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于心而行于诗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是诗。一首好诗,它或许没有优美的语言,或许没有动听的韵律,但它必然有着动人的真情。无论它是冗长还是简短,不管它是晦涩还是平易,情感会带你走进诗歌,深切体会诗歌之美。或是让你热情澎湃,或是让你怅然若失,或是引你心神浮动。但同样是“言志”, 与古典诗歌有所不同的是,现代诗突破了“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情感美也是现代诗内涵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我们了解时代内涵,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深沉的爱国情怀、缠绵的男女绮思和瑰丽的人生感怀等三个方面谈一谈现代诗的情感之美。
  一、深沉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题在中国诗歌中源远流长,尤其当国家面临生死危难之际,这种主题就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现代诗中的爱国情怀的表达主要集中体现在20纪初至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期,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而有着独特的魅力,传递出震憾人心的力量。现代诗中的爱国情怀大致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1.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强烈的控诉、批判以及抗争意识。例如闻一多的《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从反复出现的“绝望”“死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极度的失望与强烈的控诉。诗人用“死水”比喻军阀统治下黑暗腐败的旧中国,一字一句皆是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再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我们飞向西方/西方同是一座屠场/我们飞向东方/东方同是一座囚牢/我们飞向南方/南方同是一座坟墓/我们飞向北方/北方同是一座地狱”。“屠场”“囚牢”“坟墓”“地狱”是凤凰对旧社会的大胆否定与批判,也是诗人对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全诗基调雄浑悲壮,饱含着诗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给人以巨大的振奋力量。
  2.真情的直接流露。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此深情的告白,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饱含泪水的双眼,感受到诗人那颗跳动的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在诗人的热情吐露之中,我们恍然看到了一只鸟,一只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祖国大地飞翔,生前竭尽全力耗尽生命为这片土地歌唱,死后也要魂归故土,滋润这片土地的看似弱小而执著坚强的鸟。这只鸟是诗人的化身,是诗人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伟大、深沉的爱国之情的寄托。
  3.对未来美好祖国的期盼与坚定信念。郭沫若的《太阳礼赞》热情地赞颂了新生的太阳:“光芒光丈地,将要出现了哟一新生的太阳/太阳哟!你不把我照个通明,我不回去!/太阳哟,你请永远照在我的面前,不使退转……”而这太阳在诗人的心目中,不仅是光明的象征,更是未来中国的象征。未来的祖国是光明的,是美好的,它就像一轮红日一样散发着无穷无尽的光和热,驱散黑暗,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诗人期盼这轮太阳的升起,并坚信它的光辉一定会洒满人间。从这首诗中我们仿佛也能窥得那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时代一二。
  二、缠绵的男女绮思
  爱情是人类情感的三大主题之一,素来是诗人们喜欢吟咏和歌颂的对象,爱情之美往往是最动人心弦的。但不同于古典诗歌中的爱情闺怨诗,现代诗中的爱情诗体现了新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对爱情有了新的解释,使爱情具有新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辉。
  1.对传统爱情观的质疑与思考。舒婷的《神女峰》对封建伦理道德提出了抗议:“但是?摇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应该是纯洁的,温顺的,执著忠贞的。但有多少人能深切体会到女性的痛苦与伤悲呢:“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爱情不应成为束缚,女性理应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舒婷的这首诗,是对传统的妇道妇德的强烈批判,是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呼唤,体现了当代女性的意识觉醒:在爱情的世界里,女性难道只能充当一个苦苦期盼、默默等候的角色,任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和泪水苍白自己的身影吗?
