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社会风俗画《小癞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3160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癞子》一文简洁而朴实,通过描述一个卑贱穷苦孩子的痛苦遭遇,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反封建教会的思想。它是公认的流浪汉小说的开山之作,通过城市底层非英雄人物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真实反映了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状况。本文就通过对《小癞子》的品读,剖析它内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风俗画;现实主义;西班牙现状;小人物
  作者简介:甘雨露(1995-),女,重庆璧山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2
  16世纪初,西班牙举着传播文化的旗帜赤裸裸地掠夺美洲和欧洲的财富,一时成为威震欧美的强大帝国。[1]16世纪中叶,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对外贸易频繁,社会上便盛行起来冒险之风,这让处于西班牙底层的小手工作业者和农民纷纷破产,由无业游民组成的“流浪汉”便成为社会上庞大的阶层。[2]在文坛上,因为部分墨客的龙攀凤附,上层社会风花雪月 ,所以盛行起一股英雄美人的传奇之风,注重烘托所向披靡的勇士和绝世佳人,崇高的品德,深挚的爱情等等,他们歌颂骑士精神,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以取悦那些达官贵胄,[3]而另一方面 ,普通的西班牙人生活艰难 ,贫苦不堪。在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开始走向衰落,王权只把重心放在海上称霸和对外贸易上,忽视了国内腐朽的封建关系,比如贵族以及教会人士利用手中的特权残酷地农民,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阻碍了本国工业的正常发展。[1]p.77-83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始流行以故事主角为流浪汉、取材于他们现实生活的小说,《小癞子》就是典型的代表,它从最底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剖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这里没有高超的理想,只有平凡的现实,卑贱的癞子替代高贵的伟大人物,成为文学领域的故事主角。[3]P.2
  一、流浪汉小说鼻祖——《小癩子》
  西班牙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小癞子》,体积不大却很经典,原名《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各国文学史称之为“流浪汉小说的鼻祖”,作者不详,十六世纪中期于西班牙出版。[4]它继承了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冒险主题,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第一人称、伪自传的叙述手法来表现小癞子的经历和生活场景,小癞子作为城市的平民,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在叙述其不幸命运的同时,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诙谐而生动的社会风俗画。
  流浪汉小说是下层社会贫困穷苦的产物,比如,小癞子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是满足于衣食温饱,一旦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他就屈身迁就于现实。流浪汉小说的特点就是以主人公流浪漂泊的遭遇为故事线索,拥有比较突出的人物性格特征,以此来反映和讽刺社会各个侧面的阴暗。
  作为流浪汉小说的开山之作,《小癞子》在短时间内就被翻译成多个国家文字,比如,在1560年被译为法语,1586年被译为英语,1617年被译为德语等等,这对欧美文学产生巨大影响,[5]塞万提斯的《唐吉坷德》就是典型的代表,它以唐吉坷德为故事主线,取材于现实生活,全方位地揭示人性以“摧毁骑士文学在世俗间的信用和权威”,可以明显地看出塞万提斯在《小癞子》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创作和发展。
