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斯汀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比较观察联用咪唑斯汀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常规方案联合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mizolaitine,商品名:皿治林),B组常规方案(短量皮质激素/抗生素+呋麻液),采用耳闷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估其症状,同期比较治疗前后听力和声导抗图变化情况。结果 : 治疗后至少2周随访,A组病人感觉耳闷症状改善明显,听力和声导抗图均有改善,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 咪唑斯汀有效提高分急性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咪唑斯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Secertory Otitis media , SOM)是耳科的常见病之一,近期变态反应被认为是SOM的一重要因素,我科于2010年9月~2011年6月,观察联用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A组55例(65耳),男32例,女23例;年龄14~74岁,平均44岁,病程2d~2月。21例伴耳鸣,纯音测听气骨导差约为10~50 dB HL,声阻抗检查结果为“B” 型鼓室图42耳,“C”型鼓室图23耳。B组55例(67耳),男33例,女32例;年龄16~73岁,平均41岁,病程3d~2月。17例伴低调耳鸣,纯音测听气骨导差约为5~50 dB HL,声阻抗检查结果为“B”型鼓室图41耳,“C”型鼓室图26耳。临床表现为:耳内闷塞感,听力下降,排除有出血倾向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
  1.2 诊断标准 (1)耳闷胀满伴同侧头痛、听力减退、耳鸣。(2)耳镜检查见鼓室积液,鼓膜呈奶黄色、内线,积液多时膨出,鼓膜穿刺抽出黄色粘性液体。(3)声导抗多为B、C型鼓室压图。(4)纯音测听提示传导性聋,平均听力损失20-30dB。.
  1.3 方法:
  两组患者对临床诊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常规方案,口服短量皮质激素/抗生素不超过7天,1%呋麻液滴鼻,自行鼓膜按摩,咽鼓管通气,联合口服咪唑斯汀(每日一次一片/1-2周)(西安杨森,皿治林),B组常规方案短量皮质激素/抗生素不超过7天,1%呋麻液滴鼻,自行鼓膜按摩,咽鼓管通气。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估其症状,VAS 采用10cm长的直线, 两端分别表示“无耳闷”(0) 和“想象中剧烈耳闷”(10) 。被测者根据其感受程度, 在直线上相应作记号, 从“无耳闷”端至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评分分数(见图1) 。VRS 是将耳闷简单地用“无耳闷”0 分、“轻微耳闷”1分、“中度耳闷”2 分、“重度耳闷”3 分和“极重不可忍受的耳闷) ”4分表示。
  在符合国家隔音标准的测听室内用纯音测听仪以及中耳分析仪测试出患者抽液前的纯音听力和鼓室图及声反射阈值。治疗两周后再次进行听力及声阻抗检查。纯音测听0.5、1、2kHz三组频率平均气骨导差,缩小15dB以上且鼓室导抗图由“B”、“C”型变为A型为有效,统计方法用卡方检验。
  结果
  分别观察治疗后2、4、8、12 和14 天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A组治疗后2、4、8、12和14天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见下表
  两组病例均为随机抽样,部分病史中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伴耳闷或耳鸣及听力下降,年龄、性别及鼓室积液的性质或量无统计学差异。经2周治疗后复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A组49例有效(92%),B组50例有效(77%),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听力及鼓室导抗图变化情况见表2和表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没有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因素和免疫变态反应因素所致,其中免疫变态反应因素是重要的因素。[1]
  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泌性中耳炎是变态反应的一个结果。各种细胞因子在SO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耳局部和血液中均表达增加,且相互之间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各种因子相互作用引起炎症细胞的游动和激活,粘膜酶活性激活,从而导致中耳渗出,粘膜病变,骨质破坏、纤维化甚至听力障碍。[2][3]
  咽鼓管与呼吸道上皮相连,吸入变应原后可能引起变态反应,变应性鼻炎黏膜肿胀使咽鼓管功能受损。[4] Hardy等对挪威鼠的研究表明,变态反应迟发阶段损害咽鼓管的通气和清除功能,导致咽鼓管功能失调和引起中耳渗出液。故变态反应的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治疗等。[5]
  咪唑斯汀是一种新的H 1 受体拮抗剂。新型的抗过敏药咪唑斯汀具有抑制5-脂氧合酶作用,它有既抗组胺又抗白三烯类化合物的双重作用,从而抑制组胺诱导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及气管痉挛,本品除具有组胺/5-LO双重抑制功能外,可能还具有抗炎的作用,可抑制嗜碱粒细胞表面CD63的表达和AA诱导的水肿。[6]
  本观察结果提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联合用咪唑斯汀,在早期可以明确的改善耳闷的症状,可以有效地提高听力和使异常鼓室导抗图变为较正常鼓室导抗图,但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由于儿童的药物安全性没有很好的解决,本组实验只是选择了14岁以上的病例。本观察还是没有脱离口服激素应用治疗,故对于咪唑斯汀的抗炎作用优势没有明确体现。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 2007 :874
  [2]Sminova MG Birehall JP. The immunoregulatory and allergy-associated cytokines in the setiology of the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Madiators Inflamm,2004,13(2):75.
  [3]Nonaka M,Fukumoto A,Ozu C,et al.IL-5 and eotaxin Levels in middle ear effusion and blood from asthmatics with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acta Otolaryngol,2003,123(2):383.
  [4] 田君海,薛海濤,刘慧鑫.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河北医药,2005,29:778-779.
