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任何一个学生对新知识都是存在一定兴趣的,这为学好新知识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有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被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遇到的一大难题。笔者谈几点教学中的做法。
1 创设各种情境
1.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
1.2 创设游戏情境
一年级新生的思维兴奋、跳动,但专注性难以持久,而采用数学游戏,则能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
1.3 创设对话情境,迸发智慧火花
创设师生、生生对话等情境,一方设计智力陷阱,另一方迎接挑战,通过对话交锋,促使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1.4 创设娱乐情境,强化记忆应用
创设娱乐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陶冶性情。
除上述情境,还可创设竞赛情境、猜谜情境、表演情境、主持人情境等,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主、自觉地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个性得到持续、和谐的发展。
2 动手操作,乐在其中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数学教学中要解决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自身思维的矛盾。学生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常常借助动手实践。经过动手实践,不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帮助学生揭示规律,建立概念,发现、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这正是“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的哲理所在,从而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在新课教学中,灵活创设学生动手实践的情境及环节,充分留足学生开展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探索、理解、掌握、运用新知识。课后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不同方面进行应用性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 乐中学,学中乐
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会感到快活、轻松、效果好。因而激活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变成一个温暖、和谐、轻松、愉快,能展示每个学生个人才能的大舞台,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条件。营造良好的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和恐惧感,让置身其中的学生不会感到压抑、沉闷或是处于戒备的状态。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这种融洽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大大激发起学习的求知欲望,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4 结合实际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思想,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教育对象,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主动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课堂是自己的课堂,不是尖子生的课堂。培养学生要建立“我是课堂的中心人物”的认识,做到:老师给我一个空间,我能展示自己的才能;给我一个问题,我能寻找答案;给我一点时间,我能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探索、讨论、交流、总结,评价自我,评价他人,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课堂,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要说”的想法在学生的心中已形成,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课堂的主体。学生如不参与,沉闷的课堂就如同一潭死水泛一起一点涟漪,那么,教师的独角戏唱得再好,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才能真正把自己当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获取者,课堂才能有效果,课堂教学才能迸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活力,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中心校)
1 创设各种情境
1.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
1.2 创设游戏情境
一年级新生的思维兴奋、跳动,但专注性难以持久,而采用数学游戏,则能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
1.3 创设对话情境,迸发智慧火花
创设师生、生生对话等情境,一方设计智力陷阱,另一方迎接挑战,通过对话交锋,促使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1.4 创设娱乐情境,强化记忆应用
创设娱乐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陶冶性情。
除上述情境,还可创设竞赛情境、猜谜情境、表演情境、主持人情境等,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主、自觉地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个性得到持续、和谐的发展。
2 动手操作,乐在其中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数学教学中要解决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自身思维的矛盾。学生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常常借助动手实践。经过动手实践,不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帮助学生揭示规律,建立概念,发现、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这正是“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的哲理所在,从而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在新课教学中,灵活创设学生动手实践的情境及环节,充分留足学生开展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探索、理解、掌握、运用新知识。课后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不同方面进行应用性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 乐中学,学中乐
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会感到快活、轻松、效果好。因而激活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变成一个温暖、和谐、轻松、愉快,能展示每个学生个人才能的大舞台,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条件。营造良好的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和恐惧感,让置身其中的学生不会感到压抑、沉闷或是处于戒备的状态。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这种融洽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大大激发起学习的求知欲望,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4 结合实际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思想,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教育对象,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主动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课堂是自己的课堂,不是尖子生的课堂。培养学生要建立“我是课堂的中心人物”的认识,做到:老师给我一个空间,我能展示自己的才能;给我一个问题,我能寻找答案;给我一点时间,我能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探索、讨论、交流、总结,评价自我,评价他人,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课堂,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要说”的想法在学生的心中已形成,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课堂的主体。学生如不参与,沉闷的课堂就如同一潭死水泛一起一点涟漪,那么,教师的独角戏唱得再好,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才能真正把自己当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获取者,课堂才能有效果,课堂教学才能迸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活力,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