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高校的新生适应性教育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各个国家的高校都会安排各种形式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州基督教大学新生适应项目的目标构建、具体内容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给国内高校的新生适应性项目设计一些启示。
  关键词 高校 美国 新生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Adaptive Education of Freshmen in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Mingming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To help freshmen adapt to college lif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arious countries will arrange the various forms of new adaptive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adapt to the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project aims to build a new, specific content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nalysis, adapted to domestic university students Some of the project design inspir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USA; freshmen adaption
  
  1 美国高校大一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美国学习期间,通过对学生事务工作者和普通学生的访谈,笔者总结了在美高校大一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业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缺失和动荡、专业选择困惑、不适应大学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以及如何协调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冲突。(2)生活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居住、饮食、如何处理和舍友的关系以及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引发的矛盾等问题。(3)人际交往的问题。这方面主要包括如何缓解“思乡之苦”和年轻人对建立稳定亲密恋爱关系的极度渴望。人际交往的问题严格讲也属于生活方面的问题,但因为大学里人际交往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单列出来。(4)经济方面的问题。这方面主要包括大部分同学缺乏一定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和部分贫困同学有经济压力并缺乏足够的助学项目信息和自力更生能力。
  2 美国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理论基础
  美国的学生工作注重理论研究与理论的实际应用。美国高校在设计新生适应性项目时主要是依据了著名学者斯克斯博格的变迁理论,认为该理论对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应付挑战,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和学业的成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
  斯克斯博格将“变迁”定义为“任何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生活常轨、角色等发生变化的已发生的事件或未发生的事件。”他认为,个人能否有效地适应这种变迁取决于个人所拥有的资源或具备的能力。每个人拥有的资源或具备的能力不同,因此不同人面对同样的变迁,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并导致不同的结果。另外,个人对变迁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具体的适应过程。与此同时,斯克斯博格提出了适应变迁过程中具有影响的“4 S’s”框架,具体如下:
  
  基于变迁理论,我们的新生适应性项目就是要了解新生或者帮新生了解自己,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并帮助他们找到圆满过渡为一名大学生的对策。
  3 美国德州基督教大学的主要新生适应性项目
  根据斯克斯博格的变迁理论,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关注新生的入学适应过程。在美国德州基督教大学,新生适应性项目主要有三个:新生训练(Orientation Program)、新生夏令营(Frog Camp)和导师项目(Connection Program)。
  3.1 新生训练
  新生训练是一个所有新生必须参加的校内教育活动。在两天的新生训练中,新同学要入住学生社区,熟悉校内生活资源;跟学术导师见面,了解大学学习的基本技巧和方式;在高年级学长的指导下注册秋季学期的课程;跟优秀的高年级学长交流,了解大学社团信息,学习实用的大学生活技能;跟学校的杰出学者见面,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3.2 新生夏令营
  新生夏令营是一个在校园外举行的团队活动项目,旨在通过夏令营这种轻松自然的方式让大一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并帮助新生确立自己大学生活的定位。学校学生工作部设专人负责该项目以及项目内团队活动设计。夏令营会设立几个营地,每个营地有不同的特点,但主题和目的都是一样的。除了熟悉学校、广交朋友、增强归属感以外,举办新生夏令营还有利于减轻新生对全新大学生活的紧张不安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迎接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为了具体了解新生夏令营在大一新生中的影响和意义,2010年学校学生工作部对该项目的参与同学进行了采访和调研,肯定了这个项目在新生中的积极作用。下面摘录一部分调查数据,如表1:
  3.3 导师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每个大一新生必须参加一个成员在20人左右的团队,每个团队配备三名导师,其中两名是高年级的学长,一名是学校的教师或者行政人员。三名导师在经过学校统一培训后,每周负责在指定时间召集团队的所有成员开展座谈会、团队辅导、读书会等形式各异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新的大学校园,并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项目中的团队活动尽管形式各异,但围绕的课程主题是一致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领导力。这门课程重在启发学生挖掘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鼓励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抓住机会展示自己,完善自己,增强学生的领导力。(2)平衡和协调的艺术。这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协调大学期间专业学习、社团活动、人际交往、课外兼职等各方面的关系。(3)学术能力。这门课程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和培养专业兴趣为主要内容。(4)理财能力。这门课程在指导新生如何制定并坚持自己的个人预算的同时,也告诉大家如何在大学期间通过贷款、兼职、奖学金等方式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5)职业拓展。对于新生来讲,这门课程重在给大家提供一些专业和职业的基本信息,从而帮助大家在二年级的时候确定自己的专业以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除了大一新生,Connection项目还对插班生和国际交流学生提供了相对应的课程以帮助他们尽快的融入新学校的生活。德州基督教大学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此项目,经过两年的实践、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大一新生65%以上认为该项目对他们的大学生活起了积极的意义,尤其在扩展新生的交友圈、帮助新生了解学校资源、提高学生领导力和专业学习的能力方面的作用明显。
  4 启示
  目前国内各个高校也非常关注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针对新生特点设计不同的适应性课程,课程涵盖学习、生活、心理、党建等各个方面。横比美国与国内的新生适应性项目,有以下三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一,新生适应性教育要“全民动员”。根据中央十六号文件的会议精神,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计方方面面,需要在全面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同时,实施全员育人,尤其高校各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育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师、学生辅导员、教学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教职工都是学校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②因此,新生适应性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需要实施全员育人的战略。
  第二,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不能忽略家长的适应性教育。在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教会新生的父母怎样去做一名大学生的家长。大学生的家长跟中学生的家长是截然不同的,既不能对学生的一切事务全面包办,也不能有“孩子上了大学,我们就省心了”這样的错误思想。大学生的家长应该关心孩子成长的同时,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并解决困难。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家校合力,有助于大一新生的顺利过渡,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持续成长。
  第三,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刚进入到学校的同学,应该包括普通的大一新生、插班生和国际交流的学生。美国的新生适应性项目如刚才提到的Connection,根据插班生和国际交流学生的特点专门设计了不同的课程,这样就不会漏掉需要适应新环境的任何一个学生群体,保证每个同学来到新的校园开始新的生活,都能得到必要的帮助,获取重要的学校资源,从而为未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内很多学校没有针对插班生的适应性项目,导致很多本来过去很优秀的插班生到了新集体后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慢慢出现学习、心理等很多问题。
  
