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式 & “挑战者”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觉得奇怪,因为这两型坦克制式化的时间前后相隔达8年,并且其开发过程2335武器装备都有很大差别,似乎不具有可比性。但是笔者认为,恰恰是因为差别大,才更容易看出各自的长短优劣来。
  
  开发过程
  
  与日本全新设计并生产的90式坦克不同,“挑战者”坦克是根据当时伊朗的订单,在“酋长”主战坦克的基础上加装现代化装备和系统而成的“改装版”。当时该坦克被称作“伊朗狮”2,第一辆样车于1977年制成。作为“酋长”的升级版,该坦克搭载了新型火控系统,使用了液压悬挂(“酋长”用的是弹簧悬挂)以及输出功率更高的罗·罗发动机。
  


  该坦克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炮塔和车身的主要部位上首次使用了“乔巴姆装甲”。此前坦克装甲的防弹能力主要取决于钢板厚度,而这种复合装甲综合了不同材质的材料,大幅增强了防弹能力。自那以后,世界各国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纷纷采用了这种新概念装甲方式。
  最初伊朗共订购了1225辆“伊朗狮”2坦克。但是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君主制被推翻,成立的新政府取消了这份订单。为挽救这型坦克以及它的生产厂家——利兹皇家兵工厂,英国只好决定将这种已经开发成熟的坦克装备给本国军队,并订购了243辆。
  该型坦克被改名为“挑战者”,经过一部分改装后,于1982年春起开始交付使用,配备给当时驻扎在西德的莱茵军团。到1990年为止,共计生产了420辆。也就是说,虽然被称作新型主战坦克,但“挑战者”只不过是在“酋长”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些结构,更新了一些装备,从开始开发到装备实战只用7年。当然,这对当时经济形势严峻的英国来说不全是坏事。
  与“挑战者”相比,日本90式坦克在开发初衷、设计以及试生产等方面就“正统”多了。作为74式的替代型,90式的研制共经历15年,从武器装备到车身、发动机等,全部都是重新设计并制造的。
  74式投入使用后不久,日本就开始了90式的开发,并于1977年开始试生产,1987年以前共制造出2辆样车。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990年8月实现制式化。从试生产开始到2辆样车试制完成共花费了10年时间,这比起M1坦克的4年及“豹”式的2-3年来实在太长了。究其原因,据说是由于开发过程中设计规格发生了变化,如改变重量、增加发动机功率、使用复合装甲等等。也正因为如此,与前代74式相比,该坦克还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尚不够成熟。
  另外,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日本并没有再继续进行试制,而是原封不动地采用了第2辆试制坦克的样式,结果设计上的一些不足也被带到了批生产坦克上。
  “挑战者”的情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伊朗狮”2本身就已经完成了原型车的生产,并且在按照英国陆军的规格改装并生产出之后,又做了一些改进才开始制式化。
  
  总体结构
  
  这两型坦克车体均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从前至后依次设有操纵室、战斗室、动力室。
  90式的驾驶员席位置偏左,右侧是弹药仓,而“挑战者”的驾驶员席位于中央。两型坦克的指挥员席都位于战斗室的右侧,但在“挑战者”内,炮手位于指挥员正前方,弹药手位于左侧:90式由于采取了自动弹药填充方式,省去了弹药手,炮手位于战斗室的左侧。
  战斗室的后方是动力室。两坦克都在发动机后方设置变速箱。为避免遭受打击,90式将发动机散热窗设于车体后面,“挑战者”则设在了车体上面。
  两坦克行走装置均是每侧使用6个大直径双轮缘挂胶负重轮。“挑战者”采用液压悬挂方式,而90式采用混合悬挂方式,即每侧前两轮和后两轮采用液压式,中间的两轮则采用扭杆式。
  另外,虽然同是液压悬挂,但90式为便于变化姿势,将前两轮和后两轮分别连在了一起,而“挑战者”采取的是独立悬挂方式。两者采取不同悬挂方式的理念不同。液压悬挂的特点在于对冲击的吸收性好,行程较长。但由于90式各轮并非完全独立,而是连成了一体,造成行程过长(相当于弹簧过软),导致发炮后或制动时车体前后俯仰状态短时内无法复原。
  炮塔方面,90式的炮塔与车体相同,也是采用轧钢板焊接而成;“挑战者”则是在炮塔外又覆盖了一层装甲板,形成了中空结构。包括车体在内,原型车“酋长”的体积本来就不小,外面再加装一层装甲后,使得“挑战者”成为第三代主战坦克中体积最大的坦克。
  “挑战者”炮塔外壁呈倾斜状,增加了装甲的防弹效果,再加上“乔巴姆”装甲,防护性能极高。而90式的外壁是垂直的,应付破甲弹尚可,抵挡动能弹恐怕还有一些困难。
  


