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多年前的水下建筑

来源 :航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米里建筑是一个庞大的水下建筑系统。它位于南美洲巴哈马的比米里群岛附近。根据一个古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证明,该建筑物约在1 0000—1 5000年前就有了。
  在1969年,两位年轻的美国作家罗伯特·费罗和米齐尔·格蒙里,为了寻找安特勒蒂斯的遗迹,动身来到了比米里群岛周围。这两位热血沸腾的美国作家对安特勒蒂斯的传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异常的激情。
  2月26日,费罗和格蒙里及其他一些考察人员抵达比米里西港的一个小镇。巴哈马向导告诉他们,在这个地区有一些十分有趣的岩石,以前它们一直被泥沙所淹没,到最近才被发掘出来。从表面上看,这些岩石有点像一个几何图形。在亲自潜水下去仔细观察后,费罗和格蒙里报告说,几乎所有的岩石都是巨大无比,而后都是矩形状—— 最大的一块约有18—20英尺长,10英尺宽,这些岩石每块厚度约2—2.5英尺。整个建筑物大约有700英尺长,好像有些石头是经过重新安放和堆砌的。巴哈马向导还说,从1920年起,很多石块被打捞上来用于建筑。迈阿密、佛洛里达等地都用过这种石头。
  与考察组一道来的瓦伦丁博士本来是一位世界知名昆虫学家,他对考古有浓厚的兴趣,在这方面的造诣也是令人信服的。他指出,这水下建筑大约是在10 000—12 000年前完成的。至于证据,他说暂时不愿意披露于众。
  根据这次考察,专家们写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安特勒蒂斯探查记录》。在书中,探查者们认为:这些水下建筑群在距现在10 000—15 000年前建成,它的建成是一个相当发达文明社会的表现和结晶。他们还推测,这些石头建筑是一座墙,当然它不属于安特勒蒂斯。本书包括一些由迈阿密一位名叫图兰勒的“考古探险专家”摄下的很多有参考价值的照片。图兰勒认为,这群建筑物被毁时间大概是公元前10 000年左右。
  7月12日,图兰勒和一群考古学者通过潜入水底探查,发现在海底有一大批横竖不一的石柱子。这些石柱子就在离比米里群岛不远的西侧。取出的标本经专家推论出这些石柱子本身不应该是巴哈马的,很多可能是从南美洲取来经过石工精雕细刻后再运到这儿的。这一发现使得图兰勒、费罗和格蒙里等人怀凝南美洲文化和比米里文化有一定联系。图兰勒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类似的“墙”段被淹没在海水里,他猜测,在若干年以前肯定有一堵墙把比米里群岛围住的。
  查理斯·柏里兹在他的著作《被遗忘世界的奥秘》一书中曾记录下了关于巴哈马海底建筑传说的一些情况。但他根本没提什么费罗和格蒙里。对1968年的发现,他就曾经描写过“巨大的石头建筑物,约在距水面350英尺深的海底,离比米里偏北约一千码远”。他还记下了一些“瓦伦丁的努力”,“他是一个生物学家,又是一个地道的考古学家,瑞比卡夫是一个发明家和水下考古专家。梅尔是一个世界自由潜水最深纪录的保持者。”这一些人认为,这些石头曾经是构成一建筑物的一部分的围墙,这与费罗等人的观点相差无几。
  柏里兹写道,在巴哈马几乎每一个人都清楚有一群来源不明的水下建筑物。他说这以前的一切发现都应归功于起初两个欲寻找安特勒蒂斯的飞行员绕比米里上空的几次飞行。除了对1968年首次发现该怪物作了些叙述外,柏里兹没再作过多的解释和阐述。第一次发现的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物,由石墙分隔成许多的部分”。柏里兹还举出了无数篇报告水下建筑确实在这个地区的论文,其中包括罗伯特·马克思的《一个潜水员,水下探险家和考古学家》。马克思在论文中提到,该水下建筑物的“中间有一条拱道穿过”。柏里兹宣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因为在哥伦比亚来美洲前,这儿的人们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拱道的。
  也有一些专家撰文认为,这些水下石头属于自然现象,不必为之大惊小怪。但是柏里兹却坚持认为,每一个亲眼看过这些石头的人都丝毫不会怀疑它是人造的。他补充道,这些石头建筑物与秘鲁的前印加人石头工艺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怎样,这群奇特的水下石头建筑在巴哈马是受到了十分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无论在权威科技杂志上还是在文化杂志上,还没刊发过叫人信服的研究文章,更无证据确切、丰富的专著问世。现存的一些论文都把它说得玄乎其玄。显然,水下建筑物的存在是一个毋庸赘言的事实。可是,它到底从哪儿来的?如果说它真的建于万余年以前,那么,凭什么可证明当时的文明程度、科技发展状况、交通运输能力能完成这么宏大的建筑?建筑它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些疑问困惑着多少兴致勃勃的考古学家、建筑师,同时也像一块磁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考察和研究。
其他文献
澳大利亚一公司近日推出迷你新型海上救生仪——Mobilarrm V100甚高频位置显示无线电信标。该仪器与传统的个人无线电信标相比,比传统的救生装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Mobilarrm V100为全自动位置显示无线电信标,能够向信号接收范围内的所有船载甚高频电台和陆基接收器发送落水船员的呼救信号。船员工作时,可将迷你新型海上救生仪带在救生衣上,一旦落水,救生仪会自动发出求救信号,同时向全球定位系
