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童年的痛苦之结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保护妈妈的女儿
  11岁的莹莹,已经有两个星期不去上学了,跟父母的矛盾也一天天地激化。爸爸说莹莹再不去上学,就不认这个女儿,妈妈则一天到晚寝食难安,愁眉苦脸,觉得自己很失败,很糟糕。
  咨询室里,莹莹刚坐下来,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太累了,胸口上像压着一块大石头。”说着说着,莹莹委屈地哭泣起来:“爸爸动不动就找我谈心,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说来说去,就是他的那些理。不让我上暑期绘画班,要我去补习数学和英语。我硬着头皮听他老调重弹,实在忍受不了就只好答应。到了上补习班的时候,我觉得很无聊,很没劲。我的兴趣是做服装设计师,可爸爸偏要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排多少名,还动不动就找老师。我烦死了,我想到另外一所城市去读书,离他们越远越好。前几天,我说自己压力太大了,不想去上学,爸爸妈妈都反对。当我到校门口时,我还是决定逃学去玩了。那一刻,我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
  莹莹的母亲陈女士比父亲小十几岁,她是丈夫的第二任太太。丈夫常年工作忙应酬多,回到家也放不下当领导的架子,两个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她觉得自己很压抑,童年时自己的父亲很严厉,动不动就指责训斥她,陈女士在跟丈夫的相处中,儿时的无价值感再次浮现。
  夫妻之间慢慢疏远,陈女士越来越不愿意跟丈夫敞开心扉,把所有的期待和情感都投注在女儿身上,也把本应属于夫妻的亲密关系转移到母女关系中,莹莹放学晚回来一会,她会坐立不安,接二连三地打电话。她用关注孩子学业的方式,来回避夫妻关系中的焦虑和不满。陈女士无法将莹莹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孩子获得自立那一刻的来临充满畏惧。
  在这种情况下,莹莹因潜意识里感受到妈妈的这种痛苦,就会尝试帮助妈妈。莹莹厌烦爸爸,其实是认同了妈妈对爸爸的厌烦,莹莹觉得妈妈跟着爸爸很委屈,她内心是想用跟爸爸作对的方式来保护妈妈。莹莹对待爸爸的方式,正是陈女士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陈女士在无意识中扮演了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虽然每天都在为莹莹操心,但莹莹的内心里却没有把她当作妈妈。因为莹莹需要的是一个既有力量又温暖的妈妈,而不是一个自爱自怜的“孩子”。在莹莹和妈妈的关系中,莹莹扮演着“妈妈”的角色。
  我问莹莹爸爸:“你这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感慨地说:“我母亲不识字,我们家有7个孩子,家里很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从小没人管我,就靠自己,我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好好读书,让全家过上好日子。我拼命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一切,但让我担忧的是,我女儿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好好读书,整天跟一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在一起玩。”
  这个父亲常常一次用一两个小时跟女儿讲做人的道理,他是在补偿自己从小不被关注的缺失。只是他没有意识到,小时候的他多么渴望父母能关心一下自己,跟他说说话,给成长中的他一些帮助和指导。他从小学会了用理智压抑感受,他对情感充满恐惧和不安,面对妻子的哀怨和女儿的反抗情绪,他不知所措,只能用高压和强制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和无助。
  解开父辈童年的痛苦之结
  儿童不是一个独自成长的人,他与父母有着紧密的联系,孩子的症状常常反映的是家庭系统所遇到的困难。当莹莹感到委屈难过时,父母与孩子承受着同样的痛苦。父母并不是有罪的,关于这一点,我想到法国儿童心理学家温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说法,子女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因为“父母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我在感受到莹莹的痛苦的同时,也感受到她爸爸妈妈的痛苦。因为缺乏帮助,莹莹的父母无意识中一直保存着童年的状态,不知不觉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他们把童年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莹莹是在用逃学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和愤怒。
  非常敬佩莹莹和她的父母,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有勇气求助心理咨询师,也愿意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透过孩子厌学的现象去面对夫妻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咨询师所做的工作不是为了让父母背起“都是我不好”的十字架,而是为了使他们能够明确认识自己童年的痛苦,一旦解开了所有的痛苦之结,每个人都可以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
  莹莹爸爸开始学会倾听,僵硬麻木的心变得柔和;夫妻关系的改善,让陈女士开始放下自责和焦虑,与莹莹重新建立起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爱的关系,用言语交流、温情和尊重代替强势和哀怨。莹莹终于重新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其他文献