  
  武器装备
  
  90式装备了莱茵金属公司44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挑战者”则沿用了“酋长”的55倍口径120毫米L1lA5线膛炮。自装配到“酋长”坦克上以来,L11炮已作了大量改进,而且,线膛炮上最近也开始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初速和穿甲能力上已接近滑膛炮。另外,L11炮仍在使用的高爆碎甲弹在对付混凝土目标时具备更大的威力。
  90式采用了自动装填装置,弹药大都储存在炮塔后部的弹药仓内。“挑战者”采用手动装弹方式,弹药分开放置。弹药分离放置方式在容纳空间上更为有利。“挑战者”能够携带脱壳穿甲弹和高爆碎甲弹共计64发,而90式的弹药基数只有35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穿甲弹)。
  “挑战者”使用人力装弹方式,由于车体的摇摆及装弹手的熟练程度不同,发射速度约为每分钟6~10发。90式坦克的弹药仓内配备了传送带式装弹机,能够通过按钮操作来选择弹种并进行装填,因此发射速度可达到每分钟15发。
  话虽如此,由于90式悬挂过软,发射后车体恢复平稳较慢,有可能短时间无法进行重新瞄准,因此要想在4秒内发射下一发炮弹恐怕有些困难。并且,在车体摇摆过大或者车身大幅倾斜时,炮弹很可能会被斜着装入并卡在炮膛内,从而引发故障。这时凭人力很难将炮弹取出,这就意味着坦克失去战斗力。
  影响发射速度的另一个原因是弹种的选择。90式混装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穿甲弹两种炮弹,为了使下一次发射所需炮弹处于待发位置,必须旋转带式装弹机使其对准装弹孔,而这就需要耗费相应的时间。
  更严重的是,由于90式弹药仓内容纳的炮弹数量非常少,所需弹种很可能一下子就消耗殆尽。
  
  火控系统
  
  最初,“挑战者”的火控装置只是在“酋长”Mk5的激光测距仪及弹道计算机基础上增加了热像仪,但由于都是旧式设备,效果很不理想,命中精度不高。
  为此,“挑战者”将火控装置更新为热成像观察及射击系统,搭载了这种新系统的坦克被称作Mk2型。参加海湾战争的就是这种车型及其升级版Mk3型。   


  90式的火控系统以激光测距仪、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热像仪为主,可根据横风传感器及炮身温度等数据修正参数。它还能锁定热像仪图像并自动跟踪目标。这在当时堪称最先进的功能。
  
  防护性能
  
  “挑战者”的“乔巴姆”装甲是在装甲板之间夹入一层新材料制成,而这种新材料则是在钛制蜂窝状结构内嵌入陶瓷而成。90式的大体相同,也是将陶瓷嵌入钛制网格中构成金属夹层,再将其填充在装甲板内制成。两者都能够抵挡住105毫米L7系列炮及115毫米U-5TS滑膛炮,但应付120或125毫米炮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未覆盖复合装甲的部位,两者基本上都使用了间隙装甲。“挑战者”的炮塔侧面和车体前方上部安装了复合装甲,而90式从其炮塔宽度及内部容积看,就算它也在炮塔侧面和车体前方上部安装了间隙装甲,其防护能力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也令人怀疑。
  90式防护上最大的缺陷是其炮塔前面与车体之间的空隙较大,存在“窝弹区”。这个区域所占面积约为坦克整个前方面积的9%,再考虑到部位越靠上中弹率越高,敌人炮弹击中此区域的概率达10%,这在战时往往会致命。即使中弹后车体未被破坏,如果炮塔不能旋转或炮身不能俯仰,它就失去了战斗力。在战时,这与被击毁没什么两样。
  
  动力装置
  
  90式装的是10ZGWT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和MTl500型变速箱,2400转时输出功率达1500马力。以其50吨的重量计算,功率重量比高达30马力/吨,公路速度可达70千米/时。“挑战者”用的是罗·罗公司康达12V-1200A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2 300转时输出功率1 200马力。按照其62吨的重量计算,功率重量比只有19.35马力/吨。其最大速度也只有56千米/时,还停留在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水平上。
  另外,“挑战者”还配备了一台3缸柴油机作为辅助发动机,在主机关闭时为各种机器提供动力。而90式配备的是通过主机驱动的发电机,用这台发电机来为各种仪器及火控装置提供动力。
  


