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 提升命题水准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v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考试是否考课内阅读文章发表了自己看法,同时根据平时的教学,对课内阅读语段的命题,总结出四点基本要素。
  【关键词】课内阅读理解 命题 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86-01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试卷的命题,特则是课内阅读理解的命题,不断有人在争论、尝试。有的主张不考课内阅读理解,认为考的话会导致师生在课本中出不来;有的主张考,但开放题相对要多一点,给学生以更大的空间……
  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因为现在考课内阅读理解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去否定考课内阅读理解本身。毕竟,考课内阅读理解还是可行的,只要我们在命题时注意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 忌“细里想。深里出”
  有老师主张不考课内阅读理解,原因是命题人喜欢“细里想,深里出”,而这样考课内阅读理解,教师就不可能自由率性地进行教学创造,不可能从自我出发进行阅读体认和悟读,也就迈不开教学创新的步伐。的确,因为要考课内阅读理解,因为经常遇到这样的试卷,教师为了防止有题目没有讲到,只好将一篇篇课文“肢解”成一段段的课内阅读题,而这样的课内阅读题又往往是什么题型都有,结果不仅使得原本很美的课文没有了美感,还使得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感,而这恶果却由语文教师来承担。
  2 突出对理解基本能力的检查
  课内阅读理解决不能是一个筐,什么题目都能往里装。命题时需谨记一个原则:凡是不能检测出阅读基本能力的题,都可以取消。这样也就会使得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有海阔天空的感觉,从而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至于为了一些枝枝叶叶的问题大费周章。
  那么,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有哪些呢?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1、概括能力——能用简短的语言说出语段或文章的大概内容等;2、理解词语的能力——一些以前不懂的词,能够通过上下文来琢磨出它的意思;3、理解句子的能力——能够体味和推敲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联系生活的能力——从文章中读出自己、读出社会。
  3 开放题,适度而止
  在探究课内阅读理解如何命题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时,许多地方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下面江苏省常州市两次考试的阅读理解题为例,进行命题探讨。
  试卷一
  课文:《月迹》
  语段:“我们就都跑出门去……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试题:
  (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一个孩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们做了什么。
  (2)请你跟孩子们一起找,写出你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并分别指出这些地方的“月亮”具体指什么。
  (3)从选段最后有关“月亮是个什么”的对话中,你认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月亮还只是天上的那轮明月吗?请结合选段的相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4)你喜欢文中的奶奶还是喜欢孩子们?结合文章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试卷二
  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语段:“20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试题:
  (1)试根据选文的内容写出该新闻的导语部分(不超过60字)。
  (2)选文详述了东、中、西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试筛选关键信息,简述该新闻为何先写中、西路军渡江情况。
  (3)选文在叙述西路军渡江情况时,插入了两方面的评论,解释了我军所遇抵抗为何“甚为微弱”。这两方面评论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有人对文中的一句话作了修改,试从比较原句和改句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入手说说原句为什么胜过改句。
  (5)下面文字是当时的前线记者阎吾写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中的一个片断,试把它和上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说说两文区别在哪里。
  比较这两份试题,会发现两者都检测了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但也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前者偏重于让学生发挥,除了第2题,其它四道题目都是开放性题目。后者偏重于检测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考得比较实在。
  应该说,有让学生充分发挥的题目出现在试卷上是一件好事,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类似题目多了,会产生一个弊端一一教不教没什么不同,学不学也没什么不一样。试卷二的出现,正是吸取了试卷一的经验教训,使得课内阅读理解走上了命题的正轨。它既不会让师生感觉到命题人与自己的对立,也使师生认识到“学问”是需要踏踏实实做的,来不得半点偷巧。
  4 解答问题需要写出思考过程
  为什么有学生学了很长时间母语,却不能写出较好的文章?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为数不少的学生,平时在课堂上习惯用短语甚至词语来回答问题。长此以往,他们自然不能有良好的作文习惯,从而有出口成章的能力。因此,命题者在制定参考答案时需要考虑答题过程,只有最终的答案不能得全分。
  下面列出两种答案:
  答案一:不矛盾,作者“乐”是因为看到的景色美丽,“悲”是因为作者想到了自己被贬官。答案二: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因为听到动听的水声,一次是因为看到游鱼似与游者逗乐。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而这里过于寂静的环境引起了他内心的凄怆,所以他感到悲伤。
  类似答案一的答案在每年的中高考里比比皆是。而很多语文老师发现能写出类似答案二的同学,平时所写的作文也非常有文采和条理。这种情况,希望能引起命题者的注意。
  笔者觉得,如果命题人能够按照本文所讲的四个基本原则命题,课内阅读理解的命题是会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
其他文献
【摘要】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若通过“三读法”教学模式,逐层落实“音读一情读一醉读”,可以让全体学生在看似简单诵读的基础上进行逐层深入的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唤醒自己的真情,特别是通过“醉读”,联系诗人的情意和学生自身的现实情感需要,让学生陶醉在诗境中,让其他同学陶醉在诵读学生营建的积极意义的氛围中,有效提高学生
期刊
【摘要】笔者尝试用一题多问的形式将多个知识点用同一道题目有机地结合起来,试图用最经济效率的方法来回顾解决导数问题的基本方法,从中也渗透一些数学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创新教育理念,探究性学习理念、合作型学习理念等已经深化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新理念为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起到了动力保障,目标定向,操作指向等作用。正当我们如火如荼地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尘封了几十年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如春雷召唤着春雨滋润大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确有启示,文章以《海底世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课堂,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更新课堂教学理念,辩证地看待教师“教”与学生的“学”,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课堂评价方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97-01  1 更新
期刊
【摘要】本文对此次教师教育项目的理念、内容、方式、培训者素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我国教师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昆士兰科技大学 教师教育 问题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02(2012)12(a)-0208-01  1 培训理念  (1)建构对话氛围在整个项目中,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课的话语权分配,到homestay
期刊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抓住作为教学主阵地的数学课堂,用心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数学教育,健康成长.  【关键词】和谐 信任 激励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41-02  新课改犹如一阵春风,为我们枯燥沉闷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
期刊
【摘要】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消费的外部性、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学校监督体系的缺失是节约型校园模式推广的障碍因素。完善监督体系.树立科学决策观、加强宣传教育,将有利于节约型校园的构建。  【关键词】节约 节约型校园 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07-01  1 节约型校园模式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以学乐精神构建VFP课堂的要素及意义。  【关键词】学乐精神 VFP  【中图分类号】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13-01  VFP是一种用来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常用工具,VFP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门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是分散的,很难建立起“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为了让学生很好的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呼声尤为响亮的今天,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是共识。在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有利于加强高中学生的审美意识。高中音乐欣赏课作为艺术欣赏课程之一,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高中的艺术教育是薄弱环节。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12-01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涌现,各门学科围绕“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从多方面进行了有创新价值的改革和探索,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体育课的改革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改革的进程明显滞后于文华教育改革,尤其是进入2l世纪以来,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关键词】中学 体育 教学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
期刊