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参与到阅卷中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改号角吹响的今天,要求我们教师一改以往常规的一些做法,从常规的一些琐事中解脱出来,多研究、多思考,多出一些超常规的点子、做法来达到实施、体现课改的精神,使教师由“保姆型”变为“驯兽师型”,将一个个学生“驯服”成具有各种技能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课改的实质就是“重知识”向“重能力”的转化,由“重学生被动接受”向“重学生主动探索”的转化。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单元目标检测上,以往一检测完教师就要加班加点地将试卷改出来,以便及时讲评,这不但增加了教师的作业批改量,对学生之间相互信息交流作用不大,对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效果也不是理想的。介此,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倡学生之间交叉阅卷,进行了一些大胆地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学完一章节、一单元之后对该章节、该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教师要进行章节检测、单元测试。以往是我们教师阅卷后发给学生,大多数学生只会暂时关心一下自己的分数,便会将试卷塞到课桌里“深藏不再外露”。这根本没有起到一次检测的真正效果。其根源在哪?我仔细研究分析认为,是评卷方式所桎梏。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老师阅了卷,但只是指出了错误的所在,没有深究发生错误的深层的原因:是老师的讲解疏忽所致呢?还是学生思维的脱节,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所造成的?抑或是对各种知识点“串联”起来的综合能力缺乏?如此等等。没有触及这些便只停留在事物的表层,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将错处的答案改正并记住,这样的知识学生很快会淡化并遗忘。再者老师与学生思维毕竟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处世经验等综合起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迥然不同,有些问题在老师眼里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然而有些同学理解起来却依然有些难度,这样不便于我们教师去发现某些错误的症结。介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模式,我试着让学生交叉阅卷,发现效果优于老师阅卷。初乍一看,让学生交叉阅卷,老师在偷懒,轻松了许多,其实恰恰相反。其关键在于对学生交叉阅卷,教师绝对不能放任自流,要把功夫放在指导上,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和措施。比如,我在让学生交叉阅卷时,分以下几步进行的。
  一、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当同学们拿到试卷后,先由学习小组通过讨论或查阅书籍相关内容,做出答案,若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提出,让同学们全班讨论作答。这一过程学生是带着某一具体目标,去为实现这一具体目标的主动探求的一个过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求的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牵引”。
  同时,老师要给同学们强调评分的标准、答题要求及注意事项。诸如: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答题语言要精练,改正选择题时仍要把答案的序号规范的写在答题表相应的空格内,不能超出该题相应的方框,问答题要写上“答”,要有“原因”、“背景”、“过程”、“意义”等诸如此类的提示语……使同学们知道该怎样答题,增加“实战”经验,尽量减少和避免非智力因素对同学们的成绩的影响。这项工作不仅对同学们当前的学习,还是今后“引申”到工作中去都是十分必要而且实用的。这是对同学们的学习、将来做人的方法的一种变相的熏陶 。
  二、找出答案错误原因
  同时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并一定要找出——同学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当面给同学指出,并在同学那里求证自己的分析判断是否正确,与同学得到共识。毕竟同学们是在同一个年龄段,思维在同一个层面上,比较接近,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相仿,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容易找到同学的“病”因。同时,同学的错误也给自己一个警示,使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我着意去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试卷评阅完后,不要忙于发给每一个学生,把试卷交叉地发给学生,让学生之间相互看看别人的试卷,对照总结借鉴其经验教训。老师引导同学全班讨论、点评。老师从各小组的讨论中将错误的原因进行归类,作好详细的记载,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帮助各类同学确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各自的训练重点,并做到有的放矢的加以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通过开诚布公的讨论,同学们会发现每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这样、那样的“毛病”、错误,使具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很快融入同学中去消除自卑心理。另外,大家和谐的讨论,融洽的氛围,对同学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个绝佳的熏陶“场”。拥用了良好的心里素质,便向拥有完善人格、性格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四、反馈信息
  老师综合试卷所折射出的有效信息、学生讨论反馈的有效信息加以揉合,用来“反作用”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体现“教学相长”。
  经过学生交叉阅卷,学生的知识会掌握的更牢固。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难道不会一点一滴的提高吗?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思想的主战场。实践表明,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往往运算简捷、推理机敏, 能较顺利地解决各种常规的和非常规的问题。笔者今天要谈的分类的思想方法,就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方式, 运用这种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和解决各类问题, 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一、以分类的思想把握知识全局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相关说明,初中数学
期刊
一个幸福的花匠,他播散下的将是爱的种子,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会成长。那时,他收获的将是更多的爱与幸福。  ——题记  曾经,也在私下抱怨作为班主任整天都围着学生转,从学习成绩到仪容仪表,从校服校牌到纪律卫生,还要找学生谈心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忙得一塌糊涂,每天披星戴月十分辛苦,但这何尝不是作为班主任所特有的幸福源泉呢?与学生的朝夕相伴之际,师生的感情愈加深厚;与学生促膝长谈之时,师生的心灵便更加贴
期刊
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在教育过程中,德育是方向,智育是主体,体育是基础,三者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体育教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这是社会的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决不能忽视。学校体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
期刊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而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观察与思考更是一种研究现象、揭示规律的重用手段。人们首先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再通过分析思考,从而探究出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获取物理知识,并将它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思考,并培养学生的这种
期刊
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只有掌握了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恰当地运用教学机智,方能化解危机,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关键字词:教学机智 教学情境 课堂偶发事件    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采取灵活巧妙的措施,果断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一种极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这种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实际上的运动往往非常复杂,不可能有单纯的直线运动、匀速运动、圆周运动。为了使研究变为可能和简化,我们常采取先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把问题理想化的方法,如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
期刊
一、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不能乏味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出色、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
期刊
大家知道,教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民族化、现代化和简约化。所以,教材编得大气。在这三个特点中,“简约化”不仅体现为一种技术,更体现着编者的智慧和气魄。因为“可作为教材的内容浩如烟海,可作为教学的要求复杂纷繁,教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削枝强干,固本培元,坚决做到简洁,简明,简要”。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科学与艺术的本质都是创造,创造则是以简单解读复杂,化解迷茫。简洁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十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在数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列举了学生英语作文中常出现的典型错误,分析了由于汉语干扰因素的影 响而使学生不能正确表达词义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错误,提出了避免错误的对策,以便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及写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汉语干扰 错误 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写作无论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中还是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都十分重要。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能体现出学生英语综合素质。英语写作日趋重要。然而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