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思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精神是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必要论断,同样是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对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内涵、本源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是我国目前高校在教育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实践性、职业性、个体性、发展性、教育性等方面分析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含义,简要分析我国高校管理中人主义文精神的渗透思路,为日后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管理 人文主义精神 联系
  【中圖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05-01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1.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命运、价值的维护、关切和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各种的精神文化现象高度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肯定。在西方人文精神主要指的是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人的理性的贬低,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本,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迫;主张肉体和灵魂相互协调,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魂和肉体相互对立的说法。总而言之,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指尊重精神的价值、尊重人的价值。
  2.人文主义精神的特征
  人文主义精神具有实践性、职业性、个体性、发展性等四大特征:实践性是指高校学生在教育管理中以教育活动为人文精神教育的出发点,将学生和教师视为教育的整体,从而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职业性是指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塑造,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个体性是指注重对每一个大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每一个个体身心发展的完整性与整体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人性体现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发展性是指高校关注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对学生的社会需求和生存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注重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
  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存在的问题
  1.人文主义精神理念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过分强化了文化发展、经济、政治社会的价值,片面的强调了社会的价值,却对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视而不见。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集体的利益,忽视了教育个体和对象的实际生活需求,忽视了学生自身价值的完善,使得人文主义精神存在偏差。另外,我国各大高校都将人文主义精神教育放在了重要的地位,但是,人文主义精神工作却与大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教育过程中缺少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些高校对人文主义精神教育断断续续,没有认识到大学生人文主意精神教育的艰巨性、持久性和连续性,从而导致了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教育效果不佳。
  2.人文主义精神内容理论化
  目前我国人文精神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人文主义精神内容过于理论化,无法利用情感性文字的煽动力量来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其次,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无法符合学生的生活规律,帮助学生解决切实困难。最后,人文主义精神的内容并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在众多高校中道德教育内容仍然十分陈旧,很难达到与时俱进的教学需求。
  三、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思路
  1.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是传授式、单向度的师生主导教育,通常教师是主动地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被动的接受。这种教育模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的对话,淡化教师角色,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精神的沟通与交流。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充分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2.构建师生平等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中的两个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渗透的基础。故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族的和谐氛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确保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和主体性,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
  3.结合隐性和显性教育方法
  在对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渗透时必须要实施规范的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显性教育是指教育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包含主题报告、教育讲座等,显性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隐性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间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由榜样示范和情感熏陶,隐性教育具有方法隐蔽、内容多样、范围广泛等特点,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对教育的逆反心理。因此,只有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互协调、相互融合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琳.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 2013, 07(03): 4-5
  [2]邵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科学人文教育相互融合[J]. 科学社会主义 , 2008, 07(05): 6-8
  [3]李素萍. 增强高校哲学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思考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07, 08(23): 4-7
  作者简介:张杨彬(1982.1-),男,汉,河北石家庄人,中国药科大学,本科, 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管理 。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道路橋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案例,研究探讨高职道桥类专业进行校企双主体“四合四共”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和意义,提供“四合四共”校企合作的理念及模式,希望为道桥类专业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及发展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道桥专业 四合四共 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潍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校企双主体“四合四共”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证研究》(编号:2
期刊
【摘要】分析国内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实验教学经验,建立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验室管理机制,把微课引入实验教学,进一步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引进高素质实验教师,探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 开放 实验室管理 创新手段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50368)。  【中图分类号】TB48-4;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产教融合是当今开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顺应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革新的必然发展方向。文章从正确理解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当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现状出发,探索在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探讨高职院校当下教育模式的新思想、新路径。  【关键词】产教
期刊
【摘要】通过近三年留学生医用有机化学全英授课,提出了教学改革初探的一点教学体会。针对留学生群体特点和课程特点,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目前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体系,努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教学反馈意见,同时给予留学生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用有机化学 留学生教育 全英授课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混合式教学改革专项(BL2017027)。  【中圖分类号】G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基于企业产品加工过程的教学模式成为职业学校各专业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案例分析,采取了“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领校进企,实施企业课堂”等形式,对企业产品加工过程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分析取得成果与存在问题,以期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企业产品 教学模式 实
期刊
【摘要】作为外科重要分支之一,骨科临床教学一直都是医学教学中的关注重点。但由于该学科涉及内容相对较广,且有着概念抽象以及专科检查复杂等方面的特征,使得骨科临床教学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阻碍。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者开始将问题导向教学方式加入到了该学科的教学之中。本文将通过教学方法介绍、结果以及讨论三部分内容,对问题导向教学手段在骨科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展开全面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教育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就学校层面而言,应该树立起健康的教师观;就班级层面而言,班主任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养,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保证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 教育理念 培育目标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C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本院2015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人,观察组使用CBL教学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法。结果 C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法。结论CBL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适合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CBL教学法 《内科护理》 教学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目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中的应用。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TH126-4;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28-01  《机械制图》是机械
期刊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特别是在当前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应加强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美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源质量高低。基于此,本文从高等美术院校生源质量的现状入手,深入阐述高等美术院校生源质量提高与选拔的有效策略,希望本文能对高等美术院校生源选拔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