  二、小癞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小癞子》由七章正文和前言构成,在第一章中癞子交代了他的父亲被人控诉吃了官司被驱逐出境,在境外忠心为主,和他的主人一起打仗死了,所以他的母亲在“跟着有钱人就会有钱”的观念下,和一个黑人生下了癞子的弟弟。后来,癞子的后爹挨了鞭子和烧炙,母亲因为担惊受怕就在客店伺候旅客,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瞎子要了癞子为他领路。瞎子虽然眼瞎,可是心不瞎,精明、吝啬、虚伪在他对待癞子的态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癞子在他身边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迫于生存,癞子开始和瞎子“斗智斗勇”,才勉强在瞎子的虐待下苟活。再后来,小癞子偷吃了瞎子的香肠,被他砸破脑袋并当众捉弄嘲笑,癞子“报复”瞎子来消解自己怨气后便斩钉截铁地离开了他。在马奎达,癞子遇到了“一身汇集了世上一切悭吝鄙啬”的第二任主人——教士,教士待癞子比瞎子更为苛刻,自奉却不薄,癞子跟了他三个星期,饿得站都站不直,教士的精明和小器让小癞子无法“揩油”,乃至小癞子每天都乞求有人死去,有丧事的日子他才能填饱肚子。再后来,一位铜匠的出现,让癞子欣喜地打开了装满“上帝的脸”的箱子,那段时间,他的肚子便有了贴补,有一次误打误撞,教士把小癞子当做蛇把他打成重伤,事情败露后,教士和他分道扬镳。
  癞子到达另外一座城挨户乞讨时,遇见他的第三任主人,一位每天打扮很神气却需要癞子来养活的侍从,癞子看他可怜,也愿意伺候他,体面的侍从后来交不上房钱撇下癞子逃之夭夭。在侍从隔壁女人的介绍下,癞子很快找到第四任主人,即墨西德会的修士,癞子跟他跑了八天便分手了。第五个主人是一个兜售免罪符的人,这个主人事先会给一些小意思给教士,通过教士召集人们买主人的免罪符,愚弄善男信女,在兜售免罪符的过程中,主人和公差的“配合”让主人名气大增,免罪符销量大涨,看透一切、吃够苦头的癞子跟了他四个月就离开了。后来,小癞子分别跟过画手鼓的人、驻堂神父和公差。自从癞子当上了叫喊消息的报子,引起了大神父的注意,觉得他能干,就把女佣人嫁给了他,虽然自己的妻子和大神父有流言蜚语,可是为求生存而妥协的小癞子甘当开眼的乌龟,“那阵子是他最富裕的时候,也是运道最好的时候”。[3]P.67整部小说就这样以小癞子为故事的中心,描写了他从善良乐观变得世俗不堪的过程以及他的麻木和无奈,为我们比较广阔地反映了西班牙现状,真实地再现了一个穷苦、世俗、肮脏的社会。
  三、《小癞子》中人文主义思想和反封建教会精神
  十六世纪中叶的西班牙,逐渐走向衰落,天主教的权利和地位却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贵族和王权同流合污,共同打压进步思想,所以,人文主义文学同文艺复兴一样出现得比较缓、慢、晚。   在没有对天主教进行批判以及进行系统的宗教改革的情况下,就文艺复兴的建树而言,西班牙是法国、意大利、英国中最差的。此时,《小癞子》作为流浪汉小说的鼻祖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西班牙教士和贵族属于上流社会,拥有特权,而普通民众属于最底层,只能被剥削。小癞子是千千万万个穷苦的普通下层人物之一,他先后跟过九个主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五位都是宗教人士。第一位宗教人士是悭吝鄙啬的教士,穿上道袍的他,自己每天酒足飯饱,小癞子却只能四天吃一个葱头充饥,因此,小癞子被饿得瘦弱不堪,教士这副自私虚伪的嘴脸,是当时教会人士的真实写照;第二位是“喜欢经营俗务”的墨西德会修士,是邻居女人介绍的;第三位主人是兜售免罪符的,他狡诈无耻的和公差合作,肆意地欺诈善男信女;第四位是精明的驻堂神父,压榨小癞子这个廉价的劳动力;第五位便是圣萨瓦铎的大神父,他把女佣嫁给了小癞子,并给予种种照应,不久大神父就和女佣传出流言,但总的来说,苟活偷安的小癞子时来运转。这些教会人士从神权否定人权、神性排斥人性的角度,道貌岸然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耻地欺骗下层人民。人文主义作家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揭露了由人性弱点造成的社会上种种丑恶,无情地嘲笑了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西班牙上层建筑的腐朽,也表达出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肯定。
  四、结语
  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当时的西班牙社会也不为过,[6]小说主人公小拉撒路用道德的代价来改变经济状况,苟活偷安地去生存,这无疑是对淳朴人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小癞子》肯定了个人才智以及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否定了社会普遍的荣誉感、反对封建教会对下层人民的镇压与剥削,以此寻找人生的出路。综上所述,《小癞子》这幅生动的风俗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是西班牙经济政治等一系列发展变化的真实反映,给传统的流浪汉小说提供了的经典的范式。
  参考文献:
  [1]文美惠.略谈《堂吉诃德》[J]. 文学评论, 1978(3):77-83.
  [2]许丽青.钱钟书与英国文学[D]. 复旦大学, 2010.
  [3]杨绛.介绍《小癞子》[J]. 读书, 1984(6):75-87.
  [4]张丽.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浅谈流浪汉小说的渊源及独特性[J]. 现代语文, 2006(5):82-83.
  [5]王晓云.论流浪汉小说的历史嬗变与艺术特征[D]. 黑龙江大学, 2005.
