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脖子”,同病不同命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pl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五鬼”之一王钦若是教科书级的奸佞,他矮小瘦弱,脖子上還长了个瘤(可能是缺碘引起的大脖子病),又因做过宰相而被时人称为“瘿相”。他早年是寄人篱下的书生门客,靠吟诗作文博取主人的笑脸。
  落魄年代的王钦若有次参观某个家族祭祖,饿得不行,也想像其他宾客那样喝酒吃肉,于是壮起胆子蹭饭。主人问:“你是谁?”“秀才。”“能干啥?”“作诗。”好在主人也算风雅,愿给他展示才华的机会,但当时没笔,王钦若就用木炭在猪皮上写了首诗,其中“龙带晚烟归洞府,雁拖秋色入衡阳”一句惊艳全场,大家对这个貌不惊人的穷酸秀才刮目相看,王钦若自然顺利地吃了白食。
  宋朝另一个“大脖子”官员是吴充,这病甚至险些害他丢了官职。宋仁宗虽说开明,却有颜控倾向,对吴充的外貌缺陷很没好感。或许那天吴充脖子上的肿块恰好发生病变,他一走进大殿,仁宗就皱着眉头捂起鼻子。等吴充知趣地告退后,仁宗对身边的官员抱怨道:“此人真是讨厌。”皇帝都表态了,当然很少有人为吴充讲情,于是他在仁宗一朝始终未得重用。
  等到英宗即位,吴充终于时来运转,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后来神宗即位,对吴充恩宠不减,说:“常听先帝夸你,久仰久仰。”神宗非常倚重吴充,即使当时吴充脖子上的肿块越来越大,且有流脓,腥臭无比,神宗也熟视无睹。不过吴充很自觉,上朝时戴着围脖,以免打扰旁人。
  关于吴充的外貌缺陷,宋人笔记中有则趣闻。话说宋神宗有次梦见大殿中有块石碑,上题金字“太平宰相项安节”。神宗醒后下令在百官中寻找一个叫项安节的人,却毫无结果。神宗闷闷不乐,慈圣太后为他解梦,说所谓“项安节”是指脖子上有疖。纵观当朝,符合这项特征且具才干的唯有吴充,于是神宗任吴充为相。
  宋朝还有个“大脖子”官员叫蒋之奇,擅长管理财政和漕运,做事也算勤恳,就是舌头太长,所以风评不佳。他曾捕风捉影地弹劾欧阳修与儿媳乱伦,却搬不出实锤,结果同僚都力挺欧阳修,蒋之奇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被贬为酒监。
  蒋之奇毕生都以吴充为榜样,对他“因大脖子而当宰相”的奇遇感慨不已,于是每天都摸着自己的“大脖子”叹息:何时能走运呢?但他非常痛恨别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脖子。有次他到金山寺拜访,寺里有个僧人叫了元,个性诙谐,平日与蒋之奇交情不错,就毫不忌讳地去摸他的“大脖子”。蒋之奇觉得受了奇耻大辱,勃然大怒。了元却嬉皮笑脸地说:“冲卿在前,颖叔在后。”吴充字冲卿,蒋之奇字颖叔,言下之意就是蒋之奇能像吴充那样官至宰相。这话正中蒋之奇下怀,他听后哈哈大笑。
  面对无法改变的生理残缺,有人一味抱怨上天不公,因强烈的自卑而性格扭曲,甚至沦为恶人;有人却心态平和地悦纳自我,以实际行动赢得尊重。由此可见,心理残缺远比生理残缺可怕,后天修为也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其他文献
隋大业元年(605年),官员敬肃被调任为颍川(今河南许昌)副市长(郡守)。这对于已年届六十的敬肃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颍川地处中原,商业繁荣,是当时隋朝的经济重地,到此地任职,敬肃不用为钱发愁,治理起来应该会比较省事。忧的是,敬肃要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宇文述。  宇文述是开国元勋,战功赫赫,被封为许国公,而他的老家就在颍川。宇文述在颍川一手遮天,干了不少腐败的勾当,颍川地方官畏惧宇文述的权势,
一  1901年,江苏东海县小官朱小坡赴扬州上任,两年后,全家迁到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他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朱自华,取意于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由于朱小坡怀疑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6岁的朱自华被送到私塾读书,在私塾里,他学的是经集古文和诗词歌赋。可以说,幼时的朱自华是在父亲的监督下度过的。每天晚饭后,父亲总要检查朱自华的作业,有时因为不满意,甚至一把火把他的作业烧掉。  在父亲严谨的管教下,