  2.新时代女性平等独立的爱情观。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向来是被认为是弱小甚至卑微的,只能依附于男性生存。而这样地位悬殊的双方之间产生的爱情,又怎能称之为真正美好的爱情呢?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舒婷的《致橡树》里说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靄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多么美丽的爱情!双方并肩而立,携手同步,心心相印,忠贞不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平等独立又不离不弃,这才是真正美丽动人的爱情。
  3.对美好爱情的热烈、执著和追求。“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从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一诗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真挚热烈追求爱情的女子。“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这名女子是那么的执著,那么的坚贞,追求着她的爱情。即使这或是许只是一个美丽的梦,但她仍然大胆地倾诉,热情地呼唤。一花一叶都是真挚的热烈的爱意。
  三、瑰丽的人生感怀
  人生的多姿多彩正在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或许只是一个微笑,一朵鲜花,一场邂后,一次离别。即使是一件微足道的小事,却常常能不经意间触动诗人的心灵,产生独特的思想与情感。特定环境下所带来的獨特的人生际遇,更是引发诗人不一般的触动。
  1.理想与追求。“黑夜给了我黑夜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的《一代人》用十分新颖的意象表达了他对生命对生活的一种新鲜的体验。简短的一句话,寄托了诗人自己甚至是那一代人的理想和追求,那就是在经历文革“黑夜”之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寻。又如戴望舒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追寻的“丁香姑娘”是若有似无的,就像“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心中那朦胧的理想和追求。诗人孤独地彷徨着,却又期待地追寻着。
  2.离别之情。“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在故地重游的归途中写下的这首《再别康桥》字里行间贯穿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与留恋,对美好生活的回忆,都是那么的动人心弦。而诗人的另一首《沙扬娜拉》则体现出了一种不同的情趣:“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离别之际,美丽的日本女郎欲语还羞情意绵帛,让诗人心有触动汇之笔尖。
  3.智慧与哲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仿佛为人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境,在梦中什么都是可能的,却也一切都是那么扑朔迷离,醒来只余一场回味。人人都能感悟,却很少有人能一语道尽。再如席慕蓉的《初相遇》:“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真喜欢那样的梦”“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这是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如清风明月般的淡然,不必执著,不必强求,只需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每一分美好。
  “诗言志”“情动于心而形于文”,如果没有真情实感,诗歌只不过是空洞的语言堆砌。诗歌之所以美丽,之所以动人,恰恰就在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力量。现代诗之美,不仅仅美在音律美在结构美在语言,还美于动人心弦的真情。
  ★作者通联:安徽潜山野寨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研讨”作为专门的学习任务群进行设置,且明确指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对阅读整本书经验与方法的建构。本文从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主旨出发,结合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对高中生外国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总结。  一、精设阅读目标和探究问题,引发阅读思考  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
我校参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荔湾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实验区中的“兴趣特长潜能”工作组,研究项目《实施阳光评价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研究》成功立项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阳光评价研究课题。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以阳光评价引领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培养中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
散文化小说与我们通常所见的传统小说不一样,它“诗一般的语言,散文家的文章风貌,稀释了小说的情节”。这种特殊性让学生在阅读和备考时觉得较为困难。本文将结合人教版第五册《边城》谈谈此类小说如何备考。  《边城》与本单元另外两篇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相比,较为另类,具有情节散化、意境诗化、人物个性不明显、大量的民风民俗描写、主旨表达含蓄等特征。在阅读和教学时,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点文章。文题交代了所写的主要人物:林黛玉,所写的主要事件:进贾府。主要内容写了林黛王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目睹、耳闻和内心感受,不仅为我们介绍了贾府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贾府的概貌,实际上是为整个《红楼梦》故事的发展拉开了帷幕。课文情节结构可以用三个动词概括:“进”“见”“住”。即: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见众人,
禅宗六祖惠能弘法的《坛经》,作为佛教史上汉人高僧所著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两段经文被编入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佛理禅趣”中。禅是儒释道的哲学化,诗是中国人情感的文学化,禅的理寄寓着诗的象,禅学与诗学心灵相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绚丽多姿又久开不败的奇葩,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
统编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主要由预习导读、正文、课后阅读思考题、生字词这些内容构成。有时也会在注释里或是思考题后添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例如背景资料、文体知识及特点等。初中的孩子囿于自身的知识和经历,对于教材中一些课文蕴含的情感或是写作目的等,理解起来有难度,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助读资料来帮忙了。那么助读资料是什么类型的资料?我认为,助读资料是用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而非脱离文本,漫无边际地拓宽学生知
在探讨烛之武人物形象时,人教版《〈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表述的:“本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赞扬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我想,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探讨还可以更深入一点,更全面一点!  一、探讨形象,回到“春秋”  我们在探讨历史人物的形象时,只有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才能客观而又准确地评价烛之武的行为。 
一、背景简介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课堂”渐成燎原之势。而从长远看,“线上教学”必然会在常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教学新常态。对于高中语文而言,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更大。语文的课堂不仅是语言文字实践的阵地,同时更是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提升的平台,隔着冷冰冰的屏幕,情感交流、思维碰撞要大打折扣。而复习课,作为高三语文教学的常态主导课型,最理想的就是时间短,见效快。那么线上复习课,如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相比,文本篇幅长、思维容量大、难度大,而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则与初中相比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因此阅读理解基本上是吃老本。笔者近年来探索出了一种新方法,即教会学生编制结构思路导图来分析文本,整合多种能力训练,以此来驾驭文本,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一、结构思路导图分析系统的定义与原理  1.结构思路导图的内涵  所谓结构思路导图,是阅读者立足于整体阅读,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着重关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也要通过这个主阵地——课堂而得来的。因此,课堂无论是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定义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