学习者对这些规则的意识,以培养国际交际策略的能力。
三、ELF理论对依托式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我国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使其增强专业学术对外交流能力,提升与语言相关的人文素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力求使本科生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不间断,并加强英语学习与专业内容学习相结合。其次,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以专业内容为依托的英语听说能力,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国际交流提供支撑。同时,课程设置注重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语言产出(即口语)能力的培养。最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以英美标准英语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重视介绍英语不同的变异形式,让学生能熟悉并识别不同英语的变体及其差异,具备恰当选择使用不同语言变体的能力。
(二)教师素养
语言学习与文化渗透是语言习得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若想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教师应具备相应的语言理论素养;同时也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并与学生交流探讨关于提高ELF听说能力等问题,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尤其侧重讲解东南亚各国语言文化和英语变体。其次,教师应该了解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差异。最后,教师应该重点指出ELF背景下语境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学习者需要了解口语表达规则特征,具备对不同英语语言变体的灵活表达能力。
(三)测试评估
目前,我国的英语等级考试并没有测试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的倾向。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外语考试中应加入适量的检测口语表达和听写能力的项目。在听力测试中,可采用口语话语填空和常用专业词汇多项选择,在口语测试中对不同交际场合下话语角色扮演能力进行评估。其次,将学生和课程分类进行测试,大多数理工科专业学生需要增加评估沟通能力的部分;在评估内容上则增加与东南亚英语变体相关的内容。最后,评估标准要灵活。评估标准不应只依据英美国家英语的表达规范,评估内容还应包含东南亚语言表达的特点和方式、文化差异而形成和运用的表达策略的能力等方面,最终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英语语言变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本文在英语作为通用语(ELF)的理论背景及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英语听说教学目标、教师素养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全球化英语教学观念的思想指导下,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水平,增强学习者国际通用英语的意识,培养跨文化能力强的英语人才。此外,ELF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国本土英语的发展,有助于依托中国本土英语为媒介,促进中国本土文化的发扬和壮大。
参考文献:
[1]Kirkpatrick, A.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SEAN: A Multilingual Model[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文秋芳.英语通用语是什么:“实体论”与“非实体论”之争[J].中国外语,2014b(3).
[4]何元建.现代汉语生成语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一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立项课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依托式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PJHYYB15220)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