  注释
  ① Nancy J. Evans, Deanna S. Forney, Florence Guido-Dibrito. Student Development in College. 1998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② 王青.探析高校教职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1(18).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今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向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等艺术院校的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适应新要求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 素描教学 创造性思维 构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Sketch, Compo
期刊
摘 要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是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本文对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框架设计、教学思路、课堂创新等方面做了总结和分析,从师资培养角度应建立学校和政府之间立体化合作以实现两者无缝对接、从教学效果角度应尝试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方法以实现师生间深度互动,以期短期内提高公共政策的校内教学效果、长期看更好地培养学生未来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政策分析 无缝对接
期刊
摘 要 后进生一直是教育所面对的难题之一,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新课程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在后进学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寻找后行学生形成的原因,然后制定相应的转化策略。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爱。  关键词 后进生 个案研究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Carene
期刊
摘要 错题本,是学生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题整理成册,形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资源库。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运用错题本摘错时仍存在着许多能力不足与意识壁垒。由此,本文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产生反思的原需求,优化反思的原材料,激发反思的原动能。以期让学生能通过错题本的有效使用,提升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倚错生思,聚思成慧。  关键词 错题本价值 反思需求 反思材料 反思动能  中图分类号:G62
期刊
摘 要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所写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语言丰富,用词生动。教师应立足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点拨,抓住文章中关键词语,切实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在逆境中求生存的顽强意志,并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关键词 借物抒情 感悟 明理 做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He
期刊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贴近生活的互动对话,思考生活的是非辩论,启迪生活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并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生活 课堂 教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1
期刊
摘 要 中学政治教学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寻找一条突破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政治、课堂政治”为“生活政治、政治生活”,这条道路只能是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生活化和课外活动生活化,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来谈谈政治课教学如何生活化。  关键词 政治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期刊
摘 要 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实践,强调反思。叙事作为反思,它尊重教师的声音,认同教师作为一位反思实践的权利与能力,并师参与教育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 叙事 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反思取向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Narrative:Way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P
期刊
摘 要 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作者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实地调查,对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崭新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法在农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做了分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凸显出使用率偏低、学案编制不科学、学案课堂运用低效率、教学反思不充分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学案教学法的内涵;教学实践要关注学生;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案为主线;教学反
期刊
摘 要 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人类认知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学校教育既能培养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群体的价值基础,从而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课程改革和融合教育,北爱的学校教育在促进北爱族群关系和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族群和解 互谅教育 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