期刊
全国第六个保税港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一期工程将于2009年12月底前完成,实现封关运作,二三期工程将视保税港区开发运营情况适时建设。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于5月29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一期工程建设2.5平方公里,包括监管设施等9项工程,总投资估算31.34亿元。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发展定位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平台;中国-东盟合作以及面向国际开放开发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
期刊
隔着集装箱能“听”到心跳吗?能!从2008年6月起,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两个集装箱车辆进闸口都安装了“心跳微震侦测系统”,通过在箱外感应心跳频率来探测集装箱内是否有生命存在。这种设备几秒钟就可出结果,准确率高、速度快且操作方便,是目前世界领先的生命探测设备,应用于加强港口保安、防范偷渡等范围。   在此之前,盐田国际已通过地磅、二氧化碳检测仪进行集装箱检测,加上此次使用的生命探测仪,盐田国际已使用三
期刊
6月28日,湛江航标处海标152船的航标工作人员将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0号灯浮标顺利投放入海。至此,湛江航标处顺利完成了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全部助航标志的设置任务。   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是国家“十五”计划和广东省重点工程项目,也是亚洲最深的人工航道。为配合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需要,湛江航标处在原25万吨级航道工程的基础上增设侧面标10座HF2.4-D型灯浮标,同时对25万吨
期刊
花团锦簇、艳丽绽放的5月里,来自北欧的挪威船级社(DNV)迎来其进入中国120周年的喜庆之日。在跨越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里,挪威船级社始终不渝地坚守对东方大国的情怀,及至20世纪70年代末,再度走进对外开放的中国,其与中国造船、港航业的合作与友谊历久弥新。于是,在与中国海事乃至包括企业认证等其他相关领域的多个场合,人们总能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 挪威船级社。    与中国港航业的深厚因缘    从
期刊
1958年秋天,宝玲娜同雅克·维京凭一个海上漂流的瓶子牵线,在西西里结了婚。早两年,雅克是一艘远洋船上心中烦闷的瑞典水手,他丢了一个瓶子到海里,瓶里装着一封信,请任何捡到瓶子的美丽女郎给他写信。  宝玲娜的爸爸是西西里的渔夫,他捞到这个瓶子交给他的女儿,还同女儿开了一阵玩笑。宝玲娜也觉得好玩,就把玩笑继续开下去。她真的写了一封信给这个年轻水手。两人很快就产生了感情。最后,雅克到西西里来,两人见面后
期刊
1942年11月,英美盟军在北非登陆战役中进行了一次奇特的海上谍报战,取得了令人难忘的辉煌战果。    “火炬作战计划”的障碍    1942年春天,为改变北非战局,英美盟军准备在北非登陆,并制定了一个“火炬作战计划”。  计划的要点是:在埃及对德军实施突击,向西挺进;在北非进行登陆,夺取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占领突尼斯,继而歼灭非洲大陆上的德意军队。  “火炬作战计划”十分诱人,它同样打动了英美盟
期刊
随着一声巨响,被海水长久腐蚀的舱壁倒塌下来,封闭了潜水员的通路;此刻,当他在被淹没的、漆黑的曲折通道中绝望地摸索着前进时,他能精确地估算出他还能活多久—— 空气桶里只有供他呼吸25分钟的空气……    潜入舰舱    1979年6月16日,我将潜水船“北极鹅嘴”号驶出了纽约长岛的琼斯湾。  “圣迭戈”号是一艘美国重型巡洋舰,在1918年为一批货船护航时在火岛以南约10英里处遇难。一些船员声称这艘军
期刊
可潜6 000米海底寻可燃冰的机器人   德国基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能下探到6 000米深海底的新型机器人(该型价值320万欧元)。它是一种高功效潜水机器人,能够下探到6 000米以下的海底,拍摄照片并采取标本。据称,它属目前世界上同类产品中最先进的。利用这一新型机器人,可以探测到地球上95%的深海地表,深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青睐,市场广阔。 (兆言)    美研发超级节能微型芯片   美国密歇根大
期刊
日发现有磁电效应新物质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具有磁电效应的新物质。该新物质具有非常罕见磁电效应。通常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达到这种性质转换。具体是:大阪大学以常见的超导材料铜氧化物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一种物质在零下43摄氏度的环境下即能产生磁性质和电性质的相互转换,而这一温度比此前已知具备磁电效应物质的转换温度高约200摄氏度。  为此,研究人员计划,将来使新发现的磁电效应物质在室温下就可发挥性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