  
  总结
  
  在三大要素中,“挑战者”首重防御性能,然后依次是火力、速度。与此对比,90式更注重机动能力。
  但是,有人怀疑90式的高机动性是通过牺牲防御性能换来的,因为它与“豹”2A4相比,在武器和动力方面重量相差甚微,但总重却轻了5吨(9%)。90式投入使用比“豹”2晚了11年。这11年间,日本并未开发出重量轻同时防护效果又好的装甲材料,也未能使具有相同功率的发动机轻型化、小型化。既然如此,是牺牲了什么才使坦克总体重量得以变轻的呢,其缘由可想而知。
  使己方坦克的速度和突进能力远远超出同代产品固然是好事,但若为追求一项性能的提升而破坏三者平衡,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编辑/吴锴]
其他文献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垂直短距起降(V/STOL)飞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至今日,真正服役的只有雅克—38和“鹞”式系列攻击机。美国作为航空强国,尽管在各型作战飞机的研制和装备方面独领风骚,但是在喷气式垂直短距起降作战飞机的研制与发展过程中却一再受挫,始终未能生产出一种实用机型装备部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罗克韦尔公司曾在20世纪70年代为美国海军研制过一
期刊
1500米低空,飞机相继出现断电、发动机停车等多个故障。飞机空中重新启动?高度太低,时间不允许;场外迫降?地面是密集的建筑群,根本没有成功可能。面对指挥员“可以跳伞”的命令,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副队长陆兵作何选择?请看——      人物档案:陆兵,现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副队长,特级飞行员,1967年出生,1985年从南京入伍,先后飞过3种机型,飞行时间2 000多小时。参加过国庆50周年首都阅兵等
期刊
台湾披露新的防区外武器  来自台湾方面的消息人士说,这种导弹名叫“万剑”(音译),由“中山科技研究院”(CSIST)研制。披露的照片中明显是一枚试验弹,有涡喷或涡扇发动机,弹出式弹翼,下方腹鳍处有进气口。台湾方面的报告暗示,“万剑”是一种子弹药布撒器,但这一说法有疑点。根据其发动机来看,射程达到了200千米级,更适于精确攻击关键目标。如果执行这种任务,就需要一个全新的导引头,最好还有数据链,而“万
期刊
展会亮点    反恐作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侦察、指挥、火力、防护、机动几个方面。2005国际警用装备及反恐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有新亮点,和2004年展览会相比,国内厂商展出了更多实用性强、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    侦察  人体探测雷达 主要原理是利用低功率雷达波探测人体的呼吸和体动信号。  颇具代表性的“警视”-1型雷达由雷达探头、云台、三脚架和主机组成,探头为喇叭型,加固型主
期刊
2004年12月26日上午7点左右,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里氏8.9级地震(美国地震监测网)。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里氏8.7级。此后该地区又出现数次6~7.3级余震。地震引起的海啸首先袭击泰国南部,然后一路奔袭16000千米,席卷印度和斯里兰卡等9国,灾难甚至波及到东非沿岸的索马里,死亡人数达到26万人(截止2005年1月25日)。此前记录的死亡人数最多的海啸发生在上个世纪初意大利,共有6万余
期刊
在法国,“西北风”一词是指从法国南海岸吹向利翁湾的寒冷北风,其特点是风速快、风力强,影响范围可达地中海西部和中部,被称为地中海上最危险的风暴。正致力于打造欧洲超级海军的法国,将其新建造的两栖攻击舰命名为“西北风”,无疑是取其地中海雄风之意,期望以强劲的实力称雄地中海。  “西北风”级首舰“西北风”号采用分段建造方法。艏段包括主机舱、指挥和舰员居住舱室,由阿尔斯通集团下属的大西洋造船厂建造。艉部由法
期刊
2004年12月10日,英国海军宣布,“海神之子”级两栖船坞攻击舰的第二艘“堡垒”号正式服役。至此,该级舰全部建造完成并服役(首舰“海神之子”号于2004年7月服役)。该级舰可运送305名海军陆战队员,超载时可达710名,运载登陆车辆67辆。飞行甲板上可停放两架“默林”直升机和一架“支奴干”直升机,船坞内可容纳四艘登陆艇。基本的指挥和控制设备均包含在一大型综合作战室内。该级舰设有一个坞舱和尾坞门,
期刊
结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遗产,方法多种多样,说有百种,其实又何止百种。顺便说一句,参加今年夏令营的读者朋友可需要细细体味和认真练习。这可是营地生活测试的一关哦。  尼龙绳出现前,人们用的都是棉、麻和草绳,主要靠手工捻搓成,至今民间仍有很多打绳工具。如今,尼龙绳、塑胶绳已十分普遍,无论从耐力度上还是品质上,都有很大进步,携带也方便。如果在野外,必要时也可以用藤、柳树枝、茅草等拧成绳,但一定要注意
期刊
BMD伞兵战车    北约最早称BMD伞兵战车为BMD/M1970。BMD-1于1973年11月首次在莫斯科阅兵式上出现。它可水陆两用,车内可乘坐2名乘员和5名伞兵,车后外部可设两排座椅,搭载6名伞兵。该车主炮为1门73毫米2A28低膛压、短后坐滑膛炮,另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头两侧各装7.62毫米PKT机枪。  BMD-2伞兵战车在BMD-1基础上改进而来,为有效抗击武装直升机,BMD-
期刊
歼7GB大换装:新秀蓝天更多娇    2005年4月25日这一天将载入中国空军史册——八一飞行表演队顺利完成第五次大换装。第五次换装的新型表演机为那种机型,是啥模样?一段时间来不少人纷纷猜测,网上更是炒得沸沸扬扬。期待中笔者得知,新型表演机为歼7GB型,首批已于前几日到达,属于歼7系列新型飞机,而表演队此前使用的歼7EB型表演机已经飞到最高年限,为尽早一睹新机风姿,笔者趁最后一批表演机到来之际,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