小积木堆成大建筑  “写诗是会上瘾的,或许这就是兴趣吧。”童垚森谈起写诗,有着自己的见解。  一年级下学期的一天,语文老师要求所有孩子回家后,仿写诗歌《鲜花和星星》。小垚森第一次展露出了写诗之天赋,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成熟而富有诗意——我喜欢草原上的白绵羊:这里一群/那里一群/真比天上的云朵还多//我喜欢城市里的大高楼:这里一栋/那里一栋/真比帝王的宫殿还高//我喜欢墙报上的五角星:这里一簇/那里一
期刊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有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相伴,是幸福而快乐的。一路欢歌一路行,孩子们每天演绎着不同的精彩……  小小蚂蚱逮呀逮  金秋时节,校园一角的花圃中,黄绿相间的大草坪成了蚂蚱的乐园,它们时而蹦跳,时而低飞。这自然吸引了我们班那几个淘气包的眼球,他们多么希望能亲自逮住几只蚂蚱,享受一下逮蚂蚱的乐趣。  可学校三令五申,让班主任督促学生爱护美丽的校园环境,禁止踩踏草坪。孩子们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早
期刊
经过春晚的播出,《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悄然走红,每天中午我接儿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大大小小的商铺都飘来那熟悉的歌声。忽有一日,儿子忧心忡忡地问道:“妈妈,我的时间都去哪了呢?”一时,我真的不知如何回答。儿子是个贪玩的孩子,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玩上,学习并不上心。  追问时间去哪了,本以为是儿子一时的心血来潮,没想到他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显得异常焦躁,口头上不停地抱怨,但行动上毫无起色,依然对学习敷衍了
期刊
我的好朋友婷婷,是个爱读书,爱写作的女孩。她皮肤黑黑的,眼睛大大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扎着个马尾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特别精神。和这位好学又可爱的女孩做朋友,我非常开心。  然而,我们的友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小路上肯定会有许多石子,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正和婷婷聊着小说的事,最近我们都在写“小说”,彼此常交换灵感。她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漂亮的小说本,递到我面前,让我欣赏欣
期刊
《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笔下的经典美文,领着孩子们细细品读之后,大家均惊讶于民风民俗中竟然融合着如此多的元素:故乡、传统、自然、人情……看似平淡的文章,回味悠长。本次课后练笔的要求就是写一篇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文章,结合时令来考虑,正值端午节前后,便于学生体验生活,故选择的话题是家乡的端午节。  “我们这的端午节,吃鸭蛋是主要内容吗?”“不是,我们这是包粽子,我家奶奶每年都要包好多好多粽子呢。”“还要
期刊
一  家中影集里有一张照片,女儿唐秋秋站在幼儿园的水泥操场上,头上戴着棕色硬纸壳制作的袋鼠面具。一个天真童稚的人儿,眼珠像两枚小黑豆,乖得让人心疼,眼神中充满稚气。  我经常端详这张普通的留影,回想起那个热闹的场合。那一天,幼儿园搞了一个亲子运动会,许多比赛是要由爸爸妈妈与孩子合作完成的。  有一个单脚跳接力项目,家长与孩子搭档,手拉手单脚跳,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接力赛。秋秋班级里,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个
期刊
大家知道照片里的帅哥是谁吗?他就是我那帅气又可爱的弟弟,他叫吴帅,今年5岁。吴帅的谐音就是——我帅,这是他经常在我们家说的一句话。  他乌黑发亮的头发总是梳理得很有型,一看就是帅哥范儿。粉红圆圆的脸蛋显得有点害羞,但依然神奇十足。高高的鼻梁上还架着一副深红色的墨镜,好像在耍酷呢!  小帅哥的手当然也与众不同,肥嘟嘟的手像两只结实的小熊掌,一看就是非常能干的。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小造型师呢!你们看他
期刊
小朋友们,你们能让蛋宝宝在水里浮起来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吧。  小实验:  材料:一个盛有水的杯子,一只蛋宝宝(鸡蛋),一根吸管,一小碗盐,一把勺子。  方法:先把蛋宝宝放到水杯里,看看它是不是沉下去了,然后用小勺子一勺一勺把盐放到水里,每放一勺盐用小吸管轻轻搅拌,看看蛋宝宝有没有浮起来,如果没有就再放一些盐搅拌,直到蛋宝宝浮起来。  注意事项:在做实验的时候要轻轻地搅拌,不要伤了蛋宝宝哦。 
期刊
在某天的睡前故事时间,兔爸在讲小熊系列的《午饭》时,两岁的女儿小兔突然爱上了里面的小猫猫。在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女儿每天晚上都会要求我们给她讲《午饭》,尤其是小猫咪那页,更是要反反复复地讲。于是,这个星期变成了“猫咪周”。  与此同时,女儿对猫咪的敏感性好像被激发了一样,她突然间注意到了之前一直被自己忽视的小区里的流浪猫群。她立刻爱上了它们,每天都要去看猫咪喝水、吃饭,还学它们喝水和吃饭的样子。女儿
期刊
作者系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治中医师  孩子近半年来喝水量猛增,超出正常饮水量,并且多尿。控制他饮水量时,他总是喊口渴,而且体重在下降。我到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怀疑孩子是不是患上了消渴病?该如何治疗?  江西南昌 吴京  吴京读者,你好!  从你的叙述来看,孩子可能患有消渴病。该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症。现代西医的糖尿病,有一部分属于消渴症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