北齐王朝的实际创建者高欢是个“反腐激进分子”,战事稍平后便绞尽脑汁地削弱勋贵的权势,找借口将他们降职或调任闲职。他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所以暗中指使东魏御史台弹劾最有权势的勋责元坦、司马子如,将他们同一天关进监狱,吓得司马子如一夜白头。  其子高澄继承了“高氏反腐传统”,为凸显执法机构的威严,不仅重赏御史中丞崔暹,还恢复了御史中丞“开道赤棒”的特权,甚至自导自演了一出冒犯御史中丞而被痛打的好戏
衍圣公是孔子的后裔,歷代朝廷为显示自己尊儒重道,都对衍圣公府礼遇有加。而到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时,这个“天下第一家”竟闹出了激烈的婆媳矛盾。  孔宪培的妻子是乾隆年间大学士、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女儿,坊间传言她其实是乾隆的骨肉——公主生来脸上就有一颗黑痣,相士说这是凶兆,若想避祸,必须将她嫁给最尊荣的人家。这样的人家除了皇室只有孔府了,但满汉不得通婚,乾隆只好让公主做了于敏中的女儿,然后名正言顺地嫁给
北宋自真宗后,皇帝多好神仙,以徽宗为最,所以道教一时间很受宠后来,不知来路的“得道仙人”纷纷下山,法术怎样不清楚,但每个人都不知活了多少年,一问岁数连自己都忘了。  有个叫张怀素的,自号落魄野人,大约像王林那样会点戏法,当时称为幻术,号称可以通神,飞禽走兽都可调遣。自崇宁年间进京以来,朝野耸动,公卿纷纷与他打得火热。他自称当年孔子杀少正卯时他就劝过,说杀得不是时候。后来楚汉相争,相持于成皋,他还登
有些事一出来,厚道人也会急,也会怒。比如杜甫。  杜甫一向忠君爱国,总说如今“万方多难”,朝廷也不容易,做臣子的要理解。他是做梦都盼朝廷振衰起敝的。他一边饿着肚子,一边“忆昔开元全盛日”,想着大唐的复兴。然后,他就写诗,说唯愿“北极朝廷终不改”,努力,再努力!  杜甫虽不是“岁月静好”家之流,所处时代更谈不上“安稳”,但也不主张人们激烈地批判朝廷。他的态度是相信朝廷。天下这么大,问题这么多,尤其是
唐代男子喜欢刺青,不仅面积广大到“体无完肤”,而且内容丰富,有的創意堪称奇葩。  唐德宗贞元年间,西蜀小将韦少卿不怎么爱读书,但喜欢刺青。一天,叔父让他敞开衣服,观赏他身上的刺青——胸口刺着一棵树,树梢聚着几十只鸟,树下挂着一面铜镜,镜鼻上系着绳索,有人立在铜镜旁牵着绳索。  见叔父一脸蒙圈,韦少卿得意地嘲讽叔父读书少,不知张籍的“挽镜寒鸦集”。其实这是闹了个大乌龙,韦少卿误解的那句诗来自张籍的《
守林人守护着地球上的最后一片林地。  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人类不断掠夺地球资源,造成环境破坏。最后,人类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栖身之所,陆续迁居。  如今,地球上99%的土地被垃圾填满,剩下的土地形成了一个小生态圈,守林人就守着这个小生态圈。  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守林人却感觉大限将至,他不知道在这里还能活多久。  他看了一眼木屋边水洼里自己的倒影,虽然看上去还年轻,但他已经看过各种各样的
在唐太宗的眼里,魏征无疑是个正经、古板得近乎迂腐的老夫子,可是人都会有个爱好吧,于是他派人去打探。探子很快带回情报——魏征爱吃醋芹。唐太宗马上召来魏征赐宴,请他吃醋芹。这一餐,君臣相谈甚欢。  但探子知道的并不全。魏征偶尔也玩玩跨界——酿酒。身为唐朝反腐先锋,从来不送礼的魏征还少有地把自己DIY的酒献给唐太宗,让他也尝尝。  喝了魏征亲自酿的酒,唐太宗当即拿起御笔,猛拍魏征的马屁,说他酿的两种酒远
公元前260年,齐国和楚国的边防检查站,一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人正在办通关手续,“名字?”边防检查员头也不抬地问道。“荀况。”老人声如洪钟,检查员诧异地抬起头,只见眼前的老人长须飘飘,神情笃定,像一位活着的祖宗,令人肃然起敬。   “春申君不是要求你们微笑服务吗?别忘了,你们可是楚国的窗口。”老人仍旧笑着,“您是到我们楚国干吗的?”检查员觉得这个老人有些来头,反而声音有些颤抖了。“听说楚国工作机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