  [6]李德恩.《小癞子》及其他[J]. 外国文学, 2003(2):98-100.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吴慧珍(1983-),女,汉族,福建籍,本科学历,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2  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  ——题记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在严格意义上而言,艾米莉是个诗人
摘 要:《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间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虽然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的爱情,但最触动人心灵的还是阿里萨对费尔米娜一生的等待。作者通过人物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疾病、爱情、生命、死亡、忠贞的主题,构造了一个普通人可能难以经历的爱情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爱情以奇迹般的力量对抗着时间。本文通过书中人物和情节的分析来解读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  关
股市、楼市之外,债券、外汇、商品市场等等,每一次资本市场的波动起伏,都是一轮财富重新洗牌的过程,对于中产阶层而言,每一次市场的波动,其实也就意味着一次财务自由的可能性。  大概在两三年前,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一度风靡全球,成为近年来少见的经济学畅销书。作者在研究了300年来20多个欧美国家的财富分配史之后得出结论,欧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在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大,而导致这种现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到转薄,痴心何说?  情生處热如火,情少时恨难活;  卿卿我我,偷尝禁果;怪谁美妙?把谁迷倒?  喻你比花儿俏,嫌我胜蝉儿噪;  你爱嗅着花香,我爱学声鸣鸟。  那时我正值风华正茂,  那时你恰在豆蔻花梢。  分分合合,哭哭笑笑;啼笑皆非,不过爱错;  你说爱情是迷惑,我说自由被枷锁;  谁带着我的诗抄?谁哼着你的歌谣?  那条我熟悉的羊肠小道,  哪天你会说是分道扬镳。  
摘 要:韩寒在其作品《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中构建了一个真假并存的人性的世界,没有大面积的文字游戏,没有激进的反讽,也没有强烈的喧张,只是静静地叙述,尽量避免大悲大喜,但就是在这种看似平静的表述中,运用极具荒谬性的隐喻表现手法,深刻展现了“世界”这个大舞台的戏剧性,用荒谬的假象揭露了美好却又残酷的真实。  关键词:现实;回忆;荒谬;真实  作者简介:毕孟森(1994-),男,汉族,山东莱芜
摘 要:本文以荷马从《伊利亚特》到《奥德赛》的叙事方式的改变为研究对象,提出两部史诗的创作反映了一种“诗人→人物→歌手→诗人”的叙事讲述模式。试图以此对相当一段时期里过分关注史诗中的人物形象,肯定“人”之觉醒的单一研究模式加以补充,提出从诗学的角度再解读荷马史诗的重要性。  关键词:叙事;人物;诗人;歌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
摘 要:因果报应思想贯穿于“三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结合“三言”在当时的读者分析,可以知道这是有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因素在其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熟悉又陌生的阅读体验中,因果报应思想契合了读者心理,既为读者所接受又潜移默化地起着劝诫教化作用,二者相互作用,成为“三言”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三言”;果报思想;《珍珠衫》;期待视野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活着》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主人公福贵自己的讲述,为我们呈现了其苦难的一生。从福贵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社会近六十年的变迁,其给予我情感上和精神上的冲击是巨大而深刻的:虽然现实那么痛,一切是那般刻骨铭心,一切都只是一人在承受,我却从中感悟到了福贵人生的宽广与可贵——简单的遵从心的召唤,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关键词:苦难;人生;活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曹公通过黛玉葬花的描写,写出了文人对于生死距离的看法,黛玉葬花的方式是选择用土掩埋,这一抔土引发了对于汉文化中土葬习俗的思考,土葬习俗承载着农耕文化下人们对于土的崇拜,也承载着人们对生死距离的看法。  关键词:黛玉葬花;土葬;生与死的距离  作者简介:徐晓林(1993-),女,汉,四川人,西藏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元明清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东都妙姬,南都石黛,倾国倾城。恁宜笑宜颦,盈盈晚翠,如烟如梦,冉冉春青……”清朝大词人况周颐笔下的樱花如东都妙姬般蕙心纨质,玉貌绛唇,如南都石黛般清澈纯洁,超凡脱俗。  周公把樱花比作貌美心蕙的女子,怜爱她,敬佩她。我又何尝不是呢,我爱樱花,爱她千娇百媚的姿态,爱她绚丽浪漫的色彩,我更敬佩她纯洁高尚、超凡脱俗的情操。  开花了!开花了!每每樱花季节,总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澎湃激荡。很小的时候就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