  [5] Hardy SM,Heavner SB,White DR,et al.Latephase allergy and Eu 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1,125:339345.
  [6]夏青,张学军. 抗组胺新药—咪唑斯汀.世界临床药物,2003,Vol.24 No.5:313-31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85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5例抗肿瘤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报告,采用Excel表格,分类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以静脉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占绝大部分,使用14种抗肿瘤药物中,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见,而且合并用药较单一用药发病率较高,重度药品不良反应8例,占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较难穿刺的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400例,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200例,留置針静脉穿刺时采用注射器抽回血的方法,对照组200例留置针静脉穿刺时,输液器针头插入留置针肝素帽穿刺,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例次。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例次明显提高,两种方法一次性穿刺成功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
期刊
【摘要】 臨床恶性肿瘤疾病中,肝癌具有较高发病率,本病在发病早期症状多无特异性,呈隐匿表现,且病情发展迅速,治疗存在一定棘手性,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巨大进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完善,影像学技术的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可在早期对肝癌患者做出准确诊断。且有新的治疗肝癌的方法和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结合患者临床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方法行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关键词】:肝癌;临床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69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果 本组69例患者,治愈60例,好转6例,死亡3例。治愈率95.6%。结论 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值得在神经外科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YL-1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确诊的5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7)患者给予西药降糖、合理运动、饮食控制等常规治疗,联合组(n=27)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肺结核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发生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实施的基础上,给予药物加强免疫调节及保肝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肝损害情况比较 行1个月化疗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3例,损害率为7.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病房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等并对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方法 分析并总结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选取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肾功能完全恢复的为108例,肾功能部分恢复的24例,治疗无效死亡的为4例,治疗有效率为97.05%。结论 重症医学科应积极控制原发疾病、消除诱因、预见性干预治疗、中断疾病的发展,而对于急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012年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普罗帕酮,对照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比较两组患者转复效果、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转复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转复时间短,与对照组患者比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在宫颈糜烂物理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仙桃妇幼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宫颈糜烂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物理治疗。术后观察组给予保妇康栓。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等情况。结果 观察組术后阴道流液、脱痂时阴道出血、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宫颈糜烂属于常见妇科疾病,中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炎的临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84例小儿急性肠炎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5个月-3岁之间,女性44例,年龄在8个月-5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肠炎。将8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首先